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衛視頻道策劃、馬志丹工作室製作的五集系列紀錄片《2020,不可忘卻的春季》4月7日晚在廣東衛視首播。該系列紀錄片立足廣東全省各界千裡馳援湖北、抗擊疫情的英雄壯舉,全景式、多角度實錄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據了解,這部系列紀錄片以海量新聞素材為底色,以實拍記錄抗疫進程為主體,記錄了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
■新快報記者 徐紹娜
廣泛搜集海量素材
由於疫情的特殊性,拍攝團隊沒可能前往湖北一線實地拍攝。因此,紀錄片製作過程異常艱難。馬志丹集結了全國範圍一切可動用的力量,向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武漢紀錄片人、省內各地級市電視臺、8K RAW獨立製作人等廣泛徵集素材。2月10日,馬志丹工作室公眾號「廣東衛視追夢在路上」公開發出了「請您告訴我——廣東衛視馬志丹工作室徵集廣東省醫療隊前線故事」的通告帖,搜集一手素材。同時,馬志丹聯繫了在武漢的電視製作人,兩地深度合作,取得了不少疫情早期發生在武漢的第一手資料素材,忠實記錄了廣東醫療隊支援湖北一線抗疫的初期困境和逐步向好。
此外,馬志丹還聯繫了工作室紀錄片《小萬工,好姑娘光芒萬丈》中的主角小萬工萬靜雅。萬靜雅是武漢人,春節前一家人回到湖北通縣和父母團聚。在馬志丹的遠程指導下,萬靜雅夫婦從農曆正月初十開始,在通縣家中用手機拍攝素材,真實記錄了疫區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態。同時,攝製組也克服重重困難對重點人物進行實地跟拍:前往北京,拍攝了國機集團下屬中國中元醫療首席總建築師、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的總設計師黃錫璆趕製醫院設計圖紙的過程;在廣州,深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身穿防護服和隔離服進行了深度拍攝採訪,留下了許多實時發生的案例影像。
用武漢人的聲音還原武漢景象
定下拍攝主題之後,馬志丹與同事一邊構思海量素材的編輯思路、表現形式,一邊琢磨臺本的聲音演繹。馬志丹向家在武漢的龔群導演說明想法,「用武漢人的聲音來表達」,龔群推薦任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副教授彭松錄製了解說詞,他的聲音被贊像電影旁白一樣深邃動人。
另外,湖北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部編導蔡梅竹給馬導發來了原創詩歌《武漢:等我好了》,作品從身在武漢的第一視角出發,展望終會回歸的如願生活。詩歌裡的武漢特色和真情實感,深深地感動了馬導。在馬導的主持策劃下,由廣東廣播電視臺音樂編輯王斌配樂、播音兼主持人李琳朗誦的《武漢:等我好了》的詩朗誦作品於2月6日正式推出,被觀眾評價為「煙火氣十足,這才是我們希望的面對困境的心態」。這部詩朗誦作品也被用作紀錄片片頭和片尾。武漢人的心聲、武漢城的景象是全中國抗疫戰的一個縮影,是所有觀眾的心聲共鳴。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