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藝妓、舞妓和歌舞伎,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1-02-13 啟程日本

眾所周知,日本的歌舞伎就像中國的京劇一樣,是著名的傳統藝術。

然而,有些初來日本旅行參觀歌舞伎後的朋友說,。。

這跟來之前所想像的歌舞伎完全不同呀,難道不應該是華燈初上夜色昏暗時,身著長袖五彩花紋和服、頭上高高髮髻上插滿花朵緞帶等飾物、在三味弦和鼓點伴奏中翩翩起舞的「歌舞伎」嗎?

其實,大多數人對藝妓、舞妓與歌舞伎這三個職業有所混淆。

藝妓與舞妓

最初,藝妓其實是在高級餐廳和旅館就餐時,客人叫來給酒席助興的女孩子們,說起來也算是「陪酒女」的一種。但因為畢竟藝妓和舞妓屬於風雅的範圍,所以服務內容和演唱「三味線」(日本風格的三弦曲調)和表演舞蹈為主,待客人興致漸起時同客人玩一些酒席助興的小遊戲。

但需要知道一點!

藝妓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那種可以推倒的妓女!!

在日本古代與近代,那些以賣身為生的職業反而不被稱為「妓」,而是叫做「遊女」。

「舞妓」一詞幾乎僅在京都使用,指的是尚未出師的藝妓,也可以說舞妓是藝妓的前身。

一個藝妓出道前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學習包括禮儀、舞蹈、音樂在內的傳統文化和教養。

在日本,擔任藝妓的條件非常苛刻,學易費用高昂且學藝歷程艱辛。文化禮儀、詩書琴瑟、語言著裝都有嚴格的要求,處處體現高貴和穩重。

藝妓在出師之後,基本上可以獨當一面去承接各種演出的生意,靠個人的打拼來積攢人氣。

但在出師前被稱為舞妓的這段時間,她們要在專業的培訓機構——茶屋,進行修煉。修行時間從幾個月長達幾年時間不等。在這段時間內,舞妓一般禁止走出「花街」的範圍,而且上街時一般也要成群結隊。


從外形上來說,舞妓一般比藝妓更年輕,也顯得更加稚嫩。最簡單的區別方法,就是「盤頭」的形狀。

可以看出,兩者外形差別簡單來說就是——級別越高,外形越素雅,寓意藝妓是靠才藝而非外形來吸引目光。所以一般我們印象中華麗美好的姑娘,多是舞妓,而端莊素雅的才是真正的藝妓。


衣著上——

舞妓:腰帶帶子是長長的下垂式,花紋華麗複雜,十分亮麗。

藝妓:腰帶為短結,突出一個高貴素雅。


說到著裝,藝妓的服裝是十分華麗的和服,做工質地皆屬上乘,因此也異常昂貴。

舞妓的特殊穿著與年輕的藝妓所穿之服稱為「裾引き」,從腰帶到裙擺間的一段稱為「褄」。在外行走時,舞妓和年輕的藝妓一定會將左手壓在這一段上面,有「賣藝不賣身」的含意。

在很多外國人眼裡,藝伎就是身穿豔麗和服、髮髻高聳、面如桃花、手執綢傘、腳踩木屐,如同從古畫中走出來一般的女人,卻給人以「幽靈」的印象。

藝妓的誕生也只有300多年的歷史,從一產生就紮根於日本上層社會,只有達官顯貴、富商闊佬才是她們的座上客,一般人等只能偶爾在豪華酒樓和隱秘茶館中遠遠看到她們的身影。

藝妓平日深居簡出,很少在大庭廣眾之中拋頭露面,接待客人也必須有介紹信或是有人引見。

如今,藝妓之美已漸漸不能為日本國內年輕一代所接受,藝妓行業也從全盛時期走向沒落。所以倘若有幸見到藝妓的身影,也算是此行無憾。

哪裡可以一睹藝妓的風採

答案是京都祗園。

這裡有京都最好的城市風貌。花街上人來人往,一條條小巷內,傳統藝術表演場地和旁邊的賭場一樣繁忙,想來這裡和藝妓擦肩而過。祗園不大,卻是京都和日本社會的濃縮,是一個充滿了魅力、五光十色的矛盾體。

沿著祗園主幹道兩側都是商店,街道兩旁掛滿了燈籠。無數條小巷和主幹道垂直,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小巷之間常有小運河相隔。春日櫻花爛漫,甚是美麗動人。

祗園最生動的時候是在傍晚,可以想像那些古舊房屋門前的燈籠在風中搖曳,閃動著魅惑嬌豔的氣息,紙窗後散發出柔和曖昧的光芒,藝妓們盛裝下演繹著撩人心扉的歌舞,這般風花雪月令人憧憬神往。

世事的變遷使得日本的歌舞伎文化在許多地方都已經式微凋零了,而祗園花街卻仿佛殘留不少昔日藝妓風俗的流風餘韻,對慕名前來的觀光客來說依然是神秘的所在。

華燈初上,美酒佳餚、杯盞交錯間,舞妓們用白色脂粉蓋住自己青春的肌膚,身著華麗耀眼的和服,風情萬種地在樂聲中翩翩起舞。這大概是對東瀛風情最傳神的表達和享受了吧。


歌舞伎

在了解了「舞妓」和「藝妓」後,仙貝君再給大家講講「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它起源於17世紀江戶初期,發展至今已是十分成熟的一個劇種。而它的演員只有男性,近400多年來與能樂、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歌舞伎」一詞包含了三種意思,分別是歌藝、舞技和表演技能。

說來奇怪,歌舞伎的始祖出雲阿國是日本婦孺皆知的美女,當年還反串過男性角色。而發展至今,歌舞伎的演員卻是清一色的漢子,無論劇中角色男女統統由男性飾演,這是歌舞伎發展史上的一怪。


歌舞伎的演員臉上通常會塗得十分白,看上去滑稽有趣,據說日語中用漢字「面白」來表示「有趣」的含義,就是來源於此。

歌舞伎的公演劇場在日本有好幾個。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東京的「國立劇場」。

第一次觀劇的人,最擔心無法理解情節吧?

仙貝君可以告訴大家的是,這一點完全不需要擔心,劇場為第一次觀看歌舞伎的觀眾專門設置了語音講解耳機的櫃檯,只需要600日元左右就能租借耳機了。這樣與劇情進展相關的概要、情節背景、人物特點、故事歷史等都了如指掌。

另外,第一次觀賞歌舞伎最好是從感興趣的劇目入門。這樣,觀眾也容易對表演藝術的美感產生共鳴,尤其是對服裝、大小道具的美術和戲劇音樂產生興趣,在發現了值得欣賞的關注點之後,更能深度地理解和品味歌舞伎。

相關焦點

  • 日本的藝妓、舞妓和歌舞伎的區別,究竟有關係嗎?
    然而並不全都是,今天小編就GDS一回,帶大家一起走進這個神秘而又極具特色的歌舞伎世界。 其實大多數人對「藝妓」、「舞妓」與「歌舞伎」這三個身份有所混淆。【簡單的區別方法】一、盤頭舞妓:髮飾非常華麗,基本都有花簾。
  • 日本歌舞伎和藝妓有關係嗎?
    許多來日本旅行參觀歌舞伎後的朋友會說,這跟來之前所想像的歌舞伎完全不同,難道不應該是華燈初上夜色昏暗時,身著長袖五彩花紋和服、頭上高高髮髻上插滿花朵緞帶等飾物、在三味弦和鼓點伴奏中翩翩起舞的「歌舞伎」嗎?其實大多數人對「藝妓」、「舞妓」與「歌舞伎」這三個身份有所混淆。
  • 「藝妓」、「舞妓」與「歌舞伎」:到底哪個才是你想要的?
    目前我收到了1479份回答,對於大家提出的意見,我會在新的一年裡進行逐步地改進。謝謝各位的支持!=============前兩天在網上看了幾家「日本自由行」的網站,看到有一家談到日本的藝妓和歌舞伎文化,然後放了一張歌舞伎町一番街的圖,我當時就呵呵了...歌舞伎町是著名的紅燈區,去那兒可看不到歌舞伎啊...
  • 【旁聽服飾史】舞妓の髮飾(《舞妓和藝妓的外形區分方法》2.0升級版)
    謝謝「伎」這個詞在日本漢語中指代為男性,比如我們熟悉的「歌舞伎」這個詞,歌舞伎演員都是男人,到現在也只能男人演歌舞伎。而女性歌舞伎演員一般寫作「女歌舞伎」或者「歌舞妓」。藝「妓」或者歌舞「伎」中的兩個JI字,很大程度上只顯示藝人的性別,而不是說是X工作者。一般的賣身女被稱作遊女,妓院則被稱為「遊廊」。美麗高層的遊女被稱為「太夫」或「花魁」。
  • 日本藝妓舞妓背後的故事
    藝妓和舞妓,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象徵之一。去過京都的朋友,也許有機會遇見過身穿和服,塗著白臉的藝妓和舞妓。看過章子怡主演的電影《藝妓回憶錄》的朋友想必也會對日本的藝妓有一定的了解。隨著水茶屋開始提供料理和酒類,為了給席間增加樂趣,原本只是端茶倒水的女性們也開始學會歌舞表演和三味線演奏。舞妓,也稱舞子,則是指還未正式成為藝妓,在學藝途中的年輕女子。★那麼怎麼從外形上區別藝妓和舞妓呢?首先,舞妓的美來自她們的年輕活潑,這也體現在她們的服飾上。
  • 在京都,我遇到了一群假舞妓……
    說到最能看到真正舞妓的地方大家都會想到京都祇園。北至新橋通,南到建仁寺,東至八坂神社,西到鴨川附近的廣大區域被稱作「衹園町」。衹園町是京都有名的歌舞伎花街,紅色的傳統木質格子建築的街道上,可以盡賞日本古時的風情。
  • 日本歌舞伎之妻·三田女王與兒子反目成仇,為的是丈夫當年與藝妓出軌一事?
    他又名市川染五郎,雖說是演員,但更具體點來說的話,是日本國粹歌舞伎的演員。日本歌舞伎這個行業想必大家就算不了解,也是有所耳聞的。誕生在歌舞伎家族裡的男性,可以說生下來以後人生能由自己做的選擇就已經寥寥無幾,在選擇結婚對象時則更是如此。結婚對象不光要符合自己的心意,更要符合家長的心意,還要不太脫離於大眾印象裡對歌舞伎家族的認知。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歌舞伎男演員·中村橋之助選擇的結婚對象則恰好是滿足以上幾點的人,一名京都NO.1前藝妓·M桑。
  • 揭開舞妓神秘面紗,探尋日本舞妓文化|日本•文化
    華燈初上、燈火闌珊,夜夜笙歌的舞妓成為京都夜景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歌舞伎作為日本傳統文化之瑰寶,融古貫今,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載體。為了能獨當一面而努力修學的舞妓們,成為點綴京都街頭的一道雍容華貴的美景。其魅力何在?在何時何地能與之邂逅?今天,我們將從頭開始探索舞妓的世界。
  • 日本歌舞伎大師坂田藤十郎去世,享年88歲,曾出軌小51歲舞妓
    11月15日凌晨,據日媒消息,日本歌舞伎大師坂田藤十郎去世,享年88歲,據報導坂田藤十郎因衰老於12日上午10時42分在東京都內的醫院逝世。坂田藤十郎的妻子是女演員扇千景,妹妹是女演員中村玉緒。2015年,坂田藤十郎演出達到1400場,創造了歌舞伎演出的記錄
  • 知識點 | 日本歌舞伎究竟是什麼:常被誤會為「藝妓」,只能男人來表演
    說起歌舞伎,對於不了解日本文化的異邦人的聯想總會有以下兩種:首先是鬼,看不出性別的白臉人浮現在幽暗的背景前,拖著唱腔,舞臺上似乎還飄著浮世繪的落葉;其二是"伎"字引發的歧義,還有藝妓在日本電影裡的頻繁現身。這些都使我們無法忽略歌舞伎這個行業的身份,即使是"國粹"也是來源於民間,有它自己辛酸的成長曆程。
  • 日本歌舞伎妻子的悲慘生活
    今天我們聊聊做歌舞伎的妻子的必須技能?不會的話到底有多慘?要知道人們每次看到國粹的藝術美會感動,就像中國的京劇相聲,所以日本歌舞伎表演者的收入是非常豐厚的,優秀的表演者更是被稱為國寶,能夠觀看歌舞伎表演的也都非富即貴,所以一般歌舞伎家族相當於是日本的豪門貴族。
  • 日本藝妓的教養
    去年中秋過後在日本全國公演的《舞妓はレディ》,是日本導演周防正行自1996年的《Shall we ダンス》(中譯:談談情跳跳舞)之後,時隔18年隆重推出的一部娛樂片
  • 半月談丨走馬聞識歌舞伎
    很難想像,有上千年歷史、莊嚴肅穆得近乎古板的神社,會涵養出阿國那樣一位奔放的巫女(日本神社一種神職)。400多年前,這位被後人稱為「出雲阿國」的巫女為給出雲大社募捐,到京都作化緣表演,竟孕育出一項令後世日本人無比自豪的文化瑰寶——歌舞伎。象徵城市繁榮的歌舞伎在京都發端,興盛於大坂(今大阪)和江戶(今東京)。
  • 如何才是一名優秀的日本藝妓?
    「藝」是主,「妓」為輔因為一個「妓」字,「藝妓」總是容易帶給人們某種情色的聯想。而實際上,作為「藝妓」, 「藝」是主,「妓」為輔。藝妓一生主要賣兩種「藝」:一是才色之藝,二是處世之藝。所謂「才色之藝」,是指藝妓不僅要有從歌舞到各種樂器須得樣樣精通的才華,還必須「才色兼備」。
  • 日本文化|賣藝不賣身的藝妓有多神秘?
    肯定會有人好奇花魁是什麼,藝伎又是什麼,歌舞伎又是什麼。 今天我就從藝伎開始給大家慢慢道來~  ,下文中所有資料都來自於日本權威站點) 不論髮型還是著裝,較為資深年長的藝妓和年輕的半玉/舞子們都有非常大的差異。
  • 日本的國劇「歌舞伎」,你有聽說過嗎?
    如果說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戲曲形式是「京劇」,那麼對日本來說就是「歌舞伎」了。如同京劇一樣,歌舞伎也是以音樂和舞蹈為中心,由臺詞、歌曲、武打場面等構成的綜合舞臺藝術。可能有人會誤會「歌舞伎」指的是藝伎、舞妓之類,事實上歌舞伎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戲劇。一般都認為歌舞伎起源於17世紀。
  • 日本風俗文化介紹(七)歌舞伎
    而寬永年間,遊女歌舞伎被禁止,因此就用會聯想到伎樂的「伎」字取代會讓人聯想到藝妓的「妓」字。不過在江戶時代,「歌舞伎」與「歌舞妓」這兩種用法都是通用的,確定將此項技藝定名為「歌舞伎」,則是明治時代的事淵源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漢字,正名以前原來的意思是「傾斜」,因為表演時有一種奇異的動作。後來結它起了雅號「歌舞伎」:歌,代表音樂;舞,表示舞蹈;伎,則是表演的技巧的意思。
  • 日本畫風清奇神曲《寫樂式洗顏》,歌舞伎演員居然直播卸妝?
    怎麼樣,看歌舞伎小哥哥直播卸妝的趕腳如何,這身姿和表情真是妥妥的鬼畜素材吖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江戶時代就有抖音之類的軟體的話,小哥哥搞不好還真的能躋身網紅行列呢。由於其中有煙花女子藉機賣春,敗壞風俗,而被幕府取締,禁止女子參與歌舞伎的演出。
  • ​梅蘭芳與日本歌舞伎(一)
    梅蘭芳在《日本人民珍貴的藝術結晶——歌舞伎》(原載於《世界知識》雜誌1955年第20號)文中回顧說:那一次旅行演出,我覺得除了使中國京劇能夠為日本人民理解和欣賞是我的光榮和愉快之外,給我最大的收穫是我看到了日本人民最喜愛的一種戲劇,日本的重要國寶之一——日本歌舞伎。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使我很驚奇的是不但不覺得陌生,而且很親切、很熟悉。
  • 京都八朔,看不盡的舞妓小姐姐
    但即便是多次在不同時間段去祇園周邊的花街尋找,也極少有偶遇藝妓和舞妓的幸運。只有少許幾次夜色漸深時遠遠望到白川旁的料亭裡有她們陪客宴飲的身影。不過「八朔」這一天,花街上會出現大量的藝妓和舞妓,去年終於下定決心,請了年假日歸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