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被黃河衝進大海後,海水那麼鹹澀,為何它們還能活下來?

2020-12-22 奇點先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黃河每天把淡水魚衝進海裡,海水這麼鹹澀,為什麼淡水魚還能存活?

筆者:天行健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魚類已經出現在地球上4億多年的時間了,不過,一開始地球上的魚都活在鹹鹹的海裡,後來伴隨著演化,到最後江河湖泊這些淡水區域中也開始出現了魚類的身影。

魚類演化到今天,已經成為了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食物鏈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僅是很多生物的食物,同時,也豐富著人類的餐桌。

在吃魚的問題上,平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淡水魚要比海魚「魚腥味」更重一點,而且一些人還只吃海魚,不吃淡水魚。

淡水魚和海魚,因為一個生活在淡水裡,一個生活在海水裡,看起來似乎永遠都沒有交集,而且看起來也似乎「水火不容」,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到了不屬於自己的水域,都沒有辦法生存下去。

不過,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由於江河的入海口都是和海水相連接,每天伴隨著水流,會有很多淡水魚被衝進大海裡,它們都會死嗎?

魚入海是否能繼續存活?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去理解這個問題,讓我們在這裡舉一個實例:黃河的入海口,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淡水魚被衝進大海,黃河水和海水的水質完全不同,那麼,當水質環境發生變化,對於入海的淡水魚來說,等待它們的難道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其實如果按照我們上文中提到的「水火不容」,那麼,這些被衝進海水的淡水魚,似乎都沒有什麼活路了,不過,在時間的不斷流逝中,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黃河中的魚數量還是非常多,而且看起來並沒有因為大量淡水魚入海而導致黃河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

這似乎在說明,這些被衝進大海的黃河淡水魚,似乎都沒有死,答案真的如此嗎?事實的確是這樣,因為絕大多數隨著黃河一起入海的魚類,都是洄遊魚類,它們本身就是可以在淡水和海水中同時生活,所以,即使由淡水環境進入到海水環境中,它們也不會因為水質變鹹了而死掉。

什麼是洄遊魚類?

其實,簡單來說,所謂的洄遊魚類,就是類似於候鳥的魚類,為了完成生命中的各種重要活動,比方說繁殖產卵等,每年都會奔波於不同的地方,遠的甚至會每年遠遊上千公裡,只為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為何魚類會出現洄遊現象呢?生物學家表示,動物們進行洄遊,一般都與它們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來改變自己進行周圍環境的適應,說白了就是讓自己適應能力更強,好有能力應對大自然的「優勝劣汰」。

正如同我們在文章開頭中提到過的,地球上的魚類,普遍都是淡水魚或者是海魚,它們的一生無論如何遊動,都會生活在固定的水域中,淡水魚和海魚,是鮮少會有交集的。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而洄遊魚類,就是這個例外。在地球上,現生魚類中的10%,都是洄遊魚類,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可以在淡水中和海水中共同生活,即使是水質環境發生了變化,它們也可以很快適應。

比方說有一些洄遊魚類,它們生長在海洋之中,這讓它們看起來和海魚一樣,但是當它們進入到繁殖期的時候,就會離開海洋溯流而上一路去往淡水的江河之中,在江河中產卵,然後再帶著幼魚返回海洋。

而且除了黃河入海口是洄遊魚類往來於淡水和海水的通道之外,長江等任何擁有入海口的江河,它們中都有洄遊魚類的身影。

舉個例子,素有「長江魚王」的中華鱘,就是著名的洄遊魚類,而且它們的生活習性,就跟我們上文中提到過的一樣,生長在海洋中,產卵在江河中。

根據資料顯示,每年的夏秋季節到來的時候,中華鱘的繁殖季節也到來了。原本生活在連接長江入海口外淺海地區的中華鱘,就會一路溯流直上,遊上3000多公裡,最終抵達金沙江進行產卵,等到幼魚孵化出來後,中華鱘還會等到自己的孩子長到15釐米左右,這樣它們就可以應對漫長的「返鄉之旅」。

這個時候,中華鱘又會舉家返回海洋,當然,它們還是生活在淺海地區,而且不止是中華鱘,基本上所有的洄遊魚類,都是生活在淺海地區,這也成為了它們的特色之一。

洄遊魚類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用一句話就可以回答:它們不過是重複自己祖輩留下來的生命活動罷了。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洄遊魚類之所以進行洄遊,是因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們需要為自己贏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比方說之所以洄遊魚類會選擇去江河中產卵,而且產卵地固定,是因為它們的祖先發現,這個地方擁有豐富的餌料,而且無論是水溫還是水質等多個因素衡量,也都是最適合繁育後代的,所以,才會每年都往返於生活地和繁殖地之間。

說起來,除了中華鱘,很多洄遊魚類也都會途經上千公裡,只為完成自己祖輩遺傳下來的固定生命活動,以此來讓自己的生命周期,變得更加有意義。

生物學家也表示,洄遊魚類的洄遊距離遠近,也和它們的身體大小有關,比方說中華鱘、鰻鱺魚等,它們都屬於大體型,而且它們還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發達的嗅覺,這讓它們都成為了洄遊距離最遠的魚類之一。

它們優良的遺傳基因,也讓它們即使洄遊上千公裡,也不會迷路,看起來就好像是自帶導航系統一樣,這些洄遊魚類也成為了自然界中的一大特色,時間久了,對於很多地方的人們來說,就好像等待候鳥一般,每年都在固定的時間裡去水邊看一看它們「回家」了沒有。

相關焦點

  • 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怎樣生活?最終會去向哪裡?
    因為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所以放眼望去,那可是無盡頭的「黃色」。即便如此,偌大的一條河裡,水產資源十分豐富。這些淡水魚類會隨著黃河的水流直奔大海,然而問題來了,淡水魚身不由己到了海水裡,它們怎樣生活?最終又會去向哪裡?
  • 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怎樣生活?都去哪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衛國的具體位置在現如今的河南一帶,這裡的水域,則是非常有名的黃河流域。因此通過衛風裡面的詩句可以得知,春秋戰國時期的衛國人,就已經在黃河流域發現了鱘鰉魚這一生物,眾所周知像黃河這樣的外流河,是與大海相交匯的,那麼鱘鰉魚作為淡水魚類,萬一被衝到海洋裡面怎麼辦?或者將範疇進一步擴大,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怎樣生活?
  • 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湧入大海,它們如何生存?去向何處?
    我國的河流眾多,淡水資源孕育出了一批淡水魚。其中黃河流域所擁有的淡水魚則種類繁多且複雜,從古時候起,河岸兩邊的百姓就靠這些淡水產物開始發展。那麼黃河每天都會將大量的淡水魚衝進大海,那這些淡水魚離開了淡水環境,它們要如何生存?去向何處?
  • 黃河每天有大量「淡水魚」被衝入海洋,它們都去了哪,怎麼生存?
    眾所周知,淡水魚只能生活在深度較淺,含鹽量較低的河流之中,那麼,這些被黃河衝入大海裡的淡水魚究竟要如何生存呢?    在所有的淡水魚之中,尤其以一種叫做「鱘鰉魚」的淡水魚最為珍貴,之所以說這種魚珍貴是因為鱘鰉魚從白堊紀時期一直生存到今天依然沒有消亡,被稱之為「活化石」的它們,似乎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大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而且,鱘鰉魚還有獨特的技巧能夠保證它們在黃河生存下來。
  • 淡水魚無法在海水裡存活,江河水流入海後,其淡水魚都去了哪裡?
    魚類有淡水魚和鹹水魚兩大體系之分。淡水魚都在江河湖泊中生活,鹹水魚則生活在海裡。為了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它們的器官進化出了不同的功能。除了一些可以同時生活在鹹淡水域的魚類外,由於滲透壓的作用,一般的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中存活下來的。
  • 黃河每天將魚衝入大海,淡水魚在海中無法存活,這些魚都去哪了?
    黃河每天將魚衝入大海,淡水魚在海中無法存活,這些魚都去哪了?大自然有自己的生活法則,很多動物和植物都遵循著大自然的生存法則發展,比方說弱肉強食,弱小的註定是要被消滅的,適應不了生存的環境,也會被淘汰。海洋也是同理,海洋和河流的密度、鹽分都是不一樣的,河裡的生物不一定能在海裡存活,海裡的生物跑到河裡也好不到哪去,所以一直以來就有人問,黃河裡面的魚被衝到大海裡,為什麼沒有見有大量的魚翻白肚呢?
  • 海水很鹹不能直接喝,那海洋動物又是如何喝到淡水的?原因很簡單!
    最初,地球上的海洋也不是鹹,而且帶酸性且缺氧的,不過水分不斷蒸發,反覆地形成雲致雨,將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溶解,又不斷匯集於海水中,經過漫長的歲月,於是海洋中的水就是鹹的了,
  • 為什麼海水不能喝?不僅是因為鹹,看看將海水煮開后里面都有什麼
    為什麼海水不能喝?不僅是因為鹹,看看將海水煮開后里面都有什麼我們在電視上總能看到一些呼籲人類珍惜水資源的公益廣告,有一些網友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地球上的海洋那麼多,缺啥也不可能缺水呀,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個老外就做了個關於海水的實驗。
  • 健康餐桌一定要有魚,淡水魚海水魚該pick誰?
    雖然說四條腿、兩條腿分別也有它們獨有的營養價值,但沒有腿的魚確實是營養物質豐富的優秀食物。 今兒,咱們就拆拆魚。 ----- 吃要吃的 安全 ----- 簡單粗暴的劃分,魚類可分淡水魚、海水魚。但它們也生活在不同的深度,所以大家也相對熟悉一個類別,叫深海魚。
  • 如何區別海魚和淡水魚?記住幾點,不再被騙
    海魚,顧名思義大海裡面的魚,也叫海鮮。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都是它們的活動範圍。淡水魚接著說活魚的味道。淡水魚一般散發出來的是泥味兒,海魚一般散發出來的是海水的腥味。如何區別泥味兒和海腥味?淡水裡面微生物相對大海而言少很多,所以泥味兒就是單純的泥味兒。
  • 為什麼淡水魚的尿那麼多?
    為什麼淡水魚的尿那麼多?昆蟲的隱身技能有多厲害?01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不是藍鯨,甚至不是紅杉。而是一種名字有趣的真菌——巨型真菌。住在巨型真菌附近的人們每年8月都會慶祝真菌節。如何慶祝呢?當然要包括遊行、煙火表演和世界上最大的蘑菇比薩啦!
  • 福州為何近期自來水頻頻停水?靠著海,為何不海水淡化?
    這是因為近期水源存在海水倒灌,導致自來水的含鹽量增加,這個時候自來水對供水管道的腐蝕性會增加,導致管道內壁的水垢、附著物、鐵鏽等脫落,致使居民家中的自來水混有這些雜質,自來水所以發黃。居民可以在水龍頭安裝一些簡單的過濾頭。為何不海水淡化呢?
  • 我國最難吃的10大淡水魚,真是應驗網友的話,「長得醜,活得久」
    廣義的說,淡水魚就是指能生活在鹽度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就可稱為淡水魚, 狹義的說,是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階段如只有幼魚期或成魚期,或是終其一生都必須在淡水中度過的魚類,世界上已知淡水魚約有8600餘種,其中我國淡水魚有1000餘種,這裡包括像長江刀魚、河豚、鱸魚等這些鮮美的品種,但也有一些讓人難以下咽的魚類,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難吃的
  • 「同鯉不同命」,為何產自黃河的鯉魚,要比其他水域的鯉魚名貴?
    第一次吃黃河鯉魚,是十多年前去黃河邊一個朋友家裡,從主家招待的熱情,以及朋友推崇的介紹可以看出,他們把純野生的黃河鯉魚,作為招待好友的「看家菜」。當時,我心中有點疑惑?鯉魚這種在我國分布極廣的淡水魚,肉質和口感一般,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水產,卻是當地人非常看重的一道家常菜。
  • 黃河入海流
    如果乘船出黃河入海,在黃河即將入海時你會感到河面突然抬起,像是遇到了暗礁。船艱難的在河面上行進,你可以感到船底與河床的摩擦。接著是突然的跌落,進入一個湍急的漩渦,其實這是一種物理現象:黃河快要入海時,水面極寬,水流緩慢,泥沙沉降較多較快。日積月累,泥沙越積越厚,由於重力的作用,沉積下來的泥沙越來越堅硬,在河床內形成一道堅硬的沙岡,黃河口人稱之為「攔門沙」。
  • 我夢見,大海和我自己
    「「我夢見……大海和我自己。「我夢見大海和我自己。海水沒過了我,包裹著我,我在水下睜開眼睛,淚水和海水便揉在一起。我記得海水是鹹的,淚呢,也是鹹的。海水粼粼漾著陽光,我想,那陽光一定是溫暖的,我伸出手,卻只有冰冷的海水流過我的指隙。那陽光盈躍著映出了我手心裡的半顆星星。我第一次那麼清楚地看到那半顆星星。
  • 阿什利剛剛下海去遊泳,渾身都是沙子和鹽,鹹鹹的海水弄得一身鹽
    阿什利剛剛下海去遊泳,渾身都是沙子和鹽,鹹鹹的海水,弄得一身鹽巴阿什利剛剛下海去遊泳,渾身都是沙子和鹽,鹹鹹的海水,弄得一身鹽巴女星阿什利-詹姆斯海邊遊玩被拍,穿比基尼秀火辣的身材阿什利剛剛下海去遊泳,渾身都是沙子和鹽,鹹鹹的海水
  • 48條關於大海的心情句子,送給從來沒有見過海的你!
    二、只有在陽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波光鱗鱗,閃爍著五光十色的光環,遠處可眺迎風破浪隨波起伏影影綽綽的點點白帆;近處能觀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穿梭於港口碼頭的各種艦船,此刻的大海最溫柔,最美麗。 三、陽光下,海灘邊,把我們的名字寫下,讓浪花把它們帶走,大海也會記住我們的幸福。任何的美,消逝的瞬間,便定格為永恆。大海,不會忘記它們曾經絢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