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釋迦牟尼到底悟到了什麼?

2021-01-18 聖度文化

提到智慧,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佛教的釋迦牟尼,那釋迦牟尼到底悟道了什麼?什麼才是最高的智慧?

簡單去理解,智慧就是看透一切,不再有任何煩惱與痛苦,也可以理解為掌握了某個真理,而這個真理,可以解釋世間一切現象,掌握這種真理的人,就是一個獲得了最高智慧的人,佛教管這樣的人,叫做悟道的人,覺悟的人,也可以理解為成佛的人。

其實不止佛教中,有這樣大覺悟者,在中國文化裡,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手中都掌握者真理,所以只要了解了宇宙人生的奧秘,並通過自己的智慧,解釋世間萬有的一切現象,不再有任何困惑與煩惱者,都可以算得上智慧很高的人。

那麼到底這些有智慧的人,悟道了什麼?

這個問題,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如果我們普通人,真的知道那些古聖先賢所悟道的東西,那麼我們自己也就成為了有智慧的人,很多修行的人,也都在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可惜真的沒有答案。

如果非要用凡夫的心,去想聖人所悟,只能這樣解釋:佛陀當年應該是悟道了真理,這個真理就是道家所說的道,道生萬物,無所不包,所以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原點,不過佛陀所悟之道,或許與老子的道有所差異,佛教講解脫生死,佛陀所悟道之理,正是能夠離苦得樂的方法。

這兩位聖人所悟之理,其實都是一個,那就是至高的真理,只有掌握了真理,才能獲得最高的智慧,而智慧可以指導行動,讓自己融入自然,讓自己脫離苦海,並找到身體背後那個,真正的我。

知道了掌握真理即是獲得智慧,那什麼才是真理?

真理其實就是一種思想觀點,如果用這種思想觀點,可以解釋世間一切現象,那這種思想,就被譽為是真理,都說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話一點不錯,不是所有人接受的觀點,就是真理,而是越少人,接受的觀點,才叫真理。

我們知道,很多人都有信仰,在中國,信仰儒釋道三家的人最多,這其實與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並不發生矛盾,我們身邊,雖然有很多學佛的人,學道的人,但卻沒有幾個成佛的人,得道的人,一般真正得道的,就那麼幾個。

中國的老子,印度的釋迦牟尼,以及孔子,他們都是掌握真理的人,可除了他們以外,幾乎沒有幾個人,可以算的上智慧最高。

那他們到底掌握了什麼真理?

其實他們所掌握的真理,就是沒有真理,也可以說是,不能說的真理。

道家認為,只要說出來的道理,就已經不是道理了,佛教也認為,不可說,說了就是錯的。這就是真正的道理,試想一下,只有什麼都不說,不解釋,才能更好的解釋世間一切現象,如果你開口闡述一件事,就會有人認可,有人反對,就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認為你說的對,只要有一個,否認你的,你的話,就不是絕對真理。

這世界上,找不到一個人,所說的話會被所有人接受,也沒有一個人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所以才會有不同的信仰。

古代聖賢是明白這個道理以後,為了讓更多人明白,才不得不去說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些聖人,都是掌握了真理,獲得了最高智慧的人,不過我們不能把他們說的話,或留下的文字,認為是真理,我們要知道,真理是不能以文字形式,或口頭講述出來的。

以上只是以凡夫的心去理解的智慧,顯然談不上有任何道理,不過希望看了文章後的你,可以自己領悟到真理,增長更多的智慧。

關於什麼是真理?什麼是最高智慧?歡迎留言分享您對真理與智慧的理解,感恩閱讀與關注。

相關焦點

  • 佛教所說的「智慧」是什麼?怎樣才能獲取智慧?
    一念覺就是智慧大乘菩薩第一義諦智慧的修證極為困難,必須無量劫中在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才有可能;還要福德因緣具足,並且遇到善知識,親近修學;最後才能在因緣成熟之後由善知識相助,才會有機緣悟入悟入法界實相如來藏心之後,就初步具有般若總相智,但這仍需要能夠安住不退轉,才算是真正具有此總相智,這也是大乘菩薩極重要的修證。無為法智慧的修證,是我們佛弟子夢寐以求的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經說:「必須累劫一心恭敬求」。所以很多窮盡一生,努力參究而不得入者,為數的確不少。所以我們要做長期努力、準備才好。雖是如此,也不要氣餒,可能你已經累劫修行了,已經具備善根因緣了,可能這一世就能覺悟、成就了呢!
  • 同時在世的三大聖人: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到底發生了什麼?
    佛陀釋迦摩尼,從國王到平民,在思想意識上跨度空間最大。傳到中國的今天,早就是以大乘明法為主。真要排,王陽明才是古今第一完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奠定了西方研究人與物(科學)關係的傳統,釋迦牟尼系統地發揚了人與神(宗教)關係的傳統,而東方的孔子老子則系統地開創了研究人與人(道德)關係的傳統。思想與文明,和氣候、經濟、自然、環境一樣,有周期性。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九.智慧品7-3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一能言鸚鵡,它設法使梵施王皈依佛門;當釋迦牟尼佛示現為天鵝王、孔雀王時,為他眾宣說佛法從而利益眾生之事跡,上文已有敘述。如是諸菩薩即便身為旁生之軀,但依其無比智慧力,依然可成熟眾生善根,令其皆趨入善道。對他(它)們之智慧,我們理應生起恭敬心。
  • 道德經最智慧的3句話:讓你悟通天道的秘密,反敗為勝,成為強者
    道德經最智慧的3句話:讓你悟通天道的秘密,反敗為勝,成為強者人生在世,不管是誰,都會有成為強者的念頭,而在成為強者的路上,勢必就得先打敗強者,進而才能成功上位。那麼如何才能打敗強者呢?老子早就在2000多年前,在《道德經》中給我們作出了一個做好的回答。首先,老子先告訴了我們,到底怎麼樣才算作是強者?
  •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茶」字筆畫構成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氳、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秘密。無論是辦公還是居家,無論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仿佛驀然身處天然草木之間,身心俱靜寂,天人合一體,自然大道成。
  • 什麼是「悟」?到底是「漸悟」還是「頓悟」?
    什麼是「悟」?「我知道」,「我懂了」算是悟嗎?學習到了知識,能講得頭頭是道算「悟」嗎?一朝醒悟,筆者自己也開始了修心修行之路,然後才意識到《大學》看起來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國方略,其實真的是講「聖人之道」。因為修身的過程就是開悟的過程,開悟之後再兼濟天下不是「聖人」是什麼?「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陰陽太極圖到底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不可思議的智慧)
    在這個圖裡,一個大圓,這個大圓就象徵太極,因為,把這個大圓縮小,就會變成一個點。這個圖裡,沒有直線,都是曲線,都是圓,這揭示了一個很重要的宇宙事實:天體的最基本形狀是圓形。到現在為止,人類還未發現圓形之外其他形狀的天體。何止是天體,小到細胞,再小到分子、電子,也都是以圓形呈現的。為什麼都是圓形呢?要講的話就扯遠了,暫且不提。
  • 智慧酒店解決方案:當酒店變成智慧酒店之後是什麼樣子
    智慧酒店解決方案就先講到這裡了,雖然說智慧酒店現在已經非常普及了,但是相信還是有很多人對於智慧酒店不太理解,所以今天咱們就單獨劃分出來智慧酒店解決方案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
  • 般若智慧的總體法門是什麼,如何真實體悟真諦
    其實,本師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前,就在經典中為世人講出了學佛的真諦,只是我們沒有領悟而已。《心經》是六百卷《般若》裡邊的一個心,蘊藏著很深的智慧,所以,這部經是很重要的,常常持誦,可以令你開大智慧。據記載:唐玄奘到印度取經的時候,就是依止這部《心經》,來降伏天魔,制諸外道,妙不可言!
  • 多角度詮釋到底什麼是智慧農貿?
    智慧農貿的概念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那到底什麼是智慧農貿?有人說:智慧型農貿市場是指運用科技手段,採集交易數據,通過「一雲多端」智慧系統,實現農貿市場管理、服務和監管的信息網絡化、工作規範化、管理現代化的網絡平臺。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今天一起跟著南懷瑾大師走進《金剛經》甚深智慧,學習《金剛經》最精華句子。對於經典的學習是永遠不夠的,何況是《金剛經》這樣包含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所以,今天繼續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學習《金剛經》中的精華句子,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金剛經》: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 特殊時期 智慧食堂到底能做什麼
    來看看智慧食堂吧,看看智能化到底能為食堂做些什麼。拒絕飛沫傳播,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與外界隔離。智慧食堂的在線訂餐和自助取餐功能,可以幫你減少食堂取餐風險。通過手機APP、公眾號和小程序等方式在線訂餐,在線支付,不用去食堂選餐,這樣就可以降低風險。
  • 真智慧之門
    我曾聽說有一對夫妻,丈夫在臺灣是位工程師,後來雙雙到美國去,為了無法申請到永久居留權,又因美語能力太差,無法找到理想工作,只得夫妻倆到工廠做零碎夜工度日,很想回臺灣,但男方的父親卻為了面子問題,不許他們回來,這就是為了名譽而犧牲親情的例子。名譽是人人喜愛的,但名與實應該相符;名不符實,一旦讓人窺破,便自貶身價,為人所不齒。所以實際的才學道德才是根本,名譽只是枝末。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佛教中「此咒」增長智慧當屬第一
    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形象則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
  • 智慧的最大敵人是執著
    求取智慧,最大的敵人是執著,不論是執著於知識,執著於名,執著於利,執著於形體之美,執著於權威,只要一旦執著,智慧之門就對你關閉了。 對於執著的破除,禪宗曾留下許多著名的公案。 有一個姓楊的人離別雙親到四川去求菩薩。路上,遇到一位禪師,問明了他去做什麼後,禪師告訴那人說:「你與其求菩薩,還不如去求佛。」 「哪裡有佛?」
  • 「悟」見智慧「芯」城,上海大數據股份即將亮相2020中國智博會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擁有智慧、跳動的心臟、骨骼機體、敏銳的神經等各式的生命體徵。上海作為超大城市,人口總量和建築規模更龐大,生命體徵更複雜,城市治理需要更用心、更精細、更科學。  2020年,全民「戰」疫之下,上海更是堅守建設「人民的城市」這一重要工作。
  • 《箴言》中的智慧女子到底是誰?
    《箴言》1-9章,將智慧描繪為一位女子的形象。這位智慧女子到底是誰?她所擺設的筵席,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 南懷瑾先生:人生的最高智慧,是懂得把握時機
    這裡是說,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對自己、對人、對事,知道機會到了,要把握機會,應該做的就做。看歷史就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幾個人變法,第一個是春秋時的商鞅變法,還有一個是宋代的王安石變法。秦以前原來是公田制度,商鞅變法,一變而為私有財產制,結果商鞅自己弄到被五馬分屍。但是他的辦法好不好呢?好得很,自商鞅變法,秦漢以後,因為私有財產制,產生了最古老的私有思想,社會繁榮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