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人NK細胞發育、功能和駐留的組織決定因素

2021-01-11 科學網

研究揭示人NK細胞發育、功能和駐留的組織決定因素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7 10:43:59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Donna L. Farber及其小組揭示了人NK細胞發育、功能和駐留的組織決定因素。相關論文2020年2月13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

研究人員探究了組織定位如何調節人類自然殺傷(NK)細胞(這是對抗病毒和腫瘤免疫至關重要的先天淋巴細胞)的發育和功能。整合了來自60名個體的血液、淋巴器官和黏膜組織部位NK細胞的高維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NK細胞亞群的分布、成熟以及不同年齡和個體中功能的組織特異性模式。效應子功能增強的成熟和終末分化NK細胞在血液、骨髓、脾臟和肺中佔主導地位,並在各個部位顯示出共同的轉錄程序。相反,效應子能力降低的前體和未成熟NK細胞遍布淋巴結和腸道,並表現出組織駐留特徵和部位特異性適應性。總之,這些結果揭示了組織駐留群體中NK的細胞發育和維持,而成熟、終末分化的亞群通過不同的外周位點介導免疫監視。

據介紹,不同組織部位的免疫反應對於保護性免疫和體內平衡至關重要。

附:英文原文

Title: Tissue Determinants of Human NK Cell Development, Function, and Residence

Author: Pranay Dogra, Chiara Rancan, Wenji Ma, Marta Toth, Takashi Senda, Dustin J. Carpenter, Masaru Kubota, Rei Matsumoto, Puspa Thapa, Peter A. Szabo, Maya Meimei Li Poon, Jacky Li, Janice Arakawa-Hoyt, Yufeng Shen, Lawrence Fong, Lewis L. Lanier, Donna L. Farber

Issue&Volume: February 13, 2020

Abstract: Immune responses in diverse tissue sites are critical for protective immunity andhomeostasis. Here, we investigate how tissue localization regulates the developmentand function of human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innate lymphocytes important foranti-viral and tumor immunity. Integrating high-dimensional analysis of NK cells fromblood, lymphoid organs, and mucosal tissue sites from 60 individuals, we identifytissue-specific patterns of NK cell subset distribution, maturation, and functionmaintained across age and between individuals. Mature and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NK cells with enhanced effector function predominate in blood, bone marrow, spleen,and lungs and exhibit shared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across sites. By contrast, precursorand immature NK cells with reduced effector capacity populate lymph nodes and intestinesand exhibit tissue-resident signatures and site-specific adaptations. Together, ourresults reveal anatomic control of NK cell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as tissue-residentpopulations, whereas mature,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subsets mediate immunosurveillancethrough diverse peripheral sites.

DOI: 10.1016/j.cell.2020.01.022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103-3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獲揭示
    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5:02:18 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Thorsten R.
  • 研究揭示衰老過程脂肪組織B細胞功能
    研究揭示衰老過程脂肪組織B細胞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4:30:22 美國耶魯大學Vishwa Deep Dixit研究組發現衰老誘導脂肪B細胞Nlrp3炎性小體依賴性擴張,並破壞代謝穩態。
  • 環境因素調節呼吸道駐留記憶T細胞的表觀重編程
    環境因素調節呼吸道駐留記憶T細胞的表觀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 13:31:47 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Jacob E.
  • 科學家揭示人組織遷移CD8+ T細胞的特徵
    科學家揭示人組織遷移CD8+ T細胞的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4:43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Michael R.
  • 1型Treg細胞促進CD8+組織記憶T細胞的生成
    1型Treg細胞促進CD8+組織記憶T細胞的生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9 13:29:36 葡萄牙裡斯本大學Marc Veldhoen、Cristina Ferreira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1型調節性T
  • 科學家揭示人類發育過程中造血功能調控
    科學家揭示人類發育過程中造血功能調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4 23:55:09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Ana Cvejic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Science:研究揭示細胞是走迷宮高手
    at a distance using attractant breakdown」,該研究揭示了細胞在複雜環境中進行長距離遷移的機制。但是細胞通過什麼方式找到傷口的呢?先前的研究已表明,細胞利用體內稱為化學吸引劑(chemoattractant)的化學物質來進行短距離導航。但是,在發育和轉移過程中,細胞會進行長距離的遷移,這種遷移通常由趨化性所指導,但是僅僅研究源頭和下遊之間的簡單趨化性梯度無法細緻的描述這種遷移活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細胞可以將周圍吸引它們的趨化因子進行降解形成濃度梯度,從而向前進行移動。
  • 調節性T細胞性別特異性脂肪組織印跡
    調節性T細胞性別特異性脂肪組織印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5:37:07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Axel Kallies和Ajithkumar Vasanthakumar合作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調節性T(T
  • 中科院和北京大學合作揭示內質網應激蛋白ATF6調節人幹細胞衰老的...
    該研究首次繪製了多種人幹細胞和體細胞受內質網應激蛋白ATF6調控的基因表達圖譜,揭示了ATF6維持多種細胞器穩態的新型機制,為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研究和幹預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和思路。蛋白質穩態失衡是導致細胞衰老的重要因素,與個體衰老及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內質網對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的維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前沿】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多項研究揭示肝母細胞瘤發生發展機制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HB)起源於多能幹細胞或肝祖細胞的異常發育,是兒童高度惡性的胚胎幹細胞癌,多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該病起病隱匿,發病機制不明確,早期無症狀,約20%的患兒在診斷時已發生遠處轉移,早期死亡風險很高,治療極度困難。
  • 顧名夏組揭示心內膜內皮細胞在左心室發育不良綜合症中的全新作用
    目前對於HLHS的發病機理尚未明確,故而一直未能研究出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既往研究表明,HLHS發病與多基因突變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根據血流動力學對於心臟的發育影響,HLHS的左心發育不良還被認為是由二尖瓣閉鎖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心腔,從而無法促進心肌發育、增殖、以及成熟。因此瓣膜結構和功能異常在HLHS的發病過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學術前沿】Development丨王強團隊揭示咽囊在弓動脈前體細胞特化...
    弓動脈的發育分為弓動脈血管的形成以及血管重塑兩個過程,最終形成頸動脈、括鎖骨下動脈、主動脈和肺動脈等心臟大動脈血管。斑馬魚胚胎弓動脈發育雖然沒有重塑過程,但弓動脈的形成高度保守,是研究心血管發育的理想模型。心臟大動脈血管發育缺陷是導致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數百萬嬰兒和兒童因心臟大血管發育異常死亡。
  • 研究揭示蛋白異常「液液相分離」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朱繼東與劉聰團隊合作,首次發現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
  • The Plant Cell | 空間轉錄特徵決定了番茄葉形態建成
    ,揭示了空間轉錄特徵決定了番茄葉片近到遠軸和中軸到邊緣的形態建成。葉片形態的變化是由於細胞分裂、擴張和分化。在葉片發育過程中,細胞分裂、擴張和分化在葉片中、側、近、遠軸上以不同的速率和不同的位置進行的,從而導致葉片形態的多樣性。在形態學分析時,精確分離組織是比較困難的,因而在葉軸上進行特異調控而決定細胞命運的基因表達程序仍難以捉摸。
  • 研究揭示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研究揭示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6 15:24:04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Yuki Oka小組揭示了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一種多發於兒童的組織細胞疾病
    對於朗格漢斯細胞,很多人可能不認識,這是一種可抵禦感染的免疫細胞。就目前而言,普遍認為這是一種炎性腫瘤。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起源於病理性的朗格漢斯細胞,在其發育的過程中可能會形成某些突變,這些基因突變會導致朗格漢斯細胞快速的生長和繁殖,對積在身體的某些特定的部位,從而形成組織損傷,但是該疾病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
  • 研究揭示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發育調控新機制
    眾多證據表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和精神類疾病(如認知障礙、焦慮和抑鬱)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症和阿茲海默症)緊密相關。藍斑核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產生於胚胎發育E10.5天的第一菱腦原節(rhombomere 1),並於胚胎發育後期遷移到腦橋。現已發現很多信號分子通路,如FGF8、BMP、Wnt和Notch,對這群神經元祖細胞的特化起到重要作用。
  • 胚胎為什麼停止發育?逃不出這10個因素!
    近年研究發現,細菌或病毒感染可導致胚胎停育,風疹、巨細胞病毒和弓形蟲,也可通過胎盤導致胎兒染色體畸形而發生胚胎停育。其它梅毒螺旋體、淋病奈瑟菌、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細小病毒B19等多種微生物以及Q熱、登革熱、萊姆病和瘧疾等罕見感染均可能引起胚胎停育。
  • 「變節」的NK細胞:蛻膜樣NK細胞極化
    蛻膜NK細胞(dNK)繁殖是任何活有機體的最高優先事項,因此,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機制是細胞功能的強大驅動力。母體-胎兒界面經歷了動態變化,使半同種異體胎兒在子宮中生長發育,儘管母體免疫細胞認為它是外來的。
  • 嚙齒類膠質細胞視網膜血管系統的發育
    通過三種不同的染色方法,我們發現在光學顯微鏡下,成年齧齒動物的BRB至少由內皮細胞、基底膜和星形膠質細胞終足三部分組成。與血-腦屏障的內皮組織細胞、基膜、周細胞和星形神經膠質腫瘤細胞終足構成一個類似。2.電鏡下嚙齒類動物血視網膜屏障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