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和溼疹都是寶寶的常見病,你知道應該怎麼護理嗎?
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寶寶黃疸和溼疹的護理方法,一起來學習吧!
黃疸
寶寶出生2-3天後,你也許會注意到他皮膚發黃。別擔心,新生兒皮膚發黃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的頭一兩個星期皮膚會發黃,醫學上稱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正常足月兒出生2-3天後出現,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兩周。
病理性黃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發展速度快,變化大,整體退黃較慢,容易反覆。
可以參考以下方法判斷是否為新生兒黃疸:
把寶寶帶到有充足自然光線或日光燈(螢光燈、白熾燈)的屋子裡。
如果寶寶的皮膚白,用你的手指輕輕地按壓寶寶的前額、鼻子或胸部,仔細觀察當你放開手指時按壓處的皮膚是否顯黃色。
如果寶寶的膚色偏暗,那就檢查他的眼白(鞏膜)是否感染,如發現感染建議到醫院去測試黃疸值。
寶寶黃疸需要就醫嗎?主要看下面這三點:
是否持續加重
生理性黃疸在寶寶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7天左右就開始消退了,如果高峰期之後還一直加重,或者消退了之後又出現,那就要及時就醫。
是否有其他症狀
如果寶寶在出現黃疸的同時,還有厭奶、睡眠不好、精神不振、腹脹甚至是抽搐的現象,就要趕緊就醫。
黃疸的位置在哪
通常黃疸都集中在腹部以上的部位,如果發展到腹部以下或者四肢,那就要警惕了。
溼疹
溼疹指的是特異性皮炎,俗稱「奶癬」,是一種慢性、長期、反覆發作的皮膚問題。
溼疹最先出現於臉部和耳部,其表面粗糙,基底發紅。
許多人認為,夏天潮溼多雨易滋生病菌才引發寶寶溼疹,秋冬季節就常常忽略了對寶寶皮膚的護理。
其實寒冷乾燥的冬季反而更容易引發溼疹。冬季溼疹又稱為「冬季癢」或乾性溼疹。
由於天氣乾燥,皮膚水分流失、皮脂分泌減少,乾燥的肌膚一旦遇上過敏源更易誘發溼疹。所以在冬天更要注意保護寶寶的皮膚。
溼疹護理:
首先,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確定過敏源,儘可能迴避過敏源。
溼疹護理的原則是儘量少洗、少刺激,特別注意不要用熱水與肥皂水洗,洗臉時也不要用力擦洗,用溫水將眼部的分泌物洗掉,其他地方輕微擦洗即可。
溼疹已結痂的寶寶,可塗抹嬰兒潤滑油,使痂皮逐漸軟化。注意,千萬不要用手揭痂皮。
患溼疹的部位要避免溼熱和抓癢,因為溼熱出汗會加重溼疹症狀,抓癢可能導致局部出血。
如果皮膚有破損需要遵醫囑用藥,切忌擅自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