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說,影院將於七月復工。是否是真的,仍是個未知數。而前不久,臺灣又又又重映了《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我們不酸。
為此,王家衛還特地出來發表了一通得罪單身狗的言論:
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兩部電影同一天上映的不滿
今年,王家衛的《繁花》宣布開拍。網友帶著半期待、半「看戲」的心情,調侃道:2046年之前,能看到正片嗎?
今年也是《花樣年華》首映二十周年,「澤東」影視罕見地放出了幾張物料周邊。
相比如今我們把王家衛置入神壇——他放點物料出來,就等於過年。而哪一天,如果他發些菲林出來,影迷們可能會高興得上天。
一談及王家衛,就不得不說他愛剪戲,也狠得下心來剪。人送外號「一剪沒」。辛辛苦苦拍好的,說剪就剪,毫不吝惜。
仿佛聽到了心碎的聲音:「我拍了30天的戲全沒了。」
已經拍好了,說改就改,毫不猶豫。不愧是學廣告設計的。
但最後的成片,總是讓人驚嘆得無話可說。
所以,哪怕他帶著藝術家的豪,幹些不是人幹的事,把那些拍好的鏡頭大把地減掉,可我們卻仍有些執念。
畢竟梁朝偉、張國榮、張曼玉、梁家輝、張學友、林青霞、王菲、金城武、張震……隨便一個,都是足以震天動地的名字。
畢竟,他是一個為了拍電影都可以把房子賣掉的導演。
而現在就讓我們來擼一擼,一代名導王家衛的影史歷程和虐「星」之路。
一、不易到達的旺角卡門,阿飛不會飛:掙扎困頓後,真的會風頭無兩?
談起王家衛的起步,可以說不容易得很有個性。
王家衛出生於上海,五歲時隨母親移居香港。兒時關於上海的記憶,也構成了王家衛電影裡的「20世紀60年代的上海情調」。折射到他後來的電影裡,像《阿飛正傳》裡,潘迪華飾演的旭仔的養母說的是上海話,而旭仔說的是粵語,大抵是添了他自身生活的印記。
王家衛與父母
他初時並不是導演,而是編劇。80年代初,香港電視行業興起。畢業後的王家衛利用空餘時間,加入TVB(培訓班學編導。
在TVB任助理不久後,他便從TVB辭職,進入新藝城,轉做編劇。新藝城是黃百鳴、施南生、曾志偉創立的一家電影公司。
曾志偉、黃百鳴、施南生、泰迪羅賓
就是在這裡發生了,那個在香港電影圈流傳甚廣的故事。
一天,施南生發現,公司有個叫王家衛的編劇,領了兩個月的工資,但一次都沒出現,也沒交過劇本。她便去問老闆黃百鳴,問,「你這個編劇還來不來,不來我就裁掉了。」
於是,公司下達命令,讓王家衛負責新藝城新戲的編劇。
據黃百鳴之後回憶,這位王編劇,「糧照出,工唔返,劇本唔交」。害導演鄭則仕空了幾個月。黃百鳴便找來王家衛,問他為什麼不交劇本。
王家衛向他解釋道,「自己需要甚麼事情都不做,躲起來,什麼人也不見,要冷靜地想出一個精彩的橋段,寫出一個偉大的劇本。」
黃百鳴聽後,打斷他:「兄弟,坐在你面前聽你講話的不是個製衣廠老闆啊!我也是個編劇呀!你要知道,《搭錯車》我寫了兩天,《靈氣逼人》寫了三天。甚至破全香港票房紀錄的《最佳拍檔》,也不過寫一個星期罷了!你浪費了數個月時間居然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最佳拍檔》劇照,許冠傑與麥家
王家衛聽後呆了。
黃百鳴給他兩個星期,讓他把劇本寫出來。一個月之後,王家衛把劇本寫了出來,交給了鄭則仕。
黃百鳴問鄭則仕,劇本怎樣?鄭則仕回答:「廢紙一沓!」
早在這時,他就已經顯露出後來被人詬病的創作方式的苗頭。同時,貫穿他創作生涯的「生活所迫」與「對藝術的執著」的兩方掙扎,也已顯露。
什麼火拍什麼,跟風追熱點,向來是影視圈的定則。
像王家衛這類閉門細細想的文藝片導演,跟起潮流來,總會顯得侷促和格格不入,甚至別具一格。
1987年,吳宇森的《英雄本色》上映。不僅帶紅了周潤發,還掀起了香港黑幫片的熱潮。
《英雄本色》劇照,周潤發與狄龍
1987年,也是編劇王家衛的成熟時期。當時,譚家明找到王家衛,讓他寫一部不一樣的黑幫片。王家衛想出了一個系列,分為三部,講述一對黑幫兄弟少年、青年、中年的故事。公司拍了第三部,也就是《最後的勝利》。
《最後的勝利》劇照,李麗珍
之後,王家衛寫出了《江湖龍虎鬥》的本子,為公司賺了一千多萬港元。這也是他編劇時期,為數不多的、為公司掙到不少錢的一部。
因《江湖龍虎鬥》票房不俗,他當時的老闆鄧光榮決定給王家衛更多機會。
王家衛想出一個劇本大綱,講述一名警察和一個神秘女人的故事。這就是之後《重慶森林》的故事雛形。當時已炙手可熱的劉德華說想演這部戲,但要求必須是黑幫片。
於是,王家衛便把之前為譚家明寫的一對黑幫兄弟的故事拿出來。這便是作為導演的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
雖然是為順應市場要求的黑幫片,但王家衛向來不按常理出牌。他邊拍邊寫,按照演員的特質來改劇本。張曼玉和劉德華的感情戲,就已初露出了王導的風格。
拍《旺角卡門》之前的張曼玉,被稱為「張一打」,指她有一次一年拍了十二部戲。多則多,卻不太會演戲。
導戲的時候,王家衛告訴她:悲傷的話先要忍住,不能哭出來。也正是拍了《旺角卡門》之後,張曼玉被點通了靈竅,開始擺脫花瓶的標籤。
與此前陽光活潑截然不同,她挖掘出了自己身上獨有的克制沉靜的氣質。
《旺角卡門》播出後,王家衛名利雙收,成為當時風頭無兩的新銳導演。
同時王家衛也走向了一條在文藝片和商業市場兩方的掙扎之路。
1990年,在鄧光榮的支持下,王家衛找來張國榮、張曼玉、梁朝偉、張學友、劉嘉玲、劉德華幾人,準備拍一部黑幫片。對外宣稱槍戰,豈料只在結局加了一場槍戰,還是為了應資方的要求。
《阿飛正傳》上映,他對外宣稱這是「劉德華VS張國榮」的槍戰大戲。
觀眾看了之後,並沒有看到槍戰,反而完全不知所云。導致4000萬港元的成本,只收回900萬港元的票房,上映僅12天就下線了。
而隔壁王晶的《賭俠》卻是他票房的四倍多。
票房出來後,鄧光榮急得病倒,被送到醫院掛鹽水。最後,鄧光榮的公司因賠損太大,被迫倒閉。太虐了。
《阿飛正傳》續集的事情也被擱淺。
這大概也是香港電影界「選王晶還是王家衛」詰問的開始。
二、東邪西毒在重慶森林裡春光乍洩:風生水起後又該何去何從?
既然上一個東家的公司已經被王家衛作沒了,那就他自己創個公司。1992年,王家衛與劉鎮偉成立「澤東」公司,自己拍電影。
雖然《阿飛正傳》之後,王家衛一度被稱為票房毒藥,但他從不缺大牌演員來演他的戲。因為他是為數不多、能把明星調教成演員的導演。
明星們會有自己的斟酌。但過程卻不怎麼容易。
拍攝《阿飛正傳》時,劉嘉玲一場擦地的戲,cut了二十多次。到最後劉嘉玲擦到汗流浹背,整個人累得快虛脫了,這條才過。
梁朝偉一場吃梨的戲cut了27次。回家後梁朝偉大哭,開始懷疑人生,自己演得有那麼差嗎?
王家衛是NG張國榮最多的一個導演。演《阿飛正傳》時的一場戲,他被王家衛NG了46次。
這也是張國榮演戲,被NG得最多的一次。
但要知道,《阿飛正傳》只是cut的次數過多而已。到《東邪西毒》就不僅僅是NG了,而是「全剪沒」了。
九十年代,香港武俠電影的熱潮興起,林青霞的一襲紅衣,將東方不敗一角詮釋成經典。
王家衛也想拍一部武俠,便買來《射鵰英雄傳》的版權。找來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張學友、王祖賢、劉嘉玲、梁家輝、張學友等人。
這次的陣容比《阿飛正傳》還震撼。
想好大綱、有了卡司、洽談好投資後,王家衛就拉著一行人跑到沙漠去拍戲了。
結果,墨鏡王帶著一群人在沙漠呆了幾個月,卻還沒拍到一半。眼看著還有27天就交片了,王家衛便拉劉鎮偉來「救火」。
把那幫人拉去拍了《東邪西毒》的姊妹篇——《東成西就》。
為了趕片,演員們要兩邊演戲,白天搞笑逗樂,晚上無限深情,被折騰得要死。
劉鎮偉後來說:「這是我最恨的一部片子。拍攝的時候,所有演員在《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兩邊同時演戲,非常痛苦。晚上去王家衛那裡,很悶的,深情好像快要死掉那樣;到我這裡則要發瘋式地做喜劇。演員簡直要精神分裂 ,我作為導演更痛苦。」
《東成西就》只拍了27天就拍完了,效果卻出奇的好。這部劉鎮偉痛恨的片子,在賀歲檔狂攬2200萬港元,成為當年香港十大票房電影之一。
但《東邪西毒》在票房上卻沒有那麼幸運。王家衛對外宣傳說:這是教主林青霞的又一武打巨作。觀眾們一聽,迫不及待地湧進電影院。結果試映時,觀眾在影院大罵:「誰是王家衛?」
王家衛指了指旁邊的劉偉強,跑路了。
實際上,感覺上當的不只是觀眾。就連演員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麼。演員被大換角,原定演東邪的張國榮,後來演了西毒。演西毒的梁朝偉,演了沒名字的瞎子。兄妹慕容嫣、慕容燕,變成了精神分裂。王祖賢演了幾個月的戲份,只剩下了兩秒的驚鴻一瞥。
甚至連那兩秒,在《東邪西毒:終極版》裡也被剪掉了。
1995年《東邪西毒》首映時,林青霞直言自己看不懂。不過,《東邪西毒》最後在影史上的成績卻又是不俗的。《東邪西毒》成了中國電影史上最特別的一部武俠電影。2009年的《東邪西毒:終極版》引起的唏噓又震撼了一群人,那是後話。
不顧市場的王家衛,不能一直都任性。
在拍《東邪西毒》的那段時間,他還抽出兩個月的時間,拍了一部商業片《重慶森林》。相比《東邪西毒》中演員們在高壓力的狀況下進行高強度拍攝,《重慶森林》就顯得輕鬆、隨意。
王家衛將目光從沙漠轉向城市,講現代情侶間的故事。可演員演戲時,還是不知所云。林青霞一直以為自己演的是個女明星,最後將槍掏出來,才知道原來自己演的是個女殺手。
而這部不像是以王家衛的速度能拍出來的片子,票房同樣也不很王家衛。
文章截圖:《王家衛電影的海外接收》by李焯桃
票房不好,是文藝片一向會面臨的窘境。類型已定,就只能從演員陣容和前期宣發上下功夫。
王家衛的陣容自是沒話說,同樣,他的宣發也有手段得讓人心寒,像《春光乍洩》。
關於《春光乍洩》,王家衛在一次專欄裡說道:
起初並不涉及同性戀題材,只是「九七」將至,突然覺得不想再在香港拍戲,離開香港愈遠愈好,所以便到了一萬多公裡外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當梁朝偉和張國榮確定演出後,才構思出一個關於兩個男人尋求承認的同志故事。
《春光乍洩》故事本身,正是梁朝偉和張國榮因見到一盞燈上印有瀑布,繼而找尋瀑布的故事。這樣一個故事,必定又是不合觀眾口味的,但噱頭卻有。
同性戀主題與片尾的「97回歸」,是影評人的偏愛。同樣,對於在《春光乍洩》中出演的幾位演員、與其幕後的工作人員來說,前期的不理解,只是短暫存在。而後期的讚譽卻能一直延續。
除了張國榮。
這部電影,也成為張國榮與王家衛關係隔閡加重的根由。
當初張選擇出演這部電影,是因為對王的信任也好,是因為讚賞王的戀愛觀也罷。
我拍的不是一個純粹的同性戀電影,而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同志並不是主題,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才是重點,只不過這兩個人恰巧都是男人而已。
哪怕張王已多次合作,兩人已是很好朋友。
但王家衛以演員的性向,作為電影的宣傳點的這種行為,不僅對演員是一種消費,還是對擁有同性伴侶的張國榮的傷害。
弔詭的是,若說王家衛沒有以演員性向為噱頭的想法,只是合適、只是碰巧。
可他在選角時,又曾考慮過如下人選:
無論是演戲當天才知道自己會出演同性戀電影的梁朝偉,還是拍了幾個月的戲份全被剪掉的關淑怡,於他們來說,這部戲都算不上侮辱。
即便是對張國榮來說,哪怕是在拍戲時患上阿米巴病、人病瘦得不成樣子,甚至護照被王家衛扣住,不能趕回香港開演唱會,都沒觸到他的逆鱗。
但王家衛以性向,來作為電影的宣傳方式,讓張的家人受到影響。這實在讓張國榮不能忍受。
在電影上映前,張國榮在自己演唱會上,在幾千萬人面前,向自己的愛人告白,公開出櫃。
與其被作為噱頭來吸引觀眾,不如自己坦坦蕩蕩承認。
但何寶榮一角引發的漫天非議,對張來說也實在殘忍。
文章截圖:《哥哥最好角色是他才對》by何日君再來
張國榮離世多年後,在《東邪西毒:終極版》的發布會上,王家衛談到張國榮,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鏡頭面前流淚。大家都說,這是第一次看到他哭。
《東邪西毒:終極版》發布會
或許在某一時刻,這位戴著墨鏡,把自己情感藏在厚重鏡片下的偉大導演,也曾會因他的老友生出幾絲愧疚。
三、一代宗師從花樣年華到繁花散盡:有否後悔風流雲散搭檔離心?
多年後,這位戴著墨鏡的導演拿獎拿到手軟,他的電影被無數人奉為圭臬。
2000年,《花樣年華》上映,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2004年,《2046》上映,獲得第17屆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2006年,王家衛榮獲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的司令勳章。
他是全香港除金庸外,獲此榮譽的第二人。
2009年,《東邪西毒:終極版》上映。林青霞看完之後說,我看懂了,王家衛等我們等了十四年。
2013年,《一代宗師》的拍攝歷時十年終於上映,觀眾對此片讚譽不斷。《一代宗師》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九項提名,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十佳影片」之一。
同年,王家衛受邀擔任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這位戴著墨鏡的導演,雖然依然沒有人能看到他的眼神,但再也不缺別人理解。
大家甚至會把墨鏡、刪戲、磨演員,當作段子來講。
王家衛實在太愛刪戲。因為曾經把張震參演電影的部分都刪光了,所以在張震結婚的時候,偷偷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以後會少剪你的戲。
他也不缺新演員。但舊的再也回不來了。
出演《東邪西毒》後,梁家輝坦言,他不懂王家衛的導演方式,不會再與王合作。
鞏俐在《愛神》和《2046》裡與王家衛合作後,批評演王家衛的電影是對演員的耽誤。
2003年,張國榮去世。
2004年,張曼玉為償還王家衛多年的情誼,最後一次出演蘇麗珍。
2018年,梁朝偉宣布與王家衛的「澤東」公司合約期滿,並表示不再續約。
可能,其中有演員們老了,想隱退、不想再演戲的緣故。但辜負和「耽誤」是否也在?
文藝、敬業到一定程度,往往會顯得不近人情。商業、文藝可以相融,製作經驗可以增長,藝術家可以任性,但人心禁不起消磨。
杜可風寫道:「墨鏡拍東西,十次有八九次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於是就不停推翻重來,哪怕場景、光線都變了,大家也要一遍遍嘗試,『錯』很多遍,最終找到他認為『對』的。」
王家衛與杜可風
當年,大家可能會因為激情和信任,等一等。但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來,一次又一次的刪刪減減,付出和回報的不確定很不成正比。
作為導演「棋子」的演員們,是否也會疲倦?我們不得而知。
從《阿飛正傳》的無根之鳥,到講述《一代宗師》的江湖武林、情仇恩怨,王家衛也終於成了導演裡的「一代宗師」。
他還在以他的方式慢慢往前走。但我仍懷念那些人,那些臉龐,那些鐫刻在時光裡的故事。
王家衛對電影的付出與專注,讓他讚譽、榮譽不斷。可前進過程中的不近人情,也讓人心流散。
當我們一邊看著他的電影,一邊感嘆他的才華時,似乎忘了他此前的孤獨。
至今,他還是在以某種方式孤獨著。如此二元對立,不能平衡。他的人生似乎印證了電影《與安德烈晚餐》裡的那句話:我總能活在我的藝術裡,可我永遠無法活在我的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