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更替,寒冷的冬季已來臨,氣溫開始變得凍人。很多年輕的寶爸寶媽初為人父人母,在感受著新生兒寶寶帶來歡愉的同時,肯定也在苦惱於怎麼樣更好地護理寶寶。畢竟,第一次當爹做媽,那必須得讓著寶寶啊,尤其是進入冬季,一不注意寶寶就會生病。
那麼,新生兒寶寶在冬季的護理,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又有什麼地方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呢?準爸準媽、寶爸寶媽看過來,增加知識的時刻就是現在,刻不容緩!
臍帶護理
臍帶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也是極易感染疾病的一個區域。一般來說,新生兒寶寶的臍帶在出生1~2周後就會自行脫落,要注意保持臍部的乾燥、避免摩擦和悶熱。臍窩易有分泌物,不易清潔,可以將75%醫用酒精滴在棉籤上,沿著肚臍溝順時針消毒,但切記不可用一根棉籤重複消毒,避免造成感染。
適宜的室內溫度
在冬季,寶寶的保暖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不僅要防止寶寶因為穿得過少而受涼感冒、也要注意給寶寶穿得太多而過度捂熱寶寶。正常來說,最適合寶寶的室內溫度在25℃~28℃之間。剛出生的寶寶身體叫嬌氣,太冷容易讓寶寶受涼生病,過度保暖易誘發捂熱綜合症,所以,寶爸寶媽給新生兒寶寶保暖時要科學、適當。
餵養要適宜
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等各種疾病的多發時期,堅持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含有的抗體能幫助寶寶減少生病的可能。但是餵養時媽咪不僅要注意給自己保暖,同時也要小心寶寶著涼,保證媽咪的身體健康,這樣才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疾病要預防
黃疸是新生兒寶寶極易患上的疾病,有生理和病理之分。生理性黃疸只是暫時性的黃疸,在出生2-3天出現,4-6天到達高峰,7-10天消退,可通過增加飲水和曬太陽處理。病理性黃疸則是在出生24小時持續加重或消退後反覆出現,也有出生後一周至數周才出現的黃疸,此時需到醫院就診,通過光照療法、換血療法、藥物治療等進行處理。
通常來說,新生兒患病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寶爸寶媽和家人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面色、哭聲、吃奶、小便等情況來判斷寶寶是否生病,其中以吃奶和哭聲最為重要。
新生兒寶寶的身體本就極易生病,冬季更是各種疾病的多發期,多一點了解,寶寶的安全也就多一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