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中的喬衛東與宋倩雖然離婚了,但他們對女兒喬英子都非常地上心,只是宋倩更關心喬英子的學習,而喬衛東則更關心喬英子的生活。宋倩與喬衛東明面上經常會有一些爭吵,暗地裡也在對喬英子的影響上一直較著勁。
《小歡喜》第7集中,喬英子出門與喬衛東一起吃晚飯,剛坐下來,宋倩就催喬英子早點回家,其實就是不想讓喬英子與喬衛東待在一起的時間過長,讓喬英子本來很開心的心情一下子掃興了許多。
而喬衛東也非常了解宋倩的風格,直接告訴喬英子甭理會,繼續享受他們倆之間甜蜜的父女時光,那股親密勁連喬衛東的女朋友在一旁看得都有些吃醋。可喬英子雖然開心,但晚餐一結束,又會躊躇不安起來,想著回家後怎麼面對宋倩。
這種夾在父母之間的矛盾心情,在《小歡喜》第8集更加激化。喬衛東趁宋倩早上出去買菜的空隙,藉口來拿相冊,偷偷來見喬英子,不巧被宋倩撞到,宋倩發了一頓火,趕走喬衛東後,覺得女兒與喬衛東的關係甚至比與自己還親,非要逼問喬英子是不是不想和她在一起生活了。
在我看來,讓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選擇,其實是非常殘忍和自私的。對於喬英子來說,她最希望的當然是同時擁有父母的愛,而宋倩因為與喬衛東的矛盾,逼著喬英子必須在這兩種愛之間做一個取捨,喬英子最終還是說宋倩對自己最好,這才讓宋倩放下心來,一時悲喜交加,摟著喬英子說女兒就是她的一切,可喬英子卻心事重重。
為什麼喬英子會是這樣的心情呢?雖然她得到了母親極大的愛,但這樣的愛是殘缺的。經常會有人說,夫妻離婚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其實就算在正常家庭裡,只要夫妻間爭吵不休,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如果涉及到孩子,都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
曾經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而《小歡喜》把這一問題又更升級一步,家長發生衝突矛盾後,直接把對孩子的爭奪作為夫妻爭鬥輸贏的標誌,逼著孩子表態,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陷入兩難之中。有些家庭處於破裂時,一些家長就會逼問孩子:「你到底是要爸爸還是要媽媽,你如果要爸爸(媽媽),那以後就和他(她)過吧,永遠也不要喊我爸爸(媽媽)了,我就當從來沒養過你這個孩子!」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一定是手足無措、驚恐萬分,原本賴以維繫的父母親情,卻硬生生地要被砍掉一半,無論最終得到哪一方的愛,心中依然是一片悽涼。
所以,當家長之間如果有了矛盾,儘量不要波及到孩子,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家長應該努力做到的。如果真的不能在一起生活了,也要和孩子坦言家長之間的矛盾並不會影響到父母雙方對孩子的關愛,避免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和性格上造成過多的負面影響。這次就講這些,後面我還會選取《小歡喜》中具有代表性的劇情橋段,系統解讀對親子教育方面的個人看法。我是《今日頭條》上的「紅爐煮雪親子教育」,也是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親子溝通培訓師,希望今後與大家一起溝通交流親子教育等方面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