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一輩教會牧者兼神學家、原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金陵協和神學院原副院長陳澤民教授於2018年6月4日(今天)上午8時04分在南京安息主懷,享年101歲。
金陵協和神學院剛剛發布訃告稱,金陵協和神學院原副院長、中國基督教協會第五屆、第六屆副會長陳澤民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6月4日上午8時04分在南京安息主懷,在世101歲。
陳澤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定於6月8日(禮拜五)上午9時在南京市殯儀館博愛廳(雨花臺區大周路206號)舉行;追思禮拜定於6月8日(禮拜五)下午3時在南京市聖保羅教堂(太平南路396號)舉行。
1917年,陳澤民教授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1941年畢業於基督教高等學府滬江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44年畢業於金陵神學院研究科,獲神學學士學位;1995年菲律賓大學授予神學博士學位;1952年至今執教於金陵協和神學院,教授系統神學、歷史神學、教會音樂等。曾任金陵神學院教務長、副院長以及南京聖保羅教堂主任牧師。
陳教授一家三代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濃鬱的家庭信仰氛圍對陳教授影響很大。他的祖父是潮汕地區第一批傳道人,而她母親的願望是,希望有一個孩子能夠成為傳道人。年輕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教授聽到宋尚節博士充滿聖靈感動的布道,於是,他在初中畢業後便想成為傳道人。據他的兒子陳若平老師描述,陳教授很小就跟外國傳教士接觸,從小學中學的時候他就幫助外國傳教士做義工。
上世經50年代,陳澤民教授曾提出一個新的神學理論,他說神學思想就像一個橢圓,橢圓有兩個焦點,一個焦點是人,一個焦點是上帝。陳教授曾在接受福音時報採訪時表示,應該注重神學實踐。實踐神學,用來幫助信徒和教會,滿足他們的要求,來實現教會的基本功能。他也提倡「和好神學」。
陳澤民教授也熱愛音樂,曾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並且具有中國韻味的讚美詩。他既會用古箏彈奏中國古琴曲,也會用鋼琴、管風琴演奏西方讚美詩。
陳澤民教授是中國基督教會中,唯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牧者。2007年《求索與見證—陳澤民文選》的出版,這本集合了陳教授畢生所學的文集,將他的基督神學思想完整展現。
中國老一輩教會牧者兼神學家、原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金陵協和神學院原副院長陳澤民教授於2018年6月4日(今天)上午8時04分在南京安息主懷,享年101歲。
金陵協和神學院剛剛發布訃告稱,金陵協和神學院原副院長、中國基督教協會第五屆、第六屆副會長陳澤民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6月4日上午8時04分在南京安息主懷,在世101歲。
陳澤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定於6月8日(禮拜五)上午9時在南京市殯儀館博愛廳(雨花臺區大周路206號)舉行;追思禮拜定於6月8日(禮拜五)下午3時在南京市聖保羅教堂(太平南路396號)舉行。
1917年,陳澤民教授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1941年畢業於基督教高等學府滬江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44年畢業於金陵神學院研究科,獲神學學士學位;1995年菲律賓大學授予神學博士學位;1952年至今執教於金陵協和神學院,教授系統神學、歷史神學、教會音樂等。曾任金陵神學院教務長、副院長以及南京聖保羅教堂主任牧師。
陳教授一家三代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濃鬱的家庭信仰氛圍對陳教授影響很大。他的祖父是潮汕地區第一批傳道人,而她母親的願望是,希望有一個孩子能夠成為傳道人。年輕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教授聽到宋尚節博士充滿聖靈感動的布道,於是,他在初中畢業後便想成為傳道人。據他的兒子陳若平老師描述,陳教授很小就跟外國傳教士接觸,從小學中學的時候他就幫助外國傳教士做義工。
上世經50年代,陳澤民教授曾提出一個新的神學理論,他說神學思想就像一個橢圓,橢圓有兩個焦點,一個焦點是人,一個焦點是上帝。陳教授曾在接受福音時報採訪時表示,應該注重神學實踐。實踐神學,用來幫助信徒和教會,滿足他們的要求,來實現教會的基本功能。他也提倡「和好神學」。
陳澤民教授也熱愛音樂,曾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並且具有中國韻味的讚美詩。他既會用古箏彈奏中國古琴曲,也會用鋼琴、管風琴演奏西方讚美詩。
陳澤民教授是中國基督教會中,唯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牧者。2007年《求索與見證—陳澤民文選》的出版,這本集合了陳教授畢生所學的文集,將他的基督神學思想完整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