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和歌傳承經典 「國樂大賞之夜」在廈門上演

2020-12-24 東南網廈門頻道

福建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趙亮古壎獨奏《千年風雅》(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東南網12月12日訊(本網記者 李霖 李奇 實習生 葉琰)如泣如訴的古壎、宛轉悠揚的二胡、玉珠走盤的琵琶、蒼涼悽清的洞簫……12月12日晚,「聆聽經典 詩韻國樂」「國樂大賞之夜」在廈門凌雲玉石博物館上演,為初冬的廈門增添了一抹深沉而厚重的底色。

以經典詩詞入境,在民族管弦樂中入情。活動現場,朗誦者或深情,或憂傷,或激揚,或悲愴,用語言的力量直擊人心;演奏家們用古壎、古琴、二胡、琵琶、古箏、洞簫、揚琴、中阮、簫等民族樂器,用國樂特有的表達方式,以琴代筆、以聲作畫,傳達了傳統情懷與人文情思。

悠悠曲韻婉轉水上舞臺,粼粼波光倒映衣袂飄然。當晚,音樂美、舞臺美、服飾美有機結合,呈現了一臺美輪美奐的傳統音樂文化大秀,奏響了文化自信的音符,讓觀眾領略了民樂的獨特魅力。

據福建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趙亮介紹,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民族樂器與經典詩詞的融合展示,多位大師名家匯聚一堂,也是提前為福建省首屆閩樂芳華杯校園民族器樂大賽造勢,呼籲更多人關注傳統音樂文化,從而達到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終極目標。現場,趙亮代表福建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向凌雲玉石博物館授予實踐基地牌匾。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廈門廣電集團廣播中心音樂廣播、湖裡區文化館及凌雲玉石博物館聯合主辦。


相關焦點

  • 《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或是傳承經典最合適方式
    原標題:和詩以歌,或許是 傳承經典最合適的方式   撒貝寧(左)和王俊凱   最近,一檔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演繹經典名篇,廣受好評。鑑賞團成員康震說,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後承載的是輝煌或失落,但都與亙古綿延的文化傳統相連接,「這些詩歌跨越千年到達現代,無論承載的是輝煌還是失落,都變成無以復加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
  • 孫楠傳承國樂:民族元素的根不能變
    孫楠與北京山水樂團合作演出金羊網記者 艾修煜廣東衛視大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第二季的錄製正在進行中,近日,孫楠來到廣州,作為飛行嘉賓參與節目錄製。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他表示參與節目的初衷是:「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血液中流淌的基因,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多了解、多聆聽、多介紹、多傳承。」舞臺唱國樂,溫情演繹《美麗的神話》在《國樂大典》的舞臺上,孫楠和北京山水樂團一起演繹了自己的代表歌曲《美麗的神話》。
  • 成都獨有國風音樂會門票三天售罄,首場《霓裳國樂》讓人充滿嚮往
    當歡快明朗、清新雅致的曲調奏響,仿佛走入古典的江南水鄉……根據江南絲竹音調創作的《絲長竹青》合奏,讓「國風·四季音樂會」發布會現場一派詩情畫意,也讓人對明晚將在四川大劇院上演的「國風·四季音樂會」首場《霓裳國樂》充滿嚮往。
  • 酷狗直播《國樂大典》廣州塔特別現場,方錦龍陳軍神仙打架太勁爆
    經典國樂煥時代新聲,燃唱青春熱血澎湃由廣東衛視自製,圍繞國樂大師和一眾新生代樂手量身打造的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已經走到第三個年頭。今年節目以"國樂正青春"為口號,開發了全新賽制玩法,結合"創造營"模式挖掘、培養潛力樂手,在國樂召集人吳彤,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二胡演奏家陳軍、知名唱作人霍尊四位"尋樂人"的帶領下,最終選拔出一支全能"青春國樂團"。
  • 用近乎失傳的千年樂器講述國樂傳承,海口這場音樂會讓人穿越……
    10月底,首屆中華國樂文化博覽周通過花顏樂貌國樂文化傳播形象大使評選、「千年弦音·國樂印象」國樂文化高峰論壇、「絲海情韻·樂師之旅」國樂音樂會、中華國樂文化傳承·創新十大傑出貢獻人物頒獎盛典等活動,探索不同文明溝通交融之路,用音樂讓歷史、現實與未來對話,並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傳承絲路文明、普及藝術事業、培育國樂人才、弘揚優秀作品。
  • 「歲月如歌·流行國樂」 廣東民族樂團2019/2020音樂季月底開幕
    該樂季以《歲月如歌·流行國樂音樂會》開幕,陣容龐大,由著名指揮家王甫建執棒,參演藝術家包括曹玉榮、陳前、張璐璐等人,觀眾們將欣賞到演唱、笛子、琵琶、二胡等樂器與民族管弦樂的合作,為音樂季的開啟展開絢麗的一幕。
  • 打造國樂創造營 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第三季新亮點
    新一季節目,導演組仔細分析了以往的優勢和不足,揚長避短,在承襲亮點元素的同時,撕掉「固定模式」「曲高和寡」的標籤,挖掘國樂新生力量,針對性升級,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第八,收官「巔峰之夜」走進「國家大劇院」第13期以「國樂大典」巔峰之夜為整季節目的收官。優勝樂團攜手尋樂人、業界專家、明星藝人等匯聚國家大劇院,打造一場精彩的國樂視聽盛宴。
  • 傳承經典創新國粹 特侖蘇《又見國樂》走進成都
    繼北京、呼和浩特之後,特侖蘇在成都這塊擁有悠久國樂傳統的土地上,再次奏響致生命更好樂章,以創新藝術形式向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致敬,探索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和成長營養。  國粹之美縈繞蓉城 特侖蘇向成都致敬  成都自古就有「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的美譽,作為著名文化古都,其國樂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 《國樂大典》亮相酷狗直播,御笛天后唐俊喬及戰隊成員炫翻全城
    新年伊始,酷狗音樂、酷狗直播與熱播綜藝《國樂大典》夢幻聯動,邀請數位國樂大師及戰隊成員空降廣州地標建築「小蠻腰」,給廣大樂迷獻上家門口的國樂大賞,為即將迎來半決賽的《國樂大典》第三季火爆預熱,點燃觀眾們的無限熱情。
  • 國樂之後,來一場暖心的動漫之約吧!明晚,《天氣之子》開啟奇妙之夜……
    ——泰戈爾 《何來何往》昨晚的國樂之夜,讓大家享受到了不一樣的視覺與聽覺衝擊:兩位小朋友的開場朗誦,6人連彈的演奏,經典古琴《梅花三弄》……這些音樂既有經典民樂,也有著名童謠,有熱門電視劇歌曲,也有經典動漫音樂……這些歌曲對許多人來說充滿回憶。
  • 「國樂大師志」姜瑩:因傳承,而對經典心生敬畏
    3月29日即將登陸杭州之際,中南杭州特別邀請《玄奘西行》作曲、編劇、總導演——姜瑩,以國樂大師的視角,為您講述一個臺前幕後的精彩故事。◉《玄奘西行》演出劇照國樂具備鮮活多彩的生命,它不應只是陳列在博物館的展品;國樂作為東方文化的精髓,它不能在時代進步中被丟棄遺忘。
  • 和詩以歌,讓經典詠流傳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堅持「和詩以歌」的創作理念,挖掘經典詩詞作品的當下價值,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拉近大眾與傳統文化的距離,本季節目挑選了更多來自民間的素人作為經典傳唱人,既有通過網絡徵集的校園傳唱人,也有積極向上且人氣極高的網絡歌手。
  • 《國樂大典》奏響時代風採
    經典國樂煥時代新聲燃唱青春熱血澎湃由廣東衛視原創自製、國樂醬酒獨家冠名,圍繞國樂大師和一眾新生代樂手量身打造的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已經走到第三個年頭。今年節目以「國樂正青春」為口號,開發了全新賽制玩法,結合「創造營」模式挖掘、培養潛力樂手,在國樂召集人吳彤,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二胡演奏家陳軍、知名唱作人霍尊四位「尋樂人」的帶領下,最終選拔出一支全能「青春國樂團」。
  • 敦煌國樂 絲路流芳 記「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系列活動
    正是在這種契機下,2018年7月16日至7月22日,由剛剛度過60華誕的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榮譽出品,中國樂器協會、敦煌市委宣傳部、敦煌國際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敦煌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北京華夏璇音藝術傳播中心全程策劃執行的「敦煌國樂」大型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系列活動在敦煌成功舉行。
  • 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獲「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大獎
    業內知名的行業精英、學界大咖及全國大學生代表出席了「致敬青春——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青春題材電視精品創作論壇」共同探討傳統媒體面臨新形勢如何創新話語方式、思維定式和經營模式去年,5位尋樂人和15支國樂團匯聚舞臺接連上演「神仙打架」的精彩戲碼13期節目最高收視位列全國衛視競爭最激烈的周五黃金檔第5名(索福瑞數據)
  • 「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在敦煌開幕
    原標題:「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在敦煌開幕  近日,「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開幕式暨國樂名家音樂會在敦煌大劇院舉行。
  • 2019瀟湘國樂秋季教學匯報音樂會成功舉辦
    2019年11月23日-11月24日,瀟湘國樂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心國樂堂舉辦了兩場秋季教學匯報音樂會,音樂會為到場的近600名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充分展現出了瀟湘學子與老師們精湛的演奏水平與超凡的藝術魅力。
  • 一路上風景如歌~《還有詩和遠方》收官之夜音樂會歌單來啦
    兩個月的周日,我們跟隨著《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的腳步,一起「追尋」新昌、「歸隱」建德,共享臨海「時光」,龍泉感悟「傳承」,在遂昌歷經一番「尋夢」,到開化品嘗難忘「至味」,「歸家」之所是浦江……山河廣闊,有詩也有遠方。
  • 上海芭蕾舞團「鎮團之寶」《白毛女》即將在廈門上演
    央廣網廈門12月4日消息(記者陳庚)12月8日-9日,中國芭蕾舞界開山作之一、上海芭蕾舞團「鎮團之寶」《白毛女》將在廈門閩南大戲院連演兩場,原汁原味重現足尖上的紅色經典,喚起老一輩觀眾年輕時的記憶。半個多世紀過去,《白毛女》依然活躍在中國大江南北,並多次出訪國外,至今已上演2000餘場,「北風吹」、「紅頭繩」等經典場景早已打上幾代中國人的情感烙印,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很多上了年紀的觀眾對《白毛女》更是情有獨鍾。
  • 寧德蕉城:傳統文化奏響「青春之歌」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記者 莊嚴 通訊員 張中堯 李加進)金秋時節,記者走訪寧德市蕉城區的多所校園,看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樂、書法、國畫、篆刻等技藝正浸潤著孩子們的學習環境。琅琅書聲中,細讀傳統經典的多了起來,提升審美素養的課程越來越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