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黃河每天把淡水魚衝進海裡,海水這麼鹹澀,為什麼淡水魚還能存活?
筆者:天行健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魚類已經出現在地球上4億多年的時間了,不過,一開始地球上的魚都活在鹹鹹的海裡,後來伴隨著演化,到最後江河湖泊這些淡水區域中也開始出現了魚類的身影。
魚類演化到今天,已經成為了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食物鏈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僅是很多生物的食物,同時,也豐富著人類的餐桌。
在吃魚的問題上,平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淡水魚要比海魚「魚腥味」更重一點,而且一些人還只吃海魚,不吃淡水魚。
淡水魚和海魚,因為一個生活在淡水裡,一個生活在海水裡,看起來似乎永遠都沒有交集,而且看起來也似乎「水火不容」,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到了不屬於自己的水域,都沒有辦法生存下去。
不過,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由於江河的入海口都是和海水相連接,每天伴隨著水流,會有很多淡水魚被衝進大海裡,它們都會死嗎?
魚入海是否能繼續存活?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去理解這個問題,讓我們在這裡舉一個實例:黃河的入海口,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淡水魚被衝進大海,黃河水和海水的水質完全不同,那麼,當水質環境發生變化,對於入海的淡水魚來說,等待它們的難道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其實如果按照我們上文中提到的「水火不容」,那麼,這些被衝進海水的淡水魚,似乎都沒有什麼活路了,不過,在時間的不斷流逝中,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黃河中的魚數量還是非常多,而且看起來並沒有因為大量淡水魚入海而導致黃河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
這似乎在說明,這些被衝進大海的黃河淡水魚,似乎都沒有死,答案真的如此嗎?事實的確是這樣,因為絕大多數隨著黃河一起入海的魚類,都是洄遊魚類,它們本身就是可以在淡水和海水中同時生活,所以,即使由淡水環境進入到海水環境中,它們也不會因為水質變鹹了而死掉。
什麼是洄遊魚類?
其實,簡單來說,所謂的洄遊魚類,就是類似於候鳥的魚類,為了完成生命中的各種重要活動,比方說繁殖產卵等,每年都會奔波於不同的地方,遠的甚至會每年遠遊上千公裡,只為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為何魚類會出現洄遊現象呢?生物學家表示,動物們進行洄遊,一般都與它們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來改變自己進行周圍環境的適應,說白了就是讓自己適應能力更強,好有能力應對大自然的「優勝劣汰」。
正如同我們在文章開頭中提到過的,地球上的魚類,普遍都是淡水魚或者是海魚,它們的一生無論如何遊動,都會生活在固定的水域中,淡水魚和海魚,是鮮少會有交集的。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而洄遊魚類,就是這個例外。在地球上,現生魚類中的10%,都是洄遊魚類,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可以在淡水中和海水中共同生活,即使是水質環境發生了變化,它們也可以很快適應。
比方說有一些洄遊魚類,它們生長在海洋之中,這讓它們看起來和海魚一樣,但是當它們進入到繁殖期的時候,就會離開海洋溯流而上一路去往淡水的江河之中,在江河中產卵,然後再帶著幼魚返回海洋。
而且除了黃河入海口是洄遊魚類往來於淡水和海水的通道之外,長江等任何擁有入海口的江河,它們中都有洄遊魚類的身影。
舉個例子,素有「長江魚王」的中華鱘,就是著名的洄遊魚類,而且它們的生活習性,就跟我們上文中提到過的一樣,生長在海洋中,產卵在江河中。
根據資料顯示,每年的夏秋季節到來的時候,中華鱘的繁殖季節也到來了。原本生活在連接長江入海口外淺海地區的中華鱘,就會一路溯流直上,遊上3000多公裡,最終抵達金沙江進行產卵,等到幼魚孵化出來後,中華鱘還會等到自己的孩子長到15釐米左右,這樣它們就可以應對漫長的「返鄉之旅」。
這個時候,中華鱘又會舉家返回海洋,當然,它們還是生活在淺海地區,而且不止是中華鱘,基本上所有的洄遊魚類,都是生活在淺海地區,這也成為了它們的特色之一。
洄遊魚類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用一句話就可以回答:它們不過是重複自己祖輩留下來的生命活動罷了。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洄遊魚類之所以進行洄遊,是因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們需要為自己贏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比方說之所以洄遊魚類會選擇去江河中產卵,而且產卵地固定,是因為它們的祖先發現,這個地方擁有豐富的餌料,而且無論是水溫還是水質等多個因素衡量,也都是最適合繁育後代的,所以,才會每年都往返於生活地和繁殖地之間。
說起來,除了中華鱘,很多洄遊魚類也都會途經上千公裡,只為完成自己祖輩遺傳下來的固定生命活動,以此來讓自己的生命周期,變得更加有意義。
生物學家也表示,洄遊魚類的洄遊距離遠近,也和它們的身體大小有關,比方說中華鱘、鰻鱺魚等,它們都屬於大體型,而且它們還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發達的嗅覺,這讓它們都成為了洄遊距離最遠的魚類之一。
它們優良的遺傳基因,也讓它們即使洄遊上千公裡,也不會迷路,看起來就好像是自帶導航系統一樣,這些洄遊魚類也成為了自然界中的一大特色,時間久了,對於很多地方的人們來說,就好像等待候鳥一般,每年都在固定的時間裡去水邊看一看它們「回家」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