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敘利亞危機迷局:血腥內戰背後的大國博弈

2021-01-11 環球軍事

隨著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陸續從阿勒頗最後一處據點撤出,這座敘利亞北部重鎮,又重新回到了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所領導的敘政府軍手中。在阿勒頗北部,當地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歡慶敘政府軍的勝利,表達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渴望。

對於總統巴沙爾來說,這是敘利亞出現政治動蕩5年多來最富戲劇性的一刻。反政府軍的潰敗,不僅表明西方國家處心積慮顛覆自己統治的圖謀遭受到嚴重挫折,更意味著他已成功地挺過了執政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風暴眼中的敘利亞

敘利亞位於亞洲大陸西部、地中海東岸,是處於阿拉伯世界「心臟地帶」的「核心」國家之一。敘利亞雖為小國,但自古以來就是大國博弈、逐鹿中東的重要目標。

長期以來,敘利亞與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之間關係莫逆,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視為眼中釘。一些海灣國家則試圖通過改變敘利亞國內的教派權力格局,使伊朗什葉派政權進一步陷入孤立。敘利亞總人口的約15%為信仰什葉穆斯林的阿拉維派,阿薩德家族便來自這一派穆斯林。在自視正統的遜尼派眼裡,包括阿拉維派在內的什葉派教義與他們相距甚遠,因此一些海灣國家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始於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攜風挾雨橫掃了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這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勢力乘勢在敘利亞策動政權更替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他們打著「民主和自由」的旗號,大力扶持敘利亞的反對勢力,煽動起民眾對巴沙爾政府的憤怒與不滿,以達到讓巴沙爾下臺的目的。

2011年3月15日,風暴正式降臨,敘首都大馬士革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遊行示威活動。這原本是為幾個調皮的學生塗鴉反政府內容被逮捕而引發的騷亂,結果事件持續發酵、示威規模不斷擴大,導致敘政府不得不出動軍警維安,逐漸演變成武裝衝突,敘利亞最終進入內戰狀態。

巴沙爾曾在一次接受採訪中直截了當地指出,示威遊行一開始,就有一些軍警在現場被打死、打傷,而在政府試圖控制局面時,那些號稱進行和平遊行的「平民」卻又在第一時間獲得了武器。如果不是早有預謀,這些現象無法解釋。

因此,巴沙爾始終認為敘利亞危機的起因絕非是示威升級成武裝對抗,而是西方一些國家長期醞釀顛覆敘利亞政權的必然結果。

內外交困,敘利亞局勢不斷惡化

2011年5月,美國總統歐巴馬下令對包括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在內的7名敘政府高官實施制裁。隨後多國驅逐敘利亞外交官。西方大國的打壓不斷加劇,敘利亞的生存狀況不斷惡化。

2013年9月,美國以敘政府在衝突中使用了化學武器為由,準備對敘利亞政府目標採取軍事行動,隨後英法等15國明確表態支持美國對敘動武,美國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一觸即發。後經俄羅斯從中斡旋,敘利亞政府同意交出化學武器,這才使一觸即發的危機得以戲劇性化解,但西方反巴沙爾政權的呼聲卻愈演愈烈。

當西方國家將矛頭一致指向敘利亞,企圖將顛覆伊拉克和利比亞的劇本再一次在敘利亞上演的時候,很難想像這位個頭高瘦的敘總統是如何扛過這場危機,至今屹立不倒。

薩達姆、卡扎菲的悲慘結局讓巴沙爾很清楚,在中東只有政治強人才能對抗極端宗教勢力和如狼似虎的國際利益集團。要想在夾縫中生存,必須拼命抗爭。

在這場殊死搏鬥中,巴沙爾面對的敵人不僅是美國、沙特、土耳其這樣實力雄厚且掌握著國際社會話語權的國際勢力,還有從伊拉克竄逃至敘利亞,並且不斷坐大的極端勢力「伊斯蘭國」。

隨著敘利亞局勢的不斷加劇,原本在伊拉克「發家」的「基地」分支乘機逃竄至敘利亞,一邊吞併收編「基地」組織武裝,一邊與敘利亞各方武裝爭奪領土資源。

用「三國演義」來形容「伊斯蘭國」進入敘利亞後的局勢或許再合適不過了,敘利亞境內的力量呈現出政府軍、反政府武裝和「伊斯蘭國」三方割據的狀態。

外有西方大國的打壓,內有反政府武裝和「伊斯蘭國」的不斷壯大,敘利亞政府軍的力量急劇收縮,甚至一度被「伊斯蘭國」打到了大馬士革的郊區。唯有藉助外部力量的介入與援助,才是扭轉敘利亞局勢的唯一希望。

巴沙爾不得已上賭桌

對,還有俄羅斯可以依靠!歷史上,俄敘關係不錯,敘利亞一直奉行親俄政策。更重要的是,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設有軍事基地的國家,保住了巴沙爾政權,就等於保住了其在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唯一據點。

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應敘利亞政府請求對敘境內的「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目標發動空襲。在俄空天部隊支援下,敘政府軍在風雲突變的戰場上實現了攻守易形,不僅把反政府武裝趕出了大馬士革城區,而且在北部多條戰線贏得勝利。

同時,原本氣焰囂張的「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境內接連受挫,控制區域不斷受到壓縮,國際輿論對「伊斯蘭國」覆滅充滿期望。不得不說,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上的挺身而出為巴沙爾的政治命運帶來了轉機。

同年10月22日,巴沙爾「閃電訪問」俄羅斯,這也是他自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的首次出訪。他在一片猜忌聲中強化了與俄關係,大有投桃報李的意味。他感言:感謝俄羅斯政府與人民為敘利亞的統一和獨立挺身而出。

而對於俄羅斯而言,地緣政治是其助力巴沙爾的最重要因素。中東局勢的變化關係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當前,俄羅斯西部面臨北約的戰略擠壓,以及歐洲飛彈防禦系統的威脅,如果中東地區的唯一立足點再被奪走,俄羅斯不僅失去南下印度洋的通道,未來還很可能被美國戰略合圍。除此之外,普京還可以通過「反恐」策略促使美歐減輕對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壓力。

無論如何,在這個賭桌上,巴沙爾贏了。

一場難分勝負的戰爭

如今,敘政府已經將阿勒頗、霍姆斯、哈馬、大馬士革和拉塔基亞這敘利亞五大主要城市控制在手中。作為敘總統,巴沙爾最艱難的時刻已經挺過去了,然而,敘利亞內戰卻遠遠沒有結束。

敘利亞內戰即將進入第6個年頭,擁有4000年文明史的敘利亞已淪為大國博弈的「墳場」,受多年戰亂所累,敘利亞的人道主義危機異常嚴峻。曾經的敘利亞人以熱情好客著稱,大馬士革南郊的耶爾穆克難民營曾生活著100多萬巴勒斯坦人;黎巴嫩爆發內戰時,敘利亞也曾接納過大量的黎巴嫩人。而現在,敘利亞成了全球最大的難民輸出國,放眼望去,剩下的唯有斷壁殘垣和生死別離。

巴沙爾近日在接受俄羅斯媒體訪問時感慨:「戰爭輸或贏不是最重要的,最終是奪回還是失去你的祖國,這是敘利亞的存亡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你無暇顧及自己的痛苦,你能做的只有戰鬥,只有抵抗。」

如今,大國博弈仍在繼續,戰鬥遠遠沒有結束,敘利亞人只能拼死去換回昔日的民族尊嚴和國家前途。當敘利亞人付出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重代價後,這場戰爭對他們來說,卻難言勝利。

(作者:薛筆犁 雷曼譽 慄一星)

相關焦點

  • 小國的悲哀:敘利亞的無奈選擇,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而更多的國家——諸如敘利亞——還長期陷於戰亂之中,乃至只能眼看著自己的領土被瓜分、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而無能為力。 但在敘利亞、利比亞和葉門,內戰直到今天都未曾平息,大量平民流離失所、淪為難民,而他們的國家甚至還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戰場。
  • 看世界丨多方博弈不斷,2019年中東局勢分析
    回顧2019年中東局勢,多方博弈不斷,亂局依舊。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劍拔弩張的美國和伊朗險些引爆一場戰爭。此外,伊核協議遭遇嚴峻考驗,敘利亞、葉門內戰持續,美國偏袒以色列施壓巴勒斯坦又出新招,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雖實體覆滅但反恐鬥爭仍任重道遠,「阿拉伯之春」在一些國家餘波未了。
  • 敘利亞黑市女子明碼標價,戰爭遠比想像的殘酷
    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中國這個太平的國家,放眼世界,充斥著太多暴力血腥、犯罪、恐怖主義、以及人口交易。如果有一天你進入敘利亞的黑市中,你會發現敘利亞的少女就像是物品一樣,可以任意買賣。她們沒有絲毫尊嚴,看不到任何希望,她們只是一件商品而已,只要你能夠支付得起足夠的價格,你就可以把他們當成一件物品牽走。
  • 敘利亞戰局的背後:是俄土雙方的博弈,以及土耳其的一個大國夢想
    據來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6月9日電 俄羅斯駐敘利亞衝突各方調解中心負責人亞歷山大謝爾比茨基海軍少將6月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徵服陣線」恐怖組織試圖奪取伊德利卜南部的坦扎拉鎮並突破了敘利亞軍隊的防線,但這一攻擊被擊退。
  • 敘利亞女人明碼標價被賣,9年內戰何時結束
    自從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爆發後,敘利亞阿薩德政府便和多股反對派力量於2011年展開了內戰,時間長達9年,至今仍未結束。隨著戰火的不斷肆虐,敘利亞國內早已民不聊生,一片狼藉。但即便是這樣,隱藏在該國背後的多股勢力,似乎仍然沒有放棄這個充滿硝煙的地方。
  • 敘利亞五年危機:警鐘為誰而鳴
    新華社大馬士革3月15日電(國際觀察)敘利亞五年危機:警鐘為誰而鳴  新華社記者車宏亮 楊臻  敘利亞危機已持續五年,曠日持久的戰亂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同時對敘周邊乃至更廣泛地區也產生深刻影響。
  • 敘利亞黑市上,年輕女子被明碼標價,全場最低僅需69元
    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國家處於混亂,人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如敘利亞。據媒體報導,敘利亞現在仍然戰火紛飛,很多居民都不吃飽肚子,僅能靠祈禱麻痺自己,虛度時日!敘利亞黑市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盛況」,主要還是國內常年內戰造成的,如果內戰停止,國內人民的生活狀況必定能得到極大地改善!沒有人希望自己被明碼標價的在黑市場販賣,但是,她們為了家人能夠生存下去,不得不忍辱負重,「自願」淪為他人手中的玩物!
  • 敘利亞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其他國家要去「欺負」敘利亞?
    至於其他國家插手敘利亞的原因,也是基於利益,俄羅斯伊朗希望維持巴沙爾政權,阿拉伯國家、美國、歐盟自然希望推翻巴沙爾,扶持傀儡政權,所以敘利亞這片土地,就是大國的博弈場,苦就苦了那些平民百姓。敘利亞內亂原因2:國內民不聊生其實獨裁倒也不是什麼問題,畢竟繼承統治地位的阿拉伯國家也有很多,關鍵是國民生活水平極低。為了維持地區穩定,敘利亞始終不願削減軍費,導致國內出現財政危機,後來通過印鈔票的方法,雖然解掉了燃眉之急,但此舉無疑是飲鴆止渴。
  • 敘利亞:是因為什麼原因?讓這個國度陷入到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
    敘利亞爆發內戰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利益的分配,敘利亞和其它中東國家一樣,也是由什葉派和遜尼派長期控制這國家主權,其中政府是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派掌權。敘利亞人口構成是這樣i的。再加上美國一直想控制中東的石油,敘利亞的石油儲量也是客觀的,因此美國政府才會和敘利亞的反對派,以及遜尼派武裝合作,助力這些人馬。事成之後,反對派上臺,而美國則獲取石油等資源。
  • WIKI 敘利亞內戰五年 黨派紛爭絲毫未減
    地理位置首先,翻開地理課本P26頁,敘利亞全稱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英文全稱The Syrian Arab Republic(不要羨慕姐英語好,谷哥一下你也知道),剩下兩百字介紹姐看完之後,頭一次覺得中文原來也可以寫的讓人這麼生無可戀。所以能用圖解決的問題姐決定不費吐沫,上圖:
  • 南海危機背後的激烈博弈(深度好文)
    來源:大國那些事兒南海危機,表面是雙方軍事上的耀武揚威,其實只不過是美國導演的一場貨幣戰爭而已,所謂的南海仲裁也只是一場表面鬧劇
  • 敘利亞現在有多慘呢?
    最典型就是敘利亞,敘利亞這個本來穩定繁榮的國家,歷經9年的內戰,現在有多悽慘呢?你可能想不到。從2011年開始,敘利亞陷入內戰之中,整個國家在西方博弈和接連的打擊中,成為一片廢墟。而現在國家雖然勉強保住了,阿薩德家族政權雖然保住了,但是實際上敘利亞那是非常悽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國家倒退幾十年。
  • 十年敘利亞內戰,哪些國家參與,哪些軍事力量存在
    文|鐵血君 敘利亞戰爭,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組織、伊斯蘭國之間的衝突,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事件。
  • 谷歌推出「算命網站」 促更多人認識敘利亞危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今日印度》11月19日報導,谷歌新推出了一個「算命網站」,旨在擴大人們對敘利亞難民危機的意識。據報導,當人們進入這個「算命網站」並點擊「預測我的未來」時,會看到它會彈出另一個網頁,上面寫著「我們當然沒辦法預測你的未來!但是有6000萬難民每天都在問自己他們是不是還會有未來。
  • 伊拉克什葉派稱敘利亞境內存在比「基地」更危險的組織
    人民網10月16日電 (安國章) 伊拉克什葉派政黨強調,敘利亞危機發展令人擔憂,因為其境內有比「基地」更危險和血腥的組織,而這也是敘反對派難統一的主要原因。 約旦《憲章報》今天報導說,持續一年多的敘利亞危機,使它的鄰國伊拉克極為不安,原因是敘境內出現了一個比拉登創建的「基地」更恐怖的組織。
  • 15年之內死傷數十萬人 「中東明珠」黎巴嫩 為何會爆發血腥內戰?
    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戰敗,不得不放棄除土耳其之外的大片領土,其中就包括阿拉伯地區。英、法兩國秘密籤訂了瓜分阿拉伯地區的《賽克斯-皮科協定》,英國控制了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而法國則成為敘利亞和黎巴嫩的統治者。黎巴嫩境內多為基督教徒,敘利亞境內絕大部分是穆斯林。二戰全面爆發後,法國在一個月之內被德國擊敗,並宣布投降。1943年,黎巴嫩獨立建國,成立共和國。建國時黎巴嫩全國有130萬人,其中基督徒佔60%,穆斯林佔40%,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和什葉派各佔一半。
  • 十年內戰造成近50萬寡婦;敘利亞內戰的傷痛,我們感同身受
    文/行走斯圖卡敘利亞內戰從2011延續至今,已經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男性。在這個人口不足2000萬的國家,竟然有將近50萬寡婦,足以看出這場戰爭對這個國家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前幾天,網上一篇關於敘利亞婦女生活狀況的文章,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在這個國家,由於常年戰亂,精壯年男子數量大幅度減少,敘利亞政府軍、庫德武裝都大量徵召女人上前線,不少女兵在戰爭中傷亡,但是更大的悲劇在於: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一些曾經在這個國家消息的醜惡現象再度沉渣泛起,包括一夫多妻制,人口販賣等等,這些受害者中,有相當一部分還都是花季少女。
  • 一文看懂:美國為什麼要打敘利亞
    從外因上講是2008年金融危機和2009年歐債危機在全球的蔓延,從內因上講是這些國家各自均面臨經濟結構脆弱、軍政府獨裁、世俗派與宗教力量撕裂社會、以及高生育率帶來的人口爆炸等問題。(引自知乎網友@小屋住不下) 比如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等國就發生動亂。突尼西亞和埃及挺住了,利比亞的獨裁者卡扎菲就被幹掉了,國家四分五裂至今。
  • 英國安置「當代英雄」敘利亞「白頭盔」,俄羅斯:恐怖分子回家了
    因為拒絕以德國為首的歐盟攤牌難民而脫歐的英國,卻以「當代英雄」的崇高禮遇,將被俄羅斯、敘利亞政府定性為恐怖分子的敘利亞「白頭盔」(全稱為敘利亞民防組織)迎接到日已落帝國,給他們國籍、房子、工作、金錢與榮譽,這是在敘利亞恐怖組織控制區與恐怖分子聯袂幹盡壞事,給敘利亞、
  • 細數日本長崎避免被原子彈襲擊的三次機會,背後全是大國博弈
    編輯:李小白 原子彈,一個既可以毀滅敵人,也可以毀滅人類自身的可怕武器,他的問世是人類的福音,因為正是有了他,大國之間總能保持克制,我們迎來了難得的相對和平時代。但同時它的存在也是人類的隱患,因為他足以把人類從地球上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