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 說說「退步原來是向前」是幾個密意?為什麼?

2020-12-28 尋月文化

01

夏日很炎熱,勞累了一天,讀一讀禪詩,可以讓我們的頭腦清涼下來。

有一首說插秧的禪詩流傳很廣。這首詩究竟是幾個意思?為什麼?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相傳是南北朝的契此和尚這麼說的,也有說是其他高僧說的。這個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能從中體悟到什麼智慧。

詩文是借景抒情,表達心意。這首詩前兩句寫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插秧的時候,秧苗分成一把一把,把秧苗插下去,人要倒退著,不然就把水下的泥踩的高低不平了。低頭插秧這時候,契此和尚就突然看到了清澈的水中藍天白雲的倒影。

契此和尚必然是親眼看見了插秧的場景,否則他不會亂說這件事。不見而說那叫打妄想,不叫開悟。南方人種植水稻,對這個比較清楚;北方的孩子沒見過水稻插秧,是不明白其中過程的,也很難理解詩句表達的含義。

契此和尚這時候一下子觸發了靈感:哦!人低頭可以看見頭頂的藍天啊!常人習慣地認為只有抬頭才能看見藍天嘛。不知低頭——這就是一個執著。他發現了!

下兩句是表達感悟的心意。他又發現:「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低頭之所以也能看見藍天,是因為水清如鏡。那麼,我們的心清淨了,也就能如大圓鏡一般如實照見萬事萬物之真相!可是,怎麼樣才能清淨自心呢?退步!

02

第一個意思,我們的意識每日生起來很多妄念、煩惱,是由於意識不停地去攀緣外境,而面對境界之時,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那裡不斷地分辨、識別、猜測、分析、判斷,然後隨著貪瞋煩惱採取反應,與人糾紛衝突。如果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大腦這幾種器官,面對形色、聲音、味道、氣味、物體、概念理論之時,能夠分隔開,有能力不再粘連,煩惱就不會生起了,心就清淨了嘛!這就是心要退回來!你不是追求快樂嗎?心要退回來,反而就得到內心的安樂了。放得下五欲六塵,心裡就能悟道,就能解脫了。所以,退步原來是向前!《金剛經》說:「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是對於修行人來說的境界。

03

第二個意思,修行過程中,如何看待自己的退步現象?應該知道,修行中,進進退退是正常過程。人的大腦心念,佛法認為都是妄念,意思是說念頭本身的特點就是短暫、無常、不穩定的。善念也不會一直保留,惡念也會剎那過去,都不過是心的波動而已。所以,善的境界、坐禪初初入靜的境界,也都是容易退失的。不必為之而煩惱、洩氣。應該理解、接受這種退步。之後,會看到,只要堅持努力,「退步」過後其實又進步了!而且會升級。這一層意思是世俗和修行過程中共同的現象。

04

第三個意思,人生境遇,會遇到不少衝突、阻礙,應該懂得低頭,懂得退步,懂得忍讓。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步能得安樂,就對了。唐代白居易說: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

不開口笑是痴人。」

他說啊,我們的這一期生命,寄存在這個世間,就像石頭撞出的那一點火星,如此無常短暫;人與人之間常常競爭那點事兒,就像在蝸牛角裡邊爭房子一樣,有啥好爭呢?何不貧富隨緣、隨遇而安呢?如此,貧也樂,富也樂,知足常樂才是人生智慧啊!不明白的人,爭到了名利權力,卻失去了歡樂,豈不可笑?

05

第四個意思,眾人激烈紛爭之處,自己應知退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越是競爭激烈的地方,危險越大。都知道,鳥為食死,人為財亡。可是,為何不知進退?

宋代蘇軾說: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年輕之時,何嘗不是讀書求做官呢?可是顛沛流離了一生,他算是明白了,自己花費聰明才智為了那些東西,耽誤一生,原來不值得!平安是福!

06

人的一生,知進退很重要!

很多時候,人還是不知進退的真正好處。再看看這首禪詩。

宋代慈受懷深禪師說:

「萬事無如退步人,

孤雲野鶴自由身。

松風十裡時來往,

笑揖峰頭月一輪。」

士人農商,王侯權貴,都不如「退步人」——自由自在!自由才是貴啊!求得名利,不得不向人屈膝伸手,不為貴!欠情欠債,總是要還的。

唐代棲蟾說:

「牛得自由騎,

春風細雨飛。

青山青草裡,

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

月明撫掌歸。

何人得似爾?

無是亦無非。」

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吹笛歌唱,無是無非。心裡多清淨多自在啊!

#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睡前翻看《菜根譚》,讀到這一句,腦海裡飄過一些字句,還有畫面。古代的布袋和尚寫過一首禪詩,名為《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表面讀起來直白淺顯,實際上言淺意深。「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借插秧一事為話頭,來參人生之禪。平日裡,我們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插秧時才發現,原來低頭也能見到「水中天」。
  • 每個人都應該讀的一首禪詩,退步原來是向前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布袋和尚的一首禪詩,流傳千年,開悟無數人!
    布袋和尚有一首禪詩,流傳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很多人學佛人因此詩而開悟,希望你讀過之後,也能所有開悟。布袋和尚,名契此,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梁高僧。我們去寺廟時,會看到一個笑口常開的彌勒佛,這個彌勒佛的形象原型,就是布袋和尚。
  • 「成佛」的秘訣:退步原來是向前啊!
    一味向前,只知道進,不知道退,是不行的呀……又過了很久,他開始熟能生巧,打釘子的時候掉下的頻率越來越少了,他說:原來退步真的是向前啊!很多人剛開始學佛,都想著:我要得到什麼,我要完成多少咒語、拜多少佛……但發現堅持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各種障礙,來找麻煩的人或事,導致自己難以堅持下去。
  • 布袋和尚:佛法就在生活中,退步原來是向前!
    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唐末五代布袋和尚《大方廣佛華嚴經》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梵網經》也講: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
  • 原來,這樣退步就是向前?
    一個是究竟的戒,一個是不究竟的戒;三、如何理解「退步即是向前」?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學佛修道就不是前進,而是後退了,只有這樣才能回歸自然。例如鏡子照黑,黑中能起種種黑中的情境勢力,要是不能起成如是勢力,也不叫做清明的鏡子了。但就在這個黑色之中的情境勢力之中,你仔細思維,誰為主宰?你認識了,就明白什麼才是「退步即是向前了」。
  • 領悟禪詩的神韻|契此和尚: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賞析: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詩人一開始就描繪了一副插秧人正在插秧的勞動場景,暗喻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場勞作,無論你是誰,都會象農夫一樣在自己的領域裡埋頭苦幹。
  • 佛教:彌勒佛的一生及佛學真諦,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在各個寺院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尊大腹便便、背著布袋的和尚塑像,我們稱他為「彌勒佛」。這個心寬體胖、笑臉迎人的和尚原是五代後梁的布袋和尚,也是這首詩的作者。
  •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底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從水窮到雲起到下雨的過程,正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有身體的障礙,有心理的障礙,還有環境的障礙。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頭回到初發心的觀點上。初發心時什麼也沒有,但回溯當時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了嗎?
  • 85後小花,就她產後在退步
    85後小花,就她產後在退步;劉詩詩演技怎麼跟林允一個級別了?本文文字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今天我們來說說85後的小花那些事,說起這一批小花,看點還真的是十足,話題很多的比如趙麗穎楊冪還有baby,像劉亦菲劉詩詩這種就是清流,話題少的,畢竟她們給人也是清淡的感覺!
  • 【無籽西瓜】退後原來是向前
  • 為什麼我的阿湯瑜伽練習很長時間感覺沒有這麼進步,反而退步了呢?
    某日,有位陌生的讀者在某篇文章下問了我文章標題的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的阿湯瑜伽練習很長時間感覺沒有這麼進步,反而退步了呢?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在瑜伽練習中,是什麼構成進步,而又是什麼構成退步?是用體位過關,拿體位的多少,序列的第幾,和掌握體位的熟練程度來衡量嗎?
  • 捨得退步,藏著你的小幸運
    原來,朋友的這個同事,事事必爭一個頭籌,大事也罷,畢竟在這個競爭的社會,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就要積極爭取。可是在小事上,她也從來不吃虧、不讓步。比方說,她們公司要搬新地址,大家都在不慌不忙的收拾東西,唯獨朋友的這位同事動作十分迅速,不到半天就收拾好了,等搬運公司一來,她就早早把自己的辦公用品搬到了新地方。
  • 疲憊不堪,走投無路時,不妨讀讀詩佛王維這句禪詩,拉你一把
    這句詩看似寫景,實則是詩人王維對自己人生處境的一種描述,當時的王維身經「安史之亂」,又因曾在叛軍中任職,險些被殺,後因平叛有功的弟弟王縉以力保全才免去一死,所以他才有感而發,寫下了這一首寓意頗深的禪詩。
  • 金剛鈴杵的密意:為什麼念珠上要系個小鈴杵?(​索達吉堪布開示)
    名稱 | 金剛鈴杵的密意:為什麼念珠上要系個小鈴杵?
  • 華嚴傳承 | 海雲繼夢和上出家因緣密意
    我們今天講的內容是華嚴傳承培訓,十段內容當中的第四段——和上出家的密意。這裡我跟大家深入的聊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很多人知道和上出家是在「冬至」這一天的。但是「冬至」這一天有什麼含義?可能北方的師兄就說,北方就是冬至吃餃子,不吃餃子的話耳朵會凍掉;南方就是祭祖。好像也沒什麼太多深層的密意。那麼我覺得我有必要把這個深層的密意,跟大家把它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