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如此宋代你看懂了麼?

2020-09-05 文博眼

最近,又有大劇上新了

以北宋仁宗為主要時代背景的電視劇《清平樂》近日正式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

該劇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後改名《清平樂》。

就目前來說,劇情前期有點緩慢。

不過,除了劇情外,演員優秀的表演,服裝道具、場景布置、燈光運用都一等一的。

尤其,服、化、道,亮點很多!

比如,這套宋代皇帝公服、帽冠:

歷史上宋仁宗畫像vs《清平樂》宋仁宗劇照

這款宋代皇后朝服、帽冠和妝容:

歷史上北宋李宸妃(仁宗生母)的畫像vs《清平樂》曹皇后劇照

還有劇中太后所穿服飾:

據說,借鑑了北宋太后劉娥(真宗皇后即仁宗朝太后)的畫像。

服化道方面,「神還原」處還有很多,不一一細說。

說一下這部劇主要人物——宋仁宋:趙禎

歷來國產電視劇中演繹帝王將相的不在少數,《清平樂》這部劇破天荒的卻以宋仁宗一生為線,很讓人詫異、驚喜。

去年,《長安十二時辰》讓大家夢回大唐,唐朝火了一把。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大唐雖然美,但小編覺得宋代絕對值得大書特書,而宋仁宗和他的時代尤其適合。

宋仁宗

宋仁宗,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

對於這位皇帝估計很多人對不上號,幾乎沒有存在感。不過,若提到「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是不是有印象了?

不錯,那位「太子」就是仁宗皇帝。

宋仁宗在位42年,從表面看,他是一個無所作為的皇帝,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加上性格有些優柔寡斷,大事自己不做主,而是交給宰執們去處理,為人低調到好像不是一個皇帝。

但就在這碌碌無為中,中國社會繁榮的時代卻悄然來臨。

也就是在他的時代,人才輩出,一大批青史留名的人物連續登上政治舞臺:範仲淹、歐陽修、包拯、司馬光、王安石、蘇軾、蘇轍、程顥、韓琦、晏殊、富弼……一朝名士滿天星。

當時,「以天下為己任」是官僚士大夫的共同理想。

他們認為治理天下是自己的責任,信奉「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

如同範仲淹《嶽陽樓記》中所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宋代士大夫精神的一個標杆。

為什麼宋代官員會有這種思想?其實,這同宋代帝王治國基本方針有關。

在宋代,歷代帝王治國的基本方針叫——「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真宗時期,他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至大,人君何由獨治也?

那,由誰和他一起&34;呢?士大夫

這個士大夫,即指以宰相為領袖的文官集團。

也就是說,宋代君臣之間已經形成了共識——「皇帝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要從中國古代官僚體制中找答案。

我國古代社會是獨裁的專制社會,政體結構是金字塔形,獨裁者皇帝在金字塔尖。而塔尖的皇帝怎麼管理國家?皇帝一個人,就算三頭六臂、日理萬機也是管不過來,他一定會依靠一些政治勢力共同治理國家。

古往今來,一般皇帝共利用過以下幾種勢力:

首先,宦官。

歷史上,從先秦的宦官一直到清代宦官,參政的都非常厲害。

宦官,他是皇帝身邊的人。

有的甚至從小同皇帝一起長大,一起吃飯、穿衣、玩遊戲,他們是家奴,他們同皇帝的關係非常之密切。

皇帝也十分信任他們。

但是,如果某一皇帝腦子不太清醒,這個權力就很容易過渡到宦官手裡。歷史上宦官亂權的例子數不勝數。

再有,后妃

后妃,這大概算是「枕邊風」的力量了。

后妃在一種情況下還會變得格外厲害,那就是——當幼帝初登帝位時

還是小孩子的皇帝自然不能處理政事,母親或祖母順理成章的垂簾聽政,這時權力全部被后妃拿走,身在宮廷的后妃為建立更牢固的外部聯繫,一定會用到外戚形成外戚集團。

當然,還有一種:皇帝不信任其他人,只信自家人,形成宗室。比如,漢代就曾定下此規則,不過後來景帝、武帝時期把異性王陸續消滅,所剷除的正是宗室。

除了宦官、后妃、宗室,還有兩個——文官集團和武將。

宋代之前,其實,上述幾種政治勢力各有表現。

最終,宋代的統治者選擇了文官集團,這也註定了宋代終將成為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

同樣,宋代也是一個「以史為鑑」意識特別強的朝代。

這個時代曾出過一部大著作:《資治通鑑》

這部書最早是寫給皇帝看的。「以史為鑑」距離宋代皇帝最近的一面鏡子肯定是——唐朝歷史。

我們看一下,在唐朝,宦官、后妃(宗室)、武將、文官集團這些政治勢力分別發揮了哪些作用?

唐中後期,基本上都是宦官專政。特別到了唐朝後期,當時由四個宦官掌控國家大政,兩個宦官掌管軍務、行政,國家大權全在宦官的掌握之中,後來,連皇帝的廢立都要靠宦官來決定。

唐朝的滅亡,宦官難辭其咎。

而后妃呢?唐朝武則天時期可是連國家都變了。

宗室更可怕,唐朝幾次宮廷政變都是兄弟父子相殘。歷史上,宗室亂政數不勝數,漢代「七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明代朱棣奪了侄兒的權……

其實,宗室同姓、同源,給足了發展空間後具備奪天下的合法性才是最可怕的一種勢力。

武將,更不用說危險性係數太高,高到歷朝歷代都小心防範。遠的不說,唐朝的藩鎮割據就是其滅亡的罪魁禍首!

大概宋代皇帝捋了一下幾種政治勢力後發現只有文官還可以,以史為鑑,得出結論:靠文官。於是,做出一個重大決策——「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當然,這可不僅僅是猜測。

翻開宋史你會發現,宋代皇帝對各種勢力打壓的非常嚴厲,打壓到最後只剩下文官一枝獨秀。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既然制定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那麼,宋代朝堂治理有何不同?最直觀的就是「以內統外」到「以外統內」轉變。

宋代以前治理國家基本秉持一個原則:以內統外。

中國封建王朝,朝堂一般分內廷和外朝。內廷,以皇帝為中心私人隨從組成的機構,外朝以宰相帶領的政府團隊。

外朝的政府小團隊當然也要聽皇帝的命令,而皇帝宮廷私人小班子會主持朝政,這叫「以內統外」。(皇帝私人小班子其實就是他身邊私人秘書、打雜的,宦官即是其中之一。)

錢穆先生有一本書叫《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如果翻看歷代宰相制度會知道,中國宰相制度有一種制度叫三省制度: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這三個省原本都是皇帝私人秘書班底,但等到這個班子成為宰相機構後,皇帝又有新的私人秘書班子。

所以,你會發現一個現象:往往皇帝新的私人秘書權利膨脹後就把宰相的權力奪過來,相權被架空,宰相就變成個榮譽稱號,而皇帝私人秘書成了真正的宰相。

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秘書現象」,也是「以內統外」必然造成的現象。

到了宋代。

這一現象改正過來了,真正做到了「以外統內」。外朝的一些建議或朝令,內廷也得聽。

舉個例子。

北宋嘉佑年間,晚年的宋仁宗趙禎體弱多病,常常病的暈倒。帝王病重最容易發生宮廷政變,身處深宮的皇帝與外面大臣不易見面,一旦宦官、后妃操縱極易出現新聖旨引發宮廷政變。

仁宗病重時,時任宰相文彥博堅持到內廷看病況,並對阻攔的宦官說,宰相怎可一日不見天子?我們必須每天見到皇帝。而且一看仁宗病的昏迷隨時可能去世,就讓宦官在宮廷裡找個房子和一群臣子時時守著。

這就是宋代文官治理中「以外統內」的制度起了作用。

當然,出現這種局面也和統治者的仁慈和寬容密不可分。

仁宗朝由此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值得懷念的時代之一。

所以,在他死的那年才會那麼多民眾為之慟哭,懷念。

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趙禎逝世。

當死訊傳入西京洛陽,城中軍民婦孺,都向著東方號泣,燒紙的煙塵遮住了太陽的光輝。而汴京城裡,整個京師自發罷市悼念,數日不絕,乞丐小兒都在大內前,邊哭邊燒紙錢。

即便在敵國,也為之痛哭。

據說,他的死訊傳到了遼國,使者報信的一路上,老百姓無不聚在一起哭泣,遼國在位的皇帝是遼道宗,當他聽到了消息,也大哭著抓住使者的手感慨說:「四十二年不識兵矣!

這些人之所以痛哭,不僅僅是為了一個人的死亡,更是在悼念一個時代。

為人君,止於仁!

一個「仁」字,詮釋了他的時代。

回過頭來,君仁,臣會怎樣呢?臣忠。

宋代文官基本上做到了對朝廷的絕對忠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標杆,「以天下為己任」的共同理想是宋代士大夫的一生追求。

當然,帝王只有「仁」不行,還要有好的制度。宋代《宰輔表》列出宋朝宰相133名,科舉出身的高達123名,佔92%。

換句話說,宋代的高幹集團或者說宋代的文官集團主體是科舉出身。宋代皇帝就是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官員隊伍結構,建立官員對朝廷、皇帝的絕對忠誠。

那麼,士大夫為主的文官集團權力大了會不會與朝廷離心?宋代科舉制度如何做到讓文官對朝廷忠誠?

下篇,追劇的同時,給大家說說這個。

本文參考:《士大夫的理想時代:宋》、《宋仁宗:共治時代》、《汴京之圍》等

相關焦點

  • 《清平樂》中的宋代生活美學
    從宋仁宗的角度,你也可以理解為,當一個好皇帝真的沒那麼容易。宋代的外交軍事雖積弱不振,但其文化可是比盛唐耀眼許多,如山水畫、瓷器、文學等,都在宋代綻放異彩,形成所謂的「宋代美學"影響後世深遠,可說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高峰。
  • 看熱播劇《清平樂》,不可不知道的宋代「四大雅事」
    「正午陽光」的作品一直注重還原歷史原貌,我們從去年的《知否》亦可略見一斑,《清平樂》也延續了這種風格,憑藉精工細作儘可能還原宋代歷史風貌,別處未作考證,但是點茶、焚香、插花、掛畫的宋代四大雅事,確實可以在劇中一窺。
  • 從《清平樂》看宋代冠飾,宋代女性愛起美來,唐代人完全不是對手
    古裝戲《清平樂》正在熱播,繼《知否》之後,又一部以宋代宮闈為主題背景,劇集才到14集,大家又再一次被正午陽光的服化道所震撼,紛紛感嘆業界良心,電影質感。別的不敢說,就宋代冠飾而言,正午陽光這此可以說是滿分,不僅讓人看到熊熊燃燒的經費,還有一如既往的認真。
  • 《清平樂》江疏影造型絕美,原來在宋代有原型,你覺得怎麼樣?
    「國有城兮,城四方,城有君兮,仁以長」,隨著童音的朗誦,電視劇《清平樂》緩緩拉開序幕。更新的前兩集,節奏極快,前朝後宮出場人物巨多,明線暗線無數,矛盾重重。究竟這部劇能不能成為爆款,還要看接下來的劇情。
  • 《清平樂》中的宋代瓷器,是難以超越的古代巔峰
    由正午陽光出品,王凱和江疏影主演,講述宋仁宗趙禎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播出,雖然沒有大爆,但口碑和收視率都尚可。眾所周知,正午陽光的作品對細節上的把控在國內製作團隊中無出其右,基本上沒有穿幫鏡頭和令人出戲的背景道具,在《清平樂》中也延續了這種嚴謹的作風。這從劇中時不時出現的宋代陶瓷日常用具中就能看出來。
  • 《清平樂》中有多少宋代文豪?晏殊、範仲淹的名作你會背了嗎?
    這是一段宋代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發達、文化鼎盛,劇集中的衣食住行都體現了宋代的繁華之世。開播兩集,晏殊、範仲淹、韓琦等文人名士就紛紛登場,帶觀眾領略宋代文化之美。 《清平樂》中有戲份的宋代文豪還不僅僅是這三位,大家耳熟能詳的歐陽修、司馬光也會登場,一部發生在宋代朝堂之上的歷史大戲就此拉開帷幕。今天的人們提到宋朝,除了《清明上河圖》,還有就是宋代的詞,唐詩和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座巔峰,宋代的文化成就也是有目共睹。
  • 服化道高度還原,堪稱宋代宮廷畫卷的古裝劇《清平樂》!
    古裝連續劇《清平樂》昨晚低調開播,卻在各大社交網絡掀起一波熱潮。從目前曝光的前兩集和花絮預告來看,服化道質感滿滿,畫面色調深沉大氣,角色造型也儘量貼合宋朝服飾風貌,從皇后的翟衣、鳳冠,皇帝通天冠服、公服,到士人的深衣、圓領袍……無不製作精良細節考究,高度還原了古人的生活,為大家鋪展了一幅宋代宮廷畫卷。
  •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近日備受期待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播映,其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背景為北宋,講述宋朝皇帝宋仁宗(1010-1063年)的一生。從中亦可以窺見在各朝代裡獨樹一幟的宋代美學以及古裝劇中越來越被重視的服飾道具歷史考據。
  • 《清平樂》曹曦文宋代古裝造型出鏡 溫柔嫻靜舉止文雅
    近日,由侯鴻亮製片,張開宙執導,朱朱編劇,王凱、江疏影主演,曹曦文特別出演的古代傳奇劇 《清平樂》 ,於2020年4月7日在湖南衛視播出,並在網絡同步播出。  在此前公布的劇照中,曹曦文以一身宋代古裝造型出鏡。劇照整體色調柔和、簡單大氣,畫面中的曹曦文更是目光柔軟,舉止文雅,搭配的髮飾也是十分精緻巧妙,種種細節當中,不難看出賈教習身上溫柔嫻靜、知書達理的人物氣質。古裝宮廷影視作品中,有波雲詭譎的朝堂之事,也有少暗潮洶湧的後宮逸事,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教習的身影。
  • 《清平樂》熱播,但關於「清平樂」的詞你知道幾首?
    劇中福康公主的婚變和宋仁宗在朝堂之上的風起雲湧無疑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該劇的名稱其實也很有意思,電視劇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以《清平樂》為電視劇名稱別有深意,那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歷史上著名的詞牌名——清平樂。詞牌介紹清平樂原來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詞牌名。
  • 《清平樂》首播質量撲街,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清宮戲的裡子
    文/馬慶雲4月7日晚間,電視劇《清平樂》湖南衛視兩集首播。如果以一般衡量準則來論,這部電視機畫面精良、節奏悠緩,演員們的臺詞乃至於導演的鏡頭調度都較為不錯,算得上質量過關的作品了。不過,若是以「精品劇」的標準來論,《清平樂》離真正的優秀,差距還是蠻大的。
  • 清平樂還原了哪些宋代服飾對比圖 有網友評價「神級還原」
    通天冠服、龍鳳花釵冠、珍珠花鈿、烏紗帽……最近,王凱、江疏影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劇中人物的服裝、頭飾也在網上引起熱議,有網友稱展現了不一樣的宋朝風貌,也有網友評價「神級還原」。那麼,劇中都還原了哪些宋代特有的服飾?
  • 《清平樂》中特用心的著裝細節,看著卻很礙眼,宋朝人如此淺薄?
    電視劇《清平樂》開播,宋粉自然不會錯過。王凱、江疏影領銜出演,正午陽光精良製作,也讓這部古裝大戲分外惹人注目。《清平樂》劇組也的確很用心,服道化堪稱一流,大到宋仁宗出席大朝會時所穿的通天冠服、曹皇后行冊封禮時頭上戴的鳳冠,小至宮中日常用的香爐、茶具,還原度都非常高。很多網友評論說,看《清平樂》,仿佛就是在進行一場欣賞宋代服飾與器物高級美的盛宴。
  • 宋代皇帝太愛學習,《清平樂》中的仁宗,制定的這項制度不得不誇
    其實,在宋代,對皇帝的教育有一種專門的制度,而皇帝所學的內容,也是有意設置的。那麼具體情況如何?一、宋代的重文傾向》中的劉太后與《清平樂》劇中不同,仁宗的老師其實有4人,而不是只有晏殊一個。同時,史書記載仁宗還學《老子》,所以,有的學者就認為,宋代皇帝某種程度上接受了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
  • 天下憂樂之間,便是一曲《清平樂》
    這是鮮喵的第 1288篇吐血原創喵族碼字員:第六感想看懂《清平樂》,先要了解宋仁宗趙禎這個人。這個鏡頭下最像「人」的皇帝,離當下那麼遠,又那麼近——萬人之上,也有他自身的困境,何況凡塵俗世中的你我?宋代風韻的完美呈現、歷史照進現實的人性共情,不流於俗套的表達方式,不走尋常路的《清平樂》開播首日豆瓣開分8.1,並持續引發高熱度討論。河清海晏、天下平寧,相信這是宋仁宗一生的願景。而誰,又不想擁有「清平樂」般的人生?
  • 美人如花隔雲端,《清平樂》中的宋代女子如花似夢,美麗而又哀傷
    宋代女子,其貌如花般清麗,其韻如花般雅致,其命如花般絢爛。而《清平樂》中的她們,在如花般絢爛的年華裡綻放出了迷人而感傷的美,在同命運的抗爭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宋代名士蘇泂則寫過老人簪花,「人老簪花卻自然,花紅就不厭華顛。」
  • 《清平樂》|宋代皇帝很無趣?不,他們才是「吸睛王」
    ,不好看;看到評論說「情節拖沓」,「不好看」還算可以忍受,說宋代皇帝「沒特色」,「八卦太少」就坐不住了。先不說其它的皇帝,單就《清平樂》中的宋仁宗。看看評論中無聊無趣的皇帝,究竟有多厲害?他的「仁宗盛治」有多牛X?
  • 《清平樂》大結局,男主王凱因角色掉粉?那是因為你沒看懂這部劇
    5月18日晚,電視劇《清平樂》迎來大結局。作為正午陽光今年的招牌,《清平樂》從一開播就引發追劇熱潮,如今網絡播放量已經40億,可謂是成績斐然。《清平樂》爆紅,表面上來看最大受益者可能就是一番男主王凱,但事實並非如此。
  • 【文化】宋代女子離婚與再嫁法律——以電視劇《清平樂》為例
    電視劇《清平樂》中有兩場離婚大戲,直接推動了劇情的發展。一場是曹皇后在嫁給宋仁宗之前與前夫李植的離婚。曹皇后不僅和李植立下過婚約,而且已經過門。但因擅長山水畫的李植好神仙事,早已看破紅塵,不樂婚宦,一心想著修道升仙,在拜堂後就翻牆逃婚而去。
  • 《清平樂》宋仁宗掀起「蜜餞」風,你知道宋代城市的飲食潮流嗎?平民美食出現,「假」菜系流行
    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不僅掀起了一股古詩文背誦熱潮,劇中各處細節的展示也讓不少人了解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炙羊肉、蜜餞李子雪花糕、荔枝白腰子、李子旋櫻桃……隨著這些食物的出現,宋朝的飲食概況和居民消費習慣也逐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