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18日,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隆重舉行。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重慶嘉陵江鵝卵石驚現罕見動物肋骨化石 專家推測或來自蛇頸龍
自2007年起,他發現自己對五顏六色的石頭非常感興趣,於是此後便留心發現各種奇珍異石的美。今年59歲的伍定金是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這些年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收藏了不少造型別致的鵝卵石,他在徒步路上可以說是收穫累累。不僅發現不少藏在鵝卵石中的珊瑚、貝殼、海百合化石,還曾發現過蟲跡化石、恐龍化石、遠古滅絕植物新蘆木化石等。
-
這個地方,隨處可撿到恐龍蛋化石,是侏羅紀時代恐龍樂園!
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體型巨大的恐龍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一個未解之謎,所以一提到恐龍,就覺得印象模糊而遙遠,似乎只是傳說中出現的生物。在這次河源之行中,我參觀了國家級「中國古代動物博物館恐龍蛋博物館」。
-
自然博物館搬進書店,小讀者近距離接觸遠古生物化石
幾個好奇的小讀者正跟從資深的昆蟲學者王浩,通過一件件化石、琥珀、昆蟲標本細數著從寒武紀、奧陶紀到侏羅紀、白堊紀,跨越古生代、中生代直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生代生物進化的歷程。如今,這些蘊藏著各時期生物的「生命密碼」長卷被一個名叫「石探記」的科學家團隊收藏進了位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四層的「石探記」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書店的自然博物館。
-
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巴彥淖爾留下的足跡~
遼闊的內蒙古大地,在草原文明誕生之前,曾經歷了遠古生物漫長曲折的發展過程。2.4億多年前的中生代,恐龍出現了。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恐龍來到內蒙古並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雖然還沒有發現那時候它們的化石,但是它們踩下的腳印至今還保留在巴彥淖爾的侏羅紀地層中。中生代大致被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在白堊紀期間,內蒙古出現了很多大型湖泊,氣候溼潤,植被茂盛,爬行類動物迅速發展。這為恐龍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也為保存恐龍化石提供了條件。
-
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舉行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四川新聞...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3月17日消息,在已滅絕的十大海洋巨物中,鄧氏魚堪稱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巨大的咬合力,完全不遜色於史前生物中的滄龍、帝鱷、劍吻鯊等兇猛的怪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些令人恐怖的史前巨物。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史前時代並不缺乏令人恐懼的巨型怪獸,除了眾所周知的霸王龍等,還有巨牙鄧氏魚、恐怖豬、能整個吞食蛇頸龍的海怪等。
-
古生物學家發現「遠古巨獸」,屬於全新物種,體長達40米!
大約41億年之前,地球上就孕育出了生命,一直到20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地球上生物更新迭代的速度驚人,特別是在經歷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後,更是不斷刷新著地球的生物史,前段時間,在考古的過程中,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一種「遠古巨獸」,它的存在再次刷新了古生物學家們的認知。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快來看史前恐龍化石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紅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穿越侏羅紀,重返白堊紀,尋找藍寶石!黃金周,跟隨小記者團開啟「地心之旅」
小記者們將在考古專家的帶領下,穿越到侏羅紀時代,重返白堊紀,發現自然、了解歷史!想親手解開這些疑惑嗎,增長自然知識嗎?恐龍博物館、暴龍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遠古火山口、175米深古礦井……在3天2夜研學活動中,小記者們將撥開層層迷霧,尋找蛛絲馬跡,親手解開自然奧秘!參加「地心之旅」活動,孩子們將真實地觸摸歷史,探尋恐龍等遠古生命留下的點點滴滴。下坑挖掘出的真實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將為孩子們開啟一個更為開闊而深邃的世界大門。
-
白堊紀海洋霸主再次現身為了什麼?
尼斯湖水怪是生活在英國蘇格蘭尼斯湖的一種存在爭議的生物,為什麼說存在爭議呢?水怪這種生物本來就是神秘的,見到它真面目的人很少。科學家們幾次來這裡探尋,也沒有找到水怪的蹤影,但有一些人堅持說自己親眼看到了,所以目前究竟存不存在還是個謎。根據看到過的人的描述,水怪是一種蛇頸龍的形象。
-
成都崇州有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當年曾經統治地球的生物究竟是什麼模樣?2016年在成都崇州成立的天演博物館,以館藏近5萬件古生物化石標本,打造了一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這裡有體長23.8米、距今1.5億年左右的馬門溪龍,有化石含骨量高達67%、生活在6700萬年前的巨型山東龍,包括霸王龍、暴龍、劍龍、翼龍等電影裡出現過的恐龍,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得到標本。
-
罕見!臨沂發現「群居恐爪龍」足跡!
據了解,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兩趾型足跡,大多數屬於恐爪龍類恐龍所留。恐爪龍類恐龍包括馳龍類與傷齒龍類,這類恐龍的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長著大型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在行走時並不與地面接觸,於是就留下了兩趾型的足跡。「它們每個足跡只有7至8釐米長,組成了四道行跡卻始終保持平行狀態,這是典型的群居性體現。」
-
【兩天一夜研學】夜宿恐龍館の重返侏羅紀
這一夜,與小夥伴結伴相行,一起探索未知的恐龍世界這一夜,我們博覽世界之最,一起領略遠古生物的智慧這一夜,在恐龍展廳裡破譯密碼,尋找屬於我們的寶藏這一夜,追尋化石的足跡,發掘修復億萬年前的化石這一夜,我們在帳篷裡鄰恐龍酣眠,與恐龍做鄰居.
-
十大滅絕恐怖動物名單,所幸都已經成為化石
在遠古時代,生活著一群體型龐大、兇猛異常的生物。雖然它們如今早已滅絕,但是他們殘存的化石經過科學家的挖掘,為我們再現還原了一個個毛骨悚然的生物。 1.碳龜
-
史上有哪些可以稱作是「遠古巨獸」的生物?
在整個生物的進化史上,能夠稱得上是「巨獸」的生物太多了,僅僅是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時代就有不下幾百種能稱得上是「巨獸」的恐龍,比如比如霸王龍、阿根廷龍、地震龍等等。那麼,除了恐龍時代的巨獸外,還有哪些遠古巨獸呢?我們一起來從「海陸空」三個空間維度盤點幾種。
-
遠古,恐龍,插畫人,被逆轉的時光
有多少人不愛《侏羅紀公園》?不被裡面的遠古生物所吸引?看那人山人海的公園就知道了。當然裡面關於龍的來龍去脈,是需要花時間去研究的。這是白堊紀,在今天的奈及利亞發生的一個場景。一隻年輕的、推測長有羽毛的隱面龍(Kryptops)正在喝水,突然被前方發生的一幕打斷。一隻似鱷龍(Suchomimus)正叼起一隻年幼的帝鱷(Sarcosuchus)。
-
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化石
12月18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的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上,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