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閱芬芳(三十一)】《蘇菲的世界》魔術師的禮帽

2021-02-08 塔大胡楊青年

       全書故事環環相扣,非常有趣,下面我簡單地做了一下梳理。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

  1.魔術師的禮帽

  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裡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隻白兔的體積及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需要數十億年才能變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2. 神話

  人們在科學還沒有產生之前只能編造出神話來解釋大自然的變遷。

  3. 自然派哲學家

  早期的希臘哲學家主要介紹以下幾個:

  泰利斯:認為水是萬物之源,萬物中皆有神在。

  安納克西曼德:形成萬物的物質不一定不是這些已經被創造出來的事物,這種基本物質不可能是像水一樣簡單的東西,而是某種無以名之的物質。

  安那西梅尼斯:認為萬物之源必定是「空氣」或「氣體」。

(以上三個來自米雷特斯的哲學家都認為世界是由一種基本物質組成的)

  帕梅尼德斯:沒有任何事物會改變,因此我們的感官認知是不可靠的。

  赫拉克裡特斯:萬物都會改變(「一切事物都會流動」),我們的感官認知是可靠的。

  恩培竇可裡斯:大自然由四個「根」組成:土、氣、火與水。自然界的兩種力量——愛和恨——愛使得事物聚合,恨使得事物分散。

  安娜薩哥拉斯:大自然是由無數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所組成,而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然而即使在最小的部分中也有其他每種事物的成分存在。

  德謨克利特斯:大自然是由可以一再聚散的無限小單位組成,沒有任何事物會改變,沒有任何事物來自虛無,沒有任何事物會消失。

  5. 蘇格拉底

  借著假裝無知的方式,蘇格拉底強迫他所遇見的人們運用本身的常識,使得他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最聰明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真正的知識來自於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得到別人的傳授。

  6. 柏拉圖

  柏拉圖的理型論:在物質世界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實在(即理型的世界)存在,其中包含存在於自然界各種現象背後、永恆不變的模式。

  7. 亞裡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他認為我們的理性在感官經驗到各種事物之前是完全真空的,因此人沒有天生的「觀念」。自然界的每一種變化,都是物質從「潛能」轉變為「實現」的結果。一件事物的「形式」不但說明了這件事物的潛能,也說明了它的極限。

  8. 希臘文化

  希臘文化時期形成的宗教信仰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他們經常教導人應該如何獲得救贖,免於一死。

  希臘哲學致力於解決何謂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獲致這種幸福——四個學派:

  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伊比鳩魯學派、新柏拉圖派哲學。

  9. 中世紀(四-十四世紀)

  中世紀是古代與文藝復興時期之間籠罩歐洲的漫長的「一千年的夜晚」——黑暗時期。同時出現了兩大中世紀哲學家,聖奧古斯丁和聖多瑪斯。

  10. 文藝復興(十四-十六世紀)

  文藝復興是指十四世紀末期起文化蓬勃發展的現象。在中世紀,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出發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則以人為出發點。當時人們的觀點是:我們不僅是人,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目標即要打破所有的藩籬和禁忌,這與古代人文主義強調的寧靜、中庸與節制不同。

  11. 巴洛克時期(十七世紀)

    巴洛克時期的主要特色就是在各種相互矛盾的對比中呈現的張力。

  12. 笛卡爾(1596-1650,理性主義)

  理性主義者認為人類的心靈是所有知識的基礎。

  他主張唯有理性才能使我們得到確實的知識,而感官則並非如此確實可靠。,對於笛卡爾而言,上帝的存在是一件很顯然的事實,就像一個會思考的存在者必定存在一樣。同時,他還創立了二元論,一種實體稱為思想或「靈魂」,另一種稱為「擴延」或物質。

  13. 史賓諾莎(1632-1677,理性主義)

  他主要的哲學理念之一就是要用永恆的觀點來看待事情。他也創立了一元論,將大自然與萬物的情況簡化為一個單一的實體。

  14. 洛克(1632-1704,經驗主義)

  經驗主義者就是那些從感官的經驗中獲取一切關於世界的知識的人。

  15. 休姆(1711-1776,經驗主義)

  他斷定人有兩種知覺:印象和觀念。

  16. 柏克萊(1685-1753,經驗主義)

  他相信人有「靈」。他認為我們所有的觀念都有一個我們意識不到的成因。但這個成因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

  17. 啟蒙(十八世紀)

  孟德斯鳩、伏爾泰和盧梭是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此時,新興的自然科學已經證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轄的,於是哲學家們認為他們也有責任依據人不變的理性為道德、宗教和倫理奠定基礎。啟蒙運動因此而產生。

  18. 康德(1724-1804)

  康德將「時間」與「空間」稱為我們的兩種「直觀形式」。

  19. 浪漫主義(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中)

  浪漫主義者把大自然視為一個有機體,也就是一個不斷發展其內在潛能的一個整體。大自然就像一株不斷伸展枝葉與花瓣的花,也像一個不斷吟詠出詩歌的詩人。

  20. 黑格爾(1770-1831,浪漫主義的傳人)

黑格爾所指的「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乃是人類理念的總和,這裡他說的世界精神是指人類的生命、思想和文化。

  21. 祁克果(1813-1855)

  他認為世間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個人「自己的存在」,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屬於個人的。

  22. 馬克思(1818-1883)

  馬克思將物質、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條件稱為社會的基礎,並將社會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規章、宗教、道德、藝術、哲學和科學等稱為社會的上層構造。他認為促成改變並因此把歷史向前推進的,其實是一個社會的經濟力量。

  23. 達爾文(1809-1882)

地球生物進化的「原料」就是同一種生物之間不斷出現的個體差異,再加上子孫的數量龐大,以致只有一小部分能夠存活。而進化的實際「機轉」(或驅動力)則是生存競爭中的自然淘汰的作用。這種淘汰過程可以確保最強者或最適者能夠生存下來。

  24. 弗洛伊德(1856-1939)

  他認為人的意識只是自身的一小部分,在人的意識之外,還有潛意識存在。我們做的夢並不是偶然的。我們的潛意識試圖透過夢和我們的意識溝通。

        這是娛樂至上的時代。藉助手機,電腦,人們津津有味的關注著微博上的熱搜榜,關注著娛樂圈最新動向,注意力全在這些可以給自己帶來暫時的滿足感的事物上。不得不說,如今的信息化時代讓人們越來越浮躁,越來越靜不下心來,也越來越容易被人操縱。而對於這個世界,人應該有更深的思考和看法。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可能一直到死都不清楚一些最簡單的命題: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人的意義在哪裡?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

       哲學就給我們思考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平臺和方向,哲學給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蘇菲的世界》裡有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裡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個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能變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不可思議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裡覺得非常安逸,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和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好奇心是一種很重要的品質。孩子生來都是最具好奇心的,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後,看到那麼多眼花繚亂的事物會手舞足蹈。五彩繽紛的世界讓他們應不暇接,也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心這種可貴的品質正在一點一點的流失,從前那個喜歡不斷問「為什麼」的孩子被喜歡說「它們本就如此」的大人所替代。而哲學就是讓你重新啟動你的好奇心,重新去發現這個世界上與眾不同的東西,重新思考那些「本就如此」的事物之後的本質。

       哲學史的進程就是人類整體自身認知的不斷成長。最初古典時期的哲學家們思考這個世界的本質,那時候的人類就像一個嬰兒,對這個眼花繚亂的世界充滿好奇心。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先輩的思考都是人類歷史上哲學的開端。隨著人類總體知識的積累和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加上科學的發展,人類這個群體的智慧已經越來越深刻。這也是哲學的發展,是這個星球上的人類取得的最高的榮耀之一。

       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深切的感受到了我的無知和知識的匱乏,認識到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哲學是一片瑰麗而又深不可測的森林,這片森林裡靜謐的隱藏著真實的自我和世界的真相。這裡面每一棵樹都是數千年前的哲人種下的,有歷史的年輪和他們當年探索的足跡。現在我要遁著這群擁有最高智慧的先人的足跡,從這片哲學的森林探尋永恆的真相。

       「真正的知識來自於內心」。探索的過程是枯燥而無聊的,但是我相信哲學比森林外的種種現代化的娛樂工具更加有趣,也更能讓人得到心靈上長久的成長和滿足。

        最後,用《蘇菲的世界》裡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作為結尾:我們是寄存在兔子細毛中的蟲子,我們在這裡生存繁衍。有的人向著細毛深處溫暖的地方爬去,並終身在其中居住,這是我們,我們大多數,在這廣袤的蟲子群體之中,有一類叫哲學家的蟲子,他們並不滿足於長駐於細毛深處,他們沿著細毛努力地向上爬,他們希望有一天爬到細毛的頂端,看一看提出兔子的魔術師的模樣。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那就努力做一隻驚奇的蟲子。

相關焦點

  • 2021蘇菲計劃2.0版日報發布第一天
    蘇菲計劃2.0版第一天開課,我們形成了5支戰隊,每個戰隊配備領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進入14天的旅程。第一堂課,從《世界和世界觀》進入, 開篇就是引發思考的一連串問題:我們對「世界」有什麼樣的意識?「世界」這個概念有什麼樣的內涵?人是怎麼認識世界的?人與世界的關係是什麼樣的關係?人對於世界,又有何特別之處呢?就在同學們的發言當中,「世界」的摺疊一個一個打開。
  • 第15期丨《蘇菲的世界》如果可以,請讓你的孩子在16歲之前讀一讀這本書
    1991年《蘇菲的世界》出版後,成為挪威、丹廠、瑞典和德國的暢銷書,銷量達三百萬冊。目前,已有三十多個國家購買了該書的版權。《蘇菲的世界》是講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佛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 《劍與遠徵》魔術禮帽是什麼 魔術禮帽介紹
    導 讀 劍與遠徵魔術禮帽的活動還有玩法對於你們來說也是非常的有趣的,這一次的活動也是很好玩的。
  • 你還在讀《蘇菲的世界》?哲學科普入門書籍推薦!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蘇菲的世界》這部小說被很多中小學生當作西方哲學史入門的書籍,因為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明快的筆調融入小說情境,作品動人心弦,啟發無數讀者對個人生命、對歷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討
  • 《超強近衛》免費閱讀 趙東 蘇菲大結局_小說隨身讀
    蘇菲抱著肩膀說,「沒錯!只要你跳下去,咱們就兩清了!」她的語氣中滿是挑釁,似乎想要揭穿趙東那張虛偽的面具。She reached out of the window and said, "well, I won't spoil the money. You jump from here!"
  • 寂寞思索:洞察世間多少難,讀《蘇菲的世界》〔11〕
    不同文化中的「衝突」,我讀《蘇菲的世界》這個世界並不平靜,而且文化也是多元的。在這種多元的文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些文化的承繼和交織。現代的西方文明雖然說是來源於希臘文明,但是這是一種經過了猶太教精神洗禮的新文明。文明並沒有好壞,但是不同的文明就會造就了不同的思維方式。
  • 《蘇菲的世界》:必讀哲學書
    14歲的蘇菲收到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這一疑問圍繞著她,隨著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諾克斯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第二章兔子和魔術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不就是現實版的《愛麗絲》嗎?
  • 《蘇菲的世界》英文原版:古希臘自然哲學
    對課程有意向請留言,並參考課程安排:《蘇菲的世界》哲學史:思辨精讀十二周Sophie's World《蘇菲的世界》(544頁;藍思分級:1000L)《蘇菲的世界》是講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
  • 魔術禮帽
    劍與遠徵魔術禮帽活動馬上就要上線了,話不多說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劍與遠徵魔術禮帽活動規則詳解,讓大家了解魔術禮帽應該怎麼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人文素養】《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
  • 《蘇菲的世界》| 有一種無知,是你知道得太多
    ,昨天我們共讀完了《蘇菲的世界》前三章。大家應該對哲學產生了幸福吧,對所處的世界也充滿著濃厚的好奇心吧。我們接觸了「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類的哲學問題,同時也是人類關心的終極問題。人這一生,徘徊在這三大困惑之中。但學習哲學,可以給我們帶來最深的安慰和最明澈的啟迪。今天,我們繼續共讀《蘇菲的世界》,建議閱讀本書的第4到8章(28-78頁)。讓我們開始第二天的共讀吧!
  • 【藝讀】《蘇菲的選擇》:關於奧斯維辛的經典書寫
    而《蘇菲的選擇》可以說是書寫奧斯維辛的經典之作。飽受戰爭之苦的蘇菲,懷著巨大的心理創傷,跟猶太人內森在一起,懷著贖罪之心受虐並瘋狂地愛戀,最終仍逃離不開戰爭的陰霾。從文學中反映出來的人類災難,帶著震撼人心的力量,穿越時空直擊我們的心靈。
  • 電影推薦《蘇菲的世界》
    如果蘇菲的世界只是一部穿越+歐洲史概論,那麼它絕對不會如此火爆。在我沒有睜眼看世界的時候,我一直以為只有我會思考現實與虛幻這種不著邊際的玩意,在第一次接觸周莊夢蝶時,驚喜的發現,原來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同好,當蘇菲的世界裡第一次提到那個夢到蝴蝶的中國人時,我欣喜的叫了出來,原來,同一個思想可以散落在天涯的各個角落。
  • 《蘇菲的世界》| 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讓我們繼續共讀《蘇菲的世界》,今天推薦完成的閱讀任務是,完成本書的第19到22章(249-290頁)。生日快來臨之際,艾伯特又穿了不同的衣裳跟蘇菲見面。與上次的差別不是很大,但今天他身上幾乎沒有任何穗帶、蝴蝶結或花邊。艾伯特舒適地坐在沙發上,接著跟蘇菲講述史賓諾莎的哲學。文藝復興後,歐洲掀起了理性主義的思潮。理性主義者相信理性是知識的泉源。但在十八世紀時,理性主義思想受到的批判日益嚴格。
  • 《蘇菲的世界》英文原版:弗洛伊德與薩特
    母親讀了《蘇菲的世界》,但她似乎並不怎麼好奇。聚會上,艾伯特做了一個演講,告訴大家這是虛幻的世界,園中的客人被激怒,艾伯特和蘇菲在混亂中消失. 蘇菲和艾伯特從書本的世界中逃脫,來到了奧斯陸(Oslo),他們變成了隱形人,像精靈一樣「穿過」了周圍的物體,身邊的人看不見他們;席德按照父親的方式對他還之以牙,為蘇菲報了一箭之仇;蘇菲出現在席德身邊,對著她講話,席德雖然聽不見,但是好像有所感應。
  • 在《成長讀本》中一起讀新聞閱世界
    4月14日,錢江晚報全媒體教育中心主任蘭楊萍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也是為中小學生定製的「新聞讀本」和「互動讀本」,幫助他們讀新聞、閱世界、見人生。  今年4月初,《錢江晚報》深度改版,為了更好地服務讀者和家庭,與「小時新聞」客戶端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優勢,深耕垂直領域,報社編委會決定打造「成長讀本」。
  • 坎城紅毯「傑克遜」受邀參加,經典禮帽經典髮型,攝影師開始忙了
    坎城紅毯「傑克遜」受邀參加,經典禮帽經典髮型,攝影師開始忙了麥可·傑克遜,著名的歌手、演員,著名的藝術家。20世紀末期,很多中國孩子,都把麥可當成了偶像,「太空步」也甚是流行,世界各地的人,都開始模仿麥可,企圖成為下一個麥可。只是誰又能成功呢?
  • 《魔術師》世界上沒有魔術師
    一位魔術師在晚年的時候面臨著魔術危機,沒有觀眾欣賞他的魔術,一次輾轉巧合之下來到了一個鄉村工作遇到了一個小女孩,她對魔術十分嚮往,認為這就是魔法,並悄悄的跟著魔術師去往他鄉。魔術師可能也希望有一個人可以打破他寂靜的生活吧,他沒有趕走小女孩,滿足小女孩的願望,悄悄的打著零工,讓小女孩處在對大都市,對魔法的幻想中,有一天魔法師發現女孩戀愛了,她很開心,魔法師覺得女孩不在需要他了,於是給女孩留下了一張「世界上沒有魔法師的字條」。(可能是想給女孩表明,世界並不像她想像的那麼美好,魔術師不能再在她的身邊給她建造一個魔法世界了。)
  • 王一博這就是街舞英倫魔術師造型寫真,紳士西裝馬甲演繹英倫風情
    王一博這就是街舞英倫魔術師造型寫真!摩登紳士的西裝馬甲搭配黑白牛津鞋演繹英倫風情,復古爵士禮帽下暗藏頭巾!期待一波王炸的OldSchool狂潮!王一博這就是街舞英倫魔術師造型寫真!摩登紳士的西裝馬甲搭配黑白牛津鞋演繹英倫風情,復古爵士禮帽下暗藏頭巾!期待一波王炸的OldSchool狂潮!
  • 愛情懸疑片《魔術師》,豆瓣評分7.6,「鬱鬱蔥蔥」的浪漫主義
    當蘇菲打算放棄一切跟愛森海姆私奔時,悲劇卻發生了,她離奇死去,所有證據都表明兇手就是由愛生恨的王儲。真相似乎已經大白,但是魔術師的世界亦真亦幻,實情也隨之撲朔迷離。1900年,科學的發展還未能遮蓋魔術的神秘感,維也納的人們對艾森海姆(愛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飾)的魔術更是達到了痴迷的狀態。這個神奇的魔術師總是能把現實和虛幻的東西混為一體,讓人墜入雲裡霧裡,懷疑他是否真的具有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