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為紀錄片,片中的人物、事件是真實不虛的。
影片記錄了攀巖高手美國的亞歷克斯.霍諾德以無保護,單人徒手的方式,登頂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高達3000英尺的酋長巖的全過程,當然也記錄了他在完成這個創舉前的所有準備及心路歷程,就像他所說的,要把每一個動作都融入他的血液裡,每一塊石頭,每一條裂縫,都做到爛熟於心。但是儘管如此,徒手攀巖還是被公認為是極限運動中的極限,在此過程中只要有一處失誤,便會撒手人寰,而徒手攀登酋長巖更是被認為是攀巖界的「登月」!
他不是在徵服酋長巖,他更像是在徵服離他近在咫尺的死神!
影片的高潮是在最後20分鐘,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為亞歷克斯捏一把汗,包括那個攝影,偷偷地瞥一眼取景器,又立馬別轉頭去,跟旁邊的另一位攝影說,我不敢看!
在觀影的每一位都有同感:這20分鐘太快了,好像只是5分鐘差不多!
當亞歷克斯成功登頂的那一刻,心裡只有一種感覺:想哭!
當澎湃的內心慢慢平復下來後,不禁要問:
這樣的運動值得嗎?
這項運動的意義何在?
這項運動,只要這輩子你還沒放棄它,那你隨時都會死,不是這次就是下次。亞歷克斯在片中也給予了他自己的答案:每個人都會死。像他這樣活著有成績,有成功感,而若是安逸地活著,他無法忍受。像他這樣的冒險家不同其他情景下的生命挑戰,比如戰爭中、比如科學實驗中的犧牲,因為後者是有來自外在的使命,而他們則完全是自己給自己的使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觀,像亞歷克斯這樣的冒險家,他們希望自己活得像煙火,只要絢爛過,哪怕只是剎那都值得。他們不願意只是活著,如同螻蟻一樣。當然西方和東方的生命觀也有很大的差異,西方人認為生命是上帝給予的,自己有充足的權力把握自己的生命,誰也不欠;而東方人會認為生命是父母給的,有很強烈的家族觀念,生命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
其實這兩者的本質區別還在於:生命,即人活著,是不是比什麼都重要?
在亞歷克斯們看來,創造出舉世的成績顯然比生命更重要。他不傻,他知道所做的事的後果,但卻被另一個聲音牽引著欲罷不能。但在我們大多數人腦子裡有這樣一句話: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
自古以來,對於生死的看法有很多,比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人活著一定要有意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正義死得值得)
我以我血薦軒轅。(為民族大業而死)
最後我還想介紹中國古代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的一種思想: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南伯子藄(qí)到商丘去遊玩,看到了一棵巨大而茂盛的樹,這棵樹與眾不同,千乘車馬都可以在它的綠蔭下隱庇。然而子藄上前仔細地觀看,發現這棵樹枝丫彎彎曲曲不能做棟梁;木心是空的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樹葉,嘴就會受傷而潰爛;聞一聞氣味,就會使人大醉三日醒不來。於是子藄得出結論:這是一棵無用的樹,所以能夠長得這樣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