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總喜歡同情那些弱者,胡善祥作為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在正史上沒有做過什麼大錯事,所以當她被朱瞻基廢掉後,自然遭到世人的同情,因為這時候她是一個弱者。
但後宮之中勾心鬥角,一個老實人是無法明哲保身的,胡善祥的錯就錯在她沒有為皇帝剩下龍子,並且朱瞻基並不喜歡她。這兩個條件就註定了,胡善祥以後的路。
胡善祥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元貝,在朱瞻基還是太孫的時候就素有賢名,她的出生只是一位錦衣衛百戶的女兒。其父親叫胡榮,胡善祥是第三女,她能夠進入宮中或許跟她的姐姐胡善圍在宮中任職有一定的關係。
作為原配,朱瞻基登基後就立她為後,這位胡皇后雖然仁善賢德,但並不得寵,因為她在跟隨朱瞻基這麼多年裡,只生了兩個女人。後宮之中想要活得好,母憑子貴是個基本條件,但胡皇后失去了這個基本條件。
此外,朱瞻基的感情並不在胡皇后身上,她非常喜歡孫貴妃,而這位孫貴妃也是個關係戶,並且後臺比胡善祥硬的多。孫貴妃是朱瞻基外祖母彭城伯夫人的同鄉,十歲時便被彭城伯夫人推薦給了朱瞻基的母親,後來在宮中長得,所以這位孫貴妃跟朱瞻基是青梅竹馬的一堆,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方面就不用說了。
朱瞻基雖然封了胡善祥為皇后,孫氏為貴妃,但為了表示對孫貴妃的寵愛,在冊封時另外給了金冊和金寶。要知道這個行為是壞了規矩的,在明朝歷史以來從沒有貴妃有金寶的,朱瞻基為她破例,可見真愛。
而這位孫貴妃不但得寵,肚子也很爭氣,宣德二年為朱瞻基生了長子朱祁鎮。朱瞻基非常開心,對孫貴妃更是喜愛,為了不委屈心愛的人和兒子,此時朱瞻基有了廢掉胡善祥皇后的想法。
於是,朱瞻基便對大臣們編造理由,說皇后無子、體弱多病等,甚至還親自逼著胡皇后讓位。胡善祥此時也明白自己在宮中待不下了,一是沒為皇帝生兒子,二是兩人本身也沒什麼感情,與其坐在這個位子上天天被皇帝逼迫,不如主動讓位給孫貴妃。
胡善祥本來就是一個老實本分之人,在宮中這麼些年也未跟誰紅過臉,現在這種情景更不會有什麼手段來處理這件事。所以後來就答應朱瞻基,退位讓賢了。
胡善祥被廢後做了道姑,從此青燈古佛了卻一生,因此面對她這樣的遭遇世人很是同情,而太后也對胡善祥格外憐惜,經常照顧她。等這件事過了幾年後,朱瞻基又突然對自己無緣無故廢掉這麼一位賢良淑德的皇后也很後悔,但事已至此,無法挽回。
胡善祥,就從此孤苦、悽涼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