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因為它是為溫暖而生的電影

2021-02-21 刊拾月

排版 |  妮可

   來源 :拾壹叔

今天想要給大家安利一部影片,它是最新版的《小婦人》。

影片講述了馬奇家四姐妹的成長故事,畫面溫馨感人。

這部影片非常適合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觀看,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因為這部影片更像是現實版的愛的教育。

暖烘烘的火爐邊,四姊妹為了參加舞會吵吵鬧鬧,鄰居富少爺也來湊一腳——如果150年前美國也有類似當代韓劇風靡全境的成長愛情故事,大概就是《小婦人》了。

1868年,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版《小婦人》。

從西蒙娜·德·波伏娃、希拉蕊到派蒂·史密斯大力宣傳,更數度改編上大銀幕,更在諸多部分以自身觀點與現代視角的作家重新詮釋這部經典名著。

所以,當世人懷疑21世紀邁入第三個10年,我們是否還需要另一版《小婦人》時,格蕾塔·葛韋格以口碑證明,經典依然深受喜愛,而且關於原著,除了親情和真善美,還有許多描繪,困擾許多人至今。

不是嫁人,就是死去。在最新電影版《小婦人》的開篇,傲慢的中年男書商用不容置喙的威嚴,向前來投稿的喬發出「命令」:她未來所創作小說女主角的結局,都不能超出結婚或死亡這兩個終極方向。

即便心懷不甘,在作品得以發表的激勵下,喬仍然接受了這個要求,隨即手握稿酬愉悅飛奔於茫茫人海。

問世152年來,《小婦人》的意義早已超越一本暢銷書的名頭。

對於全球各地少年兒童——尤其是女孩而言,這本字字透溫情的小書不啻為成長聖經。

也正因為它的影響力,僅知名的改編電影就曾四次亮相銀幕,相關劇集及參差不齊的影視仿作更不勝枚舉。

電影中四個姑娘雖然同生在一個屋簷下,但各有特點。

Meg嚮往真愛,追求浪漫,也渴望富貴,但在愛情與麵包面前,她更看重真愛的無價;Jo追求自由,熱愛生活,在寫作事業上窮盡一生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Beth喜愛鋼琴,體貼懂事,卻不幸受盡疾病折磨,在最美的年紀離開了世界,再也無法彈奏出美好的曲子;

Amy鍾愛繪畫,每一幅畫都是真情的流露,她堅持嫁入豪門,不再過貧窮的日子,想通過富貴的婚姻拯救自己的家庭。

電影的故事主線發生在7年後,而導演則用了插敘的手法在電影中不斷的在電影中來迴轉換7年前和7年後這兩個時間節點,以此敘述整個故事。

這樣的敘事方式能讓整個故事結構更加完整,有層次感,讓觀眾對故事產生好奇,比如各位在剛開頭時,就會對7年後的各項人物關係產生好奇心,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為什麼會喜歡他?

他們為什麼沒有在一起?這時再插入7年前的事情,慢慢的,觀眾就會一目了然,產生「噢!原來是這樣」的爽快心情。

這裡先聊一聊雙時間線的敘述結構。從時間上,《小婦人》的故事被分為兩部分,一個是7年前,一個是進行時。雙線敘述的一個難點在於過渡切換,在這方面《小婦人》處理得非常不錯。

從故事邏輯上來看,《小婦人》在切換時間線的時候都有比較密切的聯繫,仿佛一問一答似的交代信息。

比如,當喬在抱怨妹妹艾米的時候,電影就很快切換到7年前,講述喬和妹妹之間的一段恩怨。

又比如,當喬走到一個信箱前,手上握著一根鑰匙,電影又很快回到7年前,揭示這把鑰匙的由來和作用。以故事邏輯來切換時間線,不僅過渡自然,而且還讓觀眾更好的了解故事背景。

相比由7年前一路講到7年後的單時間線敘述手法,《小婦人》的這種做法不僅可以避免流水帳,還可以避免觀眾看了後面忘了前面。

接下來,兩條並行的時間線裡,彼時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在時空的轉換中透出一股「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悵然若失。觀眾身處這樣的預知視角,更感到無奈與無力之感。

梅格的婚禮是四姐妹人生共同的轉折,喬不捨得大姐嫁人,說「真不敢相信,我們的童年就這樣結束了」。

在那之前一家人相親相愛,四姐妹在閣樓裡表演戲劇,鄰家富家男孩勞裡就像家人;在那之後四姐妹天各一方,勞裡也一度疏離頹廢。

在那之前四姐妹各有理想,對未來滿是憧憬;在那之後她們和觀眾都知道一切都是已破碎的綺夢。

現實中,《小婦人》的作者,也就是jo的原型,終生未嫁。

所以說,2019年的這個版本結局就設計的特別好,把jo歸屬交給了觀眾。

作者以自身家庭為原型寫了這部作品,一百多年來受到世人的喜愛,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拿來翻拍,每次翻拍都是聚集了當時的最強陣容,這一次也不例外

看過了整部作品,你會發現,這個故事並未使用常見的手法渲染激烈的衝突或者反轉,那些生活中平凡的瑣碎,青春的迷茫、生活的挫折、成長與改變,連生死的離別和初戀的酸楚也並非死去活來,然而打動人心的正是這些普通人的——生活。

善良、正直、勤奮、在缺乏中依然給予、面對死亡依然勇敢——這些美好的品格流露在她們的日常生活與舉手投足之間,如風一般自然,如陽光一般溫暖。

與之相對,我們卻常常煩惱於信仰與生活的割裂。

《小婦人》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在於,這四個姑娘都做了一件最酷的事情:遵從自己的內心。

梅格沒有因為自己的才華和美貌,非要攀龍附鳳,而是珍惜身邊人。

喬面對殘酷的生活,沒有放棄愛與夢想。

艾米曾被現實打敗過,最終醒悟過來,更懂自己想要什麼。

貝絲一生都在詮釋愛與自由。

4個姐妹4種命運,是一部現代版的女性教科書。

現實生活中有著許多這樣的女性,她們為了家庭放棄了事業,美其名曰做一個全職太太。

人們總對女人指指點點,就像弗一樣對喬的寫作指指點點。

她們不需要批評者,需要的只是傾聽者。就像那些一個個因為網絡上的暴力而悲劇的人們。

世界最後會記得的永遠不是批評者,而是那些悲劇了的傑出者。

— END —

關注刊拾月,

了解每日最熱門資訊、

最新鮮的影視、娛樂八卦。

長按添加訂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1868年,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版《小婦人》,描述南北戰爭時期March一家四姊妹的故事,出版兩周旋即售罄,此後翻譯成52國語言,一路暢銷至今。自1917年開始,《小婦人》的故事便已被搬上大銀幕數次。而今觀眾可能會想問:「為什麼我們還要再看一次?」
  • 重看1994年版電影《小婦人》
    而這部作品上映前已經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翻拍一部經典又優秀的老電影相當考驗翻拍導演的能力。持平舊版的評價已經算不翻車,還要注入新的印記,賦予新時代的靈魂,為新片帶來新的引力。電影的吸引力並不是說一位高人氣角色就能決定的,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以及導演編劇拍攝表現手法。故事發生美國內戰時期,一個普通家裡父親遠赴戰場,家裡剩下一位母親和四位女兒。
  • 【影評】《小婦人》,溫暖人心的好故事
    看完之後,思緒萬千,趁我還有記憶,得趕緊寫下這篇影評,來向各位說說,我對於《小婦人》的喜愛。 #電影簡介 如此知名的小說,自然也是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除了本篇文章中要介紹的2020年版的《小婦人》外,它還有1917, 1918, 1946, 1948, 1950, 1958, 1970, 1978, 1979, 1994, 2001等各個版本,在有了如此多版本的對比下,這部2020年版的《小婦人》還是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改編劇本
  • 再看《小婦人》
    因為前幾天我才看完老版電影的《小婦人》,對於一個中國人——一個記不住外國人臉的中國人,我曾一度以為我看的是重製版。看到中間,才明白這真的是新版。相對於新版來說,老版的電影是按故事的發展順序來展開,似乎更好理解。但是新版結局的改編似乎更有新意,也更體現現代女性的特點。
  • 「影評」《小婦人》,溫暖人心的好故事
    文丨me王@bigfun社區序:今天上午,我獨自一人,孤獨的,去電影院看完了在七夕節上映的電影——《小婦人》。看完之後,思緒萬千,趁我還有記憶,得趕緊寫下這篇影評,來向各位說說,我對於《小婦人》的喜愛。
  • 名著《小婦人》,被翻拍成電影無數次,為什麼這麼好看?
    大女兒梅格天生麗質,溫柔賢惠,雖然有一點小虛榮心,但不屑於上流社會的虛偽,為了追求真愛選擇了清貧的生活。儘管婚後生活拮据,她仍然意識到「貧窮不是壞事」,因為貧窮賦予丈夫開創事業的勇氣,從而使他們的生活更有意義。二女兒喬像假小子一樣天性活潑,追求獨立自主,矢志成為作家。
  • 《小婦人》1994的小婦人和2019的女孩們
    又是一次「先入為主」,1994年克裡斯汀恰好有兩部電影讓她名聲大噪,驚悚恐怖片《夜訪吸血鬼》裡一笑就漏出鋒利吸血牙齒的永遠長不大的克勞迪亞,忽然蹦到溫暖甜美的March一家成了最小的妹妹,她小時候任性蠻橫,一言不合就把姐姐Jo的手寫書稿,扔到火爐裡燒了。
  • 必看電影之《小婦人》,不負愛與自由
    最近在各大平臺上線的電影《小婦人》,非常好看,推薦大家觀看,特別是女性朋友,真的值得去看。
  • 翻譯 | 《小婦人》和它背後的讀書人
    阿姆斯特朗也曾在她的94版電影中將這一點放在首位,但葛韋格走得要比她更遠。「在女性不可能躋身藝術事業的時代裡,四姐妹卻以此為志——拍攝這樣一部電影,就是在與當今進行對話。」葛韋格說道,「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拍這部電影很有意思。」「我們劇組的人都去了奧爾科特的故居,」她接著說,「在那你不僅可以看到她寫這本書的地方,還能發現她書架上擺著形形色色的作家作品。
  • 《小婦人》上映:我們為什麼需要「新女性主義」?
    由「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和當紅實力派小花西爾莎·羅南領銜主演的《小婦人》終於正式在國內上映。好萊塢用「新女性主義」重塑了經典名著《小婦人》,而我們近年來的影視劇也塑造出一批新女性。在整個社會對女性主義還未形成共識前,我們要和女性創作者——《上海女子圖鑑》女演員王真兒、《送我上青雲》編劇兼導演滕叢叢、《找到你》編劇秦海燕,一起聊聊中國的女性主義究竟是什麼。
  • 它不是一流的小說,為什麼被頻繁地改編成電影?
    終於,這一次《小婦人》的電影改編把重心擱在這部小說被大多數讀者選擇性忽略的後半部——姑娘們長大了,生活在她們面前暴露堅硬的質地,最好的時光過去了
  • 《小婦人》:你會因為孤獨而結婚嗎?
    最近看了電影《小婦人》之後,心中總有些意難平。電影中,喬說了一段話,道出了很多未婚女性的心聲。我只是覺得,女人,有思想,有靈魂,也有正義的心,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我討厭有人說愛是女人最合適的,我受夠了。但是,我好孤獨!
  • 小婦人觀後感,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看完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的2019年版《小婦人》,我忍不住點開豆瓣看影評,果不其然,在為數不多的差評裡,又有人跳出來大喊女權主義了,或是針對愛情的部分暗戳導演處理不好,改編不當。也無怪乎很多小姑娘會被PUA,估計都把自己當成傻白甜女主角了……《小婦人》是原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生活為背景創作的故事,當時的美國社會籠罩在層層陰霾之下,可以理解為什麼作者會寫出這樣一個頗具溫暖氣息的故事並且大受歡迎!也非常能夠理解在故事的結尾所有的姐妹都有了歸宿,確實沒有人希望看到女主角們永遠不結婚。
  • 英劇 / 電影:Little Women (小婦人)
    這部又被號稱為少女必讀的經典系列小說自問世以來,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它已經被無數次的搬上過銀屏。早在1970年,BBC就出版過一次劇版的《小婦人》。為了紀念《小婦人》出版150周年,時隔47年之後,BBC聯合PBS又讓它重回熒幕,帶我們再一次重溫了這段樸實而感人的溫馨故事。
  • 【北美電影】《小婦人》揚眉吐氣尾勁看好
    索尼公司《小婦人》(Little Women )首次公映就名列前予,表現不俗。良佩撰稿北美電影票房榜上一期還在2019年裡廝殺,讓迪士尼科幻大片《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Star Wars:Episode IX- The Rise of Skywalker )登頂,這一期我們進入2020年,星球大戰尚未結束,繼續獨霸排行榜冠軍。
  • 《小婦人》:除了最佳服裝獎,它其實靠情感內核取勝於觀眾心靈
    《小婦人》本來是2月14日上映的,但由於不可抗力因素,直到昨天七夕才上線。不過,也剛好應應七夕良辰的景。老文昨日剛重溫完《羅馬假日》,然後轉頭就去影院看了《小婦人》。而7年前,天真可愛的四姐妹的生活畫面的色調則明亮而溫暖。影片在溫暖的少女時代和充滿困難的現實之間來回穿梭,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現實與記憶的不斷閃現,把故事充分展現在觀眾面前。
  • 電影《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
    然而,完美、過多的道德對於人物也是種重負,剝奪了他們生而為人有血有肉的一面,使得馬奇太太和從戰場回到家毫無存在感的父親顯得空洞。這種道德也難免在小說中引發失衡,家境拮据似乎只是為了凸顯馬奇一家苦中作樂的樂天性格,窮苦人家與上流階級的存在則要凸顯他們樂善好施和純真樸實的一面。
  • 七夕上映 不負愛與自由的《小婦人》告訴我們:幸福永遠不止一種
    排行第二的喬,充當著四姐妹的領導者,時時都表現出堅強樂觀、自強自立的個性;她熱愛寫作,一方面因為寫作給她帶來快樂,另一方面,寫作是她保持自立的一種方式,讓她「能不向別人要一分錢而為自己提供所需要的一切。三妹貝思,她和喬的關係最好,不過性格卻和喬迥然不同,她天性害羞,總是躲在自己的世界裡。
  • 《何以為家》:「為什麼要起訴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然而故事又一次急轉而下,拉希爾的突然消失導致贊恩無力再照顧尤納斯,最終他還是選擇將尤納斯賣給一直遊說他的商人,並自我勸慰這樣起碼會讓尤納斯過上好日子,失去希望的他再一次回到了家裡。到家後的贊恩無意間聽到了妹妹難產去世的消息,憤怒不已的他拿起了刀衝向了兇手阿薩德。故事最終回到了開頭法庭之上的那一幕,「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 書房·聽 《辯護人》和它還原的「釜林事件」 梁宇錫:電影是發動戰爭的小婦人
    ,它改變不了世界,但它可以是那個「發動戰爭的小婦人。章子怡在微博上推薦過它,竇文濤在《鏘鏘三人行》上提到過它,國內律師界視它為必看電影。「韓國有改變國家的電影,中國有改變電影的國家」,這是中國影迷對它的評價。「再拍,實在有拍馬屁之嫌。」不惑之年才完成導演處女作,一出手就攻城拔寨,梁宇錫顯然為此醞釀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