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西南部,紫雲縣格凸河流域,有一群人向著祖先的木棺,用獨特的攀登紀念先輩。
01
兩千多年前,《周易》中就記載,中國人用木頭製作棺材,逝去的生命寄放在樹木之中,寄託永生長壽。幾百年前,生活在格凸河的苗族先祖去世之後,就以木為棺,將灌木懸置在懸崖洞穴的高處。今天苗族人早已不再進行懸棺葬,但是架設懸棺的徒手攀巖絕技,卻在格凸河傳承下來。
黃小寶,53歲,家住格凸河苗寨,它是當地徒手攀巖高手,攀巖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蜘蛛人」在當地人稱會徒手攀巖絕技的人叫蜘蛛人。黃小寶師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大。從12歲拜師學藝徒手攀巖,如今已有40年。黃小寶一直帶著師兄弟,在格凸河的燕子洞進行徒手攀巖表演。
當地喀斯特地貌造成了懸崖上凹凸的稜角,為黃小寶徒手攀巖提供了條件。黃小寶5歲時,得過小兒麻痺症,兩條腿萎縮。12歲時跟著村裡一位老人,學會了徒手攀巖。身體殘疾的黃小寶學會攀巖是一個奇蹟。
02
作為大師兄的他,還要負責小師弟們的日常攀巖訓練。由於長期攀爬,黃小寶和師兄弟們的雙手已經變形。小師弟訓練攀巖已經一月有餘,在過一天,就要進行正式考核。在訓練前夕,黃小寶都會點上一堆火來烤烤手。
小師弟黃金林和黃小寶是同村人,小時候會攀巖,現在打工歸來,也希望加入蜘蛛人團隊。黃小寶負責對他進行攀巖技巧的恢復訓練,訓練最後,黃小寶和二師兄決定帶著小師弟攀爬一次。下來途中,二師兄卻出現了險情,經驗老道的二師兄,及時調整,避免了一場意外。
黃小寶的攀巖絕技來自於當地架設懸棺的習俗,上午的訓練結束,下午黃小寶和二師兄帶著小師弟去看懸棺。祖先也是徒手攀巖,把木板一塊一塊拉到懸崖上,組合起來,然後把屍體放進去。
03
黃小寶和師兄弟每天在燕子洞進行徒手攀巖表演,小師弟能否考核成功,是看能否上下走完燕子洞108米的峭壁。黃小寶不放心小師弟的安全,他先帶著小師弟爬一段。燕子洞口峭壁直上直下,108米的峭壁,相當於40層樓。峭壁下是看不見底的深淵,洞內地下暗河水聲轟鳴。
往常黃小寶十分鐘便可以徒手上下,但為了考核小師弟,黃小寶決定只怕一小段,剩餘的要由小師弟一人完成。在交代了小師弟攀爬窯注意的事項後,黃小寶返回到地面。讓人高興的是,小師弟僅用七分鐘就安全到達108米處。
上山容易下山難,小師弟能否安全下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之後,小師弟也順利地回到地面,蜘蛛人團隊又增加了新成員。懸棺葬的方式早已消亡,在黃小寶看來蜘蛛人的每一次攀爬,都是對祖先的一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