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王在電梯口偷拍我的一張照片。
(我的腿有那麼短?哼)
我左手背著直播文件,右手拎著菜籃,這是我最最平常的一天,為了節省直播結束返回辦公室的時間,我直接拎著菜袋子去直播間,以便於下了直播火速趕回家燒飯做菜。
通常,下了直播飛速趕到家已經六點半,即使用我驚人的效率洗菜燒菜,女兒吃上飯也要七點了。
晚上輔導完功課等女兒睡下,再披好睡衣坐到電腦前寫稿子,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
而在我們廣電行業,有太多跟我一樣忙碌的母親,我們寧波電臺、電視臺,扛著廣告創收重任的兩位總經理都是叱詫風雲的年輕女性。
職場上,她們都是80後女強人,
肩上扛著「億元級」的擔子,
在家裡,她們都是平凡的母親,
面臨孩子「小升初」的壓力。
在我們的粉絲群裡,
大多數的媽媽都集中在28到45歲,
而她們的孩子大多集中在0到15歲。
這個年齡的媽媽,正處於事業黃金期,
這個年齡的孩子,最需要媽媽的關心。
處在這個年齡的母親都知道:
孩子和事業,多麼難以兩全。
母親節之際,
致敬所有的職場母親,
感謝每一個了不起的你,
風裡來雨裡去的每一天,
養活著小家,服務著大家。
寫這篇微信之前,我採訪了很多職場媽媽,我想她們的故事也許能引起你深深的共鳴。
職場母親1:教師工作
犧牲管自己孩子的時間去管別人的孩子
圖為江北實驗小學優秀教師石徐
最小的主任,最大的責任
——說的就是班主任。
當過老師,尤其是當過班主任的都知道教師工作的繁瑣和辛苦。
我有一位朋友,當小學班主任,跟她見面,十次有九次嗓子是不好的。小學和幼兒園老師,因為課堂紀律不好,常常要扯著嗓子說話,慢性咽喉炎是常年」相伴相隨「的,發病率高於主播行業。
一般父母對付一個或兩個孩子已經夠心力交瘁,而一個老師要對付的是一個班四十幾個孩子!
而如果這個時候,她家裡還有一個孩子,
那麼,她的生活就更呵呵了。
說個段子:
如果你的朋友不再聯繫你,
一是她掛了,
二是她當媽了,
三是她當老師去了,
如果她又當老師又當媽,
那你就當她掛了吧
和我女兒一起上英語培訓班的有個小朋友媽媽是鄞州區某中學教師,帶女兒來上課的時候常常隨身帶著一大摞的試卷。
晚飯就是一個手抓餅。
作為一個母親,她必須對女兒負責,而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她也必須對全班學生負責。看著她草草吞個手抓餅,在女兒的培訓班外認真批改試卷的背影,頓時肅然起敬!
起得比雞早的,除了老師,還有醫生。
夏令時到了,醫生的上班時間妥妥到了7點30分,很多求醫心切的病人早早就在門診外候著了。所以醫生們大多七點一刻就到單位了。
推算一下,她們得幾點起床?
除了醫生,還有護士工作照樣是三班倒,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而且還常常不被尊重。
因為醫院永遠是365天運轉的,
因為病人不會避開節假日生病。
更因為她們的肩上有沉甸甸的
四個大字———白衣天使!
郝醫生跟我說過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有次女兒發燒,恰逢流感季醫院特別忙,郝醫生跟婆婆簡單交待了一下處理方法就匆匆趕去醫院上班了(醫生一般心都比較大,不像普通家長焦慮),沒想到下午回到家,婆婆抱著高燒的孫女兒在沙發上哭
奶奶哭,娃也哭,看到這一幕,心如刀絞。
當我們抱著孩子去看病的時候,我們可曾想到,眼前為我們服務的醫生也是一個母親,而她的孩子,也許正被丟在家裡得不到媽媽的悉心照顧。
還有一件事,更令人哽咽,婦兒醫院兒科醫生王豔有一天晚上十一點半接到醫院電話,救護車過來一個重症患兒,需要做血透,必須她這個技術和級別的醫生到場。
當時,王醫生7歲的女兒正在酣睡,丈夫也不在家。但醫院的命令就是對生命的道義,無論如何都要趕去前線!
王醫生凌晨給女兒留了一張紙條。
寶貝也許感知到媽媽正在救死扶傷,睡地很乖沒有醒來。凌晨四點,當王醫生趕到家裡看到女兒睡夢中的樣子,總算鬆了一口氣.
24小時不能關機的媽媽,我想,女兒長大了一定會更尊重她,理解她,這個女人即是你的媽媽,也是這個社會不可缺少的勞動者。
有人說,在寧波,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從事外貿或和外貿相關的工作,雖然這個數字只是一個民間說法,但對於一個全國聞名的港口城市而言,從事外貿工作的人口一定是龐大的。
而這其中,又有多少個年輕的母親!
跟單、理單、物流、翻譯.都是外貿的工種。工廠有工廠的繁重,公司有公司的壓力。
還有頻繁的出差,以及奔波於各種展會,媽媽和寶寶常常只能隔著視頻親親。
銀行不是五點就關門了?
可你知道裡面的人要工作到幾點?
說實話,若不是有好多個在銀行工作的同學,我真的難以想像每天五點就關門的銀行工作竟然有那麼忙!
如果你也是一位在銀行就職的媽媽,這樣的作息,這樣的加班,是不是會苦澀地會心一笑呢.
如果碰到領導是個工作狂,
呵呵,那大家就更不敢下班了..
那個燈火通明到十點的大樓裡,
有多少是女性?
有多少是孩子尚小的母親,
中國媽媽在事業上的拼搏,
不輸任何一個國家!
寧波知名女企業家馮煒煒和她的兒女
在我們寧波這個創業氛圍濃鬱,家族企業眾多的城市,很多女性的肩上扛起了一個企業的重任。
創業,小到開一家服裝店、奶茶店、甜品店,大到經營一個上市公司,其中的酸甜苦辣,萬事一肩扛,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
我曾經不止一次得看到一邊做生意一邊帶娃的媽媽。有次很晚逛服裝店,老闆娘是個單親媽媽,一邊招待顧客一邊給孩子檢查著作業.
又比如前些天採訪的寧波創二代女企業家馮煒煒,她膝下一兒一女,養育的擔子非常重,但同時她又是公司的老總,底下一大群員工要發工資。
一聲「某總」,幾多壓力與重任啊!
馮媽媽說,因為要各地出差,一個星期兒女和她見面的時間只有兩三個晚上,老人在撫養上幫了很多忙,而她只要一有空隙就會往家裡趕,因為在時間上給不了孩子充足的陪伴,就只能在質量上不打折扣。
令人欣慰的是,在能幹媽媽的感染下,兩個兒女都非常懂事、獨立,孩子們知道:媽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需要拼搏的人生。
而這種勤勉拼搏的精神也變成了一種家風。
微商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職業,因為行業門檻低,賣的東西參差不齊,所以口碑差異也很大。
我的朋友圈裡也有很多做微商的媽媽,儘管我也不喜歡被微商霸屏,但對於品質良好、誠信經營的微商,我也報以足夠的尊重。
微商媽媽說:
我很抱歉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因為我賣貨就是我的工作。
微商媽媽說:
我很抱歉常常要在孩子面前刷手機,
因為手機就是我的勞動工具。
微商媽媽說:
我很抱歉我的工作並沒有那麼體面,
因為二胎以後的職場復出困難重重,
微商媽媽說:
你可以把我拉黑,
你可以設置不看我的朋友圈,
你可以不買我的東西,
但請理解一個平凡母親,
想給孩子賺點學費的初心。
主播阿姐寧母親節訪談手記:
勞動節剛剛過去,母親節已然來臨,
當我採訪完各行各業的母親,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敬意!
她們是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
她們是無數家庭的半邊天,
在家裡,她們是萬千孩子的母親,
在單位,她們是萬千崗位的螺絲釘。
當我們一次次謳歌母愛偉大的時候,我們可曾關注過每個母親真實的生活狀態,在女性普遍工作的中國社會,一個既要追求工作業績,又要照顧孩子的年輕媽媽有多不容易。
母親節,不求煽情的歌頌,媽媽們只需要一份理解,單位多一些人性化的制度,丈夫多一份家庭的擔當,孩子多一點懂事的包容。
母親節,我為所有的職場媽媽點讚!
還有很多辛苦的行業等你來抒寫,歡迎給我們留言,訴說你的甜酸苦辣。
職場媽媽們點個「在看」,心疼一下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