向來不理解極限運動的我,今天才看了去年的高評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所謂徒手攀巖就是指不藉助任何保護工具進行攀登,這是一項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極限運動,每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可以說,對徒手攀巖者來說,只有完美登頂和死亡兩種結局。
紀錄片中講述了無保護攀登者亞歷克斯·霍諾德,攀登全球最大的花崗巖巨型巖石酋長巖的前期準備過程,以及成功攀登的整個過程。位於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酋長巖被稱為「宇宙的中心」,對於攀巖愛好者來說,酋長巖是一生追求的目標。在亞歷克斯之前,沒有人能在無保護的情況下完成攀巖,亞歷克斯是第一人。
透過鏡頭,我們也可以看到,像鏡面一樣直立,可以攀住的地方小之又小。世界上最難完成的攀巖果然名不虛傳,而Alex的這一壯舉可以堪稱是「攀巖界的登月之舉」。
亞歷克斯出生在一個凡事要求完美的家庭,從小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過肯定的愛。所以,這也造就了亞歷克斯凡事追求完美又理智的有些冷漠的性格,可以說,他在性格上是有很大的缺陷的。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特徵,他才可以孑然一身,擁有終日與孤獨和恐懼攜手前行的勇氣。
在生活中,他說他自己是個無趣的人,不參加party,不泡吧,要麼在攀巖,要麼就在去攀巖的路上。整日住在二手房車中,吃著簡單的一日三餐,看書、鍛鍊、做攀巖筆記,尋找合適的攀登地點。這樣的生活確實無趣,甚至是枯燥的。他的幾任女朋友都不能理解他的生活,他也從沒有因為女友而改變過自己的生活方式。
亞歷克斯的母親經常為兒子提心弔膽,但她選擇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她看著兒子從小長大,知道這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她說:「因為這就是他的生活,我覺得在徒手攀巖時,他最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而你怎麼能從一個人那裡奪走這些東西呢?我不行。」
看了亞歷克斯「飛簷走壁」的精彩瞬間後,我們能感受到他在攀巖時的極度專注,同時也能感受到他的恐懼值好像和常人不太一樣。
為此,亞歷克斯還專門去做過核磁共振測試,結果顯示他的「杏仁核」(大腦中控制恐懼的開關)似乎比常人要大,這意味著他擁有對「恐懼」的超凡控制力。也不知是他與常人不一樣的「杏仁核」成就了他攀巖的天賦,還是他對攀巖的熱愛和執著練就了他不一樣的「杏仁核」。都該感謝他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專注和對喜愛之事的執著。
要知道,在攀登過程中,是完全靠四肢和技巧完成的,對攀登者的身體協調度、柔韌性、體能以及攀登經驗都是極大的考驗。「抓、摳、拉、推、蹬、跨、掛、踏」這些基本動作,只要有一個不到位,面臨的就是墜落死亡,沒有重來的機會。
2017年6月3日凌晨,他來到攀登酋長巖的經典路線Freerider(搭便車之路)的起始點開始攀登,腦海中不停輪播著之前的數次練習,手腳要落在哪塊巖石上,哪個階段是攀登的難點,要變換怎樣的姿勢,這些關鍵點早已爛熟於心。
相信在觀看他攀巖的過程觀眾的腎上腺素也是在不斷飆升的,有時我甚至要捂起眼睛不敢看。攝影師也一樣緊張,不敢看顯示器,要通過別人來確定亞歷克斯的狀況,甚至比他本人還要緊張。
似乎上天也保佑勇敢赤誠之人,亞歷克斯經過一個又一個關鍵點,爛熟於心的動作讓他的攀登速度逐漸加快。3小時56分鐘後,亞歷克斯終於登頂,成為酋長巖無保護攀登成功第一人。
在這之前,我不是很理解極限運動,總感覺這些人在作死,怕是腦子有病吧,好好的日子不過,偏偏每日走在刀鋒上。但是看過這個紀錄片之後,我似乎有些理解了,對於攀巖的這些人來說,攀巖就是他們的信仰,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而且,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在不懈地努力著,就像亞歷克斯一樣,完成攀巖後被問到想要做什麼時,他回答說練習一下懸掛。即使取得前無古人的成就後,都沒有驕傲,或是絲毫的放鬆。
他們並不是不敬畏生命,恰恰是非常敬畏生命,才會在有限的生命中,把自己所愛之事做到極致,而且,他們也從不打無準備的仗,正是因為足夠的自信,才敢採取行動。這種精神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