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喜愛上學?放學後請一定跟孩子說這句話

2021-03-05 新華網


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著媽媽來接,孩子看到媽媽來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樣子。媽媽故意忽視孩子的表情,微笑著問:「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絕地跟媽媽描述她跟一個小同學如何將積木堆成了一個小山……其實本來打算抱著媽媽大哭一場,還要跟媽媽說永遠也不要上學。只因為媽媽的一句話,情緒立即180度轉變。

據了解,中國的父母大多數問的是孩子吃、穿等生活情況,其次是詢問孩子學習情況,還有少數家長甚至會像偵探一樣,詢問老師是否打人、是否兇人。問什麼話其實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觀,會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導。

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開不開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

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

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

老師有忘記帶你上廁所嗎?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上學總是很不愉快!引導孩子瞬間聯想,在家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能吃飽睡好,也沒人跟我搶玩具,爸媽也總能第一時間回應我的需求。這裡不好,我上學不快樂。

總是搞得髒兮兮,這老師真是!

尿溼了也沒換,上班當睡覺呢!

怎麼臉劃破了?老師真不盡責!

磕破嘴巴了,老師怎麼看的孩子!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老師不盡責,我受傷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師或別人的責任。讓孩子學會了抱怨,漸漸地,你可能會發現孩子會跟你抱怨說,鉛筆丟了是某某同學搞鬼,今天沒喝水是因為老師總是玩手機等。無論對老師有萬般意見,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評老師。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總會因為新環境而不適應,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開心,爸媽可以引導孩子將在學校的經歷說出來,但爸媽需要知道的是,上學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他們永遠不能在大人的庇護下成長。

所以他們在學校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搶玩具打架、因為玩鬧摔倒磕破等一些小傷,不要去指責老師,更不要告訴老師應該如何保護好孩子。

因為沒有老師故意讓孩子受傷,甚至很多老師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受傷。這一切經歷,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跨越的一個個的坎。

不要帶著玩具、零食、飲料等接孩子放學,更不要一把接過孩子的小書包。因為老師千方百計在幼兒園讓孩子變小大人,一出校門就變回了「小寶寶」,老師的苦心功虧一簣。

看到孩子不要忘記來個擁抱,擁抱不僅會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還能讓孩子知道,雖然跟媽媽分開了一天,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的。

對於職場爸媽們來說,接孩子放學可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但是,請儘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學,別看接孩子放學這一事情無足輕重,但是在孩子心裡,你的出現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關注和重視,還有就是這瞬間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滿足。

首先要問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一般來說剛上幼兒園或放假很長時間後上學,孩子都會抗拒上學,這跟孩子的分離焦慮有關。

這種情況下,爸媽不要訓斥打罵,可以說媽媽知道我們家寶貝不想上學,媽媽小時候也曾經不想上學,但每一個人都要上學,就像媽媽一定要上班一樣,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呀。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種責任。

但如果孩子實在是不想上,可以適當讓孩子休息一下,調整情緒後再上。

來源:幼兒教育專家(bb-edu)


相關焦點

  • 孩子放學後,這3句話家長一定要說,讓孩子愛上學習
    今天有個小讀者在後臺留言:為什麼每天我放學回家媽媽都問我作業有沒有寫完,而不是問問我,每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讓我感覺每天上學就是為了完成作業,心裡非常累。寶貝讀完這句話的時候,倒是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家長經常也是這樣說的。
  • 孩子放學回家,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說這句
    媽媽故意忽視孩子的表情,微笑著問:「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絕地跟媽媽描述她跟一個小同學如何將積木堆成了一個小山……其實本來打算抱著媽媽大哭一場,還要跟媽媽說永遠也不要上學。只因為媽媽的一句話,情緒立即180度轉變。放學後,你問孩子的第一句話會將決定他們的一生。
  • 孩子放學回家,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說這句!
    剛上學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著媽媽來接,孩子看到媽媽來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樣子。媽媽故意忽視孩子的表情,微笑著問:「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絕地跟媽媽描述她跟一個小同學如何將積木堆成了一個小山……其實本來打算抱著媽媽大哭一場,還要跟媽媽說永遠也不要上學。只因為媽媽的一句話,情緒立即180度轉變。
  • 【家長殿堂】孩子放學回家,父母說的第一句話.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今天哭了嗎?
  • 【幼兒篇】孩子放學回家,家長的第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故意忽視孩子的表情,微笑著問:「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絕地跟媽媽描述她跟一個小同學如何將積木堆成了一個小山……其實本來打算抱著媽媽大哭一場,還要跟媽媽說永遠也不要上學。只因為媽媽的一句話,情緒立即180度轉變。放學後,你問孩子的第一句話會將決定他們的一生。
  • 一年級的孩子害怕上學,家長找到老師,說了3句話,就解決了問題
    有家長向我諮詢,孩子上學回來總說不想去上學,問了原因就說是害怕老師,也害怕同學,早上還哭了。家長一下就慌了,認為孩子可能在學校受了委屈。想去找老師說說,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一年級的孩子害怕上學,尤其是有過幼小銜接經驗的孩子,更應該很容易就適應了小學生活,而不會有害怕恐懼的情緒。那麼都已經哭了的孩子,如果強行再送到學校,肯定會讓孩子厭學。
  • 楊冪離婚後談孩子教育:我這輩子都不會對孩子說這 5 句話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最近,楊冪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看到牆壁上掛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 5 句話時,表情一下子變得十分嚴肅。「當你對孩子說出這 5 句話時,是否想過它們的殺傷力!
  • 放學後媽媽問的第一句話影響孩子性格形成,你常對孩子說什麼
    女兒本來撅著的嘴立刻咧開笑了,手舞足蹈地給我講他和一個小朋友一起玩遊戲的事情,一路上她也沒有跟我抱怨自己不想上幼兒園。可能寶寶正因為第一次離開我而不適應,想要立刻撲進我的懷裡大哭一場,因為我的一句話讓她忘記了不愉快的小事,恢復了好情緒。可見孩子放學後家長的第一句話是多麼的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性格的形成。一.孩子放學後,媽媽要說什麼樣的話?
  • 一年級上學期馬上結束,三個「好習慣」請跟孩子一起繼續保持!
    「女兒說:」我還以為你不要我了呢?「上周,我因為有個出差會議安排,需要很早搭乘高鐵去外地,不能和往常一樣送女兒上學,跟「玉米」媽媽商量,她也時間不趕趟,我們遂商定:把女兒委託給同單元的同班另一個小孩子家長給一起帶著上學,「玉米」媽媽說:「那就把」玉米「送到**(同班同學名字)家去。」這句話被旁邊玩的女兒聽到,瞪著一雙大眼睛直直地望著我們。
  • 楊冪離婚後談孩子教育:我這輩子都不會對孩子說這5句話
    「當你對孩子說出這5句話時,是否想過它們的殺傷力!」這個問題讓很多人陷入了沉默。楊冪說:「孩子也需要家長的認同和鼓勵。」如果父母都能不說傷害孩子話,那孩子真的是幸運,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其實,孩子上學並沒有比上班輕鬆多少。在學校馬不停蹄地上了一天課,回到家後也想放鬆放鬆,卻不停聽到父母急吼吼地催「快去學習」「快寫作業」「快去練琴」,孩子不厭煩就奇怪了。催促孩子學習,潛臺詞是在責備孩子:你沒有時間規劃,不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
  • 孩子放學後怎樣和TA聊天,有價值的親子溝通,這5個話題要聊
    這句話,可能很容易戳中那些親子關係不太好的家庭,實際上若我們仔細去品讀這句話,你會發現此語甚有道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抱怨「越優秀的孩子和父母的距離越遠」,我個人認為這不是知識越高、人心越冷,問題源還是出在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方面,一個人的成長若一直不缺愛、從小又和父母之間無話不談,那麼這樣的親密是不會隨著是否上大學而改變。
  • 幼兒園的孩子說「我不想去上學」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試試這幾點
    同事玲子的兒子就是這樣,才五歲的小男孩,也是每天哭鬧不願意上學,不僅愁壞了玲子,家裡的老人天天看著孫子撕心裂肺的,也是心疼的不行。其實現在大多數的年輕父母,都難免會遇到這個窘境:孩子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不肯上學。
  • 孩子放學後,總是喜歡買東西吃,並非是嘴饞,可能是這些原因
    並不能因為孩子一放學就去買零食吃,就覺得是孩子餓了,餓只是一方面,根據種種現象,孩子的這種習慣可能來自這幾個因素。孩子放學後喜歡吃東西,可能是這些原因1、孩子心理有壓力,需要通過咀嚼釋放大家都以為孩子只是上個幼兒園,又不需要動腦子,幹什麼體力活,只需要好好玩耍就好了,怎麼就會覺得餓了呢?
  • 無論你的孩子多大,一定要跟孩子說這10句話
    有人會因為你的體型、相貌不喜歡你,有人會因為你的成績不喜歡你,有人會因為你的愛好跟他不同而不喜歡你……總之,你必須認清這個現實。但是,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你只要堅持去做對的事、堅持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有些人早晚會轉變對你的態度;而那些一如既往不喜歡你的人,敬而遠之,因為他們可能不是什麼好人。你身邊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沒有義務去幫助你、照顧你、容忍你。
  • 放學後與孩子的溝通很重要!
    最近,我遇到幾位家長,他們與我聊天,在聊天中,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什麼很重要?一些家長說是陪伴很重要,一些家長說是耐心很重要,一些家長說是理解很重要。教育專家們告訴我們,陪伴,耐心,理解都很重要,而溝通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放學之後的溝通很重要。
  • 【家教】孩子犯錯後,家長請參考這簡單的8句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問題,身為家長總是害怕孩子變成熊孩子,所以總是急著插手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最佳時機。在遇到問題以後,家長可以嘗試先問問孩子這八個問題。01「發生什麼事情了?」
  • 這一點,日本和澳洲孩子「天差地別」!紀錄片跟拍兩國兒童上學路,揭秘教育真諦
    可就在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讓年紀小小的孩子獨自上學、放學卻成了一種「約定俗成」。大人們放心地給孩子們獨立通勤的機會,甚至在懵懂的孩子還未意識到這樣做的意義之時,就已有些「被迫」地被大人們推出了舒適區,硬著頭皮也要「自立」。這樣的特殊現象,曾引起澳大利亞SBS電視臺的注意。
  • 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放學後先做這件事,再寫作業,學習效率更高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們都是十分上心的,除了平時在學校裡的日常學習,放學回家後也是十分被父母監督地完成作業。課後完成作業是每一個學生每天都要完成的事情,但對於如何完成,何時完成,不同孩子之間卻有很大的差別。孩子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是「寫作業」嗎?
  • 「孩子,你要認真讀書,認真聽老師講課!」比這句話更有用的是
    文|動歷盒袁老師(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孩子上學,家長反覆叮囑:「你要認真讀書,認真聽老師講課!」孩子放學回到家,家長也不忘說上一句:「要認真做作業噢。」 這些話語是不是耳熟能詳?是不是也從你的嘴裡說起過?
  • 孩子的秩序感:忘記跟爸爸說「拜拜」,孩子崩潰了……
    0-6歲的嬰幼兒感受到內部獨特潛能的指引,對某些東西與動作特別敏感,表現出高度的興趣,自發的做出一些特定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