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離婚後談孩子教育:我這輩子都不會對孩子說這5句話

2021-03-03 凱叔講故事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

作者 | 黃田田    主播 | 童童

近,楊冪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看到牆壁上掛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5句話時,表情一下子變得十分嚴肅。

「當你對孩子說出這5句話時,是否想過它們的殺傷力!」

這個問題讓很多人陷入了沉默。楊冪說:

「孩子也需要家長的認同和鼓勵。」

「我這輩子應該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

如果父母都能不說傷害孩子話,那孩子真的是幸運,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就在六一前夕,中國社科院等機構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父母有意無意說出的一些話,仍然深深傷害著孩子。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

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

孩子最討厭聽到的5句話,也遭到了近30萬網友的集體「吐槽」,請家長們不要再說了。

想像一個場景:

上班累了一天的你,剛下班到家,想躺沙發上休息一會兒。

這時老闆一個電話打來:

「快整理會議記錄。」

「快寫季度總結。」

你心裡什麼感覺?是不是恨不得立馬掛電話?

其實,孩子上學並沒有比上班輕鬆多少。

在學校馬不停蹄地上了一天課,回到家後也想放鬆放鬆,卻不停聽到父母急吼吼地催「快去學習」「快寫作業」「快去練琴」,孩子不厭煩就奇怪了。

催促孩子學習,潛臺詞是在責備孩子:

你沒有時間規劃,不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

時間是孩子的,學習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可以監督和引導,但是請不要在孩子耳邊喋喋不休地催促,想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關鍵。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列開往北京的火車上,一位農民父親驕傲地告訴鄰座的人,他的女兒上了清華,兒子上了北大。鄰座的人問他教育孩子有什麼絕招,他的回答卻出人意料。

原來,這位父親沒讀過幾天書,沒辦法教孩子,於是孩子每天放學,他就讓孩子把老師講的內容教他一遍,不懂的地方還向孩子「請教」。

孩子在學校是學生,回到家可以當老師,學習興致可高了,從來不需要人催促。為了給爸爸講得準確,上課特別認真,回家後「講課」和寫作業都很積極。

這位父親雖然沒什麼文化,可是他很懂得觀察和尊重孩子,懂得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沒有人會喜歡每天被提著耳朵催著幹這幹那,有時間和孩子打響催寫作業的「拉鋸戰」,不如把學習的興趣和權利還給孩子。

昨天,閨蜜和她10歲的兒子吵架了,原因很簡單。

孩子參加完小夥伴的生日派對,回家已經快9點,趕緊寫作業。

閨蜜10點下班,看孩子還沒寫完,不分青紅皂白就質問:「怎麼寫到這麼晚?」

孩子解釋,她卻不買單:「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孩子一下就火了:「我哪有隻知道玩?媽媽你這樣說一點也不公平。」

說完又生氣又委屈地大哭起來。

閨蜜沒有想到,一句看似連「批評」都算不上的抱怨,卻讓兒子如此生氣。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這句話看上去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似乎也不會給孩子多大的心理傷害,為何孩子卻很討厭呢?

因為它是在給孩子的行為定性:「你只知道玩,別的事都不幹。」因為一件小事,否定了孩子所有行為,他當然覺得委屈。

當孩子犯錯,我們可以批評,但一定要針對具體的錯誤,千萬不能「一竿子打死」孩子的所有行為。

比如,我們常聽到這樣的批評:

「起床真磨蹭,你總是這樣。」

「怎麼老是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

「為什麼又欺負妹妹?」

請注意,這些話裡面的「總是」「老是」「又」,就是在給孩子的行為定性,看上去並不是什麼惡言惡語,卻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被全盤否定,不但起不到督促改進的作用,反而激起逆反心理。

下一次,不妨把這些話換成:

「今天是不是玩過頭啦?下次注意時間。」

「早上起床有點慢,明天可以更快一些哦。」

「為什麼下午欺負妹妹?」

你可能會說,孩子都是貪玩的,不許看手機、看電視、玩遊戲,他自然會不樂意,當然討厭父母說這些話了。

其實不然。

真正讓孩子反感的,不是失去玩樂的機會,而是家長的「不許」二字。

「不許」,就是父母把自己架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上帝視角,給孩子的是命令,不容反駁。此時孩子已經處在了不平等的位置,談何尊重?談何自由?談何快樂?

有些時候,孩子的叛逆情緒,是被「不許、不準、不要」這些居高臨下的命令激發出來的。

曾有人做過一個心理實驗:

選100位志願者,讓他們閉上眼睛,然後下達命令:「不要去想一個黃色的檸檬,不要去想這隻檸檬的味道。」

結果呢,幾乎所有志願者都在想黃色的檸檬,以及檸檬有多酸。

這就是「不語言」的威力。

那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

請把「不許」改成「可以」,在和孩子討論後,加上一些限制條件。

可以看手機,但是只能玩30分鐘。

可以吃冰淇淋,但是要在飯後一小時。

可以買玩具,但家裡已經有的就不再買了。

你會發現,孩子的叛逆情緒會慢慢減少,而且漸漸有了規則意識。

身為父母,請時刻提醒自己:

孩子不需要居高臨下的愛。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

經常被父母罵「你沒用」,是一種什麼體驗?

最高贊的回答讓人心疼:

小時候,當爸媽罵我「真沒用」「太笨了」的時候,我的心,我的身體都在抽搐。然後聽著聽著就心痛了,痛著痛著就麻木了,現在真的成為了沒用的人。

侄女小時候特別愛跳舞,還喜歡表演給大家看。可惜她有一位只懂得打擊孩子的媽媽:

「你這就是一通亂跳。」

「連節奏都踩不上,真笨!」

久而久之,侄女對舞蹈的興致漸漸敗退。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鼓勵她跳以前很擅長的「手指舞」,她剛伸出手做了一個動作,就不自信地問:「是這樣嗎?」

沒跳幾個動作,她就放棄了:「我太笨了,全忘了。」

然後失落地坐下,默默低下頭。

她的舞蹈興趣和熱情,被媽媽的口不擇言撕得粉碎。

很多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是敏感的、恐慌的、戰戰兢兢的,但同時,他們又很愛父母,不願意怨怪他們,只是很努力讓自己達到他們的要求。

父母的要求和孩子本身的願望,產生分裂,日復一日地折磨著孩子,最後長成不自信的樣子。

有時候,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

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口不擇言,傷害孩子一生。

「這些話,你最討厭聽到哪句?」

在中國新聞網發起的投票中,27.5萬參與投票的網友,幾乎有一半人最討厭聽到的是:「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原來,傷孩子最深的,不是「不要你了」,不是「你沒用」,而是父母的比較。

這種比較的底層邏輯是:父母潛意識中否定自己的孩子,卻想通過「激將法」讓孩子奮起直追。

殊不知,這種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我有位朋友,初中是學霸,考試從來都是第一名。她弟弟就很可憐了,因為成績一般,姐姐成為了他世界裡的「別人」,甚至是他的「陰影」。

他最討厭聽到爸媽或老師說:

「看看你姐,多跟她學習。」

「看你姐多厲害,從不讓人操心!」

結果,越比較他成績越差,越比較他越不自信。

初中三年,爸媽沒去參加過一次弟弟的家長會,不是不想去,而是他從來沒有通知過爸媽:「我特別怕爸媽去學校,我害怕別人知道我是她弟弟。」

多麼讓人心疼。


圖片來源:《小淘氣尼古拉》

當父母開始比較,孩子心裡最後一點精神依靠都沒有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請不要只看到其他孩子的好,卻看不到自己孩子也很努力,也在渴望得到認可和鼓勵。

也許他成績不是最好,但卻很熱心;

也許他鋼琴彈得一般,但桌球打得很棒;

也許他跑得不快,但他已經很努力練習了。

請不要再說這些孩子討厭聽到的話了。

多看看孩子的優點,你的一句肯定、一句鼓勵、一句信任,都是孩子形成良好自我認知的力量支撐,唯有如此,他才能變得自信、陽光、鮮活。

《請回答1988》中有一段話:

話語裡包含著真心,帶有說話人的體溫。 

在這冷酷的世界上,讓人能夠活下去的,

不是了不起的名言,

也不是有學識的一語中的,

而是你帶有體溫的,溫暖的一句話。

希望每個孩子聽到的,都是春風般溫暖的話。

與每位父母共勉。

- End -

作者:黃田田,自由撰稿人,專注於兒童心理學研究,用理性思考事物本質,用文字傳遞點滴溫情。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公眾號又改版了,怕你們找不到凱叔

建議大家將「凱叔講故事」設為星標

(安卓用戶可設置為「置頂」)

↓↓↓

↓↓↓

相關焦點

  • 楊冪離婚後談孩子教育:我這輩子都不會對孩子說這 5 句話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最近,楊冪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看到牆壁上掛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 5 句話時,表情一下子變得十分嚴肅。「當你對孩子說出這 5 句話時,是否想過它們的殺傷力!
  • 「人間清醒」楊冪育兒觀引眾議:這句話我這輩子都不會對孩子說
    後不久,在楊冪參與的一檔節目中,當看到牆壁掛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5句話」時。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楊冪的表情變得非常嚴肅,她認真的說:「我這輩子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那麼,讓我們來思考一下,以上這五句話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 楊冪的育兒觀獲贊:這5句話殺傷力太大,這輩子都不要對孩子說
    刀子嘴、豆腐心」,父母對孩子說重話,實際內心是希望孩子變得更好。而且離婚後,楊冪就算工作再忙,一有時間就去看孩子,陪小糯米一起過生日。,然後斬釘截鐵地說:「這輩子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節目播出後,這5句話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楊冪的育兒觀也得到了網友的稱讚
  • 楊冪談教育「5句話不要跟孩子說」,學琴其實也一樣
    節目中的楊冪看著這幾句後,說:「我這輩子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這些刺耳的話語猶如利刀一般深深地扎在孩子心上,給孩子留下痛苦的記憶,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然而,和楊冪說的一樣,所有教育都必須注意語氣和措辭,一旦說錯話,很可能成為惡性循環,起到反效果,學琴亦是如此。比如下面的這五句話,是絕對不可以對學琴的孩子說喲!
  • 「無能」的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天下的父母沒有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想給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親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夠光宗耀祖。但現實中的家庭教育,很多時候父親都是缺位的或者是"無能"的,他們不懂得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很多時候,"無能"的父親喜歡說這三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 楊冪離婚後首談孩子:愛他是如他所願,不是如你所願
    這一次不是因為和其他人有親近的舉動,而是談親子教育,也是楊冪離婚後首次談及孩子的話題。在節目中,有一面牆上掛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五句話: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我養你有什麼用;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 楊冪談育兒經被嘲不帶孩子,她剛陪小糯米過完生日啊…
    最近在某綜藝節目中,楊冪看到牆壁上掛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5句話時,表情瞬間嚴肅。針對「我養你有什麼用」、「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等傷害孩子的話語,她表示:孩子也需要家長的認同和鼓勵,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對孩子去說這些話。
  • 楊冪育兒觀令人震驚:最傷孩子的5句話,你說過嗎?
    最近,楊冪因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上了熱搜。
  • 不負責任的爸爸,會經常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很難變優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並且會不斷豐富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只有這樣做,才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但是有一些父母在這方面做得並不是特別好,尤其是孩子的爸爸,每天需要忙著賺錢養家,所以就忽略了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導致孩子感受不到父愛,甚至會通過一些話語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 易中天告誡父母:有些話越說孩子越糟,何時也別跟孩子說這3句話
    這句話,想必很多朋友都有聽過,或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說過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著名學者易中天曾經說到:很多沒有本事的父母,喜歡把自己放在孩子人生導師的位置上,所以常常會說一些對孩子沒有好處的話。但這些話,並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反感。哪些話不能對孩子說?
  • 白巖松直言: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常對孩子說這3句話,情商不會低
    很多孩子雖然智商非常高考試成績非常出色從不讓父母擔心,但是雖然考試成績雖好但是人際交往關係卻非常差,說話很直得罪人而不自知,李女士的兒子就是這樣,成績非常好但人際關係卻非常差。情商高固然是非常值得人驕傲的,但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卻會對日後工作產生不好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工作,而李女士如此教育孩子就是父母教育的一大敗筆,李女士的教育方式不重視情商的開發,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為了孩子不要離婚」–這真的對孩子好嗎?
    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影響,並不是單一性的壞影響或好影響;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乃視原先婚姻質量而定。      ● ● ●都說 「為了孩子不要離婚」,朱莉皮特卻為了孩子離婚了!相較於國內許多夫妻選擇「為了孩子不離婚」,朱莉「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離婚的舉動可謂反其道而行之,讓人不禁思考婚姻與子女之間究竟存在何種關係?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的陳婉琪曾就這個問題,撰寫了《都是為了孩子?父母離婚負面影響之重新評估》一文,也許能為我們解惑一二。一樁婚姻裡,夫妻感情若敗壞至有名無實,卻經常聽到「為了孩子不離婚」的說法。我們的身邊,到底有多少人這麼想?
  • 楊冪被選手氣到飈英語,華晨宇情急下說了這句話,暴露出真實情商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智商只起20%左右的影響作用,剩下的80%都是由情商來決定的。有的孩子年紀小小脾氣卻很大,動不動就發脾氣;有的孩子在家表現很好,可是見到陌生人羞怯的不敢說話……大部分父母認為這是寶貝年紀小的正常表現,或者是孩子先天的性格,其實這個時候正是給孩子進行情商德育教育的關鍵時期。
  • 教育男孩,不想讓孩子變「娘」,這3句話要少說,引以為戒
    其實照現在來說,大多數正常人還是認為充滿陽剛之氣且有男子氣概的男生最棒,那麼其實這些讓人變「娘」的緣故就藏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切教育都是從小開始的,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是哪3句話影響了孩子一生。不想讓孩子變「娘」,這3句話要少說一、男孩不能哭,給我憋回去很多人對於男孩的印象以及標準評判還是老的規矩,覺得男孩子就是應該流血流汗不流淚,其實這種話說白了也只是場面話,男孩男孩,說白了也還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你越是要求得越多,他可能就越是達不到
  • 為何與劉愷威離婚?楊冪一語道破,這輩子都不會帶女兒上真人秀
    據悉,楊冪與劉愷威相識於2010年7月。2012年1月8日12時52分,劉愷威在社交平臺公開承認與楊冪的戀情,聲稱終於可以大聲說我有女朋友了。2014年1月8日兩人正式舉辦婚禮。當年的唐嫣與楊冪是好朋友,曾經還在楊冪的婚禮上當了伴娘。
  • 劉愷威離婚後,楊冪首度談及「前任」:我才是人脈,不會幫他!
    和劉愷威離婚後,楊冪首度談到了「前任」:我是人脈,不會幫他女演員楊冪和劉愷威離婚後,就再也沒有在公開場合提起過這個「前任」。相反,網絡上吃瓜的人覺得,劉愷威有點類似於「查無此人」,和之前的熱度有些不同。
  • 與劉愷威離婚後,楊冪首談「前任」:我才是人脈,不會幫他
    這個片段出來後,大冪冪的粉絲們一致覺得楊冪很「颯」,展現出了女王一般的超級自信,這和早年間女星範冰冰的那句「我才是豪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楊冪會不會因為「我才是人脈」這句話被稱為「冪爺」呢?我們拭目以待!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雙方離婚,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在孩子撫養問題上,不管哪一方撫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離婚時雙方爭奪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又或者是拒絕給撫養費、讓家裡老人帶孩子一年見不了兩次面的,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打擊。離異家庭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 楊冪:離婚連孩子都不要的女人,根本不配當媽?
    這句話,好像在說,一個女人一旦結了婚,做了媽媽,就再也不是自己,只是一個符號,一個身份,一個可有可無的背景板。「你都是當媽的人了,別整天想著玩。」「你都是當媽的人了,還打扮得花裡胡哨像什麼樣子?」「你都是當媽的人了,還成天忙著工作,不管孩子嗎?」
  • 離婚半年後,劉愷威和楊冪又撕上了,這回原因是...
    說到這個明星孩子應不應該被曝光的問題,其實挺複雜的。貴圈無數明星都表達過不想孩子被曝光的想法,但諷刺的是,當綜藝秀以及商業活動給的報酬足夠高的時候,大部分明星關於「孩子需要隱私」以及「不被打擾的童年」這個憂慮就瞬間消失了(這裡給初心不改的部分明星家長致以敬意)。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是這麼看的。