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強聯: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2020-12-27 澎湃新聞

新強聯: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2020-08-12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7月13日,位於洛新產業集聚區的新強聯迴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我縣首家上市公司。經過十五年不斷地研發突破,該公司從辦廠之初只有一臺工具機發展成為資產總額十多億元的行業新銳。

洛陽新強聯迴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是集大型迴轉支承、風電軸承、盾構機關鍵零部件等產品研發、製造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新產品研發為手段,全方位推進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經過十五年不斷地研發突破,該公司從辦廠之初只有一臺工具機發展成為資產總額十多億元的行業新銳,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名「新兵」。

該公司技術總監郝文路表示,公司之所以能夠成功上市,不僅在於企業自身綜合實力較強,更得益於縣委縣政府對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和培育。為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縣政府還出臺了《資本市場發展專項獎補辦法》,鼓勵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在不同的時間節點都有相對應的金額獎勵。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助推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新強聯迴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深知,企業發展不能一味地坐等政府扶持,技術創新才是企業發展的最核心競爭力,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助推企業爬坡過坎,實現自我發展。

據了解,過去,海上風發主軸軸承全部依賴進口,而國外也只有羅特艾德和FAG兩家世界知名企業生產,這成為我國快速發展海上風電的瓶頸,但洛陽新強聯迴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7年就預測到風電發展的趨勢,並毅然決定研製國際一流水平的海上風力發電機主軸軸承替代進口。

說幹就幹,經過前期的研討準備,企業便開始了研製工作。

郝文路說:「當時,國內的雙列圓錐滾子軋機軸承產品精度低、可靠性差、壽命短、成本還高。經過不斷地研發實驗,我們最終製造出中頻淬火無軟帶雙列圓錐滾子軸承,滿足不同承載能力要求,提高了軸承的承載能力和使用壽命,並成功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

近年來,該企業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發展,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建立了河南省迴轉支承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大功率海上風電主軸軸承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共獲得79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0項,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由該企業研發的「2兆瓦永磁直驅式風力發電機主軸軸承」等四項成果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公司自主承擔的盾構機系列主軸承研製和應用項目獲得中國機械工業學會二等獎,並相繼被授予「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功率海上風電主軸軸承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稱號。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創造出有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使企業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快車道。

據悉,該公司科技園項目預計2021年年底完工,屆時,預計產值15億元,稅收1.2億元。未來,新強聯將依託科技創新,加大科研投入,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開發海上大功率風力發電機機主軸軸承,建設精密恆溫主軸軸承生產線和裝配線,使公司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面對未來,洛陽新強聯迴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步履鏗鏘、滿懷信心。

記者:杜 佳 鄧 甫 於 坤

編輯:侯 彬

你喜歡

原標題:《新強聯: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技創新成天橋發展「新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國家發展戰略的落地需要實幹的精神、務實的作風。近年來,在天橋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天橋區科技局通過抓班子、強隊伍,聚焦實施天橋發展「1339」戰略,將科技創新扶持政策第一時間送到企業,深入科研院所和企業,現場解疑答惑……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引領下,天橋科創中心建設突飛猛進,不斷實現新跨越。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歷經十四屆,累計評出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超1900個;20多家科技領軍人才
  • 點燃創新「主引擎」 打造發展「實力派」
    「十三五」期間,箇舊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作用,全面落實「十三五」創新發展規劃綱要,全力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構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提升創新能力,夯實企業主體地位,加強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區域合作,打牢創新基礎,不斷推動全市企業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支撐引領全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持續轉化。
  • 大良:科技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良街道積極貫徹落實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取得哪些成效?10月16日上午,「灣區智聚 未來新城——2020年大良街道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給出了答案。
  • 深圳:提升科技創新優勢 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設一批一流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機構,努力培育創新創業創造新活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重要增長引擎,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愈發明顯。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於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去年8月,在《意見》正式發布一周年之際,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市發展改革委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
  • 句容邊城鎮:點燃科技強引擎 強化人才硬支撐
    中國江蘇網12月31日鎮江訊(潘謙元 郭方恆)今年以來,在邊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的推動作用下,科技對企業、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和帶動力不斷增強,高端人才加快集聚,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持續放大「以產引才、以才促產」倍增效應,企業創新能力和人才素質得到全面提升。載體建設有序推進。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競爭和不斷湧現的創新趨勢,蘇州工業園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強化創新策源、拔高產業地標、完善要素保障,驅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  創新策源「再升級」 夯實基礎研究「支撐力」  科技創新全鏈條中,基礎研究是源頭和基石。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在於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研究亟待加強。
  • 【話匣子】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流程製造科技創新...
    在人工智慧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引擎的當下,如何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對流程製造的「賦能」效應,推動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今天,由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上,20多名院士及多位專家圍繞「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這一主題,就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趨勢預判、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
  • 培育中日韓創新生態 打造科技引領新引擎 2020中日韓創新季在青島...
    中日韓創新季以「培育中日韓創新生態、打造科技引領新引擎」為主題,設置了創新季開幕式、高峰論壇、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企業項目路演以及技術對接會等主題板塊,以平臺思維探索產業革新與進階,打造了一場集科技企業、產業龍頭、科研院所、科技園區、創投機構、金融服務機構等創新要素聚集的科技創新盛宴,推動中日韓各方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化合作。
  • 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走筆
    這是「十三五」期間,益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近年來,益陽市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躋身創新型城市、建成科技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 金融科技創新已然成為壹壹金服第一發展引擎
    金融科技創新已然成為壹壹金服第一發展引擎 文/Lisa2017-10-23 15:43:55來源:womeng--人物頻道 官方數據顯示,成立3年來,壹壹金服攜手各類合作機構及壹壹金服平臺的出借人,已累積服務數千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支持了20餘萬人就業、創業和展業。
  • 讓科技創新成為央企高質量發展的「綠色通道」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讓科技星火點燃鄉村振興燎原之勢
    12月2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專家介紹了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關情況。 科技扶貧是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科技系統累計在貧困地區建成1290個創新創業平臺,建立7.7萬個科技幫扶結對,選派28.98萬名科技特派員,投入200多億元資金,實施3.76萬項各級各類科技項目,推廣應用5萬餘項先進實用技術、新品種。
  •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十三五」時期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落實創新發展理念 推動科技強國建設——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十三五」時期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 全國人大代表杜小剛:畫好湖灣創新藍圖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蘇網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江蘇省委也作出了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全國人大代表 杜小剛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無錫市委副書記、市長 杜小剛: 無錫一直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將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做好這方面的具體工作:第一是要畫好湖灣創新的藍圖。
  • 以科技創新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劉光躍赴衡山科學城調研
    他強調,科學城定位好、發展好,工業文化氛圍濃厚,要繼續發揚工業強市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培育孵化行業領軍企業,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劉光躍先後深入衡陽工業博物館、北航衡陽產學研中心和相關科技型企業,了解衡陽工業文化、工業基礎情況,考察園區創新發展、產業升級、企業生產發展情況以及與高校產學研合作情況。
  • 「項目引擎」轟鳴,高質量發展提速
    翻開「項目清單」,不難看出,這些項目盡顯「位於產業鏈高端」「投資規模大」「推動轉型發展邁上新臺階」等特點。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都要落到一個個高質量項目上。」張家港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楊舍鎮黨委書記盧懂平表示,開發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越是在外部環境錯綜複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特殊時期,越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以高質量項目蓄積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而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多做貢獻。 抓項目,就是穩增長,就是謀未來。這一點,張家港經開區號得準、幹得實。
  • 數字經濟逐漸成為長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數字經濟逐漸成為長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0-12-27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引擎,在創新驅動下轟鳴——來自「中國科技第一展」的前沿觀察...
    在有著「中國科技第一展」之稱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上,從源頭創新的技術突破「重器」,到5G、AI不斷拓寬的應用場景,再到日漸密切的全球合作創新,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亮相,引領技術與行業風向。創新持續點燃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新的智慧未來正朝我們走來。
  • 創新引領 處士生輝 麗水人才科技融合發展工作綜述
    市委、市政府尤其重視推動人才與科技融合發展,大力實施「人才強市」「科技興市」,以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科技政策,持續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凝聚人才科技力量,構建人才推動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良好格局。融合,體制機制先行;融合,政策創新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