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伊斯是作家群中的箭豬

2021-02-07 新經典

1943年1月13日,愛爾蘭作家、詩人詹姆斯·喬伊斯病逝。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及意識流思想對世界文壇影響巨大。長篇小說《尤利西斯》以時間為序,描述了男主人公布魯姆於1904年6月16日這一天在都柏林的生活經歷。喬伊斯通過描述一天內發生的單一事件向人們展示了一幅人類社會的縮影,人世的悲與喜、英雄與懦夫的共存以及宏偉與沉悶的同現。理察·艾爾曼在《喬伊斯傳》中說:「很少作家在被人公認為天才之後,還會像喬伊斯這樣不斷受人的埋怨和責備。在他的愛爾蘭同胞們眼中,他至今仍然是一個誨淫作家,很可能還是個瘋子」。

 

詹姆斯·喬伊斯(1882.2.2—1943.1.13)

Joyce in Zurich, c.1918


文 / 理察·艾爾曼

選自《喬伊斯傳》 新經典出品



一個藝術家的生活,尤其是喬伊斯,是和其他人不同的,因為他在經歷生活中各種事件的同時,已經在把那些事件變成藝術的原料。他不是聽任接踵而來的日子又接踵而去,一個一個都落入模糊不清的記憶之中,而是採取主動,反過去對影響了他的經歷加以改造。他一身二任,既是被俘者,又是解救者。改造自己的經歷的過程,轉而變成了他的生活的一部分,成了和起床、睡覺一樣反覆出現的生活內容。傳記作者必須每時每刻衡量藝術家這種同時兼顧雙重過程的活動。

 

個別的短暫時刻往往是無足輕重的,但是它們也和重要的時刻一樣存在,一樣積累起來。一些細微末節,一旦出現多了,也會形成氣候;特點會重複出現,似乎並不是自行積累,而是由一種內在的活力引發出來的,在這股活力之中,藝術家的特質和人的性格是互為制約的。喬伊斯本來就使人油然起敬,敬重的心情和日益增長的喜愛心情就合而為一了。

 

他喜歡自嘲,有些人不明就裡,有時也跟著說,這是可以諒解的。很少作家在被人公認為天才之後,還會像喬伊斯這樣不斷受人的埋怨和責備。在他的愛爾蘭同胞們眼中,他至今仍然是一個誨淫作家,很可能還是個瘋子;他們是最後一個解除《尤利西斯》禁令的國家。在英國人眼中,他是個怪人,是個「愛爾蘭派」,而這一個所謂的派,根據最近七十年來愛爾蘭人寫的各種文學作品看來,實在是「英國化」到了危險的程度。美國人對他是非常熱情的(雖然他對他們這個國家感到難以忍受),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創新者,偉大的城市作家,不過也許心腸太硬了一點。法國人呢,儘管喬伊斯在他們中間生活了二十年,他們還嫌他缺少一點高雅的理性主義,不能算是無可爭議的地道文人。由於有諸如此類的不同意見,所以喬伊斯雖然大名鼎鼎,卻常會挨打,比顯然不如他的作家遭受抨擊的機會多得多。儘管喬伊斯的名字已經和現代散文難解難分,正如艾略特的名字和現代詩歌,畢卡索的名字和現代美術一樣,然而將來的輿論還有可能出現轉折,不喜歡喬伊斯有可能成為明天的風尚,正如不喜歡畢卡索已經在逐漸成為今天的風尚一樣。



首版《尤利西斯》封面



喬伊斯是作家群中的箭豬。他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勉勉強強的主人公——格格不入的青年男子、消極被動的成年人、喝威士忌的老頭子。很不討人喜歡,更難使人愛慕。喬伊斯卻願意這樣。不折不扣的情投意合,實際上是一種幻想。他從人身上剝去了我們通常認為可敬的外表,然後要我們去和他通氣。對於喬伊斯來說,和對蘇格拉底一樣,理解是費周折的,甚至是使人感到屈辱才最好。我們需要爬過我們自己的一些虛妄概念的障礙,才能和他靠攏,然而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他又以他的艱難的文字來考驗我們的領悟能力。他不僅要求我們從內容上,而且從形式上也改弦更張,才能接受他的新觀點。他的主要人物,不是容易接受的人物,他的作品不是容易讀的作品。他並不希望徵服我們,而是希望我們去徵服他。換句話說,不是敞開歡迎,只是虛掩門戶而已。

 

同樣的,想要以志同道合毫無隔閡的姿態去了解他本人,也是不容易的。他對C.G.榮格所作的自我描述是:「品德不高,有奢侈、嗜酒傾向。」而在一位法國院士路易·吉萊希望頌揚他時,他對他說:「不要把我說成一個了不起的人。我僅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人。」他周圍的人,大多是不知名的:有一些是侍者、裁縫、賣水果的、旅店搬運工、看門人、銀行職員等,而這幫人對於喬伊斯的氣質是不可或缺的,正如侯爵們和侯爵夫人們對於普魯斯特一樣。有人說他是在浪費時間,他回答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乏味的人。」這樣一句話,在大多數作家口中不過是表現感情而已,而在喬伊斯卻是真心實意的。

 

足以證實這一點的,是充斥他那些作品中的千千萬萬詞句,大多是他從他那些不足稱道的朋友們口中收集來的。他和尤金·喬拉斯談到《芬尼根後事》的時候說:「這一部書,是我遇見的人、我認識的人寫成的。」7他的同時代人約翰·辛格是透過地板上的窟窿聽人說話,喬伊斯卻是面對面的。他對自己的目標是絕不含糊的,而他對人的平易態度也同樣絕對,絕無高人一等的現象。人們將他看做名流,但是他從不以名流自居。

 


詹姆斯·喬伊斯的蠟像,位於都柏林

 

如果我們將喬伊斯奉為文學界的巨人,他將會使我們失望。沒有將軍們來對他頂禮膜拜,沒有人稱呼他都柏林聖人。他自己就說得很清楚,在世人眼中,他開始是一個壞孩子,到頭是一個老怪物。他身上有許多可以指責的東西:他不在乎錢,在乎酒,其他方面也有不夠尊嚴和不大得體的行為。然而我們有必要提出帕西發爾提過的問題,其實喬伊斯也提過的:「誰是好人?」儘管喬伊斯曾經頗有預言家風度,把傳記作家叫做「傳奇作假」,他卻也提供了一個先例,研究一個人需要先看到他各種各樣的姿態,才能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他酷愛真理,不怕是多麼令人不快,他希望能將這種酷愛傳給讀他書的人和讚賞他的人,能和他們共有。

 

然而,正如他的主要人物的高尚精神逐漸超越了他們那些不光彩的形象,這位執意追求理想的匠人,也逐漸超越了居無定所、債臺高築的局面。喬伊斯雖然歷來保持大方姿態,實際上長期都是處在這種局面。他的作品中蘊藏著一種新型的崇高,並不光耀奪目,而是在深處潛存,只是偶或在表面的言行中露出一點端倪。從他自己的生活中也可以覺察這樣的崇高,不過外面掩蓋著它的儘是弱點。狹隘、古怪、靠不住,而在同時卻又無所不包、不屈不撓、氣勢雄厚,這就是喬伊斯式的崇高。這種風格不是容易欣賞的,但終究是值得欣賞的,正如《芬尼根後事》的風格一樣。

 



《喬伊斯傳》


理察·艾德曼 著

 金隄 / 王振平 / 李漢林 譯


新經典 出品




文章版權歸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 本期編輯:蘭川

相關焦點

  • 故事|箭豬先生的暖暖被
    箭豬先生可有生意頭腦了,他說:「嘿,天氣這麼冷,大家一定想多蓋一些被子,那我就開個被子店吧。」第二天,箭豬先生的被子店就開張了。嘿,才剛開門,兔媽媽就來了。可是兔媽媽看起來很憂心的樣子。箭豬先生說:「你好呀,兔媽媽。你看起來好像不太開心,怎麼了?」「唉,箭豬先生。天氣真冷啊!
  • 箭豬和他的夥伴
    「我是箭豬,因為愚笨,其貌不揚,沒人和我做朋友,可孤獨了。你們能和我玩嗎?」「噢,箭豬呀,我聽媽媽講過,沒想到這麼可怕呀。你只好在旁邊看著了。」小猴子攤開雙手,做個鬼臉。小兔子、小鴨子、小猴子又跳起了皮筋兒。他們又跳又笑,玩得好開心喲。箭豬只好在一邊看著,不能和他們一起玩兒。
  • 箭豬和他的夥伴 | 睡前故事
    又到圖圖媽咪講故事的時間了呢~今天要講的故事叫做《箭豬和他的夥伴》。小兔子、小鴨子、小猴子是好朋友,他們在草地上愉快地跳皮筋兒。這時來了一個全身插箭的動物,看上去他就像在地上滾動的巨大毛慄,走起路來簌簌作響。「你們好,讓我們一起玩吧。」身上插滿箭的動物說。
  • 睡前小故事丨箭豬先生的暖暖被
    *箭豬先生的暖暖被是怎樣的暖暖被呢,它跟其他被子有什麼不同之處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冬天的森林裡,箭豬先生的被子店開張了。  第一天,      兔媽媽一蹦一跳來到櫃檯前,一臉焦急地問:「箭豬先生,天好冷,兔寶寶們昨晚一夜沒睡好,該怎麼辦呢?」  箭豬先生熱情接待道:「兔大姐,你找對地方了。
  • 【有聲繪本】第637期 箭豬先生的暖暖被
    冬天森林裡,箭豬先生的被子店開張了。第一天,兔媽媽一蹦一跳來到櫃檯前。「箭豬先生,天好冷,兔寶寶們昨晚一夜沒睡好,該怎麼辦呢?」兔媽媽一臉焦急地問。「兔大姐,你找對地方了。天冷,蓋我店裡的被被就暖和了。」箭豬先生熱情接待道。
  • "小指頭"艾丹·吉倫將在新片中飾演作家喬伊斯
    "小指頭"艾丹·吉倫將在新片中飾演作家喬伊斯 時間:2017.08.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顧影 分享到:
  • 喬伊斯原聲朗讀《尤利西斯》
    喬伊斯寫《尤利西斯》時,愛爾蘭還是英國的一個自治邦。  喬伊斯和易卜生都出身富有,家道中落;都是先篤信宗教,後來叛了教。有些人認為《尤利西斯》中有易卜生的影子。我在讀第十五章時,就常聯想起《培爾·金特》中的妖宮那一幕。  一九〇〇年喬伊斯還在讀書時,就在英國文學雜誌《半月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易卜生的《當我們死而復醒時》(1899)的評論:《易卜生的新戲劇》。
  • 喬伊斯《阿拉比》的文本分析|宮敏捷
    在喬伊斯的分身幻術中逐漸頓悟文|宮敏捷 印象中,喬伊斯一生都是在貧困中度過的。作為故事中那個孩子,這是喬伊斯第三次把自己寫入公開發表的作品,並且用他的父母,作為姑母、姑父的原型。阿拉比是阿拉伯的古名,小說中,指的是一個以「阿拉比」命名、布置成阿拉伯集市式樣的百貨商場。1894年的都柏林,這家商場實際存在過,小說以此命名,還因為它負載著十分強烈的象徵意味,不過,這是後話了。
  • 王強︱語言的焰火:談談我的喬伊斯收藏
    在休·肯納(Hugh Kenner)看來,與倫勃朗以同一年齡的智慧通過同一年齡的手闡釋同一年齡的身體及體質特徵創作的「靜態的」自畫像不同,喬伊斯「畫像」的對象在畫像空間裡經歷了從出生到二十歲的成長曆程,但在畫這一畫像的過程中,「這位藝術家」卻多活了十年。喬伊斯打破空間上將畫家與對象彼此安置於某種固定幾何關係之中並藉助於時間中的類比將其實現的那些「透視法則」。
  • 艾爾莎與喬伊斯 - 南乳素齋煲
    喬伊斯的菜譜裡面,最適合這時候吃的大概是南乳素齋煲了。雖然喬伊斯所說,這道菜是李家大年初一中午必吃的,我也上網查了一下,這是道供佛菜,年三十晚十二點前供佛,供佛後就能給孩子們吃,來祈求一年的保佑。但是這道菜的作法簡單,也能自由加入很多時令的蔬菜,『社酒香浮甕,春蔬綠滿盤』,春天剛冒出頭的豆苗,萵苣,韭菜,豆芽,菠菜,都可以入這道菜。
  • 強能箭豬拯救新版本獵人
    855,戰吼從你的手牌中召喚3個野獸。算是中慢速獵人不錯的終結手段,但是消耗的其實是手牌資源,新版本的獵人還是沒有解決好過牌的問題,如果獸王一波被化解很容易宣布gg。費用上也很高,看似強無敵可以說又是一張比較雞肋的獵人橙。而另找一張則是新版本獵人的終極隨從,頂級捕食者茲克索爾。
  • 重炮手喬伊斯揚言:先擊敗烏西克,再戰富裡VS約書亞勝者!
    英國拳壇重炮手喬-喬伊斯的經理薩姆-瓊斯表示,喬伊斯如今計劃獲得一條金腰帶,之後將對抗泰森-富裡VS安東尼-約書亞之戰勝者。喬伊斯一直是精英團隊成員,還獲得過奧運會銀牌,我們要進行最大的戰鬥,如果你不是為了最好的戰鬥比賽,又有什麼意義呢?喬伊斯認為與富裡、約書亞比賽將十分榮幸,當我們說要將丹尼爾-杜布瓦摧毀時,所有人都覺得是妄想,他們甚至認為杜布瓦可以在第一回合勝出,結果喬伊斯成功了,我相信他也會擊敗烏西克。」
  • 「拳擊迷」點評:冷門不冷,喬伊斯贏在哪裡?杜布瓦輸在哪裡?
    不得不說,此次角逐喬伊斯被低估了,同時杜布瓦也被高估了。喬伊斯之所以不被看好,小編上述已經提到,那就是除了年齡偏大外,餘下的就是過去幾場比賽表現平平,相反杜布瓦十分搶眼,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外界帶來了錯覺,然而通過最終較量看,喬伊斯不愧為奧運會銀牌得主,他昔日海量的業餘拳擊經歷,使得自己在經驗、基礎、技術方面都要優於杜布瓦。
  • 西川阿乙也沒讀完《尤利西斯》,但這無損我們對喬伊斯的熱愛
    喬伊斯與諾拉朗誦、舞蹈、沙龍、放映、諾拉之吻,一場以致敬喬伊斯為名的文學之夜。乍一聽,這很「單向空間」,卻不怎麼「喬伊斯」。喬伊斯的夜晚,怎麼想都應該更鹹濕一點:像《青年藝術家畫像》裡,16歲的史蒂芬緊緊依偎在妓女的懷中,「歇斯底裡地嚶泣」;像《尤利西斯》裡那樣,充斥著跛腳的少女和潔白的乳房;像寫給娜拉的信裡,「我在你身體裡連續挺了好幾個小時」……更私密一點,像《最危險的書》中提到的莎士比亞書店。
  • 喬伊斯逝世八十周年:他刻意製造的語言迷宮,或許已預見了誤讀和詆毀
    喬伊斯的幽靈,在人類文明的上空遊蕩。仿佛是改編自馬克思名言的這一開篇,卻更像是法國解構理論大師雅克·德希達發出的由衷之嘆,他終其一生都沒有停止閱讀喬伊斯,而且每次寫作,總有喬伊斯的幽靈在其中浮現。在《給喬伊斯的兩個詞:他戰爭》中,他還專門研究了被視為「天書」的《芬尼根的守靈夜》。直到九年前,也就是2012年,「天書」才終於有了中譯本。
  • 來看看喬伊斯與錢德勒的文學地圖
    都柏林的喬伊斯(中)、1922年首版封面現在的愛爾蘭首都有20萬人口,其中大部分來自鄉下,他們熱衷於講故事、聊八卦。「都柏林竟是個這樣的城鎮!」由於小說中地理環境與現實相符,在每年的布魯姆日,人們會沿著主人公穿越城市的路線舉行一次文學朝聖。喬伊斯相信,人群在城市街道上的自由循環走動是一個社會健康的標誌,就像在健碩的人體內部,血液會不受阻礙地循環流動一樣。《尤利西斯》的每一章都獻給一個身體器官——肺、心臟、腎臟等。
  • 喬伊斯寫吃:在欲望升騰時也總會努力呼喚良心和善意
    「八」的英文是eight,正好與「吃」的英文過去式「ate」同音,而《尤利西斯》第八章的主題恰恰正是「吃」。 這一題為「Lestrygonians」的章節發生在午飯時間,標題暗指荷馬的《奧德賽》中,吃掉奧德修斯大量船員的「巨食人族」,即萊斯特裡戈尼安部落。
  • 喬伊斯經紀人警告懷特,鐵血戰士納幹諾擁有極高的拳擊水平
    喬·喬伊斯的整個團隊對弗朗西斯·納幹諾都非常熟悉,原因是喬·喬伊斯曾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與弗朗西斯·納幹諾進行過八個回合的激烈實戰較量。當時喬·喬伊斯在備戰與丹尼爾·杜布瓦(Daniel Dubois)的比賽,而弗朗西斯·納幹諾則在備戰UFC格鬥第249期的比賽。
  • 貓咪似乎總能堂而皇之地一無是處,即使它的主人名叫喬伊斯
    對啦,上面那隻喵在Pinterest上被標註為喬伊斯轉世…喬伊斯愛貓是出了名的,看看下面這張著名的肖像照…喬伊斯在給孫子寫的信裡面,就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貓的故事:博讓西的貓:喬伊斯寫給孫子的信1936年8月10日,濱海維萊我親愛的斯蒂維: 幾天前,我給你寄了一隻裝滿糖果的小貓,不過,或許你並不知道博讓西的貓的故事
  • 他曾是喬伊斯助手,荒誕派戲劇代表,貝克特十句經典名言句句精闢
    在貝克特學生時代,遊歷巴黎的時候,與喬伊斯相識,貝克特還曾當過喬伊斯的秘書,負責整理喬伊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1938年,貝克特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莫菲》,開啟了自己的創作生涯。二戰結束後,貝克特定居巴黎,這個時候已是一名職業作家。到了20世紀50年代,貝克特認為自己在小說領域中已無法進步,決定把重心放在戲劇創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