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休閒,有人偏靜,痴迷書法、繪畫、插花、茶藝;有人愛動,熱愛跑步、賽車,每一種愛好都有它自己忠實的追隨者。
攀巖,也不例外。在陡峭的巖壁上,攀巖者靈巧地從一個支點攀、跳、躍到另一個支點,每一個動作都輕盈、靈活,流暢,充滿了美感,但是跳、躍動作間手與腳的肌肉線條中又迸發出力量的火花。
這種被譽為「巖壁芭蕾」的運動,讓一群台州人沉醉其中,為之痴迷,為之瘋狂。
商報記者 李平/文 陶宇/攝
在巖壁上突破自我
的感覺讓人上癮
時至今日,攀巖這項極限運動逐漸被世人所熟知,就算沒有接觸過,但是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渠道也聽說過。
但攀巖進入台州,並在台州擁有一批固定發燒友的時間,也就這麼六七年的時間。
網友「青末」是台州最早開始攀巖的一批人之一,一次旅遊過程中偶然的接觸,讓他不可自拔地愛上這項運動。
「2009年,聽說陽朔有攀巖節,朋友帶我過去看看,看過之後,當時就很想嘗試這項運動。」「青末」說,「因為是遊客身份,不能參加比賽。後來,我們就找了一個攀巖館,交了些錢,爬了一個下午。」
這次體驗,讓攀巖成了「青末」的愛好。第二年,「青末」再次跑到攀巖勝地陽朔,「我在那裡爬了半個月。」
台州不少攀巖愛好者,最初是資深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他們半路出家,最終喜歡上攀巖這項運動。台州攀巖的領軍人物「青銅」「竹得」都是如此。
「4年前,一位安徽的網友『黃山』來台州和我們進行戶外驢行交流,他當時給我們介紹了攀巖這項活動,嘿,我們一玩就喜歡上了。」「竹得」說:「尤其是在天然巖壁攀爬時,野外的線路都很漂亮,而我們在巖壁上探索並克服難點時,那種成就感是非常難忘的。
「想像一下,當你竭盡全力克服地心引力,不停地變換姿勢讓發脹的手臂多恢復一點點力氣,去攻克下一個難點,不論是大叫一聲『掉』,從巖壁上脫落掛在繩索上,還是成功地完成線路,都會帶來難忘的體驗」。「青銅」說。
對於愛好者來說,攀巖有一種讓人上癮的魔力。採訪過程中,「青銅」跟記者分享一件趣事。「去年,我去陽朔野攀了兩個星期,那裡有難度不同的二千多條線路,完成了兩條最高難度為5.12b 的線路幸福滿滿地回來,當時所有的手指指肚都長滿了繭子,用手去摸智慧型手機觸屏都不靈光,電話來了,只好用鼻尖去滑動接聽。」
對於台州攀巖發燒友來說,2012年6月2日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天,那一天也被他們認為是台州和攀巖結下不解之緣的開始。
當天,在椒江尚澄村,最初一幫攀巖愛好者集資建設的攀巖館正式開業,為了慶祝現場還組織了一場攀巖比賽。
「30多人報名參加了比賽,其中大部分都是不會攀巖的,穿著運動鞋就過來了,真正會攀的,知道穿攀巖鞋的只有10個多。」「青末」說。
不過,有了攀巖館,攀巖愛好者有了可以訓練的場地,攀巖的隊伍也得以逐漸壯大起來。仙居石盟垟、括蒼水庫、臨海的清潭頭和溫嶺的百丈巖等地的天然巖場被發掘,攀巖愛好者在無路可尋的懸崖上用無繩電錘打入膨脹螺絲、擰上掛片做支點,清理風化的碎石,開闢出成熟的野外攀巖線路。
在市體育局、仙居登山協會的組織下,仙居組織了2013年和2014年的華東戶外攀巖嘉年華,以及2014中國首屆水上攀石大賽,吸引了許多國內一線專業攀巖運動員參賽。
隨著隊伍的壯大,這個老攀巖館也滿足不了愛好者訓練的需求,後來愛好者又重新集資建了一個70多平方米的新攀巖館,每周二和周四晚上,是他們固定的訓練時間。
峭壁上的芭蕾
力與美的舞蹈
6月12日,周二,當天晚上是攀巖愛好者例行練習的時間。在「青銅」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攀巖館,其實更專業準確的說法是「抱石館」。
抱石是攀巖的一種,指攀登者在無繩索的狀態下攀登不超過5米高的大圓石,不依賴任何外在的輔助力量,只靠攀登者的自身力量完成攀登過程。抱石是攀巖運動的基礎。
抱石館的牆壁被塗成鮮明的黃色和藍色,巖壁上按上了成千上百塊色彩斑斕形狀不一的巖點,為了安全起見,房間底部鋪上了30釐米厚的海綿墊。
在簡單熱身運動之後,「青銅」穿上了攀巖鞋,為記者做了一番演示。只見他輕身一躍,四肢就像裝了吸盤一樣,牢牢地粘在了牆上。
當「青銅」沿著牆壁爬上天花板時,現場發出一聲驚嘆聲,原來不知不覺,抱石館裡已經聚集一批學生。接著「青銅」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沿著天花板攀爬,並從對面的牆壁下來。中間的過程中,記者瞬間聯想起武俠小說以及影視作品中的那門飛簷走壁的功夫。
隨後,來到攀巖館訓練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他們根據支點的不同,時而舒展四肢,時而屈膝跳躍,採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撐、推、壓、蹬等。
有些巖點大小不及巴掌大,凸出牆面也只有5毫米左右,讓人懷疑可能僅僅是裝飾作用,而這些熟練的攀巖愛好者卻可以輕鬆地站在上面,並靈活地平移、轉身、跳躍,就如在平地上舞蹈一般。攀巖過程中,攀巖愛好者肌肉拱起的線條中蘊含了力量和激情,但是舒展四肢、輕盈的動作卻呈現出美的意境。
攀巖
並不只是男人的世界
別以為攀巖就是一項專屬於年輕男性的運動,愛上攀巖的女性也是不少。「台州長期玩攀巖群體從16歲到60歲都有,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女的。」「青銅」說。
「而且女生不比男生玩得差,甚至會更好。」「竹得」說,「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能做100個引體向上的漢子倒是吃了癟,但是做不了一個引體向上的女孩子卻能輕鬆向上攀爬。」
「你看那個姑娘,她的力氣很小的,但是她攀巖的實力非常不錯的。」隨後「竹得」將記者的視線引到一個長髮及腰的小個子美女身上。
當時,這位叫「靜」的女孩正像一隻蝴蝶一樣輕盈地停在牆面上,隨後,她的四肢時而舒展,時而蜷曲,在巖壁上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動著,長發隨著身體的動作擺動著,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竹得」介紹,很多人都對攀巖的認識有個誤區,覺得這是一項適合男人的極限運動,認為是一項依靠臂力運動的項目。但在實際攀巖運動中,力量是需要的,但不是一項用蠻力就可以完成的運動項目,整體的協調感、身體的柔韌性和技巧都很重要。
助讀
攀巖在台州是小眾的運動
其實,攀巖運動在台州還沒有形成規模,台州攀巖愛好者的圈子實際上很小的。「真正擁有攀巖鞋,並經常訓練的台州大概不超過50個。」「青末」說。
因為圈子小,雖然不知道彼此的真實姓名和工作,但是大家對於圈裡人各自的攀巖特點、成績都能如數家珍。
「論野攀實力,台州實力與杭州、寧波、溫州是不相上下的,但從發展時間、攀巖氛圍和參與群體而言,台州是不及杭州、寧波的。」「青銅」說,「很多人對於攀巖存在誤解,認為是危險的運動。但是我們國內野外攀巖大都是運動攀登方式,即事先在巖壁上打上膨脹釘和掛片,每2米高度一個,使用安全帶、頭盔、安全繩、保護器等安全措施,加上規範的操作,安全絕對有保障,保護系統的受力一般都在22千牛即2噸的重量。」
「攀巖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它是一種全身運動,對手指、小臂、腰腹、肩背、腿部肌肉都是一種鍛鍊。」「竹得」介紹,攀巖鍛鍊的是協調肌,常練攀巖的人身材也十分勻稱,不會出現身體局部肌肉過分誇張的情況。
在自身鍛練之餘,現有的攀巖愛好者也把發展攀巖運動當成自己的責任,平時也經常發起集資,購買裝備去野外開拓運動攀登的路線,眼前的這個場館也是大伙兒集資建設的,免費開放,但現有的場地有限制,無法建難度和速度攀登的巖壁,滿足不了愛好者的需求,也讓攀巖活動發展受阻。
「其實對攀巖感興趣的市民有很多的,很多小孩子也喜歡過來玩,但攀巖這項運動,是需要訓練的,不去抱石館摸爬摔打一番,是很難進步和突破的。」因此,「青銅」也希望更多有志於發展攀巖運動的市民能一起來參與到這項運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