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常生活中有意思的心理現象

2020-12-22 芸知心理

下課中,教室內充滿了說話聲笑聲,突然整個教室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新買的手機很是珍惜,但當你不小心打碎了它,你開始不想=像以前那樣珍惜了……好多生活中的小事,都能追溯其現象發生的原因。一起來看看那些生活中有意思的心理現象吧!

圖片源於網絡

1、破窗效應: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手裡有垃圾,但是周圍卻沒有垃圾桶。這時你發現,周圍的環境髒亂差,垃圾隨處可見,於是你毫不猶豫把手裡的飲料瓶子扔在了地上。而如果身處的道路十分乾淨,你會忍耐一下繼續找垃圾桶,而不是隨便扔在地上。再比如一部你剛買的手機,前幾天可能都是輕拿輕放的,小心翼翼,恨不得它每時每刻都完好無損,直到有一天你不小心把它摔了一下……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理論,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有這樣的體會:桌上的財物,敞開的大門,可能使本無貪念的人心生貪念。

其實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對於違反某些事情但有關組織沒有相應的嚴肅處理,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從而使類似行為再次甚至多次重複發生。不管是家暴,校園暴力,還是生活中的各種可能對你來說越線的行為,一定要表示出自己的態度以防對方越線,不然一旦有了第一次,也就會有下一次。也希望你不要成為那個後來打破玻璃的人。

圖片源於網絡

2、鱷魚法則: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3、鯰魚效應: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遊,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 ,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4、羊群效應: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5、刺蝟法則: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扎。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圖片源於網絡

6、鳥籠效應:回想一下,當我們在雙十一或者雙十二買東西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會買到一些原本自己可能根本用不到的東西,僅僅只是想湊夠包郵而已。之後可能又為了滿120滿減的活動,又把購物車加到了120元的產品。以及當你有了第一支自己的口紅的時候,就會幻想著想要集齊全套口紅。當你有了一雙球鞋的時候,就會想著集齊全套系列球鞋。也其中就是鳥籠效應在作怪,也被稱為配套效應。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又稱"鳥籠邏輯",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其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假如一個人買了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 。

它指的是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在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會受制於強大的慣性思維,認為結婚就是應該有套房,認為鳥籠就是用來關鳥的,認為有了優惠卷,不用掉就會很虧。為了避免不小心陷入到這種效應,我們應該勇於跳出固有思維,這樣,也許我們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新天地了。當然,雖說鳥籠效應容易讓我們陷入固有思維,但如果利用好它,也可以極大的幫助我們改善自己的生活。給自己的未來定一個明確的目標,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角色,那這就相當於給自己定了一個未來模樣的「鳥籠」讓自己可以不斷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和學習!

7、手錶定律: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圖片源於網絡

8、旁觀者效應:某一天,當你走在街上的時候,看到一個女孩突然暈倒,如果只有你一個人看到了,那麼你大概率會去幫忙。但是如果你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看到了這個女孩暈倒,那麼你很可能會等大家都幫忙後,你才去幫忙。甚至可能每個人想的都是「這麼多人,即使我不幫忙,也總有人會去幫忙」的集體無意識想法,結果現實中就可能陷入無人幫忙的場景。

「旁觀者效應」,也稱為責任分散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一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需要擔當責任時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後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對於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主要在於責任擴散:如果人們知道有很多人在場,就不會覺得自己的責任有多大,因為有很多人分攤責任。還有一個影響行為的原因:是人們對舉止得體的要求,也就是說,在沒有完全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如果只有自己大驚小怪會很沒面子。

如果你不幸成了受害者,需要別人的幫忙,一定要讓周圍的人明確知道這是危急狀況。我們以為大聲呼救一定會有人幫你,但也有可能會造成群體無意識的旁觀者效應。所以我們可以看著人群中的某一個人尋求幫助,告訴他你需要他的幫忙。這樣他很可能就會主動的幫你,並且還會帶動周邊的人一起幫忙。

看了這麼多有趣的心理效應,有沒有想到你經歷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呀?歡迎在評論區或者留言分享哦!

相關焦點

  • 許博士說催眠(一)生活中神奇的催眠現象
    有一種觀點認為:「催眠是動物本能的一種自然現象,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吃飯、睡覺、信仰、做愛一樣,但是過去人們對於這種腦子的自然活動現象並不十分理解,因此感到疑惑。又因為全世界各地文化、環境、背景不同,名稱及使用上也都不一樣。過去,東方對這種感到不解的自然現象〔催眠〕在形容上有千百種之多,一直到今天尚無法確切定義。
  • 蓮蓬鬼話作為一名道士,解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玄學現象
    下面,我就從科學和五行的角度給大家科普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1.愛做惡夢先說惡夢的分類:1.白天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導致惡夢。這種情況下調節一下心情就好。我們要說的是第2種,平時生活也不緊張,但總是做一些奇奇怪怪,光怪陸離的夢。比如:被追殺,遇見神佛鬼怪等等諸如此類。
  •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效應
    19世紀末,心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由此可見,心理學其實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它的許多理論都是不完備的,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就算是如此,心理學這門科學仍有令人十分欣喜的成就,以下就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學效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那些有意思的英文單詞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碰到一些好玩又有意思的英文單詞呢。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單詞,一起看看吧。人們認為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是最好的休閒活動了,因此,沙發土豆就可以形容那些「電視迷」「追劇迷」了。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提高,也衍生出了21世紀的「土豆們」,那就是「mouse potato」 顧名思義呢就是滑鼠土豆,專指經常坐在電腦屏幕前的土豆們。看看是不是你呢?
  • OFPiX平行展 凝視日常生活中的舊物
    說到「舊物」,也許你心中會泛起懷舊或追憶的情緒,不過,我們可不是為了要營造這樣的氛圍,這裡呈現的是攝影師對日常生活中那些所謂的「舊物」的觀看和表達。展覽的主題定為:凝視日常生活中的舊物。郭國柱也同樣關注城市化的拆遷問題,不過,他的畫面中沒有出現任何人,而是與拆遷村民過去生活、生產方式以及情感記憶相關的空間和物,他試圖冷靜客觀地記錄其中的細節,而這些影像也暗示著那些遺棄物背後某種生活方式的消逝,以及主人過往的生活跡象。史書和小王子則關注著日常生活中的「舊物」。
  • 《大贏家》:折射現代婚戀觀的6個現象,從心理角度分析其利弊
    未婚先孕是指未履行結婚登記手續的男女發生男女行為導致女方懷孕的現象。如今的現實中,未婚先孕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於男生來說,主要出於熱戀、好奇、僥倖、佔有等心理產生的行為,女生來說出於熱戀、迎合、好奇、僥倖、屈從等心理造成的。
  • 周二電子書推薦—幾本有意思的心理學書
    今天為大家分享3本很有意思的心理學類電子書。書名分別為《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如何正確吵架》、《拖延心理學》。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約束,會不會使我們像上帝最鍾愛的天使路西法那樣不知不覺中對他人做出難以置信的事,從而墮落成為魔鬼?我們如何抗拒情境影響力?作為心理學教授的作者也對此進行了研究,並做出了極有說服力的分析。小編:你可能完全沒有想到情境力量對個人的控制是那麼的強大。
  • 生活中常見的六種心理效應
    當你還沉浸在口吐蓮花的美妙感覺中時,聽者可能已經面露不屑,或是揚長而去。因為你可能說中了人家的隱私,或是觸及別人的禁地;還有可能你只顧說話而忘記了做事,光是紙上談兵,卻沒有腳踏實地的幹勁兒,被領導視為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標杆。真正聰明的人,能在事業上所有建樹的人,往往都堅持一個原則:多做事,少說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塔瑪拉效應。
  • 《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創作者的圍牆
    只是這部《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我偏偏沒有看到日常,更沒有看到有什麼值得被劇中人撕心裂肺的,秘而不宣的地方。唯一值得稱讚的,是那條斜貫舞臺的鐵軌,它穿越了客廳,診所和所有可以臆想到的故事空間,冰冷,生硬地橫在男女主角的行動線中,它像是一塊亮出的傷疤,為主人公所有的喜怒哀樂附著上了一道暗影。
  • 好玩的英語 | 英語中的「回文」現象
    英文中叫Palindrome。先不要被這個高深莫測的術語給嚇到。這句中文句子你應該見過: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是不是感受到了些什麼?沒錯,這句話正過來讀反過來讀都一樣,這就是語言中的回文現象。回到Tenet這個詞,其字母排列也同樣是正反都一樣。
  • 4種永遠無法擺脫的奇妙心理現象,基本上所有人都經歷過,別不信
    這類行為稱為心理學效應,這種奇妙的心理現象使心理學家十分著迷,它們的存在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這裡有四種對人類社會發展有極大影響力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表示,自己也曾擁有過這樣奇妙的心理現象。
  • 生活中的伯努利現象
    現在航海上把這種現象也稱為「船吸現象」。將兩張紙放在嘴邊,對著兩張紙的中間吹氣,兩張紙不會分開,反而靠攏。這是用兩張紙直觀的表現伯努利現象。當地鐵高速行駛過來時,人與地鐵之間的氣流速度就越快,壓力就越小,而人背後的壓力是正常的,因此前後兩種壓力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壓力差,這使得人們背後感受到一股推力推向地鐵,容易發生意外,所以,在等地鐵的時候要求站在黃線以外。
  • 把覺察帶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時每刻
    在存在模式中,無須不斷地檢查和評估世界的現狀是否在趨近我們所設立的目標,這一點反映我們是以非評判接納的態度,去留心事物。我們放下這樣不斷評估體驗的時候,並非是隨波逐流或者行動沒有目標,事實上習慣性無意識的行動並非是唯一的動力源泉,我們依舊可以帶著意願和方向來行動,因為我們也是可以在存在模式中採取行動。
  • 會「睡覺」的魚,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會躺著「睡覺」的魚,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個讓許多人信以為真的話題不知道是從哪個地方出來的,並且還被傳成了科學的定論,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魚雖然比一些陸地的動物低級,但也是脊椎動物,比起那些軟體的動物還是要高級很多的,而且有些種類的魚是真的非常聰明,怎麼可能魚的記憶只有7秒呢?但凡釣過魚的人都知道,在一個地方經常釣魚,時間久了,這裡的魚就會變得非常的狡猾。它們對魚鉤、餌料、相當的謹慎,釣魚人稱為滑口魚。
  • 酸葡萄和甜檸檬現象,你知道是什麼心理原理嗎?
    雖然這種心理現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但是你知道他是一種怎樣的心理機制嗎?在心理學上是怎麼被概括的嗎?想了解更多關於這種心理的其他具體表現嗎?仔細閱讀一下來了解這些有趣的小知識吧!我在這所要講的心理現象是屬於心理防禦機制裡的自騙機制,所謂心理防禦機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壓力時,自我發展出的一種機能,即用一定方式調解、緩和衝突對自身的威脅,使現實允許,超我接受,本我滿足。
  • 自然界中那些奇怪的現象
    大自然是個奇妙又令人嚮往的世界,這裡有人類社會,也有動物群體,每時每刻都會發生有趣的現象。在大自然中,並不是所有現象都是符合常規認知的,就像下面這些奇怪的現象,足以顛覆你對生物界的原本認知。貓抓老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在人們的印象中,貓的體型比老鼠大,並且具有捕食的能力和食用老鼠以補充身體營養的需求,所以貓抓老鼠是公認的事實。
  • 書評:《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社會日常行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特定的表演行為。
  • 現狀偏見,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被「現狀偏見」砸中了。哪什麼是現狀偏見呢?現狀偏見,是一種心理學現象,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即使改變現狀對你更有利,也不願改變的心理。如果你一定要改變,就可能要付出額外成本,來對衝這種改變的阻力。這種不願改變的心理現象,就是「現狀偏見」。「現狀偏見」有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
  • 《圓桌派》第四季 聽有意思的人說有意思的話
    每期根據當下熱搜詞或現象談論一個話題,在這個有些逼仄又不算亮堂的空間裡,有著思想的碰撞、觀點的的辨析和不同人對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的不同理解。但所有的碰撞並不是為了誰說服誰,而是向觀眾展現一個多維立體看問題的路徑並啟發芸芸眾生的我們理性看待生活的現象,靜下心來思考現象的本質,以感性的心體味生活的種種。
  • 我們生活中的那些中式日文
    此處暗示點讚、收藏、評論、關注嗯,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所以決定給大家做一期雜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文式的日語。讓我們一起看看,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口語日語。八嘎:笨蛋;白痴(在日語裡是罵人的話,但是有時候也表親暱,具體例子你可以看一看日漫裡面那些傲嬌女主是怎麼喊男主的,想想我還有點小激動呢,咳咳)8. 打妹:不行(世界級妹控,對這個「打」字表示無比憤怒,放開那個妹妹,讓我來!)9. 有疙瘩:太好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