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殺死,為何司馬遷可以詳細描述皇陵內的結構?

2020-12-23 記者李滿

在西漢初期,也就是司馬遷活著的時候,想要了解秦始皇陵內部具體結構,除非將皇陵扒開;可是想要大致了解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並非難事。

先來看看司馬遷的《史記》是如何介紹秦陵結構:

「穿治酈山…穿三泉,下銅而致槨…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歸納下來,就三點:

一,秦始皇陵深度達到了「穿三泉」的程度,為達到此深度,秦始皇動用民工70萬人。

二,皇陵內部機關重重、珍寶滿滿、構造複雜;外部宏偉。

三,所有參與陵墓修造的人,全部都被封禁在皇陵內部,即活埋。

在解開司馬遷如何得知皇陵結構之前,先對司馬遷和秦始皇陵有個基本的了解。

公元前145年,司馬遷出生在夏陽的一個史官世家。夏陽,就是現在的陝西渭南韓城,距離秦始皇陵僅有百十公裡。秦始皇陵竣工於公元前208年,司馬遷出生,距離秦始皇陵竣工僅有63年,也就是三代人而已。

司馬遷想要了解60年前的事情,甚至根本不需要翻閱典籍,只需諮詢一下當地比較年長的老人就行。大概就類似於,00後想要了解解放前的事情,爺爺輩的人一定會給他講個一二三四。

或許,司馬遷的爺爺,就曾親身參與過秦陵的建造。

因此,司馬遷就算不知皇陵內部結構,但是對於「穿三泉、穿治驪山」這件事,司馬遷想要知道並不難。而且,先秦時期貴族的喪葬習俗就是「穿三泉」,只不過秦始皇的皇陵挖的更深罷了。

穿三泉,指的是秦始皇陵的深度。

秦始皇陵不僅極深(考古勘測深度達到30米,約十層樓的深度),而且面積極大,陵區總面積達到56平方公裡!用更直觀的表達方式就是,秦始皇陵相當於80個故宮、1000個胡夫金字塔,比世界上最小的4個國家加起來,面積還要大!

這樣的規模,莫說2000年前,就是現在,也讓人嘆為觀止。

故而,司馬遷說秦始皇陵「草樹木以象山」,即,種上花草樹木看起來像一座山,一點都不誇張。

即便如今去秦始皇陵遊覽,依舊會對其龐大的「身軀」驚嘆——畢竟,站在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的封土堆前,所有人都會覺那是一座「真正的山」。

至於秦始皇陵內部「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也是當時的喪葬習俗之一。

比如說,較秦始皇稍早些的曾侯乙墓、稍晚些的馬王堆,他們的棺槨上均繪製了天文、地理、星象圖,墓中也出土大量燭臺等照明物品。

根據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性格,又曾多次方士出海尋求仙藥,搞一些「人魚膏」,並非什麼難事;而在自己的陵寢繪製天文地理等圖,根本就是標配,要不然,怎麼顯示皇帝在地下一統八方的氣概?

司馬遷記載的最重要的細節,莫過於「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只有這一條,無法從過去的喪葬模式裡推測,即,秦始皇之前的貴族,很少有人動用這麼多水銀來陪葬。

司馬遷是如何得知呢?《史記》記載了一個來自巴蜀的寡婦巴清:

「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

翻譯過來:巴蜀之地有個叫清的寡婦,祖上坐擁出產丹砂(可煉水銀)的礦,巴清就是憑藉這座丹砂礦,其家族世代富甲天下,從來不知道缺錢是什麼滋味兒。

巴清的煉製的水銀都賣給誰了呢?秦始皇。

秦始皇死後沒幾年,秦朝滅亡,如此數量龐多的水銀(數百噸),全都消失不見,能夠合理解釋去處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埋在秦始皇的陵墓。

不過,這麼大的事情,秦宮典籍有記載也說不定。司馬遷作為太史令,專門掌管皇帝的文史檔案,只要有這方面的記載,怎會看不到呢?

如今的科學勘測,也證實了皇陵內部存有大量水銀。

因此,司馬遷通過查閱古籍、實地走訪、合力推測,將秦始皇陵內部大概結構寫給後人看,並非難事。真正難的是細節,比如說,數量龐大、規模壯觀的秦兵馬俑,司馬遷隻字不提。

相關焦點

  • 修秦始皇陵的人都被殺了,為何司馬遷還能詳細描述地宮內的構造?
    除此之外,也記載了,為了怕其實皇陵的秘密別洩露,修建這座宮殿的工匠也多成為了殉葬品,同時殉葬的還有秦始皇的嬪妃們。《禮記》中有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在歷代帝王中,秦始皇的陵墓,是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 秦始皇陵內部是什麼樣的?《史記》裡為何還會有陵墓內部的描寫?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的陵墓關卡嚴密,防止有人進行盜竊,就把所有參與修建皇陵的人給殺了。既然修秦始皇的人都被殺死了,那為什麼司馬遷可以詳細描述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是不是有僥倖逃出的工匠留下了記載?這些我們不得而知,因此不能判斷司馬遷正確與否。
  • 秦始皇陵建好後,72萬工人全被殺,那後人是怎麼知道皇陵內部情況的
    到目前為止,秦始皇陵內部一直是個謎,後人對其了解甚少。甚至可能是除了建築的那個時候,再也沒有人進去過。據說建造秦始皇陵的人都死了,那麼,為什麼司馬遷能夠在《史記》中描述秦始皇陵內部的結構呢?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秦二世,皇陵歷時39年才得以修復,皇陵的修建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 千古「秘」帝秦始皇,皇陵為何無人敢挖?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通過衛星雲圖俯瞰秦始皇陵,連專家都忍不住讚嘆:「不愧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陵,震撼世界大街上隨便拉一個成年人問,去西安最不可錯過的景點是哪裡?十有八九,這個答案裡就有秦始皇陵兵馬俑。BBC還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世界奇蹟——秦始皇陵兵馬俑》,每一個看過的人都被深深震撼。
  • 身為世界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挖掘?原因難以想像
    據有關史料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後葬於已建成的驪山帝陵。當秦始皇剛剛繼承王位時,他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這期間,宰相李斯是陵園的設計者,少府令章邯監工歷時39年。特別是秦始皇統一國家,建立秦朝以後,他從全國各地抓獲了70多萬人,擴大了皇陵的規模,幾乎相當於建造了八倍於人的胡夫金字塔。
  • 秦始皇陵燈油千年不滅,傳說靠的是「鮫人油」?美國專家揭開謎團
    焚書坑儒-是為了統一思想,修築長城-為了抵禦匈奴,這都是為了統一,為了安定做出的長遠打算,修築驪山陵墓,尋長生不老藥,修阿房宮,試問哪個帝王不修陵墓,不建皇宮呢?尋長生不老藥也不是秦始皇一個人的愛好。他可能是有那麼一些暴政,但是絕沒有那麼嚴重,只是後來被誇大了而已。
  • 全世界都在等中國挖秦始皇陵,考古專家說 沒錢不好辦!
    眾所周知,1974年3月,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隱藏了兩千多年的秦始皇陵也隨即被定了位。而這,就已經引起了世界的震撼。若是秦始皇陵的主體地宮被打開,那豈不是更令人震撼!多年來,在是否發掘秦始皇陵問題上爭論不斷,同意發掘的人列舉出諸多好處,但具體主張卻陷入了認識的誤區。
  • 秦始皇明知驪山山洪頻發,為何仍執意建陵於此?答案揭曉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不僅給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在陝西西安的驪山腳下,留下一座神秘而又讓人無比震撼的皇陵。 驪山經常爆發山洪,規模如此巨大的陵墓,那秦始皇為何不惜動用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仍要把陵墓墓址選在驪山呢? 關於這個問題有幾種傳言和說法: 第一種就是秦始皇為了實現長生不老,史料記載秦始皇非常迷戀長生之術,為了能夠永久的統治萬民,秦始皇不斷派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
  • 大巧不工-秦始皇陵的探索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這種布局說明外廓城的西區是重點區,其內涵為象徵京城內的廄苑、囿苑及園寺吏舍。與內城相比,顯然居於附屬地位。最後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區。有三處修陵人員的墓地、磚瓦窯址和打石場等,北邊發現有陵園督造人員的官署及酈邑建築遺址,屬於最次級邊緣的地位。整個陵園由南北兩個狹長的長方形城垣構成。
  • 秦始皇陵裡都有什麼?不是不敢挖,而是不能挖
    1974年3月,在陝西省臨潼縣伶秦始皇陵東面3裡的西楊村,幾位農民在奮力打井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陶製人頭。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當地表層被掘開時,神話般的奇蹟展現在人們而前——在5米多深的深坑內站滿了身披鎧甲、手持兵器威武健壯的武士俑和拖拉木製馬車的陶馬俑。
  • 秦始皇陵竟藏中國驚天秘密,十二謎團探尋歷史真相
    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
  • 各朝皇陵分布在哪?一個誰也找不到,一個誰也不敢打開
    在我國古代,帝王們對自己下輩子永遠的家都非常重視,往往不惜重金打造,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帝王們奢靡厚葬的同時也吸引不少盜墓賊的光顧。經過歷史紅塵滾滾,各朝各代皇帝們的皇陵都分布在哪?結局如何?
  • 秦始皇陵內的圖騰居然與外星人基地有關是真的嗎?學者這樣說
    秦始皇陵內的圖騰居然與外星人基地有關是真的嗎?學者這樣說一說到古代帝王陵,就不得不提起秦始皇陵,這座皇陵是秦始皇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歷時三十九年才堪堪建成的,可以說,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 千年不腐秦始皇陵至今還未挖掘的真相是什麼?你知道嗎?
    說道秦始皇陵人們往往想起的都是他的雄偉和宏大。而他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總是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他是中國歷代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埋葬最豐富的一座陵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1987年,秦始皇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秦始皇陵為何現在還不敢挖?德國專家核磁掃描後,揭露其真實原因
    但是這些如此優秀的人才,也並沒有把割據的天下合併在一起,直到秦始皇嬴政的出現。有人曾這樣評價秦始皇,「火烏日暗崩騰雲,秦皇虎視蒼生群」,作為第一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的君主,秦始皇足以擁有這樣的讚譽。但是在現代,秦始皇本人存在著諸多爭議,有的人說秦始皇是個暴君,有的人說秦始皇是一位了不起的千古帝王。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奇?為什麼不開挖?考古專家5個字道破玄機
    我相信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少人都會去秦始皇兵馬俑去看一看,作為世界奇蹟之一,秦始皇陵是值得大家一看的。我們後人不僅可以看到古時候人們的智慧,了解過去的歷史,更感嘆古人創造的奇蹟。但是很多人都有疑問,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奇?為什麼不開挖?考古專家5個字道破玄機!
  • 秦始皇陵到底有什麼秘密,為何現代人無法進入,只因這幾點
    不客氣地說,就是接著折騰他們,讓他們死後都不得安寧。後人折騰的最大特點,過去是貶褒功罪,評判得失;現在流行避虛就實,也就是挖墳掘墓。往客氣了說,這叫關注,但關注的問題點,各有不同。秦始皇另類到什麼程度人人都知道,他把先秦泛用的「朕」字據為己有,成了皇帝專稱;還放出話說:「朕始為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千萬世,傳之無窮。」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被大肆光顧
    明朝15陵(南京孝陵、西山景泰陵、天壽山13陵)都沒有被盜掘過,其中定陵是被郭沫若、吳晗等人以考古名義開挖。而清陵,無論東陵西陵,除了順治孝陵以外(據說沒有陪葬品),基本都被盜過。
  • 秦始皇陵的風水那麼好,為什麼秦國卻二世而亡了?一個原因最關鍵
    都知道,秦始皇陵的建造時間,大概是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08年這段時間,一共建造了三十九年左右,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為龐大,設計最為完善的一座帝王陵寢。秦始皇陵的城垣擁有內外兩層夯土,象徵著鹹陽城的皇城和宮城。秦始皇的墓室位於陵冢的內城南部位置,其外形呈現出覆鬥形,高度有五十一米,底部的周長有一千七百多米。
  • 秦始皇陵中的100噸水銀從何而來?幾乎都靠她,中國第一個女富豪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上,秦始皇陵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眾所周知,秦始皇是個十分重視儀式感的人,自他成為秦王的第一年(公元前247年)起,就已經暗中找人修建陵墓,直到39年之後,也就是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這個氣勢磅礴的地下宮殿才修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