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宋仁宗掀起「蜜餞」風,你知道宋代城市的飲食潮流嗎?平民美食出現,「假」菜系流行

2020-10-20 拾月的書閣

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不僅掀起了一股古詩文背誦熱潮,劇中各處細節的展示也讓不少人了解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炙羊肉、蜜餞李子雪花糕、荔枝白腰子、李子旋櫻桃……隨著這些食物的出現,宋朝的飲食概況和居民消費習慣也逐漸浮現。

兩宋時期,中國人的飲食開始從匱乏走向豐富,食物種類逐漸增多,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也有了新變化,宋朝人開始對生活、對飲食有了更高的追求。本文就來說說兩宋都城的飲食特點,扒一扒當時人們的日常菜餚飲品。

平民美食出現,味美價廉

相比於以往的朝代,宋代飲食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美食不再由貴族專享,普通民眾也有資格和條件享用美食,而在這變化之中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突出貢獻者,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是士大夫階層中公認的「好吃」、「懂吃」、「會吃」之人,同時他也是個喜歡研究美食的詩人,他筆下關於吃食的詩詞篇章可謂數不勝數,如《食荔支》、《食柑》、《食檳榔》、《東坡羹頌》、《食豆粥頌》、《豬肉頌》等等,都是專門用一首詩詞或一個篇章來吟詠一種食物。

而如今人人熟知的一道美食「東坡肉」就是起源於蘇東坡對吃豬肉的研究。

蘇東坡一生歷任各地為官,而他每到一處都十分關注當地的風土人情、衣食住行,「好吃」的他對各地飲食更是了解得相當透徹,當年貶謫黃州時,便發現當地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於是公務閒暇之餘就研究起了豬肉的吃法。多次試驗之後發現「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竟可將豬肉燉煮得異常美味,從此一道美味而價不貴的菜餚便很快在普通市民階層中傳揚開來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宋代士人階層中曾颳起一股吃河豚之風,而蘇東坡便是其中最痴迷的一個,以至於他還有了「拼死吃河豚」的千古流傳。吃過河豚的人都深知河豚之味美,但是如此美味的東西卻身藏劇毒,所以這也導致有了許多覬覦河豚之美味又不敢吃的人。

該如何滿足廣大市民的口腹之慾呢?於是精於研究美食的人們便創造了「假河魨」這種仿製河豚形象和味道的食物,由此而出現的還有一大批「假」系菜餚,什麼「假元魚」、「假蛤蜊」、「假野狐」、「假炙獐」等等。這類「假」系菜餚,一般來說都是由麵筋、豆腐、菇類等全素食物作為原材料製成的「假葷菜」,它們不僅色、形、味逼真,且價格比那些葷菜本身都低廉,使一般中下層民眾都有能力消費,因此兩宋都城的食店裡隨處可見這些「假」菜式。

「假」菜系的出現和流行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宋代民眾的飲食結構和習慣,它使得人們對美食的概念不再局限於以往的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很多常見的、價格低廉的食材原料也可以做出誘人的美食,另一方面還增加了對飲食藝術性的追求

「飯後果」的飲食習慣出現,宋人最愛冰鎮水果

飯後吃水果、甜點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飲食習慣,但如果我說這種飲食習慣早在宋代就已經形成,會不會有很多人不相信?

其實關於宋代民眾愛吃水果很多資料上都有記載,像《東京夢華錄》、《夢梁錄》、《西湖老人繁盛錄》、《武林舊事》等,凡是有寫兩宋飲食的必定會有關於水果的描述,宋朝把新鮮水果、果乾、蜜餞、水果做的糖果等都統稱為果子,如鵝梨、核桃、林檎幹、蜜棗兒、烏梅糖等,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食店一般在正餐之後會上果子,一些大點的酒樓甚至還專門規定了果盤的數量,由於古代沒有冰箱,新鮮水果不易保存,所以多數時候果乾、蜜餞這些的出場頻率會比新鮮水果高。

雖然古代沒有冰箱,但是古人會在冬天時把冰儲藏進冰窖裡,等到夏天再拿出來用。不同於以往的朝代,能夠在夏天享用到冰的都是王公貴族,宋代時,朝廷每年都會把冰窖裡多餘的冰投放到市場上賣,同時宋代又是一個藏富於民的朝代,民間許多富人家裡也有冰窖,如此一來,冰塊在宋朝就成了大眾消費品。

夏天時,宋人最喜歡把水果放在冰水裡浸泡,做成「冰鎮水果」,司馬光有一首詩《和潞公伏日晏府園示座客》中就寫道:「蒲葵參執扇,冰果侑傳杯」,這裡的「冰果」便是「冰鎮水果」。

水果除了「冰鎮」過後直接吃以外,還可以做成「冰凍果汁」,同樣備受追捧,如水木瓜、涼水荔枝膏、楊梅渴水等都是宋代市民在炎炎夏日裡鍾愛的水果飲品。

水果在宋代城市飲食中如此受歡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是受貴族喜好所影響。歷史上產於江西的金橘運至東京後由於溫成皇后愛吃,曾導致金橘在東京飲食市場上爆火,所以吃金橘也隨之在廣大市民中流行了起來。

《清平樂》中就講到了因宋仁宗光顧梁家鋪子買蜜餞,很快梁家的蜜餞梅子便受到京城裡的富貴人家追捧,一時之間做蜜餞所用藥材的價格漫天飛漲,以至於梁生連藥都喝不起。貴族口味的喜惡對民間食風影響不小,因而劇中出現的情況也並非影視化誇張。

藥食合一,追求健康養生

隨著飲食結構和習慣的改變,宋人的飲食理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即人們在追求味覺上的享受時也在追求健康養生。

宋代城市中流行著一種叫「煎點湯茶藥」的飲品,每日五更天開市時,城市街頭巷尾就會傳來各色叫賣「煎點湯茶藥」的聲音,早起的人們喝一碗「煎點湯茶藥」,再吃一個燒餅、蒸餅,便開啟繁忙的一天。所謂「煎點湯茶藥」,也叫「煎茶湯」或「煎香茶」,它是用春茶加上綠豆以及其他一些中藥一起磨煮而成的飲品。時人認為茶即藥也,煎服則去滯而代食,因此「煎點湯茶藥」可以說是當時的保健養生茶,宋朝民眾對它狂熱到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它,從清晨到夜晚,街道上隨處可見賣這種飲品的茶攤、茶肆。

除了「煎點湯茶藥」之外,宋人熱衷的許多的夏日飲品其實也有保健功效。比如《武林舊事》記載的一款名為「雪泡縮皮飲」的飲品,它是由縮砂仁、烏梅、幹葛、炙甘草、白扁豆、蘋果熬製而成的,具有清暑氣、除煩渴、止吐痢的功效。還有其他的香薷飲、五苓大順散、紫蘇飲等都是具有相當的藥用價值的,在消暑之餘,更兼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發現,宋代城市中出現的這些保健飲品是不是跟廣東涼茶很像?實際上,從開篇的東坡肉、假葷菜等平民美食到後面的「飯後果」、「冰鎮水果」這些飲食方式,再到上述「是茶也是藥」的保健飲品,不難發現我們今天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理念仍然有著很多宋代人的影子。

這也證明了宋代城市的飲食文化是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對後世中國人的飲食生活和習慣有著深遠影響。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清平樂》熱播,宋仁宗和他的時代,你真的了解嗎?
    以宋仁宗為主角的電視劇《清平樂》一開播就斬獲了豆瓣8.2的評分,片裡的一個鏡頭、插曲裡的一句歌詞,都成為了熱議話題。 許多歷史學家也認為,宋仁宗統治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較為富庶、文明、開放、寬恕的時代。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除了專心朝政,還對吃食尤其上心。下了朝後,宋仁宗直奔曹皇后那兒,點明要吃皇后藏的酒釀點心。
  • 《清平樂》|從宋仁宗趙禎喜歡的蜜餞果子,淺談北宋時的零食小吃
    配圖來自網絡《清平樂》講述的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趙禎的故事,說起這位宋仁宗,有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是一說起「狸貓換太子今天我不說宋仁宗趙禎的那些朝堂之事,主要說一說北宋時期的民間煙火氣——零食小吃,說起這個,很多人馬上就要流口水了,在我們當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啥樣的零食都有,甜的、鹹的、酸的、辣的,軟的、硬的、脆的,剝皮的、帶皮的等五花八門,可在遙遠的宋代,人們日常都有那些零食呢?
  • 一部《清平樂》告訴你,大宋嚮往的生活是怎樣的?
    5月18日晚,70集古裝電視劇《清平樂》收尾了,電視劇雖然已經謝幕,結局不算完美,但是這個話題遠遠沒有終止。部分觀眾表示:《清平樂》開場即是巔峰,服飾和場景還原倒是不錯,只是不知道這部劇到底要表達什麼?難道,沒有主題(讓觀眾自行想像)就是主題?
  • 歷史劇創作中的新氣象與老問題 ——以電視劇《清平樂》為例
    與之不同,《清平樂》則向我們呈現出一道完全不同的文化風景。首先,《清平樂》生動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瑰麗多姿、最富有當代價值的一面。這尤其體現在《清平樂》對於「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思想精髓的形象演繹上,通過塑造宋仁宗趙禎這樣一位以「仁」治天下的皇帝形象,完美地展現了「仁政」的豐富內涵。
  • 基本可以斷定,《清平樂》如果拍成美食番,會更好看
    你沒看錯,書中的清風樓就是近期熱播的《清平樂》中皇后丹姝回到東京時吃的第一家,那裡的羊羔酒嘗起來令人齒頰生香。雖然劇中帝後戲份不好磕,但好在編劇考究過宋朝飲食生活,吃喝鏡頭吊足了觀眾胃口 —— 少年仁宗念念不忘的蜜餞李子雪花膏;眾大臣下班不回家、聚眾喝酒;還有範仲淹感嘆東京連蘇州的肉餡點心也有,竟還如此便宜!要我說,強烈建議導演拍一部宋朝美食番外,畢竟宋朝的吃喝才是寶藏。說到宋朝吃喝,羊肉總是第一關鍵詞。
  • 《清平樂》,如此宋代你看懂了麼?
    歷史上宋仁宗畫像vs《清平樂》宋仁宗劇照這款宋代皇后朝服、帽冠和妝容:▼歷來國產電視劇中演繹帝王將相的不在少數,《清平樂》這部劇破天荒的卻以宋仁宗一生為線,很讓人詫異、驚喜。去年,《長安十二時辰》讓大家夢回大唐,唐朝火了一把。
  • 《清平樂》大火,除了CP好磕,這般的雅致生活才真令人羨慕!
    走進《清平樂》,感受大宋服飾之美看過《清平樂》的觀眾都知道,劇中服化道處處可見歷史元素在顏色與花式上,也更偏向飽和度低的色系,這也是宋代女子追求的「人與衣相協調」的審美理念。宋人精緻的飲食與繁鬧的夜市生活在《清平樂》中,除了可以通過唯美的服飾一窺北宋文化,隨處可見的美食和市井文化,也向我們展示了北宋子民的生活方式和風土人情。從宮中膳食到市井小吃,羊羔酒、百味羹、魚蓉粟米羹、炙羊肉、蜜餞果子……令人眼花繚亂的菜名都赤裸裸的展現著大宋「美食天堂」的名號。
  • 《清平樂》中的宋代生活美學
    從宋仁宗的角度,你也可以理解為,當一個好皇帝真的沒那麼容易。宋代的外交軍事雖積弱不振,但其文化可是比盛唐耀眼許多,如山水畫、瓷器、文學等,都在宋代綻放異彩,形成所謂的「宋代美學"影響後世深遠,可說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高峰。
  • 《清平樂》王凱演的宋仁宗符合歷史嗎?專家這樣說
    本劇的切入點也頗為有趣,作品改編自米蘭Lady的歷史小說《孤城閉》,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講述其在位期間治國理政的百般故事。一直以來,以宋代為背景的古裝劇並不少,前有《少年包青天》系列,後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鶴唳華亭》等,但如《清平樂》這樣偏向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並不多見。隨著劇集的播出,宋仁宗的生平亦引發關注。
  • 服化道高度還原,堪稱宋代宮廷畫卷的古裝劇《清平樂》!
    古裝連續劇《清平樂》昨晚低調開播,卻在各大社交網絡掀起一波熱潮。從目前曝光的前兩集和花絮預告來看,服化道質感滿滿,畫面色調深沉大氣,角色造型也儘量貼合宋朝服飾風貌,從皇后的翟衣、鳳冠,皇帝通天冠服、公服,到士人的深衣、圓領袍……無不製作精良細節考究,高度還原了古人的生活,為大家鋪展了一幅宋代宮廷畫卷。
  • 《清平樂》中有多少宋代文豪?晏殊、範仲淹的名作你會背了嗎?
    開播兩集,晏殊、範仲淹、韓琦等文人名士就紛紛登場,帶觀眾領略宋代文化之美。 《清平樂》中有戲份的宋代文豪還不僅僅是這三位,大家耳熟能詳的歐陽修、司馬光也會登場,一部發生在宋代朝堂之上的歷史大戲就此拉開帷幕。今天的人們提到宋朝,除了《清明上河圖》,還有就是宋代的詞,唐詩和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座巔峰,宋代的文化成就也是有目共睹。
  • 《清平樂》中的宋代瓷器,是難以超越的古代巔峰
    由正午陽光出品,王凱和江疏影主演,講述宋仁宗趙禎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播出,雖然沒有大爆,但口碑和收視率都尚可。眾所周知,正午陽光的作品對細節上的把控在國內製作團隊中無出其右,基本上沒有穿幫鏡頭和令人出戲的背景道具,在《清平樂》中也延續了這種嚴謹的作風。這從劇中時不時出現的宋代陶瓷日常用具中就能看出來。
  • 《清平樂》熱播,但關於「清平樂」的詞你知道幾首?
    劇中福康公主的婚變和宋仁宗在朝堂之上的風起雲湧無疑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該劇的名稱其實也很有意思,電視劇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以《清平樂》為電視劇名稱別有深意,那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歷史上著名的詞牌名——清平樂。詞牌介紹清平樂原來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詞牌名。
  • 《清平樂》的服化道還原度有多高?良心國劇不是說說而已
    《宋仁宗後坐像軸》中,曹皇后身邊的兩個侍女便頭頂著&34;花冠。宋仁宗後坐像軸雖說這張貴妃頭上的花冠確實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可在宋朝,頭上戴花確實是盛行一時的潮流根據《宋史·輿服志》的記載,宋代皇帝會給新進士設宴,叫作聞喜宴,到時候給新進士賜花戴。可見即使是男性,頭上也可簪花,甚至簪花還是榮幸。關於男子簪花,最早在唐代時就有記載,如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寫道:&34;。只是到了宋朝後,男子簪花的風尚才被推向極致,並成為宋朝人人崇尚的時尚潮流。如《東京夢華錄》裡記載,汴京大街上&34;。
  • 不狗血,不宮鬥的《清平樂》,其實是一部宋朝時髦生活指南
    《清平樂》改編自米蘭lady的高人氣網絡小說《孤城閉》,服飾和化妝團隊由此前《知否》的團隊製作,再次讓宋朝的風華展示在現代人們面前。 這些王公貴族們不僅穿得美,個個還都是美食達人!
  • 仕女畫裡的時尚風——在宋代看美人
    文/陸夢嘉近期大熱的電視劇《清平樂》因為高度還原宋仁宗時期的服飾妝容而備受關注。劇中的女性角色均以柔美淡雅的形象展示在銀幕前。無論是服裝、珠翠還是妝容都共同表現出美人的文弱清秀。讓人不禁產生好奇心,這一千年前的宋代的審美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 美人如花隔雲端,《清平樂》中的宋代女子如花似夢,美麗而又哀傷
    宋代女子,其貌如花般清麗,其韻如花般雅致,其命如花般絢爛。而《清平樂》中的她們,在如花般絢爛的年華裡綻放出了迷人而感傷的美,在同命運的抗爭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在宋朝,不管是女子的閨閣、士大夫的書房、富家人的庭院,還是平民百姓的窗前、街邊的小店 ,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瓶插花卉的身影,將不同的生活空間點綴的生機盎然。在宋朝之前,雖然早已出現插花,但那僅限於貴族用作佛堂供花。插花真正成為全民時尚,還是始於宋朝。宋朝人崇尚插花,他們把插花奉為那個時代的流行趨勢。
  • 宋朝皇帝中的一股清流,宅心仁厚,寬容納諫的宋仁宗
    他對大臣說:「你們知道,我平時生氣罵人時,從來都沒有罵過『你去死吧』這種刻毒的話,就更不敢在斷獄中濫用死刑了。」對於濫用死刑的官員他十分憎惡,他給吏部的規定是:如果一個官員在斷案時錯殺了人,則終生不能再提拔。即便對其他國家的百姓,仁宗也同樣仁慈。
  • 從《清平樂》看宋代冠飾,宋代女性愛起美來,唐代人完全不是對手
    古裝戲《清平樂》正在熱播,繼《知否》之後,又一部以宋代宮闈為主題背景,劇集才到14集,大家又再一次被正午陽光的服化道所震撼,紛紛感嘆業界良心,電影質感。別的不敢說,就宋代冠飾而言,正午陽光這此可以說是滿分,不僅讓人看到熊熊燃燒的經費,還有一如既往的認真。
  • 舌尖上的潮州涼果,類似《清平樂》中的蜜餞果子!不信,試試?
    蜜餞李子雪花酥、糖漬梅子餡的千層酥,初看最近最火的電視連續劇《清平樂》,這部劇反映了宋仁宗趙禎時期,其中貫穿全劇劇情的蜜餞果子就赫然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