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特徵
如圖1,像∠ACD那樣,三角形的一邊與另一條邊延長線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圖1
外角特徵:
(1)頂點在三角形的一個頂點上,如∠ACD的頂點C是△ABC的一個頂點;
(2)一條邊是三角形的一邊,如∠ACD的一條邊AC正好是△ABC的一條邊;
(3)另一條邊是三角形某條邊的延長線如∠ACD的邊CD是△ABC的BC邊的延長線。
二、性質
1、三角形的外角與它相鄰的內角互補。
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三、應用
1、求角的度數
例1、一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分別是55°和65°,這個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 )
A. 115°
B. 120°
C. 125°
D. 130°
解析:如圖2,∠A的外角為:180°=125°。
∠B的外角為:180°-65°=115°
∠ACB的外角為:55°+65°=120°
所以選D。
圖2
例2、如圖3,AB//CD,∠B=23°,∠D=42°,則∠E=( )
A. 23°
B. 42°
C. 65°
D. 19°
圖3
解析:延長BE交CD於F
因為AB//CD
所以∠1=∠B=23°
∠BED是△EDF的外角
則∠BED=∠1+∠D=23°+42°=65°
故選C。
例3、如圖4,AB=AC,∠BAD=,且AE=AD,則∠EDC=( )
A.
B.
C.
D.
圖4
解析:設∠EDC=x°
因為∠ADC是△ABD的外角
所以∠ADC=∠ABC+∠BAD
即∠ADE+x=∠ABC+ (1)
因為AB=AC,AD=AE
所以∠B=∠C,∠ADE=∠AED
而∠AED是△DEC的外角
所以∠AED=∠EDC+∠C
即∠AED=x+∠C (2)
將(2)代入(1)得:
所以
所以選A。
2、判定三角形的形狀
例4、已知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小於與它相鄰的內角,那麼這個三角形是( )
A. 銳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鈍角三角形
D. 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解析:如圖5,在三角形ABC中,∠BAC的外角∠CAD<∠BAC
而∠CAD+∠BAC=180°
即:∠CAD=180°-∠BAC
所以180°-∠BAC<∠BAC
所以∠BAC>90°
故選C
圖5
3、證明兩角相等
例5、如圖6,在△ABC中,AB=AC,D、E分別在BC、AC邊上,且∠ADE=∠B,AD=DE。求證:△ADB≌△DEC。
圖6
分析:因為∠ADC是△ADB的外角
所以∠ADC=∠B+∠BAD
而∠ADE=∠B,∠ADC=∠ADE+∠CDE
所以∠ADE+∠CDE=∠ADE+∠BAD
因此∠BAD=∠CDE
又AB=AC,可得∠B=∠C
而AD=DE
所以△ADB≌△DEC
例6、在等邊三角形中,P為BC上一點,D為AC上一點,且∠APD=60°,BP=1,,則△ABC的邊長為( )
A. 3
B. 4
C. 5
D. 6
圖7
分析:因為△ABC為等邊三角形,所以∠B=∠C=60°
又因為∠APC是△ABP的外角
所以∠APC=∠B+∠BAP
而∠B=∠APD=60°
所以∠BAP=∠CPD
又∠B=∠C,所以△ABP∽△PCD
所以。
設△ABC邊長為x,則
解得x=3
故選A
4、證明角度不等關係
例7、已知:如圖8,在△ABC中,D是三角形內一點,求證:∠BDC>∠BAC。
圖8
證明:延長BD交AC於E
在△ABE中,∠BEC>∠A
在△CDE中,∠BDC>∠BEC
所以∠BDC>∠A
例8、已知:如圖9,在△ABC中,∠BAC=90°,AD⊥BC於D,E是AD上一點,求證:∠DEC>∠ABC。
圖9
證明:因為∠BAC=90°
所以∠BAD+∠DAC=90°
又因為AD⊥BC
所以∠ADB=90°
所以∠ABC+∠BAD=90°
所以∠ABC=∠DAC
又因為∠DEC是△AEC外角
所以∠DEC>∠DAC
所以∠DEC>∠ABC
5、證明角度的和差關係
例9、如圖10,已知:在△ABC中,AB>AC,∠AEF=∠AFE,延長EF與BC的延長線交於G,求證:。
圖10
證明:因為∠AEF=∠B+∠G
又因為∠AEF=∠AFE,∠AFE=∠GFC
所以∠AEF=∠GFC
所以∠GFC=∠B+∠G ①
又因為∠ACB=∠GFC+∠G ②
①+②得:∠ACB=∠B+2∠G
所以
例10、如圖11,求證:∠A+∠B+∠C+∠D+∠E=180°。
圖11
證明:如圖11,∠1=∠C+∠D,∠2=∠A+∠E
而∠1+∠2+∠B=180°
所以∠A+∠B+∠C+∠D+∠E=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