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當皇后僅兩年無辜被廢,孫皇后盜子奪位心機深沉

2020-12-28 心安歷史說

孫皇后是一位傳奇人物,在明代的史籍之中,對孫皇后褒大於貶。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之中,孫皇后善良識大體,幼年顛沛流離,卻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政治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才能。而宣宗的原配胡皇后卻心狠手辣,為奪位不擇手段。而歷史上胡皇后和孫皇后的性格正好相反,胡皇后大度懦弱,而孫皇后得寸進尺,胡皇后被廢,是孫皇后在宣宗身後不停推波助瀾的結果。

(明宣宗孝恭章孫皇后)

孫皇后是山東鄒平人,他的父親孫忠為永城縣主簿。宣宗的外祖母是永城人,和孫家比較熟悉,見孫氏小時候聰明可愛,就將她帶進了皇宮之中。成祖的徐皇后也很喜歡孫氏,有意讓她嫁給朱瞻基,便讓太子妃張氏撫養教育。永樂十五年,朱棣冊封山東濟寧人、錦衣衛千戶胡榮之女胡善祥為太孫妃,而孫氏則為太孫嬪。

仁宗駕崩之後,宣宗即位,胡善祥為皇后,而孫氏則為皇貴妃。宣德二年,胡皇后還沒有生出嫡子,這讓已經失寵的她岌岌可危。

宣宗即位之後沉迷於玩樂享受,胡皇后作為一國之母,曾經多次勸誡,這本是合情合理的,卻遭到了宣宗的反感和冷落。而孫氏對宣宗玩樂不管不問,宣宗認為她很體貼,就生出了廢黜胡皇后、改立孫氏為後的想法。宣宗想要廢后,張太后、孫貴妃和朝中幾位近臣都是知道的,而胡皇后又是個難得的賢后,沒有什麼過失之處,為此,宣宗和孫貴妃聯手演了一出逼胡皇后主動遜位的大戲。

胡皇后身弱無子?

宣宗下定決心廢后,首先要找到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他將楊士奇、楊榮等臣子找到面前來,說了幾個胡皇后的缺點,楊榮隨聲附和,竟然真胡鄒出胡皇后的二十條過失。後來宣宗讓楊榮將胡皇后的過失寫成奏摺上報,楊榮畢竟是良心有愧,生怕在青史之上留下罵名,他將所有的過失寫在了紙條上,揣在懷裡面拿給了宣宗。

宣宗見楊榮這個態度,也知道如果真的要強行廢后,必然引起朝堂震動,屆時不僅僅是楊榮,就連他自己也要被罵成昏君。思來想去,宣宗還是抓住了胡皇后無嫡子的硬傷,打算以這個為突破點,將胡皇后廢掉。

深宮之中的孫貴妃當然積極配合,她本也沒有子嗣,但這個時候宮中有一個被宣宗寵幸的宮女懷孕,孫貴妃將宮女所生的孩子佔為己有,這就是後來的太子朱祁鎮。孫貴妃如此明目張胆得過繼了別人的兒子,宣宗肯定是知道的,說不定也是非常支持的。因為只有這樣,宣宗才有充足的理由廢胡立孫。

孫貴妃有了朱祁鎮,這事兒成了一半,但明朝還沒有一個皇后在年紀輕輕因為無子被廢掉。而且胡皇后並不是不能生育,她此前已經給宣宗生下了兩個公主,宣宗那時候才30歲,胡皇后應該也在30歲上下,將她還可以有子嗣。宣宗知曉以胡皇后無子廢黜她是十分荒唐的,必然成為他人笑柄,為此他和孫貴妃謀略許久,終究還是要胡皇后心甘情願讓出皇后之位。

孫皇后謙讓有禮?

自從孫貴妃有了朱祁鎮之後,宣宗對孫貴妃更加寵愛了。而孫貴妃人前還是掛念著胡皇后的身體,胡皇后在這段期間生了一個多月的病,孫貴妃每天都要去看望,對胡皇后的照顧好像是親姐妹一樣。

(朱瞻基)

後來,廢后的事情就水到渠成。宣宗按照楊士奇的建議勸胡皇后主動上表遜位,與此同時,內宮朝堂已經有人放出話來,說胡皇后命中本來就沒有子嗣,這是算命之人早就預言的。在這連環的套路之中,胡皇后黯然退位。

在胡皇后退位之前,孫貴妃曾經非常誠摯地對她說:「後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這句話就是在和胡皇后承諾,只要你退位,將來生出了兒子,朱祁鎮必然會讓出太子之位。只不過孫皇后這些奉承話,也就只能是聽聽罷了。

孫皇后最後的「倔強」

孫氏做了皇后,廢后連宣宗的面都不願見,還談什麼懷孕生子呢?

史籍上將孫皇后的「奪位」說得輕描淡寫,甚至充滿了溢美之詞。胡皇后力辭,孫貴妃幾次謙讓,包括宣宗的挽留,將這段醜惡的宮鬥史埋沒在了明朝皇宮各種稀奇古怪的秘聞之中了。不過孫皇后對胡氏真的感激和尊敬麼?當然不是!

在孫皇后的心中,胡氏是一個多餘之人,甚至不允許後人將她和廢后相提並論。而孫皇后沒有想到的是,宣宗竟然後悔了。多年後,宣宗病重,他想到了胡廢后,尤其慚愧。宣宗「欲追復胡後徽號,悔恨莫及,自笑曰:『此朕幼年事』。」然而這個時候孫皇后地位已經穩固,宣宗已經因為自己的任性廢過一次皇后,難道還要再廢一次,重新恢復胡氏的地位嗎?那太子朱祁鎮又會怎麼想呢?宣宗一生終究沒有向胡氏彌補過什麼。

正統七年,胡氏崩逝,她是大明朝的第一個廢后,而且是主動遜位,並沒有什麼大過錯。廢后的葬儀應該怎麼辦?官員們去詢問楊士奇,楊士奇請示用以皇后的葬儀下葬,有官員反對說:「此非內庭意也。」內庭是誰呢?總不會是朱祁鎮的後宮嬪妃吧,很明顯就是已經成為太后的孫氏。廢后之事已經過去二十二年,孫太后絲毫不念當年胡善祥遜位的情分,而群臣因為畏懼孫太后,也不敢為胡善祥求一個合乎禮儀的諡號。

孫氏一直在堅持自己獨一無二的後位,即便經歷了土木堡事變,經歷了英宗兩次登基,她依舊倔強地和一個已經去世的女人計較。

天順六年,孫太后崩逝。英宗的賢后錢皇后找到了英宗,她曾經服侍過廢后,清楚胡氏的賢良和悲苦。所以,她向英宗多次提到當年胡皇后無辜被廢之事,希望英宗能夠給胡氏一個應得的尊諡,英宗最後同意了,算是給胡氏最後一點尊嚴吧。

胡皇后被廢是大明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在宣宗之前,皇后的地位是非常崇高而不容侵犯的,後宮妃嬪不敢覬覦。朱元璋的馬皇后和朱棣的徐皇后病故之後,兩位皇帝都沒有再立後,後宮整肅,從未有紛爭和醜聞發生。但因為宣宗的糊塗和孫氏的貪念,將胡善祥逼得自退後位,開啟了大明朝廢后的先河,後代皇帝便會效仿宣宗,一旦對皇后有所不滿,就以廢后洩憤,皇后怎敢勸誡皇帝?而妃嬪效仿孫皇后蠢蠢欲動,導致後宮混亂,爾虞我詐之事眾多,後宮和朝堂之間勾結,賄賂腐敗之事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明朝宮廷疑案:宣宗孫皇后「盜子奪後」,明英宗的生母是誰?
    電視劇《大明風華》講述了宣宗孫皇后的一生,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有一件疑案與孫皇后有關,這就是明英宗的生母問題。明英宗朱祁鎮作為明朝皇帝,他的生母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然而卻因宣宗孫皇后,產生了「盜子奪後」的歷史傳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無過被廢、天下憐之——明宣宗原配皇后胡善祥(下)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不過十個月的仁宗朱高熾突然去世,皇太子朱瞻基當時遠在南京(成祖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而仁宗的兩個弟弟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都對皇位虎視眈眈、圖謀奪位,而且派出了殺手欲對準備自南京返回京師(北京)繼位的皇太子下手。
  • 明朝最可憐的皇后:生性善良卻被迫出家,幾百年後還被抹黑
    眾所周知,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有多少位皇后,恐怕許多人並不知道。如果不算死後追尊的,只計算生前曾享有皇后封號的,一共是二十位。按理說,皇后母儀天下,是何等的尊貴,然而有一位皇后卻很可憐,無故被廢,還被迫出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明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卻被《大明風華》成功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在歷史上,宣宗孫皇后的名聲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據記載,孫皇后是山東鄒平人,父親名叫孫忠,擔任永城縣主簿。孫皇后能夠入宮,說來也是機緣巧合。
  • 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被《大明風華》洗白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這部劇以明宣宗的皇后孫氏為主角,講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胡善祥的悲涼人生:三年皇后,半生道姑
    《大明風華》裡的胡善祥,是個滿腹心機的女人,後來還有黑化的傾向。她嫁朱瞻基,不是因為有多愛他,而是想生下他的兒子,讓兒子成為下一任大明皇帝。
  • 胡善祥皇后生前無過為何被廢為「道姑」
    明朝之時,明宣宗朱瞻基也在胡善祥皇后逝世之後,為其追諡,並再次恢復皇后之位,追諡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這與"七去"又有何聯繫呢?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為黃孫朱瞻基選妃,於胡善祥和孫氏二人中,選了胡善詳為皇太孫妃,孫氏為嬪。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即位,胡善祥冊封為皇后。
  • 一個無辜的女子胡善祥,在《大明風華》中為了劇情,生生的被黑化
    以此來推,胡善祥的確達到了攪亂大明王朝的目的,並險些讓大明王朝亡國,實在是一個心機重、十分陰險的女人。歷史上的胡善祥真的是這麼陰險的女人嗎?所以,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無子多病的理由,暗示胡皇后上表辭去皇后之位。胡善祥被廢後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然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宣宗母親張太后非常喜愛和憐憫賢德的胡善祥,常召她居住清寧宮。內廷朝宴的時候,也命胡善祥位居孫皇后之上。孫皇后為此常常怏怏不樂。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張氏崩,胡善祥痛哭不已,次年也與世長辭,用嬪御禮葬於金山,諡號」靜慈仙師「。
  • 《大明風華》胡善祥大結局:多次耍心機害親姐姐,坐上皇后位不到...
    在《大明風華》的最新劇情中,孫若微與妹妹胡善祥終於相認了,親姐妹經歷了那麼多還能夠團聚實在是不容易。可是胡善祥在宮中待了那麼多年,早就不是從前那個善良又可愛的女孩了,她現在要的是坐上太孫妃之位。而女主要的是能夠帶上妹妹出宮,過自由的日子。兩姐妹的目的不同,總是要生嫌隙的。
  • 協助朱高煦造反,導致皇后之位被廢?胡善祥:《大明風華》非正史
    如果選他的愛人「孫若微」為太孫妃,也就相當於是駁了「朱高煦」的面子,再加上時值明成祖朱棣準備御駕親徵之際,正是需要朱高煦支持的時候,所以這「太孫妃」之位,無論如何也就只能是給「胡善祥」。02胡善祥皇后之位並非「被廢」如果這麼看的話,確實有那麼點合情合理的意思,可問題是同樣有資料能夠表明「胡皇后」壓根就不是被廢的呀,而是自己主動「退位」的。
  • 無過被廢,天下憐之——明宣宗原配皇后胡善祥(上)
    明正統八年(1443年),「靜慈法師」胡善祥在京師(北京)皇城內長安宮去世,時年四十二歲。消息傳到皇太后孫氏之處時,同樣也年過四十的孫太后早已沒有了當年和胡善祥爭奪後宮主位時的心氣和鋒芒,內心甚至對這個被自己奪走皇后之位、孤獨寂寞走完後半生的老對手有一絲絲憐憫和愧疚之情。
  • 歷史上的胡善祥為什麼被廢?與漢王朱高煦沒半毛錢關係
    一直在追劇的人應該已經看到宣德皇帝朱瞻基廢黜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理由是胡善祥早年與漢王朱高煦有染。大家應該知道,胡善祥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且也確實是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胡善祥為什麼被廢?她是不是真的與漢王朱高煦有什麼不可描述的「潛規則」呢?其實答案是否定的。歷史上的胡善祥是山東濟寧人,前錦衣衛百戶胡榮的三女兒。
  • 胡善祥:明朝第一位被廢的皇后,到底犯了什麼錯誤?
    即便是明宣宗,也在很多年後說自己當初的廢后之舉十分衝動,那麼在當時她為何一定要廢了胡皇后呢?明宣宗為何一定要廢胡皇后?不過慎重歸慎重,出身小門小戶的皇后也不是沒有,父親只是一般小官員的國母也並非不存在,當出身不是其是否能夠坐上皇后之位的唯一理由時,皇帝大可以將自己所寵愛的、門第不高的女性,扶上皇后之位。
  • 宣德帝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為啥會成為明朝第一廢后
    如果胡善祥長得像鄧家佳,我想朱瞻基也就不會廢她了吧。胡善祥和孫氏一同被封給當時的皇太孫朱瞻基,胡善祥為妃,孫氏為嬪。歷史上孫氏大約不叫孫若微,這名字是小說家言,但是孫氏應該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在《明史》中,居然記載了她的美貌,四個字:幼有美貌。小時候就長得很好看,長大了應該更好看了。
  • 大明風華裡,胡善祥被廢是必然,孫若微繼任為皇后是大明的萬幸
    《大明風華》中,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是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然而後來卻被廢除後位,由孫若微繼任為皇后,歷史上她被廢是因為無子,不知電視劇裡將如何演繹。然而丈夫卻對姐姐格外有情,甚至可能危及到自己正妃的地位,此時的胡善祥是堅守姐妹情誼還是為保妃位斷情絕義?鄧家佳垂眸一笑飽含深意,一句「人都是會變的」,似乎對劇情的走向已經給出預設,也將胡皇后野心勃勃不戰不休的反派姿態展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劇中的胡善祥後來黑化了,但在歷史上,胡善祥並不是心腸歹毒之人,她是朱瞻基的太子妃兼皇后,為人善良大度,毫無諂媚之態,行為舉止都特別端莊。
  • 大明風華:胡善祥歷史原型,因無子被廢為道姑,朱瞻基晚年很後悔
    在《大明風華》中「胡善祥」雖是反派,但卻獲得了很多觀眾的演技好評。「胡善祥」一角在歷史上也有這個人物,也正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皇后。可是這位胡皇后在歷史上很是可憐,究竟為什麼呢?
  • 朱瞻基廢了胡善祥後,張太后更不喜歡孫貴妃了?世人都同情胡善祥
    朱瞻基登基以後,胡善祥自然就成了他的皇后,至於孫貴妃,只被封為貴妃,再精貴那也是小老婆。孫貴妃自然很不情願,她跟朱瞻基要好得很,所以常常在朱瞻基身邊說胡善祥的壞話,希望朱瞻基改立她為皇后。張太后憫後賢,常召居清寧宮。內廷朝宴,命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
  • 她是歷史上真正的胡善祥,一生賢良淑德,卻因無子被廢除皇后之位
    《大明風華》這部電視劇主要講到的是敏超初年孫若微經歷了五帝六朝的故事,其中孫若微還有一個親妹妹,胡善祥。兩人本是親姐妹卻在後來勢如水火,並且也是一個反面人物,那麼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胡善祥也是如此嗎?其實胡善祥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她是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
  • 北京故宮裡第一位被廢的皇后——明朝宣德帝的胡皇后
    在宮廷劇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就是皇帝廢后,其實在歷史之中,的確有許多皇后被廢除,而北京的故宮也發生過廢后的事件。北京故宮裡第一位被廢的皇后是胡皇后,她是明朝北京皇宮第三位主人宣德皇帝朱瞻基的皇后,朱瞻基雖是一位英武仁明、孝順能幹的皇帝,但是他也是一位縱情遊獵、風流酒色的皇帝。胡皇后被廢,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