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廢了胡善祥後,張太后更不喜歡孫貴妃了?世人都同情胡善祥

2020-12-22 歷史鑑賞者

張太后同情胡善祥,那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兒子朱瞻基這傢伙不靠譜,娶了人家做皇后,可偏偏又不喜歡人家。

你不喜歡胡善祥吧,為啥還跟人家生了倆女兒呢?在毫無道理的情況下,朱瞻基為了幫助心愛的人孫貴妃上位,狠心把胡善祥給廢了。

貴為皇后,一來沒有犯錯誤,二來不是沒有生育能力,只是暫時沒有生出兒子,憑什麼就把人家給廢了呢?張太后同情胡善祥也正是這個原因。

一、張太后不怎麼喜歡孫貴妃。

從同鄉關係上來說,孫貴妃和張太后的母親,還是老鄉。而且也正是在張太后的母親推薦之下,孫貴妃才能從小就進入皇宮,也才有了機會和朱瞻基一起長大。

朱瞻基和孫貴妃,那是青梅竹馬的關係,兩個人彼此玩得來,所以感情很不錯。但是在選拔皇太孫妃的時候,胡善祥有幸成為了皇太孫妃。

當時朱棣還活著,所以朱瞻基只是皇太孫而已,至於青梅竹馬的孫貴妃,當時只被封為嬪,也就是朱瞻基的小老婆。

等到朱棣去世以後,朱高熾繼位,朱瞻基成了太子。那麼胡善祥也就成了太子妃。朱瞻基登基以後,胡善祥自然就成了他的皇后,至於孫貴妃,只被封為貴妃,再精貴那也是小老婆。

孫貴妃自然很不情願,她跟朱瞻基要好得很,所以常常在朱瞻基身邊說胡善祥的壞話,希望朱瞻基改立她為皇后。

張太后憫後賢,常召居清寧宮。內廷朝宴,命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正統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崩,後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嬪御禮葬金山。

很顯然這些招數是管用的,朱瞻基逐漸開始疏遠胡善祥,這引起了張太后的強烈反感。張太后和她的丈夫朱高熾,那都是仁厚之人,從來不做這種缺德事情,怎麼就教育出這樣的孩子呢?

所以張太后對孫貴妃,其實非常不感冒,而且她甚至有些討厭孫貴妃,誰讓她得到皇帝的寵愛呢?關鍵還喜歡吹耳旁風。

二、張太后對胡善祥十分照顧。

胡善祥給朱瞻基生了兩個女兒,孫貴妃給朱瞻基生了一兒一女。這麼一來孫貴妃就有優勢了,因為孫貴妃的那個兒子,就是朱瞻基未來的繼承人朱祁鎮。

有一個兒子在手裡,那麼母以子貴的情況就可以實現了。朱瞻基興高採烈地把一幫大臣們給拉了過來,開了一個廢后大會。

朱瞻基的理由就是胡善祥生不出兒子,應該要退位讓賢。大家都很慌張啊,胡皇后啥也沒幹,咋就要廢了人家呢?雖然大臣們有點反對,可朱瞻基的理由他們無法否決。

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濟寧人。永樂十五年選為皇太孫妃。已,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為皇后。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後上表辭位,乃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而冊貴妃為後。諸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不能爭。

這個時候孫貴妃還假惺惺地跑出來說:哎呀,胡皇后下一胎肯定是兒子,我的兒子哪裡能超過胡皇后的兒子呢?

那你把你兒子再塞回去!就算胡皇后接下來生了兒子,那也一定比你兒子歲數小,難道你心裡沒點數嗎?

朱瞻基打定了主意,立刻跑去找胡善祥,讓她主動辭職。所以說胡善祥是被朱瞻基和孫貴妃這一對夫妻倆給逼迫著辭去皇后之位的。

胡善祥好歹也是張太后的兒媳婦,兩個人的關係處得不錯,都是比較善良的人。所以張太后看胡善祥很心疼,經常照顧她。

被廢掉以後,胡善祥只能居住在長安宮,朱瞻基還給她賜了一個道號:靜慈仙師。那麼我就要問一句了:大哥,人家只是被廢了皇后之位,做個小老婆難道還不夠格嗎?直接送她一個出家人的道號,這是幾個意思?

張太后就更加憐憫胡善祥了,所以常常喊胡善祥過來一起吃飯。如果孫貴妃也在的話,那麼胡善祥一般都被安排在孫貴妃前面,可把孫貴妃給氣壞了。

三、朱瞻基最後還有點後悔了,你說怪不怪。

朱瞻基歲數大了依稀額的識貨,他想起了胡善祥以後,也是有些後悔,說自己當時太年輕,壓根就不知道這件事有多嚴重。

其實不僅朱瞻基有些後悔,當時的百姓們對胡善祥也充滿了同情,難道生不出兒子,就活該被鄙視嗎?這未免也太可憐了。

無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天順六年,孫太后崩,錢皇后為英宗言:「後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沒也,人畏太后,殮葬皆不如禮。」因勸復其位號。

我估計大部分可憐胡善祥的人,都是生了女兒的女人們,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命運,甚至在家中的待遇也是比較類似的。

雖然後悔,但是明宣宗朱瞻基活著的時候,並沒有恢復胡善祥的皇后封號。朱瞻基去世以後,孫貴妃的兒子朱祁鎮繼承了皇位。

不過由於朱祁鎮年紀太小,朝中一直都是張太后說了算。有張太后給胡善祥撐腰,可以說就算是成了太后的孫貴妃,也不敢招惹胡善祥。

就這樣,胡善祥度過了非常平靜的7年,可惜在正統七年,張太后也去世了。沒有依靠的胡善祥,知道早晚都會遭到孫貴妃的清算。

與其被孫貴妃暗害,還不如自己把自己給解決了。所以胡善祥在第二年也去世了,她去世以後,孫太后以嬪御禮將她安葬。

總結:後世之人也看不下去了。

其實不光當時的人為胡善祥打抱不平,後世的人也看不慣孫貴妃的所作所為。一直到孫貴妃去世以後,明英宗的錢皇后才勸說自己的丈夫,希望恢復胡善祥宣宗皇后的封號。

明英宗思量一番以後,覺得自己的母親的確做得過分了,為了行善積德,明英宗便恢復了胡善祥封號,並且為她修皇后陵。

為什麼這麼多人看不下去呢?主要還是因為胡善祥太善良了,沒有一點反擊的手段。而且人家也沒犯錯,純粹就是朱瞻基和孫貴妃愛情的犧牲品罷了。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她的被廢讓天下人同情,她為什麼被廢?
    世人總喜歡同情那些弱者,胡善祥作為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在正史上沒有做過什麼大錯事,所以當她被朱瞻基廢掉後,自然遭到世人的同情,因為這時候她是一個弱者。但後宮之中勾心鬥角,一個老實人是無法明哲保身的,胡善祥的錯就錯在她沒有為皇帝剩下龍子,並且朱瞻基並不喜歡她。
  • 大明風華:胡善祥歷史原型,因無子被廢為道姑,朱瞻基晚年很後悔
    胡皇后無過被廢,當時還受到了百姓們的同情和憐憫。 胡善祥是錦衣衛百戶胡榮的女兒,當時她因為賢德而聞名,被選做朱瞻基的太孫妃。朱棣離世後,太子朱高熾即位。朱瞻基被封為太子後,胡善祥被封為太子妃。一年後,朱高熾駕崩,朱瞻基即位,胡善祥被立為皇后。 雖然胡善祥貴為一國之母,但她為人忠厚善良、天性貞一、舉止莊重、無媚順態。
  • 《大明風華》:真實的胡善祥無過而廢,孫貴妃竊宮人之子為己子!
    《 大明風華》:真實的胡善祥無過而廢,孫貴妃竊宮人之子為己子!《大明風華》熱播,主要人物的結局也浮出水面。劇中的明宣宗朱瞻基有一後一妃,而且頗為神奇的是這一後一妃同為靖難之役中失散的親姐妹。胡善祥本為宮婢,善於籌劃,心機深厚,一心向上爬,投奔漢王朱高煦成為了太子妃,朱瞻基繼位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后,還生育了一子朱祁鈺。孫若薇是朱瞻基一見鍾情的伴侶,後來成為太孫嬪、太子嬪,之後成為皇妃,生育一子朱祁鎮,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因為皇帝的寵愛,以及胡氏與漢王串聯的事態敗露,孫若薇成為了皇后。明英宗繼位,身體孱弱年齡幼小,一直由母親孫若薇攝政。
  • 歷史上真實的胡善祥,作為明朝第一廢后,真的是她的錯嗎?
    明宣宗不喜歡胡善祥,不僅僅是因為胡善祥沒有生下子嗣,更重要的是朱瞻基心裡有別的女人,她就是孫貴妃,在胡善祥成為皇太孫妃前,朱瞻基身邊就已經有了個青梅竹馬並且兩小無猜的伴侶孫氏了。
  • 歷史上的胡善祥真的作惡多端?其實不是,揭秘明朝第一廢后的一生
    當然,這些劇情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歷史上確實有胡善祥這個人,她也的確是明朝自建國以來第一位被廢除的皇后。但是,據《明史》記載,胡皇后沒有過錯卻被廢除,百姓聽了都很同情她,就連朱瞻基之後也很後悔,總是為自己辯解說:當時是我少年不懂事。這就讓許多人一頭霧水了,胡善祥如果沒有做錯事,為什麼會被廢除?
  • 宣德帝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為啥會成為明朝第一廢后
    如果胡善祥長得像鄧家佳,我想朱瞻基也就不會廢她了吧。胡善祥和孫氏一同被封給當時的皇太孫朱瞻基,胡善祥為妃,孫氏為嬪。歷史上孫氏大約不叫孫若微,這名字是小說家言,但是孫氏應該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在《明史》中,居然記載了她的美貌,四個字:幼有美貌。小時候就長得很好看,長大了應該更好看了。
  •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為何被廢,又為何被天下人同情?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重用「三楊」,整頓吏治,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發展,史稱「仁宣之治」,史學家把他跟周朝的「成康之治」,西漢的「文景之治」相提並論。按理說,這該是一個頗有建樹的皇帝,但是他卻在廢后一事上了犯了糊塗,也成為他一生的汙點。公元1428年,朱瞻基立後僅三年,皇后胡善祥被廢居長安宮,改立皇貴妃孫氏為皇后。胡善祥自此成為一個道姑,跟青燈古佛為伴。
  • 謙恭恬和、無寵退位——明宣宗髮妻胡善祥
    張太后雖然同情憐憫胡皇后,但是孫貴妃也是自己從小帶大,多少也有感情,此事又是皇帝以兒子的身份求上門來,拒之不理也不好。於是,張太后一面同意了授予孫貴妃金寶,使得她與胡皇后同待遇,一面又特地說明,破例為孫貴妃授予冊、寶後,是額外的優待,以後孫貴妃不可再與皇后攀比,安守本分。
  • 無過被廢、天下憐之——明宣宗原配皇后胡善祥(下)
    皇太后一是拗不過宣宗再三請求,二是確實也喜歡孫氏這個養女,於是頒懿旨,賜貴妃孫氏金寶,孫貴妃因此得以和皇后同等待遇,成為大明後宮中第一個得授金冊金寶的貴妃。但是張太后在頒詔後又特地加以說明,此事是破例,孫貴妃得授冊、寶是額外的優待,以後孫貴妃不可再與皇后攀比,安守本分。但從此後,大明曆代皇帝冊立貴妃時,均援引此例授予貴妃金冊金寶。
  • 《大明風華》中被黑化的胡善祥:皇后不過一場夢,生前身後俱寒冷
    2、孫貴妃的委屈對於沒什麼切身利害關係的吃瓜群眾來說,大都是同情弱者的。明朝的大臣百姓眼看著並無過錯的胡皇后如此被迫摘下后冠,年紀輕輕就寂寞深宮,都情不自禁為她抱屈。他們認為,這都是因為孫貴妃的「狐媚惑主」,她太壞了!
  • 一個無辜的女子胡善祥,在《大明風華》中為了劇情,生生的被黑化
    胡善祥被廢後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然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宣宗母親張太后非常喜愛和憐憫賢德的胡善祥,常召她居住清寧宮。內廷朝宴的時候,也命胡善祥位居孫皇后之上。孫皇后為此常常怏怏不樂。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張氏崩,胡善祥痛哭不已,次年也與世長辭,用嬪御禮葬於金山,諡號」靜慈仙師「。《明史·列傳一·后妃》: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濟寧人。
  • 大明風華:皇后胡善祥善良賢淑,卻在劇中成了陰謀叛亂者
    劇中的朱元璋怎麼看都不像明朝的開國皇帝。有網友評論,劇組不尊重歷史,千古一帝被醜化。而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皇后胡善祥以賢聞名,忠厚善良,賢良淑德,而在劇中卻與朱高煦相互勾結、陰謀叛亂,更是嚴重歪曲。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胡善祥是怎樣一個人,又有什麼樣的結局?
  •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朱瞻基為何一定要廢掉她,可以說她非常冤枉
    1426年,朱瞻基即位,當時他冊封了胡善祥為皇后。不過誰也沒想到,看似恩愛的皇帝和皇后,卻出現了很大的矛盾。1428年,胡善祥皇后的位子被廢,她也因此成為明朝第一個被廢的皇后。胡善祥被廢後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法師,得到張太后眷顧。很多人想不通胡善祥到底做了什麼,朱瞻基要廢掉她。
  • 洗白孫若微就算了,為什麼還要往死裡黑本來是好女人的胡善祥?
    電視劇裡朱瞻基並不怎麼喜歡胡善祥,很遺憾的是在歷史上同樣是如此,儘管胡皇后擺脫了編劇給她加的「壞女人」標籤,但帝後之間感情仍然冷淡,為什麼朱瞻基不喜歡端莊賢淑的皇后?問題就出在這「端莊賢淑」上,胡皇后實在是太端莊,端莊到近乎於古板,這樣的女人當然適合做母儀天下的皇后,但卻註定了她不受自己丈夫寵愛的現實。
  • 歷史上的胡善祥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然而真實歷史上的景清結局比《大明風華》中要慘得多,他因準備刺殺朱棣被抓,除了自己慘死之外,全族皆遭屠戮,至親更不可能倖免,所以歷史上的胡善祥與景清沒半毛錢關係。胡善祥出生於1402年5月,朱棣率軍攻下南京的時間是1402年7月。當時胡善祥還在襁褓之中,這一點也與《大明風華》中有所不同,因為電視劇中的胡善祥已經四歲了。
  • 歷史上的胡善祥為什麼被廢?與漢王朱高煦沒半毛錢關係
    一直在追劇的人應該已經看到宣德皇帝朱瞻基廢黜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理由是胡善祥早年與漢王朱高煦有染。大家應該知道,胡善祥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且也確實是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胡善祥為什麼被廢?她是不是真的與漢王朱高煦有什麼不可描述的「潛規則」呢?其實答案是否定的。歷史上的胡善祥是山東濟寧人,前錦衣衛百戶胡榮的三女兒。
  • 朱瞻基的兩任皇后,在《大明風華》中是親姐妹,歷史上是何關係
    而在《大明風華》中,孫若微與胡善祥是親姐妹,兩人同是靖難遺孤。父母在遇害後,孫若微被靖難遺孤組織收養,胡善祥則被宮中女官收養。劇中兩人也都嫁給了朱瞻基,從親姐妹轉化為情敵,但本劇的女主角是孫若微,因此在劇情上,肯定會相對程度「黑化」胡善祥。那麼在歷史上,這兩位皇后是何關係?而朱瞻基又更愛誰呢?
  • 歷史上恭讓章皇后胡善祥無大過,為什麼會被迫讓出皇后之位呢?
    胡善圍便把舉薦自己的妹妹,當朱棣看到面貌嬌好、品行端正的胡善祥後,便做主定下了這門婚事。但朱瞻基不喜歡胡善祥,因為他自己心中早有了意中人,便是從小和自己一起長大的孫氏。而在胡善祥入宮之前,張太后的母親彭城夫人想明成祖推薦了剛滿十歲的孫氏。孫氏出生在大家族,從小就是美人胚子,從大家族出來的孫氏聰明伶俐、知書達理,朱瞻基對她很是喜歡。
  • 胡善祥與孫若微的前塵往事
    胡善祥與明宣宗的感情,總體來說是過得去的,兩人育有一女,封為常德公主,可遺憾的是胡善祥沒能生兒子。其實,皇后沒生兒子,在明朝不算多大個事,只要皇后自身沒有大過錯,能做好後宮的管理工作,皇帝也沒有理由廢她。比如明朝的萬曆皇帝的王皇后,也沒生兒子,萬曆一直想把王皇后廢掉,改立自己喜歡的鄭貴妃,結果沒成功,朝裡朝外都不同意,王皇后一直挺到了萬曆四十八年,就比萬曆早去世幾個月。
  • 明皇后胡善祥,朱瞻基將其廢后卻惹天下人同情,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因為《大明風華》的影響,很多人對胡善祥的印象以負面為主。不過,《大明風華》畢竟只是一部小說而已,不能當歷史真相對待。在真實的歷史上,胡善祥的被廢得到了天下人的同情。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胡善祥是什麼樣子的?並且她因何被廢?胡善祥的蝴蝶效應建文四年(西曆1402年),胡善祥生於山東的一個官僚家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