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浩瀚江河棲此身,拼將本性問誰馴?岸邊風雨凝神力,波底情思壯海鱗。自在茫茫何懼險,慣聽悄悄盡拋緡。乾隆宸惜生之上,我與和詩以告人。
我國的河流眾多,淡水資源孕育出了一批淡水魚。其中黃河流域所擁有的淡水魚則種類繁多且複雜,從古時候起,河岸兩邊的百姓就靠這些淡水產物開始發展。那麼黃河每天都會將大量的淡水魚衝進大海,那這些淡水魚離開了淡水環境,它們要如何生存?去向何處?
淡水魚王
說到淡水魚,就先要說一說鱘鰉魚,它又叫鰉魚,學名是達氏鰉,是鱘魚的一種。主要分布在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黑龍江分布的鱘鰉魚又分河口和河道種群,另外的僅僅少數分布在日本沿海岸淡水水域和鄂霍茨克海。
達氏鰉生活在淡水中,是淡水魚,而它也有「淡水魚王」的稱號。「淡水魚王」的來歷大致有三:一是因為鱘鰉魚它生存的時間很長很長,它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和恐龍處於同個時期。古代就有許多以它為題材的詩作以及民謠,可以說達氏鰉見證了人類的歷史進程。並且達氏鰉起源一億三千萬年前,但是它的形態和習慣幾乎沒有改變。據研究,達氏鰉應該是現代所有硬骨魚的祖先,是遠古時期古刺魚類的後裔,更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其珍貴的科研價值。
第二個原因是,黑龍江所產的達氏鰉在古時十分珍貴,因為它肉質鮮美極富營養並且體積龐大,生性兇猛難以捕捉,所以古時候曾經作為珍貴的貢品獻給皇室享用。鱘鰉魚自來都體型大壽命長,並且力量龐大生性兇猛,可以說它是淡水魚裡最大的魚類。並且達氏鰉體色呈灰褐色,與急流的淡水顏色相像,有助於鱘鰉魚隱藏自己,當一些小魚小蝦經過達氏鰉,就會被它一口氣吞完,據說達氏鰉一口氣能吞幾十條魚兒,而且達氏鰉從不遊入海裡。
逆流而上
我們前面提到了,鱘鰉魚屬於淡水魚,眾所周知淡水魚和海水魚對生存環境都很嚴格,如果淡水魚遊到海水中,就會死亡。可是水流速度一般都十分湍急,達氏鰉到底是依靠什麼而不湧入大海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淡水魚逆流而上的特徵了。其實我們可以知道,達氏鰉身為淡水魚,是絕對不會洄遊入海的。即使鱘鰉魚面對再急的水流,它也會奮力地逆流而上。而且達氏鰉身為「淡水魚王」,體型龐大力量巨大,它可能正喜歡這種湍急水流的挑戰。因此,黃河流域的淡水魚也會在面對環境改變的時候,選擇逆流而上。
逆流而上,其實就是淡水魚的天性,這是它們刻在骨子裡的。魚類的祖先,不論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它們在生存的環境裡,注重保護自己,一旦出現了威脅生命的情況,它們就會發生改變習性的現象。適者生存,所以淡水魚進化出了洄遊的現象,一旦群體出現洄遊的現象,魚兒就會發了瘋地逆流而上。不論是中途撞死還是被衝走,它們還是會精疲力盡地逆流而上。所以這種逆流而上的天性,使得魚兒不容易流入海域。
入海口的過渡作用
這種天性極大地保護了淡水魚群體,如果說想要被衝入海水中,這其實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小心被衝向了海口,那麼魚兒該如何生存呢?
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比如暴風雨、山體滑坡等,淡水魚被衝向海口。其實海口的水域沒有那麼的嚴格,這時,它的含鹽量不高只稍微比淡水高一些,所以其實淡水魚是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的。聰明的淡水魚在不小心被衝到入海口時,他們不會馬上死亡。薑還是老的辣,在地球上生存了這麼久的淡水魚,它們反而會意識到環境的陌生,返回原有的水域,回到舒適的環境裡去。
結語
從黃河中被衝進大海的淡水魚,這本來就是無稽之談,首先不會有這麼大的衝力,直接將淡水魚衝進大海。並且我們前面所說的淡水魚有極強的生存本能,那就是逆流而上,不論是在哪片海域,不論是安全或是危險,它們一直沒有停留地逆著水流往上遊,這就是未雨綢繆。
等真正到了要被衝向海域的那一刻,再逆流可能就來不及了,這也是淡水魚們的聰慧之處。生命和大自然的奇妙之處,就在於適者生存,自然的種種,都通過生物的習性表現出來,生命和自然密切連接,如果我們善於發現,那麼將會發覺到這生命的神奇和大自然的神秘。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