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不愛講學校的事,只因父母沒有學會這一點

2021-01-08 小雨教育屋

家長群時有家長聊天,孩子班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諸如:誰和誰吵架,哪個孩子把老師氣瘋了等,另一部分家長很茫然的樣子,因為她什麼都不知道,孩子每天回到家中,學校的事什麼都不說,都不知道一天在學校怎麼過的。

其實,不是這些孩子不願說,是父母沒有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裡話,孩子不信任父母。在他們的心中,父母只關心考試分數,只關心老師表揚的名單。

紫陌讀初中時有三個非常要好的同學,他們常一起上學,一起回家,可有一段時間,三個同學突然不理她了,她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她們都躲著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無話不說。紫陌很苦惱,回家後情緒低落,做作業無精打採,媽媽朝她大吼,說她沒有學習樣。紫陌眼淚巴巴,她很想告訴媽媽好朋友之間的事,可是媽媽像個惡魔,她害怕告訴媽媽,可又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人際關係。這種不良情緒長期積壓在紫陌心中,最終由一個活潑開朗的學生變成沉默不語,性格陰鬱的學生。

父母是孩子情感傾訴的第一信任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遇到的困惑、委屈、打擊,至少可以在父母這裡得到排解。當這個出口堵上後,孩子就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從而鬱鬱寡歡,多愁善感。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裡話,可以帶著孩子散步,有時放學特意步行回家,或吃完晚餐後與孩子一起出門散步。路上,慢慢地走,不必急著趕路,不要玩手機,也不要讓孩子一個人走,自己在那戴著耳機聽音樂。這個散步過程就是和孩子心與心交流的過程,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什麼事,孩子內心想法。家長要很專注地聽,而不是不耐煩地打斷孩子,或很敷衍地在那應和「嗯,嗯」。在聽的過程中,父母對於孩子針對學校事的看法提出一些建議,正確的加以表揚,鼓勵孩子繼續保持,不好的地方,及時指正,讓孩子接受。

陳景潤的孩子陳由偉上小學時常談起學習、勞動或與同學的往來,陳景潤每次都認真地聽,給孩子當參謀,有時表揚孩子,有時糾正孩子。他很快就獲得孩子的信任,和兒子成為朋友。

傾聽是兩顆心互相靠近,是一方將心中的秘密交付給了對方,是孩子對父母的不設防信任。德國著名教育家老卡爾.威特說:「我在教育卡爾的過程中,漸漸掌握了一些與孩子進行溝通的經驗,其中之一我稱之為『傾聽的藝術』。」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摸索出適合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小學生最缺乏的是一個忠實的聽眾,家長學會傾聽孩子內心聲音,隨時接納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放學回家,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說這句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今天哭了嗎?有沒有吃飽?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
  • 孩子放學回家,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說這句!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
  • 【家長殿堂】孩子放學回家,父母說的第一句話.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今天哭了嗎?有沒有吃飽?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
  • 如何讓孩子喜愛上學?放學後請一定跟孩子說這句話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
  • 孩子放學後,這3句話家長一定要說,讓孩子愛上學習
    今天有個小讀者在後臺留言:為什麼每天我放學回家媽媽都問我作業有沒有寫完,而不是問問我,每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讓我感覺每天上學就是為了完成作業,心裡非常累。寶貝讀完這句話的時候,倒是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家長經常也是這樣說的。
  • 孩子放學後怎樣和TA聊天,有價值的親子溝通,這5個話題要聊
    如何提高親子之間的溝通效率,從學習、關係和了解孩子三方面來說,我認為孩子放學後的溝通機會很重要、也最合適,有價值的親子溝通也離不開以下這5個話題:1、今天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和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有價值的聊法在於聊粗不聊細,所謂的「聊粗不聊細」,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分享和判斷孩子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如果我們直接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有沒有被欺負」,孩子所表現的價值可能摻有虛假成分
  • 天下父母,讓孩子學會如何愛你!
    這件事被他媽媽當笑話出來講:「你沒看到他生氣的樣子,真好玩。」聽的人中也有人笑,「小孩就這樣,任性。」我卻笑不出來,眼前只閃動著那雙失望的眼睛。有時候,看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成年了也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我都覺得,這真的怪不得孩子。要怪還是要怪父母,從小你有教會他們怎麼去愛親人嗎?你有告訴孩子他需要感恩嗎?愛不會自動從心裡長出來,就像種子很難在貧瘠的土地上發芽。
  • 接孩子放學時做的第一件小事,99%的父母都會做,卻影響孩子的一生
    卻能夠真實的反應出,中國家庭中的一種普遍的教育現象:替孩子包辦一切。關於「要不要幫孩子背書包」這件事,還曾經上過熱搜。當時,深圳一名小學校長在孩子放學時,特意守在校門口,堅持不讓家長幫孩子背書,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父母們的廣泛關注。校長認為,孩子應該明白,什麼事是他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
  • 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父母的態度影響很大
    文丨養育男孩,魚爸很多媽媽問我孩子放學後回家,總是喜歡玩,不愛寫作業,該怎麼辦?還有媽媽說周末孩子要出去玩,但是擔心作業做不完,能不能出去?今天,分享一篇隨筆,談談玩和學吧。兒子好幾次也插嘴說這件事。掰著手指頭一數,屬於他的時間還真不多。因為每天學校有課後輔導,都是5點回家。回家後火急火燎地看會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這是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也是一种放松)他自己跟我說:「爸爸,你就讓我多看會,讓我休息一下。」
  • 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放學後先做這件事,再寫作業,學習效率更高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們都是十分上心的,除了平時在學校裡的日常學習,放學回家後也是十分被父母監督地完成作業。課後完成作業是每一個學生每天都要完成的事情,但對於如何完成,何時完成,不同孩子之間卻有很大的差別。孩子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是「寫作業」嗎?
  • 你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孫儷曬出兒女吵架微博,獲贊92萬,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在教育孩子這一塊,孫儷就做得非常好。前段時間,孫儷曬出了自己孩子吵架的微博,結果引來了網友們的熱議,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妹妹小花看了一個音樂劇後,回到家中和哥哥等等說:「我發現一個女演員很美,比媽媽還要好看。」
  •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將來更有擔當
    前幾天,孩子學校裡的一個男孩子放學後沒有回家,晚上十一點多家長焦急地在群裡找孩子,家長們聽到後也很焦急,紛紛發動自己的力量幫忙尋找。幸好差不多12點的時候,這個孩子自己回家了, 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原來這個男孩子是跑到其他班同學的家裡去玩了,十一點多才肯回家。
  • 【幼兒篇】孩子放學回家,家長的第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今天哭了嗎?有沒有吃飽?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
  • 《放學後》——學校裡的兇殺疑雲
    這本《放學後》算是東野圭吾較早的一部作品了,也是從這一作品開始,東野先生正式邁入了專職作家的行列。 星期六早晨,車站月臺上,有人突然從旁撞來,我險些跌落鐵軌;星期一放學後,我遊完泳進入淋浴間衝洗,差點中機關觸電身亡;星期二放學後,一盆天竺葵從教學樓三層墜落,直直砸向我頭頂。以上的種種,再聯繫到後面村橋被毒死在了我常用的更衣室,竹井喝下了原本應該是「我」喝的毒水;讓人不僅聯想,後面的劇情是否會在找到兇手和保護主人公兩個方面展開。讀到前島妻子的出現,我甚至沒理由的懷疑裕美子就是背後的兇手。
  • 孩子放學回家哼了一段歌詞,寶媽聽清後,氣呼呼找老師理論去了
    文|文兒前兩天,有寶媽留言說,她發現自家孩子每到放學就哼唱一首歌,剛開始她見孩子愛唱歌還挺高興的,但是,當她聽清歌詞之後就炸毛了,歌詞有兩句是:「媽媽別上班兒,媽媽要是上班兒,就沒人陪我玩兒」、「媽媽就算上班兒,也掙不了幾個錢兒
  • 《童年不缺愛》:被愛的孩子是幸運,會愛的父母是奇蹟
    幸運的人,童年得到了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因為童年滿溢的愛,所以成年後依然可以用童年滿溢的愛來治癒自己失意的心。而那些童年沒有得到足夠愛的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愛來彌補遺憾的童年。但說起愛孩子,孩子與父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詢問孩子,他們大多數會表示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但反過來問父母,他們大多數會舉出各種事例顯示自己對孩子的愛。
  • 放學後媽媽問的第一句話影響孩子性格形成,你常對孩子說什麼
    女兒今年是第一年上幼兒園,我去接她放學,遠遠的就看到她撅著小嘴,明顯是不高興的樣子。我看見女兒這個樣子,我並沒有立刻問她為什麼不開心,而是微笑的問她: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跟媽媽說說?女兒本來撅著的嘴立刻咧開笑了,手舞足蹈地給我講他和一個小朋友一起玩遊戲的事情,一路上她也沒有跟我抱怨自己不想上幼兒園。可能寶寶正因為第一次離開我而不適應,想要立刻撲進我的懷裡大哭一場,因為我的一句話讓她忘記了不愉快的小事,恢復了好情緒。可見孩子放學後家長的第一句話是多麼的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性格的形成。一.孩子放學後,媽媽要說什麼樣的話?
  • 孩子放學後問3個問題,積累下來就是一生的財富,成材不成問題
    在學校旁邊每天都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家長來接孩子放學,有的家長接孩子放學一句話沒有,孩子坐上車家長只負責把孩子帶回家,然後各做各的事情,一點交流也沒有。孩子每次對小可的問題都愛搭不理,因為孩子上了一天課,好不容易放學了,能夠擺脫學習的話題,放鬆一下心情。所以小可每次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兩人聊不了幾句兩人就開始各自沉默了。
  • 放學後與孩子的溝通很重要!
    看到這個情景,我不禁想說,這位媽媽,你也太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只顧著自己的聊天了。 圖片來自網絡放學後的溝通很重要其實,在孩子上了一天學之後,放學之後,與家長的溝通很重要,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有很多話想對家長說,他們有很多事想告訴家長,他們想與家長溝通,但是,我們的家長呢,很多都不夠重視,甚至覺得放學接孩子,就是很普通的事情,不需要特別去關心孩子。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這應該是許多母親頭疼的問題。面對憤怒的孩子,許多家長很無奈。許多家長說他們的孩子亂發脾氣。道理講了沒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但孩子們就是不聽。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們在三歲之前是聽不見去我們的大道理的。所以,記住跟他們講道理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