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的發布會上
北京再次明確:
歌劇院等場所暫緩復工
想聽音樂會的歌迷們別擔心
今晚(4月18日)七點半
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日報微博
北京日報抖音號、快手號
將同步在線播出
國家大劇院「春天在線」系列音樂會
「命運的迴響」
足不出戶
便可聆聽春天的旋律
4月11日晚,首場演出在北京日報客戶端移動傳播矩陣播出(戳連結聽回放),反響熱烈,收穫上百萬關注。精彩的節目讓很多樂迷意猶未盡,紛紛表示「太好聽了」「雖然不能到現場,但是效果依然給力」。很多人期待著今晚的第二場演出,提前鎖定這場視聽盛宴。
今晚七點半,第二場與音樂的約會將再次如約而至。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藝術家們將通過馬勒《A小調鋼琴四重奏》、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以及打擊樂首席劉恆自創自演的二重奏《面對面》,傳遞力量、撫慰心靈。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在此後的每一周,直到國家大劇院恢復正式演出為止,「春天在線」系列音樂會都將在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日報微博和北京日報抖音號、快手號等平臺與觀眾見面,讓您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足不出戶即可徜徉古典音樂的海洋。
精彩曲目單提前劇透
馬勒和柴科夫斯基,都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也面臨過各種各樣的困境和危機。但他們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們都勇於直面自己的命運,並用藝術的力量與之抗爭,他們的音樂也正是他們「命運的迴響」。
本場音樂會,將由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擔任導賞嘉賓,為樂迷們解讀當晚的演出曲目,引領我們走近馬勒和柴科夫斯基兩位古典巨匠的精神世界。
聽前必看:
馬勒、柴科夫斯基的藝術人生
人生最奇妙的地方或許就在於無法預測的結局。1876年,馬勒還是一名在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就讀的16歲鋼琴少年;還沒能成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總監;還沒寫出那些舉世矚目的交響樂作品;也還未遇到生命中的女神阿爾瑪;那一年,他甚至還沒有開始專習作曲。這個敏感傲嬌的少年,撕毀了大部分青澀習作,而這首當時創作的A小調鋼琴四重奏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在足足近一個世紀之後的1973年終得以出版。
鋼琴四重奏是室內樂中比較流行的組合之一,通常由一架鋼琴搭配一支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成的弦樂三重奏,這種莫扎特鍾愛的室內樂形式一經確立,也成為貝多芬、孟德爾頌、聖-桑、勃拉姆斯等眾多作曲家青睞的創作體裁。
馬勒《A小調鋼琴四重奏》。這首馬勒唯一留存下的器樂重奏作品,是如此少年持重。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在鋼琴的襯託下,三件弦樂磁性的嗓音纏綿縈繞,此起彼伏,歡樂與痛苦膠著。有樂評家認為其第一主題令人想起馬勒的《第六交響曲》和《大地之歌》。
電影《禁閉島》中,當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飾演的法警丹尼爾聽到這段旋律,脫口而出:「這是馬勒。」是的,這就是馬勒,即使是花季少年,樂聲中已是熾情複雜,充滿人性的張力。第二樂章諧謔曲在馬勒手稿中只有開始處的24小節,1988年,俄羅斯作曲家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將它續寫為一個完整樂章。
柴科夫斯基被公認最擅創作大型體裁,如芭蕾與交響樂,而非室內樂。然而,他的第一首重奏作品即是難得傑作,哪怕最挑剔的樂評人,也不得不承認,這首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有著「孤篇冠全唐」的氣勢。1871年,剛至而立,名不見經傳的作曲家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之餘完成此曲,以最常見的弦樂四重奏形式: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這一由「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發展而來的體裁,歷經莫扎特、貝多芬之手,為後世作曲家所鍾愛。
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四件弦樂器在不同尋常的8/9拍中整齊劃一地奏響第一主題,這首作品也因而有了「手風琴」的暱稱。和聲變幻漸入佳境,中提琴行雲流水般引出第二主題。弦樂之聲在不同音域間展現出或溫暖、或明亮的質感,像陽光下一匹五彩絲緞,繽紛而和諧。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最為著名,作曲家稱它的旋律改編自木匠吟唱的民間小調。
據說託爾斯泰聽後曾雙目含淚,在回復這位文豪的信中,柴科夫斯基寫到:「我無法表達自己的音樂能給您留下如此深刻印象是何等的榮幸與自豪。」第三樂章中俄羅斯民歌元素與鄉間農人的舞蹈互為呼應,情感豐沛、活力四射。作曲家在第四樂章中將奏鳴曲式與迴旋曲式相結合,它輕盈地展開,律動感逐漸加強,帶有柴科夫斯基最崇拜偶像,莫扎特四重奏中平衡簡潔的古典主義風格,浸潤著俄羅斯民族音樂的濃鬱色彩,且不乏作曲家本人戲劇化抒情的獨特風格。短暫寂靜後,四件弦樂器在一連串快速16分音符共同營造的恢宏中結束全曲。
在馬勒與柴科夫斯基的經典作品之外,本場音樂會還將為觀眾帶來由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打擊樂首席劉恆創作的打擊樂二重奏《面對面》。
「《面對面》這首作品以二重奏的形式描述兩位旗鼓相當的對手從相遇、相識、辯論、爭吵、戰鬥到最終惺惺相惜的過程。與其他大部分打擊樂重奏作品不同的是,這首作品中兩位演奏者將共同演奏一套鼓組,其中包括大鼓、兩個通通鼓以及一對邦戈鼓,除此之外,每一位演奏者還將演奏一片splash水鑔。」
《面對面》這首作品已經被演奏於世界各地的打擊樂舞臺上,是劉恆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