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3000英尺上的"無保護"恐懼

2021-01-16 網易體育

前言: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華裔攝影師、紀錄片導演金國威和妻子伊莉莎白聯手導演的《徒手攀巖》榮獲最佳紀錄長片獎。

這部影片記錄了美國攀巖高手亞歷克斯-霍諾德在2017年6月3日徒手攀登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酋長巨石的全過程,亞歷克斯全程用時3小時56分鐘,成功攻克了高達3000英尺(約916米)的酋長巨石,成為歷史第一個完成這項壯舉的攀登者。

他的這次徒手登頂,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運動成就之一。


極限運動策劃延伸:

"就算死,我也要跑酷!"

優勝美地的「酋長巨石」,是亞歷克斯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

這是一塊全球最大的花崗巖巨型獨石,有一面名為「黎明之牆」的整個立面,幾乎完全呈90°,被稱為全球最難攀爬的路線。

亞歷克斯會經常站在酋長巨石的對面,看著這塊幾乎無法挑戰的巖石,思考人生的方向。


23歲那年,他在優勝美地半穹頂的2000英尺(610米)處完成了徒手攀巖,並且向全世界宣傳這項極為兇險的方式,在攀巖界,同行和朋友們有稱讚的,也有表示擔心的。

事實上,和他一同挑戰徒手攀巖的高手們,在這些年都紛紛凋零了。


他在2011年就開始嘗試酋長巖石的挑戰,那時候一次次採用的都是有保護的攀登,前前後後超過100次,對亞歷克斯來說,酋長巖石的每一塊都在他的腦海中無比熟悉,他把酋長巖石分割成了31塊,制定不同區域在不同天氣和情況下的戰術,為的就是最終挑戰成功。


第一個攻克「黎明之牆」的,是湯米-卡德威和同伴凱文-約根森,他們用安全繩懸掛帳篷,用19天成功挑戰黎明之牆。湯米也是亞歷克斯的偶像,他多次與湯米溝通交流,學習經驗,以便完成不可思議的任務。


「這意味著你的旅程只有兩個支點,攀爬的時候就剩一個了。」

「這就像你去參加奧運會,如果拿不到金牌,結果就是死,你能保證一定贏下來嗎?」






但湯米除了表達敬佩之外,不能提出更多建議。

亞歷克斯在加利福尼亞的薩克拉門託出生長大,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波蘭人,兩個人都是社區大學的教授。


5歲那年,亞歷克斯被母親帶到社區的攀巖館玩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10歲時,他已經被父親帶著去參加每周末舉行的州內各地攀巖比賽,亞歷克斯也閱讀大量的攀巖雜誌,觀看無數視頻,默默學習技術。


在18歲那年,亞歷克斯給自己取了個暱稱,「笨拙孤獨者」。

那年夏天,亞歷克斯離開家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土木工程,但外祖父那年去世了,父母在他上學的第一年就分居了,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亞歷克斯開始大量曠課,把時間都留下來去遠方冒險攀巖。

緊接著,亞歷克斯遭受了另一場創傷:他的父親死於心臟病(同時他的父親還是自閉症患者),內向的亞歷克斯決定徹底放棄學業,他請求母親不要幹涉他,母親同意了。

亞歷克斯通過短片記錄自己的徒手攀巖歷程,並上傳到網上,很快就實現了「出圈」,通過視頻播放,他的收入已經達到「牙科醫生的水平」。


因為攀巖,讓亞歷克斯來到了世界各地,在南非和查德看到有那麼多孩子還處於貧窮和飢餓中,亞歷克斯決定創建非盈利基金會,幫助援建太陽能項目。


從那之後,亞歷克斯每個月的開銷不超過1000美元,其他的收入都用於慈善項目上。

在2014年,他有了專門的贊助商,幫助他完成任務,但贊助在2014年年底遭到中止,該公司寫了一封公開信,「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這項運動形式正在突破界限,並且把風險達到了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外。」

亞歷克斯並沒有因此退縮,他清楚自己的實力如何,他素食,也不喝酒精飲料,不攝入藥物,在攀巖之外,他瘋狂閱讀古典文學、環保主義著作和經濟學,此外,他還用大量的遠足徒步和跑步來保持體力。


他從伯克利退學後,要來了媽媽的舊麵包車,他住在麵包車裡,每天花88美分吃一頓晚飯,這種近乎於乞討者的生活,卻讓他得到了天然的寧靜,「在大學的時候,我不住宿舍,我住在家人朋友的公寓,在伯克利一年了我都沒跟人說過話。」


在路上休息的時候,他就在車裡鑽研攀巖技術,用貨車的車門做引體向上。

「小時候的我攀爬的水平不差,但我也從來不是一個偉大的登山者,」他說,「有太多的登山者比我強得多,他們從小就開始練習,而且特別容易變強壯——就好像他們有天然的天賦,而我沒有,我只是喜歡攀巖,在那之後我一直都在攀巖,所以我自然而然越來越好,但說天賦,我真的沒有。」

徒手攀爬酋長巨石前,同行們都對亞歷克斯的挑戰感到擔憂,也包括他的母親和女友。

母親說,亞歷克斯唯一和人不同的就是,他通常是在完成挑戰後再通知母親,「至少不會讓我感到惴惴不安,」母親說,「但是沒有攀巖,感覺他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


亞歷克斯的母親迪爾德雷-沃羅夫尼克在2009年也開始嘗試攀巖,2018年,66歲的她成功攀爬酋長巨石,成為攀登酋長巨石年齡最老的女運動員。

而他的女友桑尼-麥坎德列斯,則是在他的一次講座上認識的。

亞歷克斯雖然內向,但樂意在講臺上分享。桑尼就在遞上簽名書的同時,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塞給了亞歷克斯,他們很快成為一對。桑尼陪著亞歷克斯住在貨車裡,一起分析天氣和戰術,從頭開始,閱讀攀巖的書籍,也陪著他訓練攀巖。


但在嘗試挑戰酋長巨石的前幾個月,亞歷克斯卻因為和女友配合不當,兩次受傷,這兩次都是在沒有到安全高度提前撒手,第一次亞歷克斯遭遇胸腔擠壓式骨折,第二次則是腳踝嚴重扭傷。對於一個攀巖者,這兩處都非常敏感,而在他的朋友看來,出徵前兩次受傷,絕不是什麼好兆頭。


但亞歷克斯卻在尊重醫囑的同時,在室內攀巖恢復,他穿著安全靴完成了室內登頂,而在醫生建議下作了全身核磁共振之後,醫生驚人地發現,亞歷克斯顱內的杏仁體在面對血腥、噁心和暴力的圖片視頻刺激時,幾乎沒有出現異常波動,醫生對此的評價是,他可能天生就是做這個的。

2017年6月3日凌晨4點,亞歷克斯決定挑戰酋長巖石,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在紀錄片播放時已經讓人手心冒汗,就連他的女友都不敢在優勝美地公園停留,而是驅車去了外面的地方。


3小時56分鐘後,亞歷克斯成功登頂,他和金國威站在熟悉巨石頂端,看著所有參與的人群都流著眼淚鼓掌,他終於實現了夢想,他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完成這項壯舉的攀巖者。


紀錄片和尋常電影不同,在這場沒有備用方案的戰鬥中,不會留下任何NG的機會。而另一件事必須要被考慮到其中:在亞歷克斯身邊的攝影工作者,不能有絲毫影響到他的可能性,否則就會墜入深淵。


拍攝這部影片的導演叫做金國威,他出生於美國,父親是溫州人,母親是哈爾濱人。大學時酷愛攀巖的他,多次組織探險隊去全球攀巖和滑雪,並在2015年執導了個人紀錄片《攀登梅魯峰》,這部影片紀錄了他本人攀登梅魯峰的全過程,並獲得聖丹斯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紀錄片。


也因為這部影片,金國威結識了現在的妻子伊莉莎白,伊莉莎白的父親是匈牙利移民,母親來自香港。畢業於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她和金國威因為討論電影素材而結識,並且在之後結婚,有了兩個孩子。這次拍攝,伊莉莎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兩個人就是天生的搭檔。


但這部影片一直面臨倫理問題,拍攝時需要保持清醒,不幹涉亞歷克斯的行動,但也不能提供任何保護措施,金國威不能在期間喊停,甚至不能發出任何聲音,連手勢都不敢打,只怕給亞列克斯造成壓力。

為此,攝製組先用無人機和直升機在巖壁設置了安全繩索和攀登裝備,以便攝影者安全拍攝,而金國威聘請的都是全球的攀登高手,他們都是亞歷克斯的朋友,他們的任務,是用鏡頭記錄下亞歷克斯攀登的全過程,而且不能讓他察覺到攝像頭的存在。


即便是工作人員,也都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他們同時也在面臨另一個壓力——一旦亞歷克斯失手,他們將會親眼目睹好友喪生的全過程。

但這幫朋友都應承下來了,他們分別處於不同的區間,拍攝亞歷克斯的全過程:5名攝影師潛伏在巖壁上,3個人的跟拍小組留守地面,還有一架直升飛機遠程拍攝巖壁,總計9臺攝影機。


對於一向獨來獨往的亞歷克斯來說,這些隨時可能會被看見的鏡頭,也是他所必須要在意的意外因素。這是向死而生與自然的最親密接觸。但與博眼球無關——在嘗試之前,亞歷克斯已經上百次觸摸這塊巖石的每一處,了解每一個細節。

最終在山巖上的這3小時56分鐘,是亞歷克斯展現最本真的自己,和他心靈中最澄澈,對世界的理解。那是一段驚險而漫長的旅程,是旁人心驚肉跳,卻讓他感受寧靜的3小時56分鐘。

他實現了,站在山頂上,他說,「我看到大家都很激動,我意識到,這好像在鼓舞很多人。」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專稿 作者:裡多 責任編輯: 馬必樂_NS4800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IMAX影迷會 攀巖大師亞歷克斯曝訓練讓自己克服恐懼
    鳳凰網娛樂訊(採寫/青椒)8月30日,紀錄片《徒手攀巖》舉行IMAX版「不同凡響」影迷會。導演伊莉莎白·柴·瓦薩赫伊和主演亞歷克斯·霍諾德映後亮相,和現場觀眾分享影片幕後故事。電影《徒手攀巖》記錄了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2017年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不依賴任何器具,單人徒手攀上高達3000英尺酋長巖頂峰的壯舉。本片獲得了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導演伊莉莎白·柴·瓦薩赫伊表示她拍攝這一部影片是因為她的搭檔金國威是亞歷克斯的老朋友,自己也認識亞歷克斯很久了。亞歷克斯小時候害怕很多東西,包括吃蔬菜,和陌生人講話等等。
  • 徒手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而影片中那位讓人倒吸冷氣的勇士,站在你面前時和他在銀幕上一樣,有些瘦小(也許體重和體積更小才能更好攀巖),有些侷促,有些神經質或者說與眾不同,不太會講話技巧更不會和人打交道,很顯然,在眾人面前拋頭露面遠比不帶任何保護裸露在3000英尺高的懸崖峭壁上更讓他難堪。為了顯示自己會聊天,Alex甚至當眾表示他當天所穿的鞋子和拍攝《徒手攀巖》時的是同一雙。
  • 徒手攀巖——最危險的極限運動,人稱——峭壁上的芭蕾
    2019年電影《徒手攀巖》上線各大影院,《徒手攀巖》是一部關於攀巖題材的電影,講述的是美國著名攀巖者亞歷克斯,在無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徒手攀登酋長巖的壯舉。這是一部在絕美中卻又殘忍的紀錄片,沒有驚豔的劇情,也沒有光鮮的明星面龐,維繫全片的只有亞歷克·霍諾德對徒手攀巖無盡的熱愛。
  • 影片記錄了攀巖高手美國的亞歷克斯.霍諾德以無保護《徒手攀巖》
    影片記錄了攀巖高手美國的亞歷克斯.霍諾德以無保護,單人徒手的方式,登頂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高達3000英尺的酋長巖的全過程,當然也記錄了他在完成這個創舉前的所有準備及心路歷程,就像他所說的,要把每一個動作都融入他的血液裡,每一塊石頭,每一條裂縫,都做到爛熟於心。
  • 徒手攀巖第一人亞歷克斯:成功是建立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
    電影《徒手攀巖》講述了著名「徒手攀巖」(也稱「無保護攀巖」)大神亞歷克斯·霍諾德挑戰徒手攀登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巨型巖壁——酋長巖的經歷。酋長巖聳立於美國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是一塊全球最大的花崗巖巨型獨石。酋長巖巖壁高約3000英尺,幾乎呈90度山體,高聳入雲壯闊偉岸,是全世界攀巖愛好者都想徵服卻無法徵服的聖地,有「攀巖界的宇宙中心」之稱。
  • 《徒手攀巖》中國首映 「攀巖大師」如何克服恐懼?
    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和亞歷克斯·霍諾德★同場加映前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中國首映禮,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現身,分享有關攀巖、電影和人生的思考。
  • 《徒手攀巖》亞歷克斯徵服的不只是酋長巖 更是內心的恐懼
    《徒手攀巖》《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的名字,給大眾第一印象有疑惑、恐懼和敬佩。疑惑的是,真的有人可以徒手攀巖,還是只是拍電影而已?為什麼要徒手攀巖?不做任何保護措施,真的生死看淡了嗎?而電影《徒手攀巖》裡的主人公亞歷克斯,恰恰是這樣一位用自己真實的行動,徒手攀巖,徵服的不只是世界上最難攀爬的酋長巖,更是他內心難以逾越的恐懼。
  • 看《徒手攀巖》有感
    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被譽為史上最棒的攀巖電影。影片講述了美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2017年6月3日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約914米)高的酋長石(El Capitan)的全過程。
  • 《徒手攀巖》解讀:極致的專注,才是成功之道
    《徒手攀巖》,2019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主角埃裡克斯是富有盛名的徒手攀巖大神。2017年,他用3小時56分鐘,創造了一個奇蹟。無保護,徒手登上了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3000英尺的酋長巖。觀看《徒手攀巖》的過程,就是一個手心不斷冒汗,又不斷擦汗的過程。除了驚嘆他不會恐懼的腦迴路。
  • 徒手攀巖:Alex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成功挑戰徒手攀登酋長巖
    攀巖需要一種巨大的勇氣,而徒手攀巖是攀巖運動中最危險、最極限的一種。在不了解攀巖的人們來說,攀巖是一種酷酷的極限運動,徒手攀上將近3000英尺的幾乎垂直地面的巖壁本身就足夠匪夷所思,更何況亂是赤手空拳的情況下,因為走錯一步,面臨的就是粉身碎骨。
  • 徒手攀巖,無限靠近死亡的自由
    亞歷克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是在攀巖中度過的。沒有繩索、安全帶及其它防護設備,只憑四肢,成功地挑戰完成了徒手攀登3600英尺(1000餘米)的酋長巖,用時3小時56分鐘,創下世界紀錄。3000英尺高的酋長峰是亞歷克斯的此次目標,然而在開始這場冒險之前亞歷克斯早已經歷了長久的心理建設,或者說,他一直都沒有意識到,徵服這座山峰就是他的終極夢想。
  • 《徒手攀巖》曝IMAX版海報 極限拍攝捕捉驚險畫面
    兩款海報都po出了同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徒手攀巖》將於9月6日在全國上映。   《徒手攀巖》完整記錄了「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採用無保護、單人徒手(Free Solo)的方式,登頂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高達3000英尺的酋長巖的前前後後,展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毫無保護的方式徵服酋長巖的全過程。
  • 2019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熱映 主人公傳記上市
    這部2019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除了記錄下當代知名攀巖大師、「全球徒手攀巖第一人」亞歷克斯·漢諾爾德在2017年成功無保護、無協助徒手登頂酋長巖的全過程外,更以大量篇幅記錄了他細緻的準備過程和決不放棄的心路歷程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定檔 將於9月6日上映
    《徒手攀巖》由華裔伉儷導演金國威與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共同執導,記錄了知名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徒手挑戰登頂「攀巖最高峰」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全過程。此事曾震驚全球攀登界,被譽為人類攀登史和運動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奧斯卡獲獎影片《徒手攀巖》將於9月6日全國上映,觀眾亦可在IMAX和中國巨幕廳銀幕上共同見證這一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的奇蹟,敬請期待!
  • 徒手攀巖,死亡,正念以及慢慢變老的我們
    最近我才知道這種不需要繩索和器材的攀巖運動叫徒手攀巖,因為一部關於這項運動的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獲獎紀錄片《Free Solo》講述的是30多歲的專業登山者 Alex Honnold在攀登3000英尺高的巖石「 El Capitan」的過程。這塊巖石也被認為是徒手攀巖者的終極挑戰。
  • 轉角邀您觀影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民謠專場預告!
    The Film電影《徒手攀登》(Free Solo)記錄了美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2017年6月3日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亞歷克斯採用無保護、單人徒手方式攀爬了其中的1982米亞歷克斯·杭諾爾德(Alex Honnold)拍片計劃始於
  • 《徒手攀巖》看得人嚇出一身汗
    關鍵詞:徒手攀巖一個失手就意味著死亡《徒手攀巖》由9位攝影師兼攀巖好手背負攝像機,在繩索的幫助下攀爬拍攝。影片第一個鏡頭,就讓人震驚到說不出話——光禿禿的懸崖巖壁下方是萬丈深淵,一個紅色身影正在緩慢攀爬,身上除了粉袋和鞋子外, 什麼保護措施都沒有。
  • 《徒手攀巖》命懸絕壁 華裔夫婦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紀錄片中的主人公亞歷克斯已成為創造歷史的人物,他的堅韌勇敢和用生命賭博的瘋狂既讓人欽佩,又讓人覺得難以理解,但也正是這種絕壁上的孤身懸命和無所依託,才會更深地刺激到人們的內心,去思索生命更豐富的層次和更多的可能性。  於普通影迷,而非攀巖專業人士或者愛好者來說,人們要感謝《徒手攀巖》的製作團隊,如果沒有他們的拍攝,我們恐怕無緣得見這個不可思議的冒險行為。
  • 《徒手攀巖》:但願能「勸退」一些頭腦發熱的無保護攀巖者
    《徒手攀巖》海報《徒手攀巖》記錄了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花費3小時56分鐘攀上2900英尺(約883.92米,注,高度與時間均為官方確認的數字)的酋長巖「順風車線路」(Freerider)的全過程(儘管片中僅用片尾13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展現),同時探討了什麼是無保護攀巖,以及為什麼要進行無保護攀巖。
  • 紀錄片《徒手攀巖》
    徒手攀巖(FreeSolo)被稱為十大危險運動,是指單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自由攀爬,攀登者不允許使用攀巖工具,只能使用攀巖鞋和火藥袋,禁止使用繩索和機械插頭,不得使用上升器等任何輔助設備。很多人說這是最純粹的攀巖,這不是空話,這是人類原始意義上真正的攀登,就相對於的巨大體力消耗而言,freesolo也是一種心理競爭,根本不允許有任何錯誤,在幾百米高的懸崖上,一次錯過就意味著死亡,攀巖者的結尾類似於古羅馬競技場角鬥士,或者成功或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