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野音樂迷(《尋找麗江之魂》選段(文、圖、曲))

2021-01-22 楊福泉

基於20世紀90年代田野調研的一些圖文記錄,當時的鄉村音樂發燒友們,怡然自得地陶然於音樂中,讓音樂與自己的生命相伴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如今,世事變遷,新老交替,而與音樂相伴的生活情趣,依然留存在麗江的鄉野民眾中。我那時所擔憂的「白沙細樂」,也已經進入了國家非遺名錄,由衷欣慰!

   在麗江的山野鄉村,還有很多不求聞達,在勞作之餘自自在在陶然於樂舞中的納西農夫們。各個村子自發組織的古樂隊常常在閒暇時組織演奏活動,他們屆時各自湊一點食品,或以花樹掩映的農家庭院,或以林木森森的古廟,或以天寬地闊的林間泉溪為演奏地點。演奏之日,村子裡喜氣洋洋,似過節一般。老幼婦孺皆趨而觀之,各村寨都有不少樂迷。   自1992年以來,筆者數次到黃山鄉白華村(今屬玉龍縣)調研,對該村的古樂隊接觸較多,耳聞目睹不少鄉間樂迷的軼聞趣事,深深體悟到一種鄉間農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調意趣。

麗江縣黃山鄉(今屬於玉龍縣)白華村鼓樂隊,這些布衣芒鞋的弄人,定期聚會演奏,在農家庭院陶然自樂。(1992年 攝)
   白華村古樂隊歷史悠久,目前是麗江鄉村古樂隊中名氣最大且十分活躍的一支樂隊,他們的成員來自遠近幾個村子,每到周末活動日,各人自帶樂器,還帶上一點米麵和菜,完全是納西人傳統「抖豆臘」(個人湊錢物聚會娛樂、聚餐)的娛樂習俗。老隊長和國偉在1997年已經是86歲的老人,患了腦血管病,平時說話和思維都比較困難,但奇的是一奏古樂,便神志清明,能記得所有的樂曲,一點不亂。他家裡的人說,老人這條命全靠古樂給養著、撐著。

麗江縣黃山鄉白華古樂隊(今屬玉龍縣)的隊長和國偉(1992年攝)


麗江縣黃山鄉白華古樂隊(今屬玉龍縣)的隊長和國偉(右1)和該村一個酷愛古樂的老人。(加拿大 烏莉攝,1997年)


  村中有一個七旬老人,每逢該村古樂隊演奏之日,便緊隨前往,並主動為樂隊張羅烹煮雜事,有時亦當擊鈴手參與演奏,自得其樂,長年樂此不疲。他自述每聽古樂,便覺心曠神怡,周身舒泰,這種奇妙的感受能持續數日,因此聽古樂上了癮。1992年,這位納西古樂的超級「發燒友」還給我詠誦了一首他用漢文記音的納西長歌。白華村的樂迷們還曾告訴我很多關於古樂的奇聞異事,其中有個趣聞:該村有一對婚後長年不生育的夫婦,後來受老樂人啟發,經常聽古樂,古樂神秘地化解了這對夫婦內心的滯鬱,賦予他們生育力,後來就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從這個軼聞中,可以看出納西人對古樂的痴迷之情。

這是白華村的一個納西古樂超級「發燒友」,年過七十的他每逢該村古樂隊演奏之日,便緊隨前往,並主動為樂隊張羅烹煮雜事,長年樂此不疲。這是他在為筆者吟唱一首納西長歌。(攝於1992年)


  很多山民手頭拮据,沒錢購買諸多樂器,於是便採山上竹木自製樂器,如「長江第一灣」畔竹園村古樂隊的樂器便多是自製的,雖形質較為粗糙,但所奏之音自有一種山林之清氣。這些莊稼漢布衣芒鞋、挽袖敞衣地怡然奏樂作歌,其他老幼婦孺則一邊在院內打糧,編竹笠,一邊和而歌之。這山民的音樂生活痴迷了多少來自繁華鬧市的中外遊客,我以為其中魅力主要是來自樂舞者那種與天地自然相融一體的情調意趣和豁達通脫的人生精神。  如今,納西古樂中的「洞經雅樂」在麗江已弘揚廣大,學徒眾多,從者如雲,甚至一些金髮碧睛的小「老外」也登「大研古樂」隊之門恭行弟子禮,成了該樂隊的門徒,看來洞經音樂在麗江的傳承已不成問題。歷史風塵中流落於玉龍雪域的這一段唐宋中原雅樂被納西人發揚廣大,充分展示了創造出輝煌東巴文化奇觀的納西人廣採博納中華各族文化精華的恢宏氣度和琴心惠質。

麗江白沙鄉著名民歌手和惠涵正在自己的家裡向加拿大專家吟唱他所記錄的民歌。(攝於1991年)


    但另一方面,一種深深的憂慮和惆悵也伴隨著我,那是我多年眼看著納西族本土樂舞的日趨一日的衰落沉淪,「白沙細樂」很多樂曲及相應的舞蹈種類的失傳、今天的冷清寂寥和傳承的艱難,東巴音樂舞蹈的逐漸消失,民間樂舞的日趨衰落,民間優秀歌手的後繼無人,民間傳統文學藝術的衰微。我感到我的故鄉在很長的歲月中一直上演著一種「中原所失之禮樂得於『野』,而『野』之禮樂正喪於『野』」的文化悲劇,面對故土傳統歌舞藝術的沉淪,我心中便有塊壘,便有惆悵和悲哀。也許,詩人艾青的那句詩可以表現我的這種心情:


和茂根先生在演奏《白沙細樂》(1999年攝)摘自楊福泉《尋找麗江之魂:融入納西古王國》,民族出版社2006年。


楊福泉《尋找麗江之魂:融入納西古王國》,民族出版社2006年。

麗江三聯韜奮書店印象(文、圖、曲)

看望宣科先生(文、圖、曲)

紀錄片《樂土古樂》及其影評(視頻、文、圖)

詠西南聯大(校園記)(文、圖、曲)

國寶爨寶子碑前(文、圖、曲)

在西南聯大蒙自分校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漫步牛津大學(校園記)(文、圖、歌)

哈佛大學印象(校園記)(文、圖、歌)

訪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東安格利亞大學(文、圖、曲)

回眸科隆大學——德國憶舊(文、圖、曲)

德國名校帕紹大學印象(校園記)(文、圖、曲)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訪學記(文、圖、曲)

南方科技大學印象(文、圖、曲)


在尋甸「紅色莊園」—雲南農業大學舊址感懷(文、圖、歌)

北大感懷(校園記)(文、圖、歌)

清華園拜謁王國維紀念碑(詩、圖、曲)

蘭州大學有感(校園記)(文、圖、歌)

中央民族大學校園小記(校園記)(詩、圖、歌)

在美國舉辦的納西文化學年(校園記)(文、圖、歌)

玉溪師院的鄉土藝術教學印象(校園記)(文、圖、歌)

母校雲南大學感懷(校園記)(文、圖、曲)

雲南大學銀杏道詠懷二首(校園記)(詩、圖、曲)

在雲大看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文、圖、歌)

重回母校興仁小學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重返母校麗江一中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參加在大連民大舉辦的中國民族學學會高層論壇有感文(文、圖、曲)

回憶與「北京大學山鷹社科考隊」的一次敘談

在尋甸「紅色莊園」—雲南農業大學舊址感懷(文、圖、歌)


回憶首次在京舉辦的東巴文化展和費孝通、錢偉長、任繼愈等先生

1990年納西族東巴文化展回憶(昆明篇)

改革開放給了我走出國門治學的機會(《域外訪學記》代序)(文圖)

《大江高地行——從雲之南到青藏高原》(前言、後記、封面、目錄)

楊福泉簡歷和論著簡介(論著封面)

《楊福泉論文選》(前言、封面、目錄)

略述我的治學經歷—《楊福泉納西學論集》前言(目錄等)(1983-2008年)

【對話】楊福泉:一位納西族人類學者的學術心史(上)

【對話】楊福泉:一位納西族人類學者的學術心史(下)

學人訪談|楊福泉:單一文化很難促進社會繁榮

楊福泉 李世武 :民族藝術的滋養與國際視野的形成——人類學家楊福泉教授訪談錄

沉潛學海三十載 尋徑問學度華年 ——我的老師楊福泉印象

深鑽細研勤治學,中西融合闢蹊徑 ——「中國百千萬人才」楊福泉研究員學術研究訪談錄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少年父親(文、圖、曲)
    》節選)(文圖曲)三兄妹與三棵蘋果樹的故事(文、圖、歌)麗江古城楊氏家族「餵飢鳥」的故事(文、圖、曲)清明的思(詩、文、圖、曲)感動我心靈的負重山民(文、圖、曲)八年鴿友「阿老乖」(文、圖)珍珠泉憶影 (文、圖、歌)那年深秋回鄉訪玉泉(文、圖、曲)
  • 沙塵的迷圖 from《天空戰記》
    《天空戰記》是日本"Tatsunoko Production"(タツノコプロ)公司製作的一套電視動畫,於1989年4月6日至
  • 瓊劇《清官圖》就是實情又何妨,吳多東演唱!
    瓊劇《清官圖》就是實情又何妨    吳多東 1982年畢業於海南瓊劇學校,工小生。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貼專家,中國劇協會員,海南劇協理事。
  • 那些寫過麗江的歌--陳昇《麗江的春天》
    作為一個愛說話的人,他達到了這種人能期盼的最佳效果:他的聽眾未必時時與之感同身受,但卻堅持要聽聽他在每張新專輯裡說了些什麼。    那麼這張《麗江的春天》又說了些什麼呢?從專輯全名《流浪日記首部曲:麗江的春天》來看,人們會通過其中幾個關鍵詞產生直觀印象,聯想到大眾媒體裡與「流浪」「日記」「麗江」等詞語相關的——關於小資產階級情調的一切。
  • 怡美旅遊集團攜手麗江雪山峽谷演藝公園 共同推廣麗江文旅新體驗
    2020年6月16日,麗江文化旅遊演藝創新交流研討會在雪山峽谷演藝公園舉行。活動當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行業專家、雲南及麗江權威媒體及旅遊達人400餘人共聚木府風雲雪山峽谷演藝公園,體驗國內首創的演藝情景劇公園完整行程。
  • 潮劇選段《杯茶炷香奠芳魂》《夫妻團聚在人間》《江姐》詹少君唱腔欣賞
    潮劇選段《杯茶炷香奠芳魂》《夫妻團聚在人間》演唱:詹少君 蔡財旺《江姐》選段 滿懷熱血蕩激情
  • 三天時間在麗江怎麼玩,麗江旅遊攻略必去景點,來麗江旅遊邂逅自己吧
    很多朋友前往雲南麗江旅遊,雲途阿詩瑪現在就給大家分享麗江三日遊的路線,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三天的行程,既能體會到古城的柔軟時光,也能感受到麗江的秀美山色,讓你在滴答流轉的光陰裡感受到別樣的摩梭風情。(適合短假期的人們)
  • ...麗江古城杯】課本劇精彩在線:麗江實驗學校《尋找快樂的波斯貓》
    多年來,實驗人以人文底蘊滋教育之根,以和諧發展鑄教育之魂,在校訓「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精神的引領下,代代實驗人薪火相傳、不忘初心,打造出麗江市硬體配備齊全、辦學規模較大、教育教學質量上乘的享譽省內外的現代化邊疆學校。
  • QQ音樂聽歌識曲系列之二
    本文為聽歌識曲技術分享系列之二,了解用於聽歌識曲的音頻信號基礎及音頻指紋設計。
  • 穿越文:她毒術高超,魂穿侯府嫡女,卻被皇帝當場退婚,慘變棄後
    作為這一類的書迷,小編每天都會在這裡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穿越重生文,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點擊關注,精彩不容錯過。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穿越文:她毒術高超,魂穿侯府嫡女,卻被皇帝當場退婚,慘變棄後。1.《凰妃嫁到:邪王請籤收》作者:恩寧【簡介】她毒術高超,魂穿侯府嫡女,卻被皇帝當場退婚,慘變棄後。笑話,想羞辱?也要看姐同不同意。任你開掛大陸靈力橫行,姐破廢柴之身,仗劍雄起。
  • 永遠的《思鄉曲》——夢牽魂縈故鄉情
    永遠的《思鄉曲》——夢牽魂縈故鄉情 馬思聰作曲的《思鄉曲》,堪稱世界精品的傑作,是我國第一首真正走上國際舞臺、被外國小提琴大師演奏的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創作於外寇入侵,烽火狼煙的歲月,這首充滿濃鬱鄉思鄉情鄉愁的愛國歌曲,撥動了被日寇所逼而離鄉別井的中國人的心弦,成了一支流傳全國的抗戰歌曲。引發了一代代愛國愛鄉炎黃子孫的共鳴,成為了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不朽的經典。
  • 遇見麗江精釀,雪松文旅為羊城帶來至醇的麗江味道
    」啤酒面世,成為麗江風味新代表據悉,「遇見麗江」精釀啤酒日前已正式登陸廣州的音樂餐吧以及酒吧,為更多精釀愛好者以及廣大市民帶來新選擇誕生於此的「遇見麗江」精釀啤酒,自9月底在大研花巷民謠之夜正式宣告上市以來,也迅速俘獲了一眾旅友的心,成為去到麗江「不可不嘗」的味道。
  • 西方音樂史必聽曲目200部,你聽過多少?
    二、中世紀音樂 2.D·斯卡拉蒂:《奏鳴曲》(K119)50.維瓦爾蒂《G小調大協奏曲》(0p3 Not)51.維瓦爾蒂:《大協奏曲:四季》52.巴赫:《前奏曲與賦格》Bwv54353.巴赫:《馬太受難曲》54.巴赫:《約翰受難曲》55.巴赫:《D大調第三樂隊組曲》56.巴赫:《音樂的奉獻》57.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 快來選出你心中的「麗江之歌」,超級禮品人人都可拿
    李健的這首《麗江》,在這座被按下慢放鍵的小城裡,音樂詩人的低吟淺唱讓人回味悠長。「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時針它不停在轉動/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小雨它拍打著水花」,簡約的歌詞和曲調,成為霸佔麗江古城熱曲榜單的一首歌
  • 尋找麗江最美客棧!「醉美百家客棧」攝影大賽火熱開啟
    尋找麗江最美客棧!活動旨在藉助攝影師的專業視角,呈現麗江古城客棧之美,選出醉美的100家「明星」客棧帶動客棧整體形象的提升,讓麗江醉美客棧不僅僅得到麗江本土人民的認可,也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認識麗江的美,愛上麗江的美!
  • 曼徹斯特的音樂之魂
    同時,一趟搖滾史之旅也很快演變成對曼城之魂的深入探索。曼徹斯特到處都是音樂地標,街上遍布唱片店和錄音室,史密斯(The Smiths)、歡樂分隊(Joy Division)、綠洲(Oasis)、石玫瑰(The Stone Roses)等大牌樂隊曾光顧或表演過的許多酒吧至今仍在營業,現在還能一睹他們的親筆塗鴉。
  • 英皇藝人思漩探班《我在麗江等你》劇組(圖)
    英皇藝人思漩與《我在麗江等你》劇組我在等你影業快訊: 今日,香港英皇籤約藝人思漩探班《我在麗江等你》劇組,作為總導演顏振豪的好朋友,思漩為正在拍攝的中國首部系列旅遊音樂新媒體電影《我在麗江等你》(10集)提出了寶貴意見。
  • 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鄉村綠道串聯起數個文旅地標 成都市新都區...
    其中,夏河溪鄉野公園參評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斑竹園足球音樂小鎮、芳華桂城·微馬公園、尖峰運動小鎮等項目參選成渝潮流新地標,排名靠前。沸騰裡是總投資30億元的天府沸騰小鎮「一核四區」的「核心引擎」項目,佔地68畝,投資額達10億元,將打造以火鍋博物館為魂,集特色火鍋品鑑、火鍋文化展示、火鍋文創體驗於一體的火鍋特色街區。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一個集美食旅遊、趣玩賞覽、遊逛體驗等於一體的生態休閒遊商業片區,預計每年將吸引600萬人次客流。
  • 羽生結弦也曾撞曲,但這曲卻是亞洲夢之歌
    不過所幸,世間萬物都是不斷發展的,但一直到2014年之前,花滑的配樂選擇的要求,都是「不能出現歌詞」,只能選擇純音樂。這首曲子是花滑運動員最喜歡用的花滑選手們最常選用的,是哪些類型的曲目呢?大概就是這幾類:經典音樂劇的經典選段;古典樂;經典影視劇的配樂。
  • 三月,所有雲雀飛上碧空,唱起歌來 英倫鄉野手記
    一九〇六至一九〇九年擔任女校教師期間,為學生製作了堪稱典範的自然觀察手記《一九〇六:英倫鄉野手記》。昨天有讀者問,怎麼不繼續連載美貌的英倫鄉野手記呢?作者|[英] 伊迪絲·霍爾登(Edith Holden)譯者|紫雲數百幅精緻清新的手繪水彩圖眾多英倫詩人佳句與歲時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