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給我一對翅膀,他們給我一個方向,他們說那就是幸福,於是我滿懷希望,我朝那裡甜蜜地飛翔,然後看到了真相,那裡沒有幸福,只有一堵大牆 ·飛來 飛去,飛來飛去,滿懷希望,我象一隻小鳥 . ---- 選自鮑家街43號《小鳥》
這幾天各種娛樂圈的八卦新聞襲來,大家應該吃夠了瓜吧?巧的是汪峰前不久剛剛宣布很快要發行新歌,還沒有更多消息出來,風頭就全被「孩子們」搶去了。在搖滾圈半壁江山的新歌出來之前,我又翻出了汪峰的出道作品來回顧——《鮑家街43號》。
在吃瓜群眾們看來,每次娛樂圈一有風吹草動,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當事人,而是被迫「躺槍」的汪峰,人們總會替汪峰做出《我真的需要》上頭條的發聲。「幫汪峰上頭條」,這句好幾年都沒過氣的流行語,也著實見證了娛樂圈一撥又一撥的「悲歡離合」,多少曾經的頂流idol,最終還沒一句和汪峰有關的玩笑話紅得久,什麼叫「搖滾圈半壁江山」啊(戰術後仰)。毫無疑問,汪峰絕對是最成功的「搖滾出圈」案例。然而「出圈」這兩個字,也幾乎伴隨了汪峰前半生的音樂軌跡。
汪峰最早參與的樂隊,就是去年在《樂隊的夏天》重回觀眾視野的「鮑家街43號」。如果你知道他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你也就知道了他們大部分成員的身份——「鮑家街43號」是中央音樂學院的門牌號,而汪峰、龍隆、杜詠,都是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科班生。按理說,大部分學院派出身的音樂工作者,最好的歸宿都是進入專業樂團或留校任教潛心搞學術,而汪峰他們卻選擇了一條在家人和老師眼中「離經叛道」的路,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如果不是他們當初從「古典音樂家」,出圈跑到搖滾圈裡發展,我們也就不會在《樂隊的夏天》上看著他們熱淚盈眶。「逃離」了高雅音樂、廟堂文化的汪峰,更側重於寫一些貼近現實的東西,比如那首《李建國》。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背後確實無數人的生活現狀,除了安穩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生無所求。當年還有些癖裡癖氣的汪峰調侃著「李建國們」,如今卻再也回不到「李建國」的狀態了。
很多人說汪峰變了,鮑家街43號與個人發展,兩個時期的作品完全不同。愚以為這個問題也要分兩方面來看待,有的東西的確變了,但有些是一直沒變的。個人發展之後的汪峰,在編曲和旋律上,的確越來越接地氣,也就是流行搖滾;鮑家街43號的主要風格,還是偏向布魯斯多點,而且學院派出身的那種精緻味兒也更十足。至於不變的東西,就是汪峰依然在寫生命、寫理想,只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如果你仔細聽,會發現汪峰後來的很多作品都能從鮑家街43號時代找到影子。從交響樂團退出搞搖滾,汪峰離開了本來的「鮑家街43號」圈子;退出鮑家街43號樂隊,則是汪峰音樂生涯的第二次「出圈」,由搖滾樂隊主唱,到現象級歌手的轉變。坊間也有很多關於汪峰離隊的傳聞,大致的說法是華納只願意和汪峰一個人籤約,一來節省成本,專心打造汪峰一個人;二來鮑家街43號的歌,本來也都是汪峰主唱的。在更大的平臺與多年的隊友之間,汪峰選擇了前者。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鮑家街43號最終是以「和平分手」結束,汪峰大紅大紫、功成名就,其他成員也依舊在做音樂:龍隆已經是搖滾圈內首屈一指的製作人、單曉帆參與過竇唯組建的「譯」樂隊、王磊和他的夫人組成了「磊落」組合……去年十月有幸在上海認識了王磊老師,還特別給我的鮑家街43號專輯磁帶籤了名。大家有興趣可以猜猜王磊老師最喜歡鮑家街43號時期的哪首作品?
關於鮑家街43號的成員,也可以分兩部分來講。一部分是在專輯裡留下名字的隊員,一部分是短期加入的隊員。鮑家街43號和黑豹正好相反,主唱很穩定,但是有些其他職位,卻先後有好幾任樂手參與。鮑家街43號初代的貝斯手叫李斌、鼓手叫劉剛。這二位沒能等到鮑家街43號發行專輯就退出了,不過後來還是在專輯裡留下了名字。也正是他們退出,才有了單曉帆和王磊的加入。單曉帆只參與了第一張專輯的錄製,第二張專輯的鼓手就換成了西北鼓王趙牧陽,鮑家街43號的「正史」,也止步於第二張專輯。儘管後來汪峰的《花火》專輯,還是在封面上標註了「汪峰與鮑家街」,但那時樂隊的陣容已然大換血,除了汪峰之外都換人了。汪峰是主要的創作者不假,但樂隊音樂更講求的還是成員的集思廣益、樂器間的配合。鮑家街43號和汪峰個人的作品,都是汪峰寫的,為什麼聽起來不同?我想懂音樂的朋友自然理解其中的玄機。《點亮火焰》是我認為專輯裡最精彩的一首作品,近7分鐘的編配可以說給足了每一個成員展示的機會。汪峰隨性的吟唱、龍隆的吉他solo,都是濃濃的布魯斯味兒。如果單獨看歌詞,你會覺得和汪峰後來的作品沒有太大區別,這也就是我上面提到汪峰單飛後「不變」的地方。我更傾向於這首歌龍隆創作的部分更多,作曲也署了龍隆的名字。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錄音鼓手,是上一任鼓手劉剛。
《我希望》裡面那句「信仰永遠在空中飄揚」,也真的預言了後來的《信仰在空中飄揚》。當時為房租發愁的「李建國」,現在有了二十四小時熱水的家,只可惜再也無法重現當年的鮑家街43號了。
《晚安,北京》是他們上「樂夏」的作品,也應該是廣大讀者最熟悉的鮑家街43號的歌。這首歌也是汪峰、以及鮑家街43號第一首正式發表的作品,在收錄進專輯以前,曾入選《搖滾北京3》合輯,這張沒有中國火系列知名度大,但是汪峰和謝天笑的第一首發表作品,都就在了這裡,一個半壁江山、一個搖滾教父。有趣的是,鮑家街43號的貝斯手王磊老師,現在在給謝天笑伴奏。聽完《晚安,北京》,再去聽《北京北京》,你會發現汪峰有些骨子裡的東西確實沒有變。總而言之,如果你想聽到許多年前那個春天裡的汪峰,就去聽《鮑家街43號》。這張專輯還有一個點睛之筆,就是宋曉輝老師設計的封面,很恰當地把國產壓路機的聲音凝結在了畫面裡。好了,今天就講到這兒,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