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列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發展道路上各種風險與挑戰更為嚴峻複雜,只有堅定科技自立自強,才能突破我國「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瓶頸,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實現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目標。
堅定科技自立自強
才能贏得科技發展主動權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要想在科技發展中搶佔先機,必須堅定科技自立自強。科技發展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只有自立自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實現創新突破。回溯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打破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黨中央作出了研製「兩彈一星」、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重大決策,終於成功爆炸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使得我們核工業與飛彈水平一直穩固保持世界先進水平。在基礎科學研究上,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而且在這一研究領域始終居於前列。當代中國,正是有了無數科學家淡泊名利,默默奉獻,才有了載人航天工程、深海探測、射電望遠鏡、量子通信、大飛機等一批突破性成果的湧現,標誌著中國在一些「高、精、尖」科技前沿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由此可見,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只有堅定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從荊棘中拓荒;只有推動科技創新,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贏得科技發展的自主地位,在當前科技飛速發展之路上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角色轉換,打破國外的科技壟斷與科技霸權,牢牢掌握科技發展主動權。
堅定科技自立自強
才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自立自強永遠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個體安身立命最堅實的依靠和屏障。過去,我們通過引進國外成熟技術,奮起後發趕超,使中國以最短的時間告別短缺經濟,走完了資本主義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但是,簡單重複走別人的路,永遠只能跟在別人的後面仰人鼻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嚴峻的現實一再警醒著我們,一般的技術可以引進,但是「現代化」是買不來的。核心的科技成果、「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只有靠自立自強。敢打敢拼,勇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化前進路上的「絆腳石」為奮進者的「鋪路石」,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贏得先機,才有信心、有能力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
堅定科技自立自強
邁出高質量發展鏗鏘步伐
當前,我國科技領域依然存在很多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科技視野格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體制機制等方面仍有諸多不足,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必須堅定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努力與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改革同頻共振,邁出高質量發展鏗鏘步伐。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有自信有骨氣的民族,自力更生是我們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立自強是亙古不變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強大基因。要堅定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基礎研究,下好「先手棋」,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夯實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環節花大力氣、下苦功夫,發揚鬥爭精神,艱苦奮鬥,協力攻關,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創造更多的競爭優勢;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體制機制樊籬,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作者系湖南城市學院高校師德教育研究基地主任。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逆全球化」背景下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研究》【編號:18BKS02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