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勘探船奧魯奇·雷斯號。資料圖片
東地中海資源爭奪背後的地緣博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姚錦祥
近日,土耳其再次延長其在東地中海的勘探作業時間,引發希臘等周邊國家不滿,再次將這一地區地緣博弈帶到了國際輿論前沿。今年以來,中東地區秩序深度調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土耳其的積極外交及圍繞穆兄會的鬥爭,這將對後疫情時代的中東帶來重要影響。
•土耳其為何急於出擊?
土耳其與希臘的歷史宿怨,可以追溯至奧斯曼帝國解體後的領土爭端,在東地中海油氣田發現之後又被進一步放大。但如今,包括法國、埃及、阿聯、以色列在內的諸多周邊國家都被捲入其中,形成與土耳其對峙的態勢。
土耳其在這一地區的主要地緣利益有三:第一,賽普勒斯的戰略位置至關重要,如今又逐漸成為地緣經濟中心。但土耳其似乎正被逐漸排除到地區的能源開採合作及區域熱點問題解決之外,迫使其不得不採取措施維護其在東地中海的存在感。第二,這有助於確保土耳其在北非的利益和影響力。這也有助於理解土耳其為何深度捲入利比亞衝突,這的確有利於提升其影響力,並在以能源為中心的地緣經濟競爭中取得優勢。第三,土耳其所處地緣環境十分惡劣,通過展示其毫不猶豫使用軍事力量的決心,有利於增強威懾力,是它在中東確保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
土耳其積極的外交動作,及其對希臘和賽普勒斯的威脅,引發了歐美的不滿。美國正試圖加強與希臘的軍事合作,遏制土耳其的軍事能力。但它依然擔心這兩個北約國家最終會兵戎相見,這對北約的團結將會是巨大傷害,也會重挫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土耳其不再強調「歐洲化」和融入歐盟
很多西方學者都將以色列、沙特、土耳其、伊朗稱為當今中東的四大強國,其中前兩個是現狀維持國家,而後兩個則希望把地區秩序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改變。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發生後,土耳其就不希望將自己定位為亞歐的「橋梁國家」,而應是地區的中心國家。它拒絕接受由西方國家及其盟友所主導建立的地區秩序,這一點上的訴求與伊朗是類似的。
從這段時間開始,土耳其的政治精英開始不再那麼強調「歐洲化」和融入歐盟,而是展現出一種保守的民族主義色彩。有人將其稱為「新奧斯曼主義」,即強調土耳其的歷史傳統及其在區域事務中的核心地位,甚至是在全球平臺上的影響力。這也是目前土耳其諸多內外政策的心理基礎,這也的確是對歐美主導下的地區秩序進行大刀闊斧的主動出擊。
•圍繞穆兄會的地區衝突
將土耳其的問題進一步放大,實際上反映出埃及穆兄會下臺以來中東「挺穆兄會派」與「反穆兄會派」的激烈競爭。土耳其、卡達、伊朗和利比亞的民族團結政府支持穆兄會,而埃及、沙特、阿聯、巴林、敘利亞、利比亞哈夫塔爾武裝則大力反對。對伊斯蘭主義政黨興起的擔憂,對中東地區格局的重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展現出不同派別力量之間的矛盾。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近一段時間的阿以關係改善,似乎也蘊含著某種合作打擊穆兄會的考慮。畢竟作為以色列眼中釘的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其成立之初就是穆兄會在巴勒斯坦的分支,目標就是解放以色列佔領下的巴勒斯坦。穆兄會在埃及的上臺,曾使得兩國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如今,以色列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在共同打擊穆兄會問題上,開始有共同利益,這也加速了雙方的走近。
因此,東地中海資源爭奪背後所反映出的,是在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及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後更大的地區秩序變動。其中既有地區主導權的爭奪、也有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有人將其稱作某種「競爭的多極化」或中東的戰國時代。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被暫時凍結的傳統安全問題將重回舞臺,各方將圍繞彼此對地區秩序的構想展開激烈博弈。
【專家簡介】
姚錦祥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大眾日報《環球論壇》專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