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20世紀90年代田野調研的一些圖文記錄,當時的鄉村音樂發燒友們,怡然自得地陶然於音樂中,讓音樂與自己的生命相伴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如今,世事變遷,新老交替,而與音樂相伴的生活情趣,依然留存在麗江的鄉野民眾中。我那時所擔憂的「白沙細樂」,也已經進入了國家非遺名錄,由衷欣慰!
在麗江的山野鄉村,還有很多不求聞達,在勞作之餘自自在在陶然於樂舞中的納西農夫們。各個村子自發組織的古樂隊常常在閒暇時組織演奏活動,他們屆時各自湊一點食品,或以花樹掩映的農家庭院,或以林木森森的古廟,或以天寬地闊的林間泉溪為演奏地點。演奏之日,村子裡喜氣洋洋,似過節一般。老幼婦孺皆趨而觀之,各村寨都有不少樂迷。 自1992年以來,筆者數次到黃山鄉白華村(今屬玉龍縣)調研,對該村的古樂隊接觸較多,耳聞目睹不少鄉間樂迷的軼聞趣事,深深體悟到一種鄉間農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調意趣。麗江縣黃山鄉(今屬於玉龍縣)白華村鼓樂隊,這些布衣芒鞋的弄人,定期聚會演奏,在農家庭院陶然自樂。(1992年 攝)麗江縣黃山鄉白華古樂隊(今屬玉龍縣)的隊長和國偉(1992年攝)
麗江縣黃山鄉白華古樂隊(今屬玉龍縣)的隊長和國偉(右1)和該村一個酷愛古樂的老人。(加拿大 烏莉攝,1997年)
這是白華村的一個納西古樂超級「發燒友」,年過七十的他每逢該村古樂隊演奏之日,便緊隨前往,並主動為樂隊張羅烹煮雜事,長年樂此不疲。這是他在為筆者吟唱一首納西長歌。(攝於1992年)
麗江白沙鄉著名民歌手和惠涵正在自己的家裡向加拿大專家吟唱他所記錄的民歌。(攝於1991年)
和茂根先生在演奏《白沙細樂》(1999年攝)摘自楊福泉《尋找麗江之魂:融入納西古王國》,民族出版社2006年。
麗江三聯韜奮書店印象(文、圖、曲)
看望宣科先生(文、圖、曲)
紀錄片《樂土古樂》及其影評(視頻、文、圖)
詠西南聯大(校園記)(文、圖、曲)
國寶爨寶子碑前(文、圖、曲)
在西南聯大蒙自分校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漫步牛津大學(校園記)(文、圖、歌)
哈佛大學印象(校園記)(文、圖、歌)
訪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東安格利亞大學(文、圖、曲)
回眸科隆大學——德國憶舊(文、圖、曲)
德國名校帕紹大學印象(校園記)(文、圖、曲)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訪學記(文、圖、曲)
南方科技大學印象(文、圖、曲)
在尋甸「紅色莊園」—雲南農業大學舊址感懷(文、圖、歌)
北大感懷(校園記)(文、圖、歌)
清華園拜謁王國維紀念碑(詩、圖、曲)
蘭州大學有感(校園記)(文、圖、歌)
中央民族大學校園小記(校園記)(詩、圖、歌)
在美國舉辦的納西文化學年(校園記)(文、圖、歌)
玉溪師院的鄉土藝術教學印象(校園記)(文、圖、歌)
母校雲南大學感懷(校園記)(文、圖、曲)
雲南大學銀杏道詠懷二首(校園記)(詩、圖、曲)
在雲大看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文、圖、歌)
重回母校興仁小學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重返母校麗江一中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參加在大連民大舉辦的中國民族學學會高層論壇有感文(文、圖、曲)
回憶與「北京大學山鷹社科考隊」的一次敘談
在尋甸「紅色莊園」—雲南農業大學舊址感懷(文、圖、歌)
回憶首次在京舉辦的東巴文化展和費孝通、錢偉長、任繼愈等先生
1990年納西族東巴文化展回憶(昆明篇)
改革開放給了我走出國門治學的機會(《域外訪學記》代序)(文圖)
《大江高地行——從雲之南到青藏高原》(前言、後記、封面、目錄)
楊福泉簡歷和論著簡介(論著封面)
《楊福泉論文選》(前言、封面、目錄)
略述我的治學經歷—《楊福泉納西學論集》前言(目錄等)(1983-2008年)
【對話】楊福泉:一位納西族人類學者的學術心史(上)
【對話】楊福泉:一位納西族人類學者的學術心史(下)
學人訪談|楊福泉:單一文化很難促進社會繁榮
楊福泉 李世武 :民族藝術的滋養與國際視野的形成——人類學家楊福泉教授訪談錄
沉潛學海三十載 尋徑問學度華年 ——我的老師楊福泉印象
深鑽細研勤治學,中西融合闢蹊徑 ——「中國百千萬人才」楊福泉研究員學術研究訪談錄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