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男孩》九九歸一:自我認同

2020-10-07 Horace7

(舊文重發,新增了電影新舊版對比)

所有對別人的刻薄都是對自我的厭惡,和對這種厭惡下意識的排斥以贏得內心看似的平靜與自尊。

九個人物,九種性格,卻都繞不出一個共同的母題:同志的自我認同。不同性格只不過是相同問題的不同展現罷了。

劇情發展雖然似乎有些突兀(比如看不懂Michael怎麼就發起瘋來),但是整體還是將人物刻畫的十分立體。所有人物大致可以分為三組。第一組Hank,Donald, Larry,自尊自信,坦然接受自我,睿智平和,他們仨的區別就在於對情感與性愛的不同態度上,Hank與Larry是兩個極端,一個追求exclusive的忠誠,一個享受和不同人性愛帶來的樂趣,兩人有矛盾了,也可以睿智的想辦法解決;而Donald似乎介於中間, 不排斥在bath對Larry的一見鍾情,卻也能把深情用心留住。

第二組Cowboy, Emory, Bernard, 都是gay中的邊緣底層,一個鄉下來的牛郎憨小子,什麼都不懂,都認識不到自己的無知;一個極度女性化的drama queen,十分敏感什麼都要掙一下,本質還是沒自尊;一個雖是知識分子卻無奈是個黑人,默默忍受排擠。

第三組Allan,Michael, Harold,都是潛意識裡對自我深度不認同的矛盾體,也是Drama出的最多的幾人。Allan比較有爭議,劇中也明確說明沒有告訴我們Allan一開始為什麼找Michael哭訴,一種解讀是深櫃,一種解讀是直男和老婆情感不順;私以為應該是深櫃的,要不緣何猶猶豫豫來來回回找Michael,而Michael也是一眼看出了他不想離開聚會,而給妻子打電話一幕,基本就是深櫃偽直男在巨大壓力下最本能的掩飾了,或許Michael不施壓Allan反倒會出櫃;Allan對自我的不認同,已經達到練語言文字都不可以說出口,只能在大腦潛意識裡遊蕩,連本我的意識都被壓制的不能成型。Michael則是在行為與外在上達成了與自我的和解,但是潛意識裡還是覺得自卑,需要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一開始Allan要來他總是很拘謹(話說一直以為Michael是暗戀Allan來著,不過到結尾也沒有明確點明到底對Allan是暗戀還是自卑),所以一直不斷的吐槽諷刺,一直不斷的買買買換衣服,直到最後爆發出歇斯底裡的刻薄,好似把每個人、把自己看得很清,實際上正是對自己的不自信。而Harold,感覺已經達到一種能和自我厭惡渾然相處的奇特境界了,和Michael一樣行為外在上與自我達成和解,和Michael不同的是能坦然接受自己內心的自卑和自我厭惡,並自得其樂,開篇第一幕滿洗手臺的洗漱護膚品和浴缸中伸出的抹著肥皂泡的腳就是Harold啊;看似銅牆鐵壁,別人對自己的任何態度都可以戲謔的抵擋過去,但這豈又不是一層自我織起的保護網,雖然保得了自己不受傷害,卻也難真正與人交往、共同情感,很難真正自愛與愛人。

至於為什麼叫「樂隊男孩」,是因為這裡的「band」是指劇本成型的60年代常見的、給歌手配和聲器樂的「band」樂隊,這種樂隊常常隱於背景、不是主角,也暗示了劇本的主角同性戀男孩們是隱於社會主流背後的。這也和劇本核心的母體自我認同是一致的:正是因為這種邊緣化、非主流,才造成了種種問題。

新版電影與舊版電影相比,整體感覺力道不夠。雖然服化道和攝影都明顯的更精緻,但是感覺演員的表演張力不夠,感覺情感是電影演員一樣的、浮於表面的,卻不是那種戲劇式的深入骨髓的自我認同與不認同。幾個角色的給人的感覺也稍有不同:新版中,Michael的情緒轉折和波瀾看起來更沒有邏輯,Harold的冰冷與戲謔更做作,Allan少了一份猶豫不決內心掙扎,Larry更現代更花枝招展更bitchy, Emory少了一絲敏感自卑卻多了點點自信。

新版中開頭的唱片畫面這是精緻,但是卻只是止於表面,舊版中開篇的滿洗手間雜亂的護膚品和浴缸中僅能看見的一條腿,雖然不精緻,卻把Harold的醜、自卑、卻態度戲謔的性格暗含其中。結尾的給每個人的展示很是不錯, 沒有舊版的戛然而止,卻有一絲絲餘韻悠長。影片中段新增了回憶的場景,尺度是不錯的。

配套的紀錄短片也是可以一看的。雖然感覺有些粉飾太平(只是positive的說原版演員能出演很是勇敢,卻沒有提到很多演員正是由於出演了原版而遭受種種,私以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講述半個世紀前真實的社會狀態,以及在當時背景下此部劇作的劃時代意義),不過還是大致交代了一些劇作的歷史的,結尾每個演員小時候的照片也是合格的彩蛋了。

相關焦點

  • 《非常父子檔》:自我認同是孩子成長的主題,家長的認同是關鍵
    《非常父子檔》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由捐精生子而引發的溫情喜劇故事,天資聰慧的小男孩顧泰豐出生在一個韓國的單身家庭,從小和母親生活,對自己的身世很好奇,後來入侵醫生電腦,獨自一人來到中國尋找親生爸爸。電影的敘述有明暗兩條線,明線是顧泰豐和生理關係爸爸周力巖的相互認同的過程,暗線是周力巖和傳統意義上的父親兩個人相互和解的過程。
  • 缺失自我認同的孩子,到底有多難?
    最近,看臺劇《茉莉的最後一天》,裡面有一幕讓人很心痛。16歲的林茉莉跳樓自殺,而離世前最後一句話竟是:反正也沒人愛我,可悲又可憐的林茉莉,再見。從小到大,媽媽對她都十分嚴格,要她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可即使茉莉很拼命去學習,達到母親的要求,依然換來的只有媽媽的否定:「要不是我逼你,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別太得意,小心下次就掉下去」。林茉莉認為自己短短的16年裡,幾乎沒有感受過母親的愛。她考的不好時,媽媽不會安慰她,只有失望,還用冷漠的語氣責怪她「哭?你還好意思哭?」媽媽的一切行為,都讓她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媽媽才不愛她。
  • 《樂隊男孩》Homophobia
    樂隊男孩是美國上世紀60-70年代的舞臺劇,自小劇場首演之後大獲成功,後來登陸百老匯,成為年復一年上演的經典劇目。受限於舞臺劇的特點,所以故事主要圍繞著一場聚會中的遊戲展開。這樣的設定放在電影的空間裡,劇情的推進主要由單一場景裡的遊戲進行,就會顯得故事單薄,而且本來在舞臺上趣味橫生的臺詞也會變得過多且繁雜。
  • FIT·i分享 | 什麼是自我認同?如何達到自我認同?
    根據馬斯洛人類需求金字塔,尊重需求在第四層,只有滿足了「被他人需求」的acceptance需要,才能開啟自我實現的第五層。為了獲得關注而去努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犧牲式的迎合與討好。  一直很喜歡劉瑜的那句話——一個人要活得像一支軍隊。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不依附任何人,不仰仗任何人,有對抗不公的勇氣,也能在獨身一人的時候與自己對話。
  • 公主連結九九歸一是哪些角色
    九九歸一又是什麼?是不是發現自己還在人權和八仙中迷惑的時候,九九歸一都出來了,今天一起來看看最新的九九歸一是什麼吧。 一 九九歸一 指是就是遊戲裡強度最高的九個英雄,原本是八個的,但是新的水電池子一出就成了九個了。
  • 解析電影《聲之形》:讓孩子懂得「自我認同」,才是教育的意義
    先天性失聰的女孩西宮硝子,被同窗少年石田將也帶頭欺負,一個男孩和女孩在校園裡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他們向彼此越走越近,互相幫助完成了自我救贖。這是一個來自日本動漫《聲之形》故事,以校園欺凌為題材,講的是一個愛和成長。《聲之形》上映後不但好票房,更是一舉斬獲了"東京動畫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編劇獎。
  • 文化戰爭新前沿:性別自我認同
    這個問題就是「性別自我認同」:其定義是人類最準確的性別劃分並非依據其生理性別,而是他們自我感知的性別,可能是男、女或者男女之間。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很多自由主義盛行的大學校園,所有學生佩戴「稱謂徽章」已經成為了一種正統做法,這些徽章會表明其喜好的稱謂,例如他、她,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是非二元性別、流性人或諸如此類,則會希望被稱為「他們」「ze」「hir」或一系列新詞彙。
  • 劇星傳媒這九年:九九歸一,生生不息!
    宮闕九重,九州方圓,九九歸一……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九是最大的陽數。
  • 何為九九歸一?何為道?
    九九歸一指九盤,天、地、人、神、鬼、道、魔、仙、佛指九盤,把這九盤歸一盤。
  • 高分臺劇《想見你》,網友:淺析在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間掙扎的陳韻如
    高分臺劇《想見你》:淺析在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間掙扎的陳韻如 近日比如校園霸凌,原生家庭,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等等。
  • 從《不害臊的姑娘》,探尋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自我認同感的發展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感在應對這些重要選擇的過程中形成與完善,當然自我認同感的形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很多青少年在此階段會感到混亂,甚至焦慮,埃裡克森用認同感危機來定義此種現象。影片《不害臊的姑娘》中的夏洛特,在13歲時也面臨了認同感危機,處在「不堪」生活中她也迷茫,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未來在哪裡。
  • 我的俠客獲得九合一匡和九九歸一暗金秘籍殘頁的方法
    我的俠客獲得九合一匡和九九歸一暗金秘籍殘頁的方法是什麼?我的俠客獲得九合一匡和九九歸一暗金秘籍殘頁有哪些實用攻略?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個關於獲得九合一匡和九九歸一暗金秘籍殘頁的方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的俠客獲得九合一匡和九九歸一暗金秘籍殘頁的方法是什麼?我的俠客獲得九合一匡和九九歸一暗金秘籍殘頁有哪些實用攻略?
  • 暴女未死:50個被riot grrrl影響的樂隊 (1-10)
    我們並不像大多數Riot Grrrl樂隊那樣搞朋克樂,但我們當然是一個由女權主義女性所創立的樂隊,我們最初的想法是做全員女生的Grunge樂隊,但找到一個女鼓手比較困難,我們又遇到一個叫Rafael的鼓手小夥子,我們就讓他加入了。隊裡還有一個男孩叫Alfonso Lopez。我們都深受同一批樂隊的影響,並自我認同為Riot Grrrl樂隊,認同Riot Grrrl的信念和決心。
  • 《拍拖故事》性取向的自我認同,有多重要?
    01_自我認同的不同態度自我認同感是一種對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將要去向何方以及在社會中處於何種位置的穩固且連貫的知覺。隨著故事的發展,在Eddie和Amber身上,我們清楚地看到自我認同的不同狀態對於個體發展的巨大影響。為了抵禦大家的非議,Eddie和Amber假扮成了男女朋友。這招果然奏效,兩人迅速成為大家羨慕的恩愛情侶。但因為他們自我認同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的生活態度也是大有不同。
  • 靈魂拷問,自我認同真的很重要嗎?
    雖然不知道大家都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思考自我認同問題,但我想,很多人都一定被問到過這句話——「自我認同真的很重要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非常重要!自我認同是肯定自己的過程,也是與自己和解的過程,只有達成了自我認同,我們才能堅定的以某種身份在世間行走,才能與他人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如同Tilda前幾天在微博發聲:我一直覺得自己是酷兒。
  • 自我的尋求:中國教育哲學的自我認同
    正是在建構中國現代性的過程中,中國教育哲學明確了其任務和發展方向,確立了其自我認同。中國教育哲學的自我認同在不斷確立並超越現代性的三個維度上表現為兩重糾纏:多元現代性與現代性批判的雙重變奏、內生性與外源性的雙重張力、學科特色與形塑氣象的雙重主題。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教育哲學的基本任務仍將是持續、深入地走向多元現代性。
  • 劇星傳媒九周年慶:從破局而入到砥礪前行,九九歸一,生生不息!
    宮闕九重,九州方圓,九九歸一……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九是最大的陽數。對於身處廣告行業的劇星傳媒而言, 從無到有,從破局而入到砥礪前行,九九歸一,生生不息!戰略歸一,深耕大視頻九年是一個不算長,但絕不短的時間,尤其在廣告行業,大浪淘沙中黯然隕落的公司不在少數。劇星傳媒根植於網際網路營銷的九年,媒介環境在變,營銷方式在變,服務的客戶在變。
  • 自我認同:從片段到全子
    可以說這種所謂的他者,仍然是一個人自己的想像,是TA從形成自我認同的敘事過程中領受的習慣。這是選擇某些片斷建構成為完整的故事的過程。也就是保羅•利科所說的「敘事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發揮」的過程。這樣形成的自我認同,從更高的視角來返照的時候,仍然只是片斷。
  • 九九歸一,不忘初心,節日快樂
    九九歸一,不忘初心,節日快樂 2020-07-02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豆瓣評分高達9.7,劇情燒腦,一部關注青少年自我認同的好臺劇
    特別是許光漢飾演了三個角色,一個是1998年的李子維;一個是同性戀男孩王詮勝;還有一個是擁有李子維靈魂的王詮勝。三個角色都演出了不一樣的感覺。在這一部劇裡,園丁真的每一個角色都非常喜歡。柯佳嬿姐姐飾演的黃雨萱和陳韻如也是兩個性格完全不一樣的角色,陳韻如自卑和內向,黃雨萱卻豪爽外向,柯佳嬿卻將兩個人的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園丁認為這部劇其實還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它的主題是青少年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