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快樂、傷悲、思慮、憤怒和畏懼的時候,但情緒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形式和程度又有不同。
根據人格類型的不同,有些人會比較樂觀,很多時間都能夠保持一種比較積極的情緒,另外一些人則不一樣,他們很容易就會變得憤怒,有些時候,在別人看來只是一件小事,卻能夠讓他們生氣很久,甚至出現過激的行為。
相信各位讀者身邊也會有易怒的人,他們好像總是有很多脾氣要發,三句話沒說完就可能會生氣。或者,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某個時期,我們自己也會成為一個容易生氣和憤怒的人,情緒像是火藥桶,一點就燃,別人一句平常的話都能讓我們火冒三丈。
那麼人為什麼會易怒,在這些憤怒情緒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呢,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解答這兩個問題。
憤怒的類型很多人不知道,憤怒也是有不同類別的。通常我們最常見的憤怒是盛怒,盛怒狀態下的人,會有較為明顯的情緒特徵。「怒髮衝冠」,「火冒三丈」都是形容一個人盛怒的詞語。
有些人可能一整天都處於一種盛怒的狀態下卻不自知,從起床開始,他們就有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怒氣,他們自己對自己的怒火感覺可能並不明顯,因為他們很可能長期處於憤怒狀態之中,但他們周圍的人卻能夠明顯地察覺。
所以,一個經常處於憤怒狀態的人,他周圍的人,一般都會採取一種「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來面對他。
除了盛怒之外,還有一種憤怒,我們通常稱之為鬱怒,一個人處於鬱怒狀態時,可能並不那麼容易讓人察覺,因為這種怒火來得比較隱晦,所以可能不僅自己意識不到,周圍的人也不一定能夠察覺。
需要注意的是,鬱怒要比盛怒危害更大,不管是對身體的損傷還是察覺的難度,鬱怒都要超過盛怒。
不過,鬱怒也有自己的體現形式,那便是夢境,所以,當一個平時看起來沒什麼脾氣的人總是夢到一些憤怒的事情和場景,就說明他可能長期處於鬱怒狀態之中。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憤怒是指向別人的,但也有一些憤怒指向自己,因為成長經歷中某些不愉快的經歷,某些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的人,向我們傳達了憤怒的情緒,導致我們也產生了對自我的憤怒,這種怒火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大的。
憤怒的背後往往是脆弱那麼,憤怒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呢?
憤怒的背後,往往是脆弱。自然界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可以側面佐證這一點,大家應該都對大象這種動物有一定了解,因為體型夠大,天敵不多,大象很少有憤怒的姿態。
而體型相對較小的動物就不一樣了,養狗的朋友都知道,叫得最兇的,很可能是膽子最小,體型最小,自我保護能力最弱的狗。
一樣的道理,放在人的身上也成立,當我們內心深處有很多畏懼的東西,當我們拼命想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世界時,當我們內在有一些很怕被觸碰的脆弱之處時,我們就總是處於一種憤怒的狀態之中。
從這一點上出發,那些讓別人念叨「莫生氣」之類的話來緩解憤怒的人,其實根本不了解憤怒是什麼,這些法也完全不能奏效。
正確面對自己的脆弱想要真正解除或緩解自己憤怒的狀態,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正確地面對自己的脆弱。
有些人的脆弱是先天性的,天生有之,有一些脆弱則是因為在人生早期我們沒有能和周圍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係,還有一些脆弱是因為我們經歷的一些創傷性事件。
如果是天生就有的脆弱,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接受它,承認它的存在,不要總是試圖遮遮掩掩地把他們藏匿起來,當我們承認這些脆弱的存在時,怒火自然會有所平息。
如果是因為人生早期的不安全依戀造成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讓自己慢慢建立起和周圍人的安全的關係,讓自己感受到一種安定,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必要的時候,可以向真正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求助。
如果是因為創傷造成的脆弱,我們就需要對自己的創傷來一次好好的「包紮」,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允許自己去憂傷,允許自己慢慢重新建立邊界和信心。不要急著變得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