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在首屆地質力學沙龍上倡議 發展地質力學落實科技自立自強

2020-12-24 巖土在線

12月10日,首屆地質力學沙龍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力學研究所召開。來自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中國地質科學院、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的近30位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員,就「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繼承李四光學術思想、發展地質力學學科、落實「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進行了交流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津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強調了「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地質科學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地質界也要進一步提振創新自信、釋放創新活力。他說,李四光是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一面旗幟,我們要繼承李四光學術思想,發展中國人自己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將「李四光精神」作為一種具有地質特色的科學文化,來指導地質科學的不斷創新,推動地球科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地質力學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力學所將設置地質力學基礎理論研究室、籌備地質力學研討會、籌辦地質力學培訓班,加強活動構造、地應力、古地磁等方面研究,以及地應力與活動構造野外觀測站建設,著力推動相關學科的發展與實踐、培育專業隊伍。

與會者認為,發展李四光先生倡導的地質力學和地球系統科學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建議相關研究院所和大專院校能重視、推動地質力學及地球系統科學理論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並在地震預測預報、地熱能源開發、礦產資源勘查、區域複合地質構造體系研究、工程安全性評價等方面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持。

相關焦點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李建華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李建華 2020-12-23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今召開 2020-12-26 2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沙龍預告丨中華土壤之光:侯光炯院士在北碚的歲月
    在這片熱土上,他潛心研究、躬耕育人,興業報國,為後一代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助推「百館之城」的建設,北碚區特別開展「百館之聲」文化沙龍活動活動,每期邀請一位大咖專家,為你講述你不知道的北碚故事。這一期我們走進侯光炯院士在北碚的歲月。
  • 「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
    【摘要】10月17日,「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一周年宣傳活動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龜蒙園區隆重舉行。活動期間,聯合發布了「沂蒙山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揭牌成立了「金剛石成礦機理與探測」院士工作站,隆重舉行了「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開幕儀式。
  • 日照海洋地質院士工作站院士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舉行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李乃勝,中國海洋大學、泰山學者李廣雪教授以及院士專家團隊成員,日照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鄭德慶,局黨委常委、副局長趙廣金,日照市政府副秘書長錢建德,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仲強出席聘任儀式。鄭德慶、趙廣金分别致辭,向李乃勝院士及專家團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
  • 陳宇學: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科技強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11日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得到了大幅提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 以科技自立自強夯實發展大局
    至此,時速160公裡至350公裡的復興號系列動車組全部投用,標誌著中國鐵路科技創新邁出重要步伐,中國高鐵技術將持續領跑世界。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將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只要秉持科學精神、把握科學規律、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就一定能夠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
  • 河北省首屆中西醫結合發展大會在石家莊召開
    10月30-31日,首屆河北省中西醫結合發展大會在石家莊市召開。河北省科協常務副主席李宗民、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段雲波出席開幕式並講話。中國工程院吳以嶺院士,河北醫科大學李恩教授,會長李佃貴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姚希賢教授等專家學者及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全體理事、各專業委員會委員、部分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單位、會員等2000多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西醫發展大計。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為支持科技保險發展壯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倡議國家有關部門在承保科技保險稅收優惠上給予更多便利和支持,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導的「政府+科技行業+保險行業業」的科技保險承保模式;倡議監管部門給予科技保險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給予科技保險專門人才培養機制,引導保險企業進行科技保險創新;倡議保險企業發揮創新職能,將創新融入承保、核保、理賠、核賠過程中,將創新基因融入到產品開發、設計、驗證、銷售等各個環節
  • 堅定科技自立自強 邁出高質量發展鏗鏘步伐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發展道路上各種風險與挑戰更為嚴峻複雜,只有堅定科技自立自強,才能突破我國「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瓶頸,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實現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目標。
  • 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並不是閉門造車
    劉玉書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在10月29日公布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辦
    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暨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12日在深圳舉辦,20多位院士專家、50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單位齊聚南方科技大學(下稱「南科大」),共商前沿交叉學科發展。  本次論壇由南科大和北京大學聯合發起。
  • 海智專家張祥成院士應邀訪問省科協
    海智專家張祥成院士應邀訪問省科協 2020-12-21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大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5市聯動,院士開講,共促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5市在韶關齊聚,院士、國務院參事等8位重量級專家參與,雲論壇雲展銷線上線下聯動,廣東廣電網絡、南方+、南方農村報抖音、微贊、韶關廣播電視臺等6大媒體平臺同步直播,目前累計觀看人數超400萬…………11月28日下午,一場充滿「農業科技範」的雲論壇——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韶關)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雲論壇與首屆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堅持原創引領 服務國家發展 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
    教育部科技司  「十三五」期間,高校科技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全力提升新時代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科技創新如何「頂天」和「立地」?院士專家探討橋梁與建築前沿熱點
    12月19日上午,第一屆土木工程湖湘論壇在長沙拉開帷幕,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橋梁與建築結構方面的9位院士、400多位土木工程領域內的專家學者齊聚星城,共同交流探討橋梁與建築結構綠色化與智能化領域的前沿熱點。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聶建國教授,湖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左清,長沙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曹一家先後致辭。
  • 專家:十九屆五中全會提「科技自立自強」並非閉門造車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副部長田傑棠23日在北京表示,此處的自立自強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在開放條件下進行。
  • 院士專家雲集!大灣區科技大會深圳開幕
    18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福田區政府主辦的「共融全球智慧·驅動灣區發展」大灣區科技大會(GBAS)在深圳開幕。大會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2020)》,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部有關創新產業的專題藍皮書,全書通過對人工智慧產業收集大量數據和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做出全景式解讀和縱深化研究。大會還邀請到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在內的多位院士專家學者、產業領袖,通過院士主題報告、產業高峰對話、灣區前瞻對話等進行智慧碰撞。  這次大會為期兩天。
  • 不同學段校長代表、健康教育專家代表共同發出校園抗艾防艾倡議
    為落實《校園抗艾防艾行動工作方案》,近日全國大學校長、中學校長和健康教育專家代表在全國中小學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儀式上共同發布《校園抗艾防艾倡議書》,倡議校長做好師生健康的領航者和守護者,師生爭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爭做抗艾防艾知識的傳播者、爭做抗艾防艾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