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由北京市文化局主辦、寬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年「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已經於8月2日開始在各個小劇場上演,本屆入圍劇目共20部,其中「北京故事」版塊11部,「小劇場戲曲」版塊9部。實驗粵劇《浮世三生夢》將於8月10日、11日在國話先鋒劇院連演兩場,劍雪浮生,絕代風華,「任白唐」是一段不老的佳話。喜歡粵劇、喜歡「任白唐」三位大師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浮世三生夢》用情講述「任白唐」的絕代風華
《浮世三生夢》用情講述了年近八旬的粵劇大師白雪仙入夢遇到當年意氣風發的兩位老友任劍輝和唐滌生,回憶起當年一起經歷的種種往事。特別是一同出演的三部戲《再世紅梅記之脫阱救裴》、《西樓錯夢之猜書夢會》、《帝女花之香夭升仙》的故事。展現了三人間深厚的情誼,和對粵劇割捨不下的情懷。作為傳統粵劇的三部戲,在《浮世三生夢》裡得以創新,用老年白雪仙的回憶展開,加入三位大師的故事和對話,讓戲外之人進入戲內,讓造夢之人與夢中之人相遇,構成了新的表現形式,使傳統粵劇得以煥發新的活力,展現了新一代粵劇人的繼承與堅守、傳承與創新。
《浮世三生夢》以「戲中戲」的形式展現了三齣戲,這三齣戲的三位主人公,分屬於「鬼、人、神」三界,或為愛魂返人間化作厲鬼救護情郎脫險,或求愛而不得以致錯夢相會,或與心上人雙雙殉情於定情處含樟樹下。戲中人物的愛情,有《再世紅梅記》李慧娘愛的勇敢,《西樓錯夢》叔夜愛的痴情,《帝女花》長平世顯愛的悽美,主為情主,戲為情戲,詞是情詞,人鬼神三界,皆是情世。
《浮世三生夢》辯證的處理了舞臺與生活,虛構與現實的關係,讓演員白雪仙從戲外走入戲內,與出演的人物之間產生對話與故事。戲裡戲外人事交織,人生是戲,戲裡是人生,使絕對變相對,突破舞臺的界限,突破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
90後的實驗粵劇 備受名家提拔
粵劇又稱「廣府大戲」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其源流可回溯到明朝嘉慶年間,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戲曲。在上世紀50年代,任劍輝、白雪仙、唐滌生相繼南來,三位才華橫溢的戲班中人在香江偶遇。戰後,創辦「仙鳳鳴劇團」,力挽當年粵劇頹風,無論劇本詞曲、身段設計、服飾化妝、布景道具,皆刻意改良,大膽實踐,臻至完美,將戲劇藝術創出另一高峰,帶領粵劇走向精緻化。上演的名劇《牡丹亭驚夢》、《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等,將中華民族的忠孝仁信傳統美德活現劇內,情詞並茂,婉約纏綿,膾炙人口。
《浮世三生夢》的創作團隊皆是90後的青年戲曲人,憑藉著對於粵劇的愛好,自費排演了實驗戲曲《浮世三生夢》。導演伍家輝在創作這部戲的時候還是中國戲曲學院的大三學生,參與演出、排練的也都是中國戲曲學院的學生,就是這樣一群學生的熱愛和執著,感動了香港著名演員羅家英和米雪,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2015年6月在北京大觀園戲樓首演時,兩位知名演員還登臺演出。本劇分為青春版和明星版兩個版本,青春版是由這些青年戲曲人出演,而在明星版中,則會有由一些粵劇名家和前輩參與演出。
《浮世三生夢》的創作者們在創作之初,就懷著對前輩的敬仰之情,他們感動於三位前輩對粵劇傳承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彼此之間的信任。該劇作為本次2016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入圍的唯一粵劇劇目,他們也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三位大師,了解粵劇。接檔《浮世三生夢》在國話先鋒劇院演出的有8月13日、14日上演的原創現實題材小劇場戲劇《當歸》,這部「北京故事」以北漂青年的群體視角切入,圍繞「留下」和「離開」展開故事,反映了三代人不同的心路歷程,具有獨特的現實意義。以及8月16日、17日、18日上演的由北京風雷京劇團出品的,講述一出發生在京劇戲班的故事,展現戲班後臺不同人生的原創話劇《網子》等。
縱觀「2016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的所有入圍劇目,在故事、人物和創作團隊上都展現出了不同風格,既有現實題材的作品,也有傳統題材的「老戲新編」;既有展示自然之美,呼籲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價值觀傳遞,又有對都市青年情感生活的人文關懷;既有傳統文化的呈現,又有當代思想的表達。20部優秀劇目陸續上演,好戲連軸,精彩盡在「北京故事」。
本稿件轉載自新華網,作者為分享到,僅作傳遞資訊之用,本網站不對其稿件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