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常書欣的《餘罪》拍了網絡劇,火了「賤人餘」,也火了張一山,連帶已經很火的楊紫也被額外關注。當然最得意的還是網絡小編們。打開手機新聞,鋪天蓋地,真真假假,隱私八卦,明星們是不是整了容,剪了指甲都能拿來「唬」人點擊一下。可惜,大概因為這種不正常的娛樂引導,《餘罪》的網絡劇,剛播完第二季就斷檔了,也斷了廣大愛「餘」的「餘糧」。好比隔靴搔癢,搔到關鍵處,「咦」?怎麼越來越癢呢!連心都癢起來了。我總是苦口婆心地說搞穿越的聰明,再荒唐也沒關係,偏偏有人「啐」了我一臉臭狗屎,現在你看歷史宮廷麗人變仙俠滿天飛,這都正常,偏偏容不下一個嬉皮笑臉的《餘罪》?不知道過幾天馮導的《我不是潘金蓮》播出了,大家會有什麼樣的臉色。現在,一本正經的「胡謅」和嬉皮笑臉的「胡謅」,怎麼就不是一個待遇呢?這個差距咋就那麼大呢?之所以發如此感慨,是因為我今天看到一句話,當今社會究竟是「人情社會」還是「法制社會」,還是披著「法制」外衣,看著衣冠楚楚,卻是一肚子「人情」的爛皮囊。社會上流傳「法律無外乎人情」,他和政治宣揚「法不容情」唱著反調,卻能分庭抗禮,甚至還小勝一籌。是因為分著層次嗎?都同樣是揭露現實,一本正經和嬉皮笑臉有什麼分別?非得讓嬉皮笑臉的「江小魚」和一本正經的「花無缺」幹上一架,拼個你死我活……你是移花宮主啊?
真真兒的為《餘罪》抱不平!原本我對《餘罪》還少有微詞,覺得雖然不錯,但還能更好。但現在網絡劇的斷檔,卻讓人有些無語,矯枉過正了吧!
好在紙媒還沒這麼殘酷,因為現在也沒什麼人看書了。再好的文字,也不如「狗仔」的一張模糊的裙底照片。明星隱私都能蓋過世界級比賽了,咱們娛樂界的下流還真是秀出了一個新檔次。紙媒卻因為少人關注,反而純淨了一些。所以,大家還可以追著《餘罪》跑到底。非但如此,常書欣其它的作品也即將出爐,比如我手中這本《黑鍋》。如果你沒有在《餘罪》中過足癮,那看看這本書就對了。其實我看這本書,從裝幀上都是在走《餘罪》的老路子,就第一本來看,內容也不盡相同,當協警的簡凡,家裡開著小飯店,有著其樂融融的小環境,但是見慣世事,有點小聰明的簡凡對所謂的事業,一向吊兒郎當。偏偏他的所作所為,既顯得毫無章法,卻又異兵突起。見兇私逃的錯誤,轉眼又被智擒逃犯的功勞替代。從此走上一條「星光璀璨」的道路,在無數看似難解,卻另闢蹊徑的處理方式,讓人既哭笑不得,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縝密,大概是這麼個故事發展。怎麼樣,是不是你又想到了「餘兒」,沒錯,我是滿腦子都是「餘兒」。
其實我喜歡讀常書欣的書,還有一點就是讀他的書很輕鬆,現實工作中大家已經都很拼了,累了一整天,需要放鬆的時候,做點什麼?讀一些學習類書籍,繼續心累犯不上,不如就看看輕鬆詼諧點的,看完之後,嘿嘿一笑,全身放鬆,有時也會心緊一下,不過熟悉常書欣套路之後,就會釋懷了,不管遇到什麼難題,只要主人公出馬,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反正我覺得看這樣的小說,就如看《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開心也有,動情也有,有時還能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收穫挺大的。你可不要覺得我這個人沒有上進心,其實讀書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放輕鬆的,何必讀個書還要讓自己燒腦,我這麼說,是不是會讓一些人不舒服啊,我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告訴大家,讀書一定要找自己喜歡的書讀,就如找對象一樣,找得準才能感受到幸福。
《餘罪》每段故事都有個主題,比如大鬧警校、臥底緝毒、賊中有道、偷牛銷贓、千裡追兇等等。《黑鍋》第一本的主題,數次出現「媒體」的字眼,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現在還只是第一本,精彩還在繼續。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