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22(孩子不應是夫妻的較力點)

2020-08-29 紅爐煮雪親子教育

小歡喜》中的喬衛東與宋倩雖然離婚了,但他們對女兒喬英子都非常地上心,只是宋倩更關心喬英子的學習,而喬衛東則更關心喬英子的生活。宋倩與喬衛東明面上經常會有一些爭吵,暗地裡也在對喬英子的影響上一直較著勁。

《小歡喜》第7集中,喬英子出門與喬衛東一起吃晚飯,剛坐下來,宋倩就催喬英子早點回家,其實就是不想讓喬英子與喬衛東待在一起的時間過長,讓喬英子本來很開心的心情一下子掃興了許多。

而喬衛東也非常了解宋倩的風格,直接告訴喬英子甭理會,繼續享受他們倆之間甜蜜的父女時光,那股親密勁連喬衛東的女朋友在一旁看得都有些吃醋。可喬英子雖然開心,但晚餐一結束,又會躊躇不安起來,想著回家後怎麼面對宋倩。

這種夾在父母之間的矛盾心情,在《小歡喜》第8集更加激化。喬衛東趁宋倩早上出去買菜的空隙,藉口來拿相冊,偷偷來見喬英子,不巧被宋倩撞到,宋倩發了一頓火,趕走喬衛東後,覺得女兒與喬衛東的關係甚至比與自己還親,非要逼問喬英子是不是不想和她在一起生活了。

在我看來,讓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選擇,其實是非常殘忍和自私的。對於喬英子來說,她最希望的當然是同時擁有父母的愛,而宋倩因為與喬衛東的矛盾,逼著喬英子必須在這兩種愛之間做一個取捨,喬英子最終還是說宋倩對自己最好,這才讓宋倩放下心來,一時悲喜交加,摟著喬英子說女兒就是她的一切,可喬英子卻心事重重。

為什麼喬英子會是這樣的心情呢?雖然她得到了母親極大的愛,但這樣的愛是殘缺的。經常會有人說,夫妻離婚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其實就算在正常家庭裡,只要夫妻間爭吵不休,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如果涉及到孩子,都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

曾經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而《小歡喜》把這一問題又更升級一步,家長發生衝突矛盾後,直接把對孩子的爭奪作為夫妻爭鬥輸贏的標誌,逼著孩子表態,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陷入兩難之中。有些家庭處於破裂時,一些家長就會逼問孩子:「你到底是要爸爸還是要媽媽,你如果要爸爸(媽媽),那以後就和他(她)過吧,永遠也不要喊我爸爸(媽媽)了,我就當從來沒養過你這個孩子!」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一定是手足無措、驚恐萬分,原本賴以維繫的父母親情,卻硬生生地要被砍掉一半,無論最終得到哪一方的愛,心中依然是一片悽涼。

所以,當家長之間如果有了矛盾,儘量不要波及到孩子,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家長應該努力做到的。如果真的不能在一起生活了,也要和孩子坦言家長之間的矛盾並不會影響到父母雙方對孩子的關愛,避免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和性格上造成過多的負面影響。這次就講這些,後面我還會選取《小歡喜》中具有代表性的劇情橋段,系統解讀對親子教育方面的個人看法。我是《今日頭條》上的「紅爐煮雪親子教育」,也是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親子溝通培訓師,希望今後與大家一起溝通交流親子教育等方面的話題。

相關焦點

  • 《囧媽》戳痛中國婚姻真相:失敗的親子關係皆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
    電影的主題圍繞著徐伊萬父母的失敗婚姻、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之間不和諧的親子關係,以及徐伊萬和妻子張璐之間的失敗婚姻,用這三段感情向我們揭示了中國家庭中,輪迴鏈條造就了中國家庭重親子,不重夫妻關係的弊病。03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
  • 家庭中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你的排序正確了嗎?
    今天,我看了一本《為何家會傷人》的書。書中的主要內容寫了夫妻關係在家庭中起著核心地位。家庭中最重要的兩種關係,一個是夫妻關係,一個是親子關係(其中親子關係不是簡單的父母與未成年幼兒的關係,對女性來說可以再細分為公婆與丈夫,丈夫與孩子,妻子與孩子三種關係),如果把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處理好的話,家庭中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迎難而解。為什麼說夫妻關係是享有優先權的?這是因為穩定和諧的夫妻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 孩子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而不是絆腳石
    我一直處於「喪偶式育兒」的狀態,因為缺少先生的陪伴和理解,常常因為孩子的問題與先生吵得面紅耳赤。無論是他和朋友聚餐深夜不歸,還是他每次陪女兒看書時倒頭大睡,又或是一再質疑我對影子的教育方式,事無大小,只要是與影子有關的,我們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大吵一架,導致夫妻關係陷入僵局。
  • 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解讀《囧媽》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走向
    影片在喜劇公路片的外衣下,明晃晃地揭開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很多人看完影片感同身受,並開始思考:是否也要通過一場旅行來挽救夫妻或者親子關係?下面,我會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解讀《囧媽》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走向,剖析"和解"背後思維模式的轉變。
  • 小歡喜和小別離是什麼關係 小歡喜電視劇結局是什麼?
    黃磊的《小別離》是一部聚焦初中生留學問題的電視劇,應該說這部劇的劇情和人物的塑造上都非常不錯,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切的思考。而這次即將和大家見面的《小歡喜》也是同樣的演員陣容,劇情感覺也很令人期待,那麼《小歡喜》和《小別離》有什麼關係?有什麼不同?
  • 看《囧媽》談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不無關係
    在母子倆爆發式的大吵後,母親盧小花進行了反思並將自己的婚姻情況告訴了他,徐伊萬也因此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所發生的一切……整部影片下來,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不無關係。 盧小花和兒子徐伊萬的親子關係 VS 徐伊萬和妻子的婚姻關係在影片一開始,徐伊萬和妻子張璐因為一盞檯燈引起了爭執。
  • 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不要做《帶著老爸去留學》中的劉敏濤
    我是紅紅,有個幸福家庭熱愛生活的二胎媽媽。今天我要說的話題是《我的愛情觀》之婚姻中請注意,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前段時間看過一個電視,由孫紅雷、劉敏濤等主演的《帶著老爸去留學》。在其中兒子凱文一直勸說要媽媽回去,說自己一個人可以照顧好自己,而她卻不聽,一直任勞任怨的在國外陪伴著兒子為兒子付出,她老公在國內的事業越做越大,後來又找了新歡,要求和劉若瑜離婚。
  • 《金霄大廈》:靈異劇情折射親子夫妻關係和成年人的社會壓力
    夢和異夢兩個單元,介紹了劇集主線Alex和阿蕭前世今生的相識相戀,另外3個單元則主要介紹劇集中其他角色的故事。雖然這是一部靈異題材的作品,但是也折射出很多的社會問題,引人深思。 嬰——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如何權衡 何太太(趙希洛飾)和丈夫分開了,帶著兒子小豆豉住在金霄大廈的704室。她很疼愛孩子。
  • 安楊正升、庭中奇樹:夫妻、親子、父母三者之間的關係公益課程!
    據悉,本次公益課程由北京高人匯創始人袁鈺膦發起,特邀唐山市名人、中國家庭教育專家、中國親子教育體系之父安楊正升先生和國際易學專家、齊魯國學文化名人庭中奇樹女士出席活動,兩人擔任授課老師。上午8:30,課程準時開始。
  • 從案例中看親子關係認定——以子女最佳利益出發
    否認親子關係之訴系對確定的身份關係、家庭穩定予以推翻,立法原則上應當謹慎。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二條「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鑑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規定,將提起否認親子關係的權利僅賦予夫或妻即子女法律推定之父母。
  • 五倫關係,夫妻才是首位,是幸福家庭的根源,不能不看的秘密
    每個人都從出生開始,就擁有了一個家庭,我們把在這個家庭稱為原生態家庭。兩人結婚後組成的小家庭,我們稱之為核心家庭。然而,核心家庭的經營卻和夫妻雙方的原生態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著五倫教育的概念。五倫教育雛形形於堯舜時期,當時百姓不親,五品不遜,堯帝便開創五倫文化教育。
  • 一個叛逆暴躁男孩的媽媽:原來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我和老公掰扯教育孩子的問題,他就說:「男孩子,不打以後可怎麼得了,哪個小的時候不是被打過來的?」類似這樣的歪理,我都不記得什麼時候能吃一頓消停飯了。那是一次學校組織的公益講座,我接觸到了家庭教育,也有幸接觸到了家庭教育專家賈容韜老師,賈老師說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這句話徹底點醒了我,我家是親子關係大於夫妻關係了,所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讓我家的秩序正常化,當務之急是構建正常的夫妻關係。
  • 《小歡喜2》原班人馬!2021爆款片單令人期待
    2021爆款片單令人期待電視劇《小歡喜》是汪俊執導,黃磊、海清、陶虹、沙溢聯名主演的都市家庭教育劇,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3個家庭的4個孩子,在面對高三來臨的這一年,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
  • 《包寶寶》: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另類展現,反思背後的親子關係問題
    這部動畫短片在短短8分鐘之內,就道出了中國式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依戀及霸道管控,凸顯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矛盾,引人反思。但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人看這部片子覺得特別觸動人心,甚至由此引發對兒時經歷的回憶和對父母的想念。但在西方人眼中卻無法理解這部短片是在講什麼,完全當成了一個喜劇來看。
  • 【電影心理學】《向陽的日子》——重組家庭中的親子關係
    在電影中,我們就看到了向陽和弟弟打架的場面。重組家庭中兄弟姐妹的相處矛盾,經常源自於父母的不平等對待——有些偏向親生的孩子,非親生的受到委屈。有些可能相反:因為不是親生而更加關照客氣,冷落了親生的孩子。  即便儘量一視同仁,孩子也可能感到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受到了威脅。當在資源有限時,人們就會出現競爭。
  • 家庭關係容易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破解教育難題試試「123」法則
    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不同的家庭都會出現不一樣的家庭關係,而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大環境裡面,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家庭模式--"喪偶式育兒"。在這種模式下常常會出現一種情況,爸爸天天在外奔波打拼,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導致於照顧孩子的重擔全都壓在媽媽一個人身上。
  • 從《不可思議的媽媽2》看「真實親子關係」節目的製作邏輯與內容看點
    就目前來說,育兒類真人秀無非兩種:真實親子關係和虛擬人物關係。兩種類型都在觀感上把「萌」作為表達重點,讓觀眾形成情感依賴以此推進育兒指導。不同的是,《爸爸回來了》這類真實親子關係的節目具有天然情感基礎與深度敘事的優勢,而《放開我北鼻》等虛擬人設更注重明星與萌娃散發自身魅力達成情感勾連。
  •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關係中成為一個影子式的爸爸。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缺席了,對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淪為了旅館。
  • 《親子關係的重建》:優秀的親子關係是,別讓孩子活得太累
    她的教育紀念是,不讓焦慮影響孩子。不給孩子制定時間表,不給孩子報學習班,不替孩子做決定,等等。按照孩子的意願,讓他們自由成長,別讓孩子活得太累。看似簡單的道理,許多父母卻做不好。01.「你是我生的,就得聽我的。」——叛逆是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出口「你是我生的,就得聽我的。」這句話隱藏在多少媽媽心中,或是生氣的時候直接脫口而出。
  • 被父親打成重傷 孩子卻要和媽媽斷絕關係
    奇怪:兒子不怪爸爸,卻要和媽媽斷絕關係小寧的傷勢經法醫鑑定為「顱腦損傷致硬膜血腫」,構成重傷二級。王軍涉嫌過失致人重傷,按法律應追究刑事責任。然而在醫院的病房裡,當辦案檢察官向小寧了解情況時,他卻主動替父親求情,表示不恨父親,希望與母親張梅(化名)解除親子關係。小寧的話令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