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2021-01-16 北京青年周刊

《徒手攀巖》中國首映禮當天,主辦方貼心地給每個觀影的觀眾都發了一個氧氣袋,100分鐘的影片播完,每個人的氧氣袋都空了。

而影片中那位讓人倒吸冷氣的勇士,站在你面前時和他在銀幕上一樣,有些瘦小(也許體重和體積更小才能更好攀巖),有些侷促,有些神經質或者說與眾不同,不太會講話技巧更不會和人打交道,很顯然,在眾人面前拋頭露面遠比不帶任何保護裸露在3000英尺高的懸崖峭壁上更讓他難堪。

為了顯示自己會聊天,Alex甚至當眾表示他當天所穿的鞋子和拍攝《徒手攀巖》時的是同一雙。

事實上,這部講述美國攀巖大師、全球徒手攀巖第一人亞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的紀錄片,記錄了2017年6月3日Alex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的全過程,這一壯舉被稱為「攀巖界的登月之舉」,而影片也早在今年2月就已經大出風頭——影片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

影片的視角和拍攝難度令人瞠目結舌,看這部電影能嚇死恐高症患者一點兒也不為過。正如Alex自己所說,雖然我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徒手攀登酋長巖的人,但是在這麼大的IMAX屏幕前觀影,你們也隨我一道攀上了酋長巖,完成了徒手攀登。

不論何時,只要Alex在公眾場合講話,他總是會被問到兩個問題:

「你不怕自己會死掉嗎?」

「你為什麼要做這個?」

如果把徒手攀巖比作成奧運會的話,他必須要拿到金牌,否則就要死亡。從23歲那年完成月華拱壁的無保護攀爬起,Alex就一直令人難以置信地刷新著人類反重力運動的極限。半穹頂,月華拱壁,閃亮之牆,菲次連攀,哪一項拿出來幾乎都是每一個攀登者畢生追求的夢想。

19歲那年,Alex父親在機場疾步奔跑趕飛機的時候心臟病突發猝死。這樣突然的離開讓亞歷克斯開始思考人生和生活方式這種複雜的問題。他從大學退學,住在一輛房車裡,開始四處攀巖。

影片中記錄了2016年亞歷克斯去做了一個核磁共振掃描,醫生發現他腦內的扁桃體異常。腦內扁桃體的作用是對恐懼做出反應和控制,不管是因為常年徒手獨攀而導致異常,還是因為異常才能完成徒手獨攀,總之這件事說明:亞歷克斯對害怕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和大部分人不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紀錄片不僅聚焦於如何讓人嚇出冷汗,而是展現了Alex人格的方方面面,一個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會忐忑不安地等待戀人的電話。在這部紀錄片中,你能看到的不是一個有著強大心臟的神一樣的存在,而是一個有很多恐懼需要克服的小男孩,他討厭吃蔬菜,害怕擁抱和跟陌生人說話,但是後來他通過不斷練習和嘗試,找到了方法克服這些恐懼,他也將這樣的練習方法應用在自己所熱愛的攀巖事業上。

影片中你還能看到Alex的公益心。攀登幾乎沒有產出,是個極其自我的運動,作為這項運動最出色的人之一,Alex卻展現出極強的公益心,他是素食主義者,儘可能減少物質的需求與浪費,為的是更少的碳排放,他把所有收入的1/3拿出來建立並維持自己的公益基金。

中國有句古話叫「無限風光在險峰」,3000英尺不僅僅是酋長巖的高度,也是勇敢者夢想的高度,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人究竟該如何度過一生才算得上是有意義的?Alex給出了一個極端且酷的答案。他的價值觀不管你是否苟同,都不妨礙這部關於他的電影《徒手攀巖》和自傳書籍《孤身絕壁》值得一看。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有夢想並敢於為之奮鬥一生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對 話

Q -《北京青年》周刊

A - 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

Q:對於沒有什麼攀巖經驗的人來說,你會給他們些什麼建議呢?

A:對於完全沒有攀巖經驗的人來說,我會鼓勵他們先去攀巖工作室或者室內場館體驗一下攀巖,如果對這項運動感興趣可以繼續嘗試,不感興趣也不會丟掉性命,所以可以先建立興趣。

Q: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攀巖的危險性?

A:雖然大家都覺得這是一項極限運動,但是在我看來徒手攀巖並沒有那麼危險,但是前提是要像電影當中那樣進行大量準備,降低風險,這樣才足夠安全。我的成功是建立在無數次的帶繩索試攀爬、記錄和熟悉每一個巖點,以及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的,在這次挑戰之前,我幾乎做到了我所有能想到的準備和訓練,我把風險降到了最低。這也使得影片中這次酋長巖徒手攀巖成為最讓我感到滿意的一次攀巖經歷。

Q:現在很多極限挑戰者會採取直播的方式,你有沒有想嘗試通過直播這種新型方式把自己攀巖過程記錄下來?

A:我對直播並不是十分感興趣,如果大家想要看到我攀巖時種種的經歷,看這部紀錄片《徒手攀巖》就好,影片很完美地捕捉到了我攀登整個過程。我做徒手攀巖,更多是個人興趣和愛好,並沒有必要分享給每個人。當然如果你想了解我最近的生活,你現在看到的這部電影就是最接近我的生活。

Q:你如何忽略鏡頭的存在?你跟女朋友桑妮的那些片段很有意思,你是如何在鏡頭前自如表現感情的?

A:其實倒不是說我學會如何無視鏡頭,而是我對整個攝影團隊非常信任,我們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就好像一家人,做同一件事情,自然而然把最本真的東西流露出來。在攀巖的時候也是這樣,我不會注意到鏡頭存在,這也證明了我跟攝影團隊之間互相彼此信任和默契。我認為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所在。

Q:現在你和桑妮結婚了嗎?紀錄片中提到了烏裡(同樣是一位著名攀巖家)在攀巖過程中意外去世之後他妻子的狀態。對於你攀巖的愛好桑妮的態度是怎樣的?

A:我和桑妮現在還在一起,還沒有結婚,這跟攀登酋長巖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桑妮對我攀巖事業非常支持。

《孤身絕壁》書摘

在這本書中,Alex講述了自己迄今為止令人震驚的七次無保護獨攀,讓我們得以一窺他那具有高度敏銳性和洞察力的頭腦內部,一切是如何運作的。

1

在我十歲的時候,爸爸帶我去了當地的攀巖館。那只是隨機嘗試的另一種娛樂,但從第一天起,我就「相中」了它。那之後的很多年,他都會開車帶我去巖館,花整個下午的時間給我打保護——他自己對攀巖沒什麼興趣。後來他甚至開車帶我去加利福尼亞的其他巖館去參加比賽。

他是個話很少的男人。我們會開幾小時的車都不交談。表達自己的情感對他來說不太舒服,但是他會使用自己的方式——毫不厭倦地為我打保護,開車送我去全國各地,這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

2

我一直都被問及風險的問題。通常的問題是「你害怕麼?你感到過恐懼麼?你離死亡最近的一次是什麼時候?」我真地厭煩了一遍遍去回答這些問題。坦白說,到目前為止,在攀登過程中,我從沒遇到過真正危險到與死亡擦肩而過的情況,除了2004年我在太浩湖那次荒唐的踏雪板事故……我對風險和攀登的看法讓很多人吃驚。我不認為讓人喪生的是超級難的路線、甚至無保護獨攀。我認為龐大數量中等難度的攀登反而可能會致命……

關於恐懼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令人厭煩,雖然我知道這些問題是很自然的……我跟其他人一樣會感覺到害怕。危險令我恐懼。但是就像我回答無數向我問問題的人那樣,如果我有什麼天賦的話,那就是在不容許出錯的情境面前能夠不自亂陣腳。我莫名地就知道,在一些關鍵時刻,比如2008年在半穹頂感謝上帝平臺上方的那些動作卡殼時,我該如何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從容面對它。

3

我相信探險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極限的。每一代運動員都會把它向前推進一個臺階,然後再一個臺階。畢竟,在1958年沃倫·哈丁和他的一幫同伴圍攻登頂諾斯之前,酋長巖一度被認為是無法攀登的。現在57年過去了,諾斯已經被自由完攀過(琳恩·希爾),單日自由完攀過(還是琳恩,還有湯米·考德威爾),也在2小時23分46秒內被登頂過(漢斯·弗洛倫和我的速攀記錄)。

我確定將來某一天,我現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會被認為是輕鬆平常的。某一天,攀登者會認為5.12是極其隨意的路線。他們會在5.14a的路線上熱身。我無保護獨攀月華拱璧和半穹頂的這類攀登將會走進歷史書中,對那時的他們來說,這會很有趣,但不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文 康犖

編輯韓哈哈

圖片及資料提供 《徒手攀巖》片方、中信出版集團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主角:徒手攀巖不可怕 拍攝期間曾來中國攀巖
    北京時間8月30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首映禮,本片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共同現身。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導演在現場介紹了《徒手攀巖》的拍攝難點:不是技術層面而是心理層面。導演表示:影片的拍攝團隊全部是專業的攀巖者,而在拍攝中影響到亞歷克斯的攀爬,是每一位團隊成員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 《徒手攀巖》是一次理性的冒險,可惜世俗的人無法理解
    紀錄片《徒手攀巖》的票房和口碑遠遠超過了同期上映的其它電影,上映6天,累計票房約2600萬,豆瓣評分9.0分,從商業成本來算大賺特賺;良好的口碑,也將本片推向神片的位置。在小眾觀眾群體狂歡的同時,也有一些聲音批評《徒手攀巖》的存在毫無意義。
  • 專訪《徒手攀巖》主角:我不是瘋一樣的男子
    影片主人公、著名室外冒險運動家的亞歷克斯·霍諾德在採訪中解釋了自己也是經歷了兩年的細心準備和練習,「讓其儘可能地安全。」才克服艱難最終登頂酋長巖。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徒手攀巖》主角霍諾德與導演並採訪國內攀巖界資深人士,為你揭露攀巖「瘋狂」後的秘密。
  • 《徒手攀巖》 亞歷克斯·霍諾爾德的極限與夢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慧珍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齊徵)8月30日,由淘票票、班夫山地電影節和北大山鷹社聯合組織的電影《徒手攀巖》展映活動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辦。影片主人公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帶著突破極限、孤膽向上的精神來到北大,講述了一個關於攀巖、極限與夢想的故事,並與同學們互動交流。
  • 比《徒手攀巖》更好看的攀巖電影,恐高症慎入
    「徒手攀巖」,比無保護攀巖更進一步,不藉助任何攀巖器材和保護設備,是難度最大也最危險的一種攀巖方式。這樣的情況可以追溯到Alex的童年:他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所以養成了孤僻的性格,後來花了很長時間才學會怎樣擁抱。對他來說,大概攀巖才是永遠不會拋棄他而且最接近生命本質的事情吧。
  • 《徒手攀巖》解讀:極致的專注,才是成功之道
    《徒手攀巖》,2019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主角埃裡克斯是富有盛名的徒手攀巖大神。2017年,他用3小時56分鐘,創造了一個奇蹟。無保護,徒手登上了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3000英尺的酋長巖。觀看《徒手攀巖》的過程,就是一個手心不斷冒汗,又不斷擦汗的過程。除了驚嘆他不會恐懼的腦迴路。
  • 奧斯卡佳作《徒手攀巖》首映 徒手攀巖第一人親述幕後難事
    8月30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首映禮,本片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共同現身。首映現場,包括著名編劇、影評人史航和青年演員李純在內的文藝界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攀巖愛好者一起觀影。
  • 《徒手攀巖》主角:拍片期間曾來中國攀巖
    他表示,徒手攀巖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可怕,只要經過充分的準備,是可以降到最低風險的。問及有沒有可能來中國攀巖,亞歷克斯說,在準備攀登酋長巖的過程中,也來中國攀登過世界級的攀巖場地,但這些攀巖場景最終沒有放在影片中。
  • 看《徒手攀巖》有感
    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被譽為史上最棒的攀巖電影。影片講述了美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2017年6月3日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約914米)高的酋長石(El Capitan)的全過程。
  • 《徒手攀巖》亞歷克斯徵服的不只是酋長巖 更是內心的恐懼
    《徒手攀巖》可是這影片名字,又給人一種敬佩感,敬畏感。徒手攀巖的人,肯定是直面人生,對夢想的執著與追求,已超越生死。敬佩他內心的強大,已沒有恐懼。《徒手攀巖》《徒手攀巖》主要講述了,亞歷克斯為實現自己人生目標,徒手攀登酋長巖,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克服內心恐懼,攻克最難攀爬區域,冷靜處理任何時候都可能帶來的生命風險,在無繩索的保護下,成功登上酋長巖山頂的真實故事。
  • 徒手攀巖,無限靠近死亡的自由
    酋長巖在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是裡面最美也是最險的巖石,從來沒有人敢徒手攀爬它。因為,在這裡對於如果把徒手攀巖當作是一種比賽項目,和你競爭不是你的對手而是死亡,你要麼完美的完成,要麼面對死亡。Don't tell Mom」是句十分實用又令人無奈的口頭禪,鑑於亞歷克斯的冒險方式,觀眾似乎對他的「母親」深感同情。試想任何一個母親都不會理解在房車裡流浪9年的兒子,更不會理解這一項危險而致命的運動。3000英尺高的酋長峰是亞歷克斯的此次目標,然而在開始這場冒險之前亞歷克斯早已經歷了長久的心理建設,或者說,他一直都沒有意識到,徵服這座山峰就是他的終極夢想。
  • 奧斯卡佳作《徒手攀巖》釋放魅力 李純秒變迷妹
    同時,本片主角、世界著名徒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的中國之旅也在上周圓滿畫上句號。在為期兩天的行程裡,亞歷克斯除了現身《徒手攀巖》中國首映禮外,還先後空降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和北京某攀巖館,與北大山鷹社成員和以青年演員李純為代表的攀巖愛好者,以及廣大中國觀眾進行了親密的互動。私下裡亞歷克斯來到了極具北京特色的胡同遊玩,有素食習慣的他更體驗了中國素食大餐,生活極簡樸素的亞歷克斯對中國素食稱讚不已。
  • 徒手攀巖第一人亞歷克斯:成功是建立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
    8月30日,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首映,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影片主人公、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亮相。影片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徒手攀巖》將開啟全國30城IMAX點映活動。
  • 《徒手攀巖》:挑戰極限思維,我們真的很需要
    片名叫《徒手攀巖》,一部美國紀錄片,典型的小眾影片,觀眾自然不多,但卻是一部斬獲了去年奧斯卡大獎的影片。絕不容錯過。 華裔導演金國威和他的拍攝團隊都是專業的攀巖高手,比普通人對攀巖運動的理解,更深、更透。因此,他們拍攝起來往往遊刃有餘,分秒精到。
  • 《徒手攀巖》主創空降北京 奧斯卡佳作釋放極致魅力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佳作《徒手攀巖》中國首映禮上周末在北京隆重舉辦,本片同時開展了全國近百場IMAX超前點映活動,收穫觀眾一致好評。同時,本片主角、世界著名徒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的中國之旅也在上周圓滿畫上句號。
  • 《徒手攀巖》中國首映 「攀巖大師」如何克服恐懼?
    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和亞歷克斯·霍諾德★同場加映前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中國首映禮,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現身,分享有關攀巖、電影和人生的思考。
  • 瑞士男子徒手攀巖破紀錄,稱是一場「腦力遊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月9日的報導刊登了一篇對丹尼·阿諾爾德的採訪,他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是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完成登頂的,並形容徒手攀巖是一場「腦力遊戲」。35歲的阿諾爾德說,「這是一場腦力遊戲,攀巖所需要的技巧和耐力對我來說都是基本功。有許多非常強大的攀巖者,但同時擁有攀巖技巧和清醒的頭腦,能讓你在沒有繩索的情況下感到安全。」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這並不是詛咒、惡作劇或者製造恐慌,另一名攀巖傳奇湯米·考德威爾的話大概能解釋一二:「不知道他(霍諾德)具體在做什麼的人覺得這件事很酷,但真的知道他在做什麼的人都被嚇壞了。」但霍諾德卻不是簡單的「找刺激」,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明白一件至高無上的事情的成就取決於對數以千個小事情的精進和掌握。而這種對「萬事俱備」的極致追求,來源於他2008年「冒險」無保護單人攀登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半圓頂」的嘗試,這是座驚豔的600多米高的巖壁,是整個山谷東側的主人。
  • 《徒手攀巖》:和死亡做鄰居!
    2018年就上演了一部人與自然的鬥爭史——《徒手攀巖》,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亞歷克斯用3小時56分鐘登頂酋長巖的壯舉。亞歷克斯是一位徒手攀巖愛好者,他的目標是完成酋長巖的無輔助登頂,這項偉業在之前從未有人做到過。
  • 影片記錄了攀巖高手美國的亞歷克斯.霍諾德以無保護《徒手攀巖》
    影片記錄了攀巖高手美國的亞歷克斯.霍諾德以無保護,單人徒手的方式,登頂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高達3000英尺的酋長巖的全過程,當然也記錄了他在完成這個創舉前的所有準備及心路歷程,就像他所說的,要把每一個動作都融入他的血液裡,每一塊石頭,每一條裂縫,都做到爛熟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