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九月份有什麼值得去電影院的電影,9月6日上映的《徒手攀巖》一定居於其中。
包括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在內,這部於去年在美國上映的《徒手攀巖》已經收穫了全球十幾個電影節的獎項和提名,IMDb評分8.2、爛番茄97%新鮮度、豆瓣評分更是達到了9.0的高分。
毫無疑問,這是今年國內電影院線中繼《何以為家》後的又一部高分奧斯卡佳作。
耗時兩年,成片100分鐘,《徒手攀巖》真實記錄了美國著名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徒手攀上近千米高的的全過程。
不繫繩子、不藉助輔助工具、全程僅使用雙手進行攀登,光是想想就讓人雙腳發軟,但這就是對攀巖技巧要求極高且極具危險性的一種攀巖方式——【徒手攀巖】(Free Solo),正是因其極高的危險性,徒手攀巖又被列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一"。
而《徒手攀巖》的男主角亞歷克斯·霍諾德,正是用徒手攀巖的方式,徵服了號稱"全球最難攀爬路線"的酋長巖,成為世界上徒手登頂的第一人,此舉震驚了全球攀巖屆,被譽為人類攀登史和運動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親眼見證並記錄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Free Solo之一,並且斬獲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這樣星光熠熠的獎項,作為導演的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卻是這樣形容拍攝亞歷克斯登頂那天的
"這是我一生中最恐怖的一天"
作為一項擁有著可怕的50%死亡率的極限運動,徒手攀巖充滿了不可預知的危險,踏錯一步,迎來的或許就是粉身碎骨。而要記錄下這一切的拍攝團隊,很可能將親眼目睹亞歷克斯墜落懸崖,攝影師甚至直言"我受夠了,咱們不要再幹這個了"。
存在著如此巨大的危險,卻仍然要決心挑戰極限,亞歷克斯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選擇的呢?
"我也怕掉下山崖摔死,但你挑戰自己並且做到極致時,你會有一種滿足感,這種感覺在你面臨死亡時更加強烈,你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很多人或許以為亞歷克斯徒手攀登酋長巖是什麼前期準備都不做的首次挑戰,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徒手攀巖》從2016年正式拍攝,足足用了兩年半的時間來拍攝整個攀登過程,除了最後徒手攀巖的3小時56分鐘,其餘的時間都在用於做讓最後的攀巖"萬無一失"的準備。
在徒手攀巖之前,亞歷克斯就在繩索的保護下一次又一次的進行訓練,針對每一段線路設計不同的攀登技巧,直到搞清楚攀登線路上的每一個細節。在這個過程中經過了一次次的失敗,但又在這失敗中找到了更好的方式,為最終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除了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最後20分鐘,紀錄片《徒手攀巖》的大部分時間其實都在展現亞歷克斯完成挑戰、實現夢想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他關於人生的思考。
"在別人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幸福,在於結交讓自己生命更充實的人,好好享受這一切。在我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成就。誰都能活得舒服快活,但如果人人如此,世界就無法進步。"
《徒手攀巖》將亞歷克斯推向了神壇,但同時也向觀眾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攀巖大師。生死之間,必有大恐懼,在攝像頭前的亞歷克斯沒有掩飾自己的恐懼,但他用一種更為勇敢的方式去直面內心的恐懼,並在最終徵服了這種恐懼。
以"成就"為追求的完美主義者亞歷克斯最終徵服了酋長巖,成為鐫刻在人類攀登史上的奇蹟,而對於追逐夢想的年輕人來說,這或許將是改變他們一生的電影,看完《徒手攀巖》後的他們會不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為了實現夢想,我們又願意付出多大的努力?
《徒手攀巖》的最後,亞歷克斯又開始了他日復一日的攀巖訓練,畢竟對於常常創造奇蹟的他來說,更明白努力之於奇蹟的意義。
儘管攀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仍舊是一個小眾運動,但直面恐懼、追逐夢想,這些能夠激勵人們的情感,作為觀眾的我們一定能從《徒手攀巖》中清晰地感受到。電影在9月6號就將在國內院線上映,相信到時候一定能讓觀眾有一份別樣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