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吶嚕,與異性的關係竟會直接影響到母女關係?

2020-09-25 斷片塢電影


電影:《柔情史》

導演:楊明明

編劇:楊明明

主演:楊明明/耐安/張獻民

上映:2019-1-17

時長:117分鐘

本文作者:包龍清


電影的中文名為柔情史。

柔情,在電影中少見,多的反而是咒罵、怨恨、嫌棄、惡毒、傷害、暴戾、粗鄙。

史,人類浩瀚文明變遷可稱為史,萬物從古至今的沿革也可稱為史。


在電影中,普通人瑣碎的生活被稱為史。

也就是說,本片的世界觀是從小出發,導演的敘事重心在兩位女性身上,兩位女性的日常生活即是史。

母女倆租住在北京胡同裡,她們過著拮据的生活。

女兒小霧是一名有才華的自由職業者,她是一名作家,以寫作為生,寫詩,寫劇本。



母親單身,為了賺錢,也培養了一個寫作的興趣。

電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以牛奶、羊蠍子、瓜作為章名,為我們展現了母女二人平淡瑣碎、互相傷害的生活。


電影解構了母親的形象,將母親這一偉大的形象重新還原到其最真實的模樣,這種具有顛覆性的解構,捨棄掉了傳統文化中對母親樣板式的歌頌,導演大膽地將描寫母親的筆觸深入生活的紋理,為我們揭露出血淋淋的母女關係。


電影中,母親不再是偉大無私的了,她尖酸刻薄,自私冷漠,對女兒冷嘲熱諷,絲毫不尊重女兒。

歲月在母親的臉上雕刻下深邃的皺紋,日復一日的生活在母親光潔的臉上畫下了色斑,年紀漸長,母親的心智似乎沒有成長。



母親以愛的名義,對女兒的人生實行捆綁,吃飯有端著碗,屁股下垂,坐下之前要把屁股上的肉往後捋一捋,更可怕的是竟然連屎的形狀也要詢問。


控制,是一種專制,是對人尊嚴和自由的壓制。


現實中,無數人被「為你好」三字深深地傷害過。


生活對她的傷害,她全毫無保留地轉嫁到女兒的身上,喜歡的男人離他遠去,愛情的幻滅更加催生了她對生活的怨恨,幻滅的是愛情,失去的是對生活的耐心,惡語全都留給了女兒。


熱愛生活的人會咒罵人生苦短,而厭倦生活的人只會咒罵人生的不公。


為了得到遺產,母親長期照顧非親非故的老人,而這位老人也不是慈眉善目的長者,他或許也知道母親贍養他的目的。



超市購物偷龍眼,隔門偷聽對話,撒尿斷斷續續不想衝馬桶,故意拔掉電話,這樣的老人才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


解構中國文化中慈祥善良的長輩,是本片讓人眼前一亮的一個點。


母親和老人,都是在這種解構之下變得真實豐滿起來的,人性之中善的對立面的東西,堆積起本片人物形象。


特寫鏡頭最能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本片中不勝枚舉的特寫鏡頭卻意不在此,它像一把鋒利無比的刀,無情地將人性中惡的成分撕開給觀眾看,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生活之中最醜陋的一面。


在這裡,電影不是生活的比喻,電影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電影展示生活



二十幾歲的女兒在母親面前活得像一個小孩子,和母親一樣,她也沒有朋友,男友對她無盡的愛意在她看來美好的不真實。跟《春潮》裡面的女兒不同,小霧不會隱忍,她選擇直接跟母親開戰,她也會惡語相對,但是她也愛他母親。


愛是最後的道德底線,傷害貫穿於親情的全部。


生活在一起的兩個女性,就像兩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她們互相傷害,又互相割捨不掉。


相愛相殺,才是親近關係中的一種常態。


電影的中文名為柔情史,但是看完本片,你就會發現全片沒有絲毫柔情。




電影的英文名字為girls always happy,但是片中的幾個女性都不是很快樂。


或許生活本多暴戾,需要我們柔情以待。


發現生活的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才是生活的英雄。


生活不易,別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

相關焦點

  • 如何判斷異性朋友之間,是關係好,還是關係曖昧?
    對於異性間的相處來說,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純粹的藍顏知己或者紅顏知己。過於熟悉的倆個人,可能都對方多少有一些單純關係以外的想法。確實,異性之間如果想要保持良好的關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雖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人難免有尺度把握不好的時候。
  • 直面母女關係的緊張與對立
    作者:謝鵬母女關係的緊張與對立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親情關係現實,而文藝作品不乏這一爭議話題的探索。近年來,中國導演楊荔鈉的「女性三部曲」之一——《春潮》,也運用影像語言對母女關係展開了深入討論。而此前,西班牙男性導演阿莫多瓦的《胡麗葉塔》也表現了母女的緊張關係。
  • 異性朋友好到發生關係了,怎麼才能做到相安無事?
    異性朋友之間的感情,之所以會越界,多半也是因為一時衝動。如果說,兩個人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理智,那自然是不可能越過那條原則底線的。人嘛,一旦衝動起來,又怎麼會想到後果,或者總是會下意識地高估了自己承擔後果的能力。生活中,你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有的人擦肩而過,有的人只停留在列表裡。那個能在你的生活中承擔很重要的角色,並且會讓你主動在他身上花時間的人,本身就是有一定好感的。
  • 電影《春潮》的母女關係主題探析
    《春潮》是一部女性主義色彩十分濃厚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由楊荔鈉導演,影片以女主角郭建波為主要敘事視角,用祖孫三代女性之間的故事探討了女性世界的一組重要關係——母女關係。並將這種異化的情感轉嫁到女兒身上,她不允許女兒說自己父親的一點好,甚至擅自燒了女兒藏在箱子裡與父親有關的照片和信件。 這種異化的關係具體表現在紀明嵐與郭建波兩人之間冷漠得不像是母女,更像是敵人。
  • 《春潮》:原生家庭中的母女關係,是羈絆也是悲劇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關於原生家庭中母女關係的矛盾和共生,海報上寫著: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這句話點明了母愛對女兒的重要性以及影響力。外孫女郭婉婷問姥姥怎麼不對自己好一點的時候,紀曉嵐瞬間就黑臉發飆,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態問母女倆為什麼不走,不離開,還要自己照顧她倆。電影中像這樣的場景很多,姥姥紀曉嵐在外人眼中,人緣好的不得了,人人都尊敬她,社區活動也經常由她組織,她熱情好客,也很熱心的幫助小區裡的居民,雖然年紀大了,依舊能贏得異性的青睞。
  • 異性之間,關係開始曖昧,是有徵兆的
    愛情是奇妙的,就像一根茁壯成長的樹苗,從發芽到生長壯大,其實都是有規律,且有徵兆的。或許,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異性之間存在單純的友誼,總會激起曖昧的氣氛。如果異性之間的定位是朋友,那麼這時候就需要你們對彼此的心態如何。人們常稱的紅顏藍顏知己也就是如此,不管感情到了哪一種地步,如果是朋友,就應該知道「距離產生美」這句話,關係越界了,就再也做不回普通朋友了。
  • 中國式母女關係 |《喜福會》
    我雖不喜歡用「中國式」這樣的字樣來概括中國人整體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因為人總是千差萬別的,但站在文化比較的角度,不得不說《喜福會》中描繪的四對母女的關係頗具「中國式」的特色。這樣中國式的母愛既有不合理的期望,又有超乎尋常的付出;母女間既有相互怨恨的隔膜,又有血濃於水的深情。
  • 重新審視母女關係-虎嗅網
    現實中有太多的父母向兒女們催婚催生,並且一點都不聽子女的想法,都是一句「我這是為你好,等你到了我這個歲數就知道我是對的了!」這其實會讓子女們嚴重懷疑,到底這孩子是給自己生的,還是給父母生的?新聞中這個彪悍的媽倒是十分梗直地付諸行動了,也給了我們答案…這種母女間微妙的張力,倒是挺值得琢磨琢磨的。
  • 異性朋友之間最好的關係,莫過於此!
    我是大雄,說說你的情感,聊聊你的人生,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你來到大熊的世界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有異性朋友,很多人的同性朋友還沒有異性朋友多,這樣的很多,也很正常,朋友嘛,多一個少一個都沒關係,又不是好朋友,異性朋友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怎樣的,一直黏在一起,跟好兄弟好姐妹一樣?
  • 電影《春潮》:真實殘忍的母女關係
    電影《春潮》:真實殘忍的母女關係
  • 異性之間交往,這樣聊天,關係就不單純了
    異性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分寸,有一定的界限感,這樣才不會破壞彼此之間的和諧。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本來就有一定的中年危機,如果還不懂得把握分寸,就很容易影響自己的感情。大多數關係,走不到最後都是因為彼此不懂得把握彼此之間的關係,不懂得拒絕,把握分寸,才讓對方有其他的想法,這樣就打亂了彼此之間的平衡。
  • 異性朋友關係再好,也不能做這三件事,做了關係就變味了!
    異性朋友關係再好,也不能做這三件事,做了關係就變味了!很多人都會相信緣分這種事情,其實慢慢長大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緣分,多的是一些有心人用盡心思創造出來的。那麼既然你們能做朋友卻不能做情侶,那麼肯定是有原因的。
  • 電影《春潮》郝蕾金燕玲催淚演繹中國母女關係
    預告片以女性視角展開中式母女關係的現實「畫像」,詮釋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雙重困境下的自我成長。定檔海報上郝蕾沉溺在綠色潮水中,暗自湧動的潮水是女兒亦是母親的女主角身上無法抽離的困境。聚焦母女關係 郝蕾金燕玲對飈演技催淚演繹三代人糾葛影片聚焦當下熱議的原生家庭話題,通過真實細膩的鏡頭將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中國三代家庭關係搬上銀幕。今日,定檔預告與定檔海報雙雙曝光。
  • 讀懂母女關係的「秘密」:悅母才能悅己
    心中則可能閃過一點點的遲疑……其實母女關係真的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只是充滿陽光。母親節來臨,來審視一下你與母親的關係吧!文/梁熠我發現身邊的母女關係,有的是典型的慈母式的嘮叨,天氣怎樣要記得添衣吃好錢夠不夠;有的關係很冷淡,很少通電話;有的甚至是反過來的,孩子操心媽媽更多……然而,像我那樣,和媽媽之間的關係真如「閨蜜」一般,無話不談,真的不太多。
  • 異性之間,這樣稱呼對方,關係就不單純了
    怎麼稱呼對方,那種關係都是不同的。人們對於自己比較親密的人,都會表現的比較親暱,自然在稱呼上會有所不同。通過一個人稱呼你的方式大概的就可以知道他對你的心意,雖然說現在比較開放,但人只會對自己信任和在意的人,才會差別對待。所以,當異性之間這樣稱呼對方時,關係就不單純了。
  • 母女關係,是世界上最難的一種修行
    兩人都在尋找生活裡可以喘息的窗口,一個被對方屢次求婚,一個試圖擁有「第二春」,但最終都失敗了。於是母女二人對彼此的不滿化為相互慰藉的陪伴。黃逸梵說生病的張愛玲「活著就是為了害人」,張愛玲則復刻了母親的薄涼和自私,兩個人的感情都顛沛流離。最後,張愛玲在母親彌留之際拒絕見最後一面,而她小時候曾把母親當作人生偶像。
  • 異性之間,哪怕關係再好,也要有底線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道理,感情上也一樣,異性之間會有吸引力。異性相處的時候,很容易被對方身上的某一優點所吸引,導致朋友關係變了質。  雖然很多人覺得愛情比友情更重要,兩個人能夠從好朋友變成戀人也是不錯的姻緣,畢竟兩個人經歷了長時間的交往,彼此都足夠地了解對方,在一起後發生的矛盾就會少一些。
  • 異性之間,關係變曖昧,是什麼樣子
    異性之間,關係變曖昧,是什麼樣子。大家常說一些朋友之間沒有純潔的友誼,男人以閨蜜之名對一個女人不離不棄,其實必然心裡是喜歡他的,而當女人作為知己或者朋友常伴男人左右,也必然是對他曖昧一九異性之間就如此時一樣相互吸引,本就沒那麼純粹,倘若在以朋友的名義相互了解和關心彼此慰籍就會十分的舒服。
  • 異性朋友關係再好,常做這2件事情,關係馬上要變味
    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那麼幾個異性朋友,在你還是單身的時候,他讓你多了一個了解世界的窗口,而是,通過他,你也很可能會遇見自己的夢中情人。也可以這麼說,在你還是一個人的時候,多一個異性朋友,也等同於多給了自己一個機會。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情侶是從朋友的關係,慢慢發展成為情侶。
  • 電影《喜福會》,我看到了健康的母女關係: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劇中四對母女,十二段人生,在她們的故事裡,我看到了健康的母女關係。因為我與我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太好,我一直試圖去找出問題所在,自母親節那日我們敞開心扉聊了聊,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對方。我覺得母親從未了解過我,而我又何嘗了解過母親呢?以前的我不懂得換位思考,而不善言辭的母親又無法對我講出她的所思所慮,時日一長,誤會便越來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