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入海流

2021-01-18 人民網

黃河一瀉千裡,氣勢恢宏,到了黃河口你會發現,經過艱難曲折的萬裡奔波,黃河顯得格外深沉和含蓄,特別在經過山東東營,將要流入渤海時,更是顯得那樣坦蕩、那樣沉靜。在寬得幾乎難以望到邊際的河床裡,渾黃的河水不再有原來那種焦躁和激情,而是緩緩地、靜靜地、非常有序地流淌著。只有在洪水季節,才可以看到濁浪排空、驚濤拍岸、浪峰疊嶂、飛流直下的情景。

如果乘船出黃河入海,在黃河即將入海時你會感到河面突然抬起,像是遇到了暗礁。船艱難的在河面上行進,你可以感到船底與河床的摩擦。接著是突然的跌落,進入一個湍急的漩渦,其實這是一種物理現象:黃河快要入海時,水面極寬,水流緩慢,泥沙沉降較多較快。日積月累,泥沙越積越厚,由於重力的作用,沉積下來的泥沙越來越堅硬,在河床內形成一道堅硬的沙岡,黃河口人稱之為「攔門沙」。

黃河水越過這道沙岡,便融入大海。在河海交匯處是一道絕美的風景線——黃藍分明、交相輝映的水位線:海的一邊,碧波蕩漾,蔚藍澄澈;河的一邊,波濤翻滾,昏黃渾濁。它們相互緊貼著、相互擁抱著、但又相互拒絕著、相互排斥著,為守護各自的領地和尊嚴,相互進行著激烈的抗爭。在洪水季節和落潮時分,濁黃的河水依靠身後的強大勢力,直插入海,在交匯的界面形成黃色的舌尖狀圖案,向海的一方彎曲,浩瀚的大海中,周圍三面碧藍,舌狀渾水深入其中;漲潮時分,海水倚仗自己的巨大潮力,湧入河口,形成藍色的舌尖狀圖案,兩水的界面向河口方向彎曲,這就是黃河口特有的「水舌景觀」。

若是洪水季節又遇到漲大潮時,人們就能欣賞到另一種絕妙的「碧海狂舞、黃龍沖天」景觀,那仿佛是兩軍對壘的一場戰役:藍潮、黃浪使盡全身力氣向對方衝去,雙方勢均力敵,就這樣互相僵持著。然而,海潮要急切地以天下無敵之勇佔領河浪的領地,黃河也以排山倒海之勢衝開一座座高山,攜帶著滔滔渾黃的河水,自信地衝入大海。河與海各自奮力進取,頑強抗爭,形成半邊蔚藍、半邊濁黃的巨大水牆。水牆越湧越高、越湧越厚,在達到一定程度時相互撞擊的浪花向各自方向飛濺而去。在經歷一場數小時或數十小時的奮力爭鬥之後,碧海以它那寬闊的胸懷接納了獨具特性的「黃龍」,「黃龍」溫馴地融入碧海。「黃龍」有了碧海,便可更好地舒展身軀,同時也毫不吝惜地將帶來的大量豐富的有機物質奉送給大海。碧海友好地接受了「黃龍」的禮品,轉送給海中的生靈,使這裡成了海裡生靈的天堂。

黃河入海流,風流韻悠悠。

相關焦點

  •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是怎樣的壯觀景致?
    第六篇前瞻古今 下瞰人生 ——龐子博先生講述《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文藝雜貨鋪‖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百日讀詩計劃第六天,今天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688-742),盛唐時期著名詩人。這首《登鸛雀樓》,應該和《春曉》、《獨坐敬亭山》的普及率差不多,根據武漢大學教授王兆鵬對唐詩影響力的研究,《登鸛雀樓》排名高居第四位。這首詩好在哪?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古今詩話》中記載:「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被夕陽餘暉裝點過的黃河水失去了豔麗的紅妝,帶著萬鈞雷霆般的咆哮著滾滾向前,似是挽留,又似悲嘆:美好的夕陽啊,為何只有如此短暫的瞬間?重複著千萬年裡相同的遺憾,奔騰的河水前後推搡著流向了東邊,把滿腔不甘匯入了大海,望著眼前浩瀚無際的海水,才發現原來留戀甚至遺憾的夕陽,遠不如大海帶來的萬分之一震撼。
  • 這裡是黃河入海口!金秋十月,帶你一起去看黃河入海流
    唐朝的時候,黃河在哪個地方入海呢?在去山東東營造訪黃河故道的時候,我在車上思考起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讀了這首詩的人們總是雄心勃勃。是啊,唐代詩人王之渙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向我們描繪了黃河入海的波瀾壯闊和浩浩蕩蕩。王之渙見過黃河入海的情景嗎?
  • 人民日報點讚利津水文站邢西金:記錄黃河入海流
    在空中吊箱測量取樣、分析水情,山東利津水文站邢西金——記錄黃河入海流核心閱讀位於山東東營的利津水文站,是為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生態用水監測的控制站,也是黃河入海前的最後一個水文站。無論春夏秋冬、風雨陰晴,水文站的助理工程師邢西金都要完成特定點位的觀測和取樣,記下研究黃河的第一手資料。邢西金今年33歲,是黃河水利委員會山東水文水資源局利津水文站的一名助理工程師。初見邢西金,小夥子臉龐黝黑,身材偏瘦,挺結實。「每天都要到黃河取樣,巡檢觀測,風吹日曬,黑是黑些哩。」邢西金憨笑道。
  • 趙婭楠小說作品‖黃河入海流
    黃河入海流趙婭楠(一)依稀記得那是2000年的初春,新年的鞭炮聲還「噼裡啪啦」地響在耳際,父母早已扛著大大小小的幾個包袱我說想去看看黃河入海的地方。父親若有所思地說「是嗎?凱凱和爸爸想到一塊兒去了,走,兒子,咱們這就去。」來到這座城市一年了,每天都能聽到大海的濤聲陣陣,聞到海風吹來的鹹鹹的味道,卻從沒見過大海,更沒有見過古詩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那樣經典的場面。父親總是說工作忙,以後有的是時間看,可是今天,他終於有時間帶我來看大海了,卻把母親弄丟了。我問父親「媽媽去哪裡了?是不是不要我了?」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家喻戶曉,6旬大爺:你們都理解錯了
    這是一首曾被譽為五絕之首的千古名作,入選小學課本多年,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作品,我們來看看全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寫這首詩時,王之渙35歲。他早年及第,後被罷了官,過上了四處漫遊的生活,這首詩是他登上鸛雀樓時所寫。就這麼短短20個字,讓本來名氣不算大的鸛雀樓紅了1000多年,成為了很多文人墨客嚮往之地。
  • 黃河入海流 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黃河入海流——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哺育著炎黃子孫孕育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黃河你是中華文明發源地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浩浩蕩蕩的黃河啊,流經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地勢高差懸殊,成磅礴盛景。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作家、畫家向著滔滔黃河傾訴赤子心聲,書寫世代流傳吟唱的不朽佳作!
  • 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怎樣生活?最終會去向哪裡?
    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這樣寫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閉上眼睛仔細想一想那種景象: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裡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翻譯及賞析
    [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題解】鸛雀樓舊址在永濟縣城西南舊蒲州城上。傳說古代有鸛雀棲其上,故名。樓有三層,前瞻中條山,下臨黃河水,是古時登覽勝地。唐人留詩者甚多,作者的這首五絕可稱為壓卷之作。
  • 遇見《黃河》|翻騰咆哮的苦難,孕育未來的升騰
    有關一條河和一個民族的故事,就這樣娓娓道來了……10日晚,張繼剛導演作品大型舞蹈史詩《黃河》在山東省會大劇院歌劇廳恢弘上演。整個《黃河》分為《九曲黃河萬裡沙》《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入海流》三個樂章。如河流的原始一般,完全不藉助高科技,讓舞者用肢體語言,去描繪奔騰咆哮的黃河、去擁抱高空懸蕩的瀑布,竭盡全力與黃河展開搏鬥……越是原始的,越是充滿力量的,越是能直抵人心的。正如張繼鋼導演起初所期待的那樣,「我想讓每個人都能走近黃河。」黃河,曾經是滿目荒涼的,流淌是奔騰不息的,河水並不清澈,是渾濁的。
  • 觀眾筆記|舞蹈史詩《黃河》裡兩個道具很有創意
    81歲的傅硯修老人是山東建築大學退休教師,在現場觀看《黃河》後,心潮澎湃,專門製作美圖並撰寫觀眾筆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現對傅硯修老人作品進行摘編刊發,以饗讀者。昨天(12月11日)晚上,我到省會大劇院觀看了張繼鋼導演的又一經典力作,由山西省歌舞劇院演出的大型舞蹈史詩《黃河》。
  • 十二首描寫黃河的古詩詞,怒卷高浪,咆哮萬裡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記錄了炎黃子孫曾經的苦難,承載著華夏兒女的期望,也鐫刻著世世代代不屈不撓的精神。從小讀著讚美黃河的文章,唱著歌頌黃河的歌曲,一首我的中國心,曾使我們熱血沸騰,豪情滿懷。黃河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扭著她柔軟的腰肢,踏著輕盈的舞步,從西部遙遠的白雲間,從黛青色的大山中風擺楊柳般逶迤而來,路過高山草甸,在翠綠色的青草中緩緩流淌。我們愛黃河,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古人也熱情地謳歌過黃河。
  • 詩詞詠嘆黃河,雄渾壯闊,萬古長流!
    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大英雄,提到山東好漢當屬秦瓊秦叔寶,敬仰之情如黃河之水,綿延不絕。昨日有幸去黃河(濟南百裡黃河風景區)和秦瓊故居(五龍潭)盡興的走了走。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裡。
  • 張繼鋼導演舞蹈史詩《黃河》即將震撼來襲!
    通過黃河潺潺的水流聲,將人們帶回到黃河岸邊,全劇以「一個漂泊在河上近萬年的老船」的內心獨白為開端,借「船靈」之口,尋根溯源,撫往追昔,緩緩講述著這條河的故事,黃河人的故事,中國的故事。  光未然詞、冼星海曲的《黃河大合唱》作為基礎,擇選了鋼琴協奏曲《黃河》的部分段落,四個舞蹈《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衛黃河》讓歷史定格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飛流直下的黃河變成撲面襲來的血海,家園淪喪、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哀鴻遍野,狂雪中,一個民族在顫慄、呻吟、吶喊、奮起、抗爭和流血犧牲。
  • 黃河四大文化在海東激情碰撞!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化。  黃河文化孕育的河湟文化是黃河源頭人類文明化進程的重要標誌,它與河洛文化、中原文化、齊魯文化一起,構成黃河文明的重要分支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 「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
    「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潛崑崙之峻極兮,出積石之嵯峨」,晉代成公綏的《黃河賦》如是描寫黃河奔湧。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流域內地勢高差懸殊,越階而下皆成磅礴盛景。古往今來,詩人、作家、畫家面向滔滔黃河傾吐胸臆,著成流傳詠唱的不朽佳作。
  • 張繼鋼導演大型舞蹈史詩《黃河》震撼來襲
    劇情介紹《黃河》全劇分為三個樂章:《九曲黃河萬裡沙》《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入海流》。第二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選自李白《將進酒》豪放詩篇的浪漫意象。光未然詞、冼星海曲的《黃河大合唱》作為基礎,擇選了鋼琴協奏曲《黃河》的部分段落,四個舞蹈《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衛黃河》讓歷史定格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 抖音旅遊達人房琪KiKi,帶你在黃河入海口等一場雪來~
    房琪KIKI來黃河入海口啦東營,即將成為下一個網紅城市! 「你知道黃河的盡頭,在哪裡嘛」 山東東營黃河藍黃交界處沒有咆哮只剩相擁的溫柔「白日依山而盡時,黃河在這裡入海流>1月19日18時,房琪kiki拍攝的短視頻《白日依山而盡時,黃河在這裡入海
  • 張繼鋼導演經典力作,大型舞蹈史詩《黃河》明晚震撼「襲濟」!
    他說,對很多人來說,黃河還只是一個概念、一種象徵,他想要通過《黃河》這部作品真正讓觀眾感受到黃河。《黃河》以血肉之情為寄託,以黃河氣魄為載體,意象化地再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輝煌歷史和奮鬥歷程。主創團隊第三樂章《黃河入海流》,取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詩句氣象,以新時代中華民族最動人、最壯美的力量呈現新中國成長的奮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